網友評南京兒科醫生操守 家長痛恨醫生當推銷員

2021-01-14 騰訊網

對於很多年輕的父母來說,帶孩子看病是一件讓人頭痛的事情。擁擠、嘈雜。排隊,排很長時間的隊,跟醫生說話的時間不超過十分鐘。哭聲此起彼伏,一天的病看下來,大人也吃不消。但如果能遇到一個認真負責的醫生,真是能讓家長少操不少心。而南京西祠胡同「小豬慢慢長」從去年4月的一個帖子《南京各個醫院兒科醫生紅黑榜》最近又忽然被頂了起來,儘管沒有最後評出個真正的榜單,但是這成為了家長之間分享就醫經驗的地方。而記者發現,家長對於好醫生的評價主要就基於三方面的考慮:一是態度好,二是不亂掛水,三是醫術好。

本報記者 楊甜子 於丹丹

「紅黑榜」是怎麼出來的?

網友發布看病經歷

1年時間裡跟帖如潮

記者了解到,《南京各個醫院兒科醫生紅黑榜》緣於一位網友在西祠胡同「小豬慢慢長」版上的發帖,發帖日期為2010年4月21日,「寶寶生病,每位媽媽都是心痛,而現在很多醫生昧著良心,多開藥,黑開藥,給寶寶帶來了很多的傷害,在豬版的很多媽媽都有帶寶寶看病的經歷,希望大家寫下來,把好的醫生和壞的醫生都公布出來,以後,帶寶寶看病,也好有個參考,讓那些無良的醫生無處可逃!!」

這個看似不太有號召性的招呼恰恰戳中了不少家長的「軟肋」,意外的達到了「一呼百應」的效果。」在一年多的時間內,一共有453條回帖。大部分發帖日期是在去年,但今年4月份開始,又有家長發帖開始「蓋樓」,並呼籲不要把帖子沉下去,所以一年間差不多把南京市各大有兒科的醫院給評價了個遍。記者昨天瀏覽了這453條回帖後發現,大部分是家長之間分享就醫的經驗,也有「激情發帖」控訴某次不開心的就醫經歷。而這個若有似無的「榜單」差不多成為了孩子家長心中無形的「評價標準」。記者後在採訪醫院時,一些醫生也告訴記者,網友對醫生的評價確實能起到引導的作用,一些患兒的家長掛專家號時,就是基於網友的「口碑」。

「紅黑榜」上,家長喜歡這樣的醫生

態度好、醫術好、不給亂掛水

在網友的評價過程中,儘管並沒有歸納總結出一個紅榜和黑榜來,但卻能從中發現家長對於醫生的評價標準。記者歸納總結了網友的網帖,發現家長們青睞這樣的醫生。

1、態度謙和,善於溝通

cy0010:我也表揚一個,南京市第一醫院兒科的於瑩,於主任。真的很認真很負責,人也很好。現在。我家寶寶生病都找她。

jiandan_sx:婦幼的大半醫生都不錯的,有個男醫生叫唐雲章的不錯,看得很仔細,也會答我們的提問。

tzgs :中大醫院的李海浪主任,態度特和氣。基本不推薦掛抗生素,就是掛了,也是開很便宜的藥水。我們家是2歲前在她手上看好的支氣管炎。

愛墨辰:兒童醫院的於毅主任也是值得推薦的醫生,有問必答,交代得很細心,不過好像她的門診停了哦,不知道什麼原因!

2、不亂開藥,不亂掛水

007bd :南附二院的吳中匡醫生蠻好的,也是同事介紹去看的,上次小孩肺炎,南附二院的普通門診說是要住院,沒敢給孩子住,後來第二天又掛了他的號,說是不用住,不太嚴重,如果住的話會交叉感染,給我們吃了一點消炎藥,還打了幾針屁股針,一個星期左右就好了,非常感謝吳醫生。

百合草:省中醫院兒科孫軼秋主任醫術好,能對症下藥,不盲目地給寶寶亂開藥。

yj琳琳:第395樓兒童醫院內科的馮曄挺好,我們幾次感冒腹瀉了在她那看,從不亂開藥,用藥很謹慎。

son:我推薦軍總魏麗珍,雖然掛號費得50,不過真的很不錯。

3、醫生技術好,護士「一針見血」

大小毛0929:我們家每次生病也都是去兒童醫院看,不是說他們醫生技術高,也不是圖什麼大醫院專業名氣大,主要是圖那裡的護士扎針技術好,我們家寶寶血管很細,現在27個月了,掛了四次水,在××醫院看過一次,掛兩天水,被扎了七針,那個護士扎針技術不是一般的差,在××醫院掛一天,扎兩針,其餘兩次都在兒童醫院掛的,一次掛五天水,一次掛三天,每天絕對一針就OK,而且護士速度很快,從躺上去倒下來就一分鐘,有的都不要,哭也就哭那一點時間。

dommagao:我寶寶尿路感染一開始在兒童醫院掛水,我們嫌人多,就轉到了××醫院看,結果沒有控制好,再回兒童醫院,不得不住院了,同病房一個小姑娘也是在××醫院控制不了感染,又回到兒童醫院的。兒童醫院腎臟內科黃松明,張維真,韓媛都很好,這個科室就非常的好,還有就是燒傷整形的主任沈衛民,全國有名的,態度也是好極了。

「紅黑榜」上,家長厭惡這樣的醫生

沒耐性、醫術差、喜歡下猛藥

同樣,記者歸納總結了網友的網帖發現,對於下面幾種類型的醫生,家長們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厭惡。

1、沒有耐心,態度惡劣,缺少「人情味」

nancywavelab :我們家遭遇的一個男醫生看病非常浮躁,從一開始就是猛開藥,整個看病過程感覺就是在完成開藥任務,沒有仔細觀察小孩並和家長交流,我家小孩拉肚嘔吐,他給開的媽咪愛和培菲康,這兩種藥是同一種類型,並且不是對症下藥,後來吃了三天不管用,所以我非常鄙視這種醫生,感覺沒有一點人情味!

2、醫療技術不過關,病越看越重

鋒2妍:一個年輕的王醫生也不能看,也是把我家誤診為肺炎。害的我的寶寶住了四天醫院,脖子還抽血。我看她可以封為女版「肺炎殺手」了

121212::××主任有個外號,叫「肺炎殺手」,不是說看肺炎厲害,是專門帶人家診治成肺炎。我女兒8個月的時候咳嗽,慕名跑去看,說得肺炎,說要掛十多天水,掛了幾天我媽看情況不對,趕緊抱去兒童醫院住院,結果住了後檢查發現,根本是支氣管炎,後來問起來才知道,他有這麼個外號。

3、喜歡「下猛藥」,動不動就給孩子掛水

15945686 一能:發現很多醫生都熱衷掛水,我家寶寶就深受其害:寶兒春節後診斷為腸炎,在兒醫掛水十天未見效果,再到第一醫院看,還是開掛水,結果掛出了偽膜性腸炎!這下抗生素不能用,醫生沒轍便推薦看中醫。看中醫效果雖然慢了些,還好總算痊癒了,這個月寶兒都未喊令全家倍感緊張的「肚肚疼」,特別印象深刻的是市中醫院的隆主任,從觀察寶兒的便便,到親自指導灌腸,都令偶全家倍感感動!

16076688百合草2009:××醫院兒科真不怎麼樣。我家就住××醫院門口,去看了幾次都知道會開什麼藥。小感冒、咳嗽開藥是:抗病毒、頭孢、加小兒熱咳。要是發熱、咳嗽嚴重,就掛水:熱毒寧、無水頭孢、小兒熱咳再加美普清,三天要700元。哪個醫生開的藥都差不多,包括那個××主任也是一樣。還有不管血常規有沒有顯示細菌感染,都會讓吃頭孢。這樣的醫生也太好當了,不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開的藥都一樣。

【各方看法】

家長:

榜單提供有益參考

絕大多數的家長認為,這個榜單很有價值,給他們就醫提供了很有利的參考。一名網友說,對於那些就診經歷有很強的借鑑性,孩子在醫院受的那些委屈,還有哪些醫院開藥猛,哪些醫院態度差,我們做家長都是深有體會的。別人的經驗就是讓我們以後少走彎路,希望這樣好的帖子不要沉下去。

也有網友指出,萬一冤枉了好醫生呢?兒科醫生本來就存在著「掙錢不多、壓力不小、人留不住、投訴不少」的現象,這可能會造成兒科醫生更加難做。

醫護人員:

家長感受有時並不客觀

「我們是兒童專科醫院,一共300多名醫生,每天門診量五六千;有的醫院一共就三四名兒科醫生,一天就十來個患兒。這怎麼能比,這種評價怎麼能說客觀?」作為省內最大南京市兒童醫院一名醫生告訴記者,儘管她也很受網友的歡迎,進了「紅榜」,但仍為其他受到網友指責的醫生不平。這名醫生說,她不認為網上所有對於醫生醫術不高的指責都是有道理的,「特別是兒科,孩子沒有表述能力,病情全靠家長描述,這對醫生而言,本身對於病情的判斷就比較難。加上小孩的病情變化很快,有的家長白天剛到醫院看過,吃了退燒藥,孩子的體溫暫時是下去了,但夜裡又燒上去了,有家長就覺得是被醫生給耽誤了。」

衛生部門:

將深入調查網友意見

南京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並不了解網上關於兒科醫生的紅黑榜。這位負責人表示,網友對於醫生的評價,很多只是某一次就醫的經歷,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也並不能代表一個醫生的真實技術水平。

那麼衛生系統是如何評價一名好醫生呢?記者了解到,衛生部在全國醫療衛生系統開展「三好一滿意」活動。三好一滿意是指: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群眾滿意。南京市衛生局表示,三好一滿意,最重要的還是要「群眾滿意」。衛生行政部門也將認真開展醫德考評,加強網上輿論監督,對於網上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進行深入調查,符合實際情況的,將督促相關醫院整改。

■一點疑問

「紅黑榜」裡是否存在「激情發帖」

仔細閱讀這些網帖後記者發現,雖然這張「兒科醫生紅黑榜」得到了不少網友的頂帖,但網友的回覆中主觀因素比較大,其中則不乏「激情發帖」的家長,也不乏語言過激的網友。

而更加「巧合」的是,在南京市幼兒家長「蝸居」較為密集的兩大社區論壇中,記者都發現了這枚名為「兒科醫生紅黑榜」的帖子,而且帖子的前十樓左右的發帖順序也基本雷同,回帖內容也存在著極大程度上的相似。某醫院兩位老專家在帖子中被集中「熱捧」,很難排除網帖炒作的嫌疑。

相關焦點

  • 兒科醫生紅黑榜風靡家長圈 寧排隊也看紅榜醫生
    >  文/記者劉顯仁  廣州家長們根據自己的親身求醫經歷,自製了一份市內各主要醫院的兒科醫生「紅黑榜」,涉及20餘家醫院近200名兒科醫生,每個上榜醫生背後都至少有一個家長帶孩子求醫的真實故事。據了解,這道紅黑榜是一年多前一熱心媽媽網友根據媽媽們在某城內知名母嬰網站撰寫的親身求醫經歷總結而來,由於真實性極高,迅速風靡家長圈。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兒科醫生了不起,電視劇卻不行!
    這不僅讓大人們抓瞎,兒科醫生也冒冷汗,因為「望聞問切」之中很重要的「問」,沒有「答」。這還不算,誰家的孩子不是寶貝疙瘩,醫治不好、或者處理不當,首先家長不願意,本來我國的隱患關係就挺緊張的,誰還願意往前衝?長此以往,醫生不願當兒科醫生,使兒科醫生的壓力更大。
  • 圍城中的兒科醫生
    但兒科醫生往往又是最有耐心、最累的一群人。孩子們的配合度低、總愛用大哭來宣洩自己的情緒。這使得診治一名兒童要比一名成人要花費更多精力。他們不僅是兒科醫生,也是安撫孩子的幼師、從蛛絲馬跡中推理病情的偵探。他們面對的不僅是孩子,還有那些焦慮的孩子家長——很少有人能在自己親生骨肉患病的情況下保持理智。
  • 圍城中的兒科醫生:被家長揪頭髮、收入全醫院最低...
    他們面對的不僅是孩子,還有那些焦慮的孩子家長——很少有人能在自己親生骨肉患病的情況下保持理智。 此外,醫生的績效主要取決於手術臺數和用藥量。然而兒童儘量避免手術、慎用藥物,也讓兒科醫生成了同行中收入的下限。 面對惡劣的工作環境,不少兒科醫生紛紛離職。
  • 圍城中的兒科醫生:被家長揪頭髮,我還要留下來嗎?
    他們不僅是兒科醫生,也是安撫孩子的幼師、從蛛絲馬跡中推理病情的偵探。他們面對的不僅是孩子,還有那些焦慮的孩子家長——很少有人能在自己親生骨肉患病的情況下保持理智。此外,醫生的績效主要取決於手術臺數和用藥量。然而兒童儘量避免手術、慎用藥物,也讓兒科醫生成了同行中收入的下限。
  • 「兒科醫生荒」調查
    我給他解釋病情,家長完全聽不進去,『我聽不懂,反正你得在半個小時內給我把燒退下去。』我真的很怕他一下打到我身上了。類似情況,我在臨床上遇到過不止一次。」曾經在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工作的範珍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經歷。「醫生全部病倒,兒科暫停接診!」近年來,全國多地多家醫院出現由於兒科醫生資源緊缺,兒科不得不停診的情況。
  • 「啞科」醫生不好當 走近兒科醫生
    李紅梅 攝   日前,國家衛計委等6部委發布《關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要求對兒科醫生發展給予政策傾斜。兒科被稱為「啞科」,兒童患者不會和醫生交流,給診療過程帶來不少難題。兒科醫生又忙又累,而且普遍缺乏成就感。他們的工作究竟有多辛苦?遇到哪些煩惱?待遇如何提高?
  • 兒科醫生畫像:收入最低!緊缺20萬!招不到人!
    日前,天津海河醫院兒科被曝全科醫生集體病倒,兒科醫生的壓力再次被推到臺前。在醫生圈內,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金眼科銀外科,馬馬虎虎婦產科,千萬別幹小兒科……」知乎網友「richardern」稱自己是兒科醫生的家屬,「別的科是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牲口用,而兒科不一樣,兒科厲害了,兒科是女人直接當牲口用。
  • 94歲的兒科醫生
    94歲的兒科專家張金哲對兒童患者有著自己的理解:「把孩子當人,把家長當服務對象!」     10月29日,北京又是一個霧霾天。一大早兒,北京兒童醫院就診樓裡擠滿了帶著口罩的患兒和家長。張金哲院士換好白大褂,在同事的攙扶下來到腫瘤病房查房。
  • 「大」情懷詮釋「小」兒科,醫生的奉獻和堅守——醫德醫風專題報導
    談及深圳萬豐醫院兒科黎開明主任,「博極醫源,精勤不倦,傳道授業,孳孳不息」是同事和患兒家長對他的評價。在眾人常說的又苦又累的「小兒」科,他一幹就是30幾年,一路前行,初心不改,用「大」情懷詮釋了一名「小」兒科醫生的奉獻和堅守。忠孝兩難全,愛崗敬業保持醫德操守黎開明的爺爺是一位贏得當地百姓信任的醫生,由於父親沒能當上醫生的遺憾,他帶著父親的心願選擇了學醫。
  • 盤點合肥最好評的兒科醫生和兒童醫院
    安徽商報 合肥網訊   春季到了,合肥各家醫院的兒科又開始人多了起來,咳嗽感冒的小孩越來越多,季節交替就是生病的高峰期,家長們都十分關心合肥究竟哪些醫院的兒科最好,哪些醫生又是最靠譜的呢?小編盤點了合肥最被家長信賴的醫院和最好評的兒科醫生,趕快收一份!
  • 2月5日:為什麼兒科醫生會出現短缺?
    去年底,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嶺南醫院對外聲明,由於急診兒科醫生人手不足,醫院暫停急診兒科服務,僅收治危重症患兒。隨後,南京一家醫院曝出,因唯一的兒科醫生生病,停診數月。數據顯示,近年來兒科急診量連年增加,兒醫總數逐年下降,每千名兒童只分到0.43名醫生、一個專家號被炒到上千元,兒科診療容量遠遠跟不上需求。
  • 兒科醫生缺口仍在,該用什麼留住青年醫生?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陸瑩 丁一涵 冬夜,晚上9點,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急診內,小朋友的哭嚎聲、尖叫聲此起彼伏、連綿不絕。抽血窗口,有小男孩一見針頭就哇地一聲大哭,家長使勁拉住、醫生不斷勸說,一個常規檢驗才得以完成。
  • 中國兒科醫生之困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陸瑩 丁一涵冬夜,晚上9點,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急診內,小朋友的哭嚎聲、尖叫聲此起彼伏、連綿不絕。抽血窗口,有小男孩一見針頭就哇地一聲大哭,家長使勁拉住、醫生不斷勸說,一個常規檢驗才得以完成。
  • 85歲醫生每天接診 仍然活躍在兒科門診一線
    85歲高齡的盛錦雲仍然在門診一線     雖然已是85歲高齡,但盛錦雲教授仍然活躍在兒科門診一線,她是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以個人名字設有掛號窗口的醫生,近日,獲評「第七屆中國兒科終身成就醫師
  • 兒科醫生 「守護是我無悔的選擇」
    ,醫學界經常發出拯救兒科醫生人才危機的呼聲。  「在兒科,爭執是常有的事,打架也時有發生。」潘偉華說,有的護士偶爾一次沒有成功為患兒扎針,碰上不理解的家長,上去直接一個巴掌。  不過,當了多年的兒科醫生後,潘偉華覺得:「這些已經都不再是問題了,學會了換位思考,雙方也就能互相理解了。」
  • 市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關小萍獲評「廣東好醫生」
    市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關小萍獲評「廣東好醫生」 來源 : 發布日期 : 2020年12月16日 編輯:用心守護兒童健康36載■ 陽江日報記者/張貝奇12月15日,由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在全省衛生健康系統開展的「廣東醫生戰疫情」系列主題展示活動在廣州舉行。
  • 中國兒科醫生缺口達20萬,醫師資格考試要「降分錄取」?
    上海市兒童醫院,來自以色列的「小丑醫生」當薩拉·穆罕馬德為患兒表演魔術減壓  賈亞男 澎湃資料每天早上6點,南京市兒童醫院的門診掛號大廳內,早已人聲鼎沸。為了掛到個別的專家號,一些外地患者的家長,甚至在前一天夜裡便會「守候」。
  • 傳醫生孩子發燒靠熬 醫生:精神不好要儘快就醫
    東快訊(記者黃淑平)最近是流感時期,再加上天氣多變,醫院兒科天天爆滿。於是微博熱傳的一篇文章瞬間吸引了不少家長。文章稱「醫生的孩子發燒基本靠『熬』」,不吃退燒藥,甚至拿風扇對著脫光的孩子猛吹。不少網友在看到了這篇文章後紛紛轉載給身邊有孩子的父母。有的家長看完後驚訝不已:「醫生的孩子這麼做,我們也可以學」,網友果果媽媽表示。而有的家長看完文章後表示質疑。昨日,東南快報(微博)記者採訪了福建省婦幼保健院、福建省福州兒童醫院、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三家醫院的兒科醫生,他們均表示,微博上的方法不完全正確,不是科學的處理方法。
  • 千名兒童僅0.43位兒科醫生 別讓兒科淪為「小兒科」
    兒科醫生究竟有多緊缺?平均每1000名兒童只有0.43位兒科醫生,與全國平均每千人配備2.06名醫師水平相比相去甚遠。23日,在南京醫科大學舉行的兒科醫學院發展研討會上,多位專家認為,隨著二孩政策的落實,我國兒科醫生將更加緊缺,恢復兒科院系,不是簡單地多培養幾個學生,而是要在生命科學基礎上重新規劃發展兒童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