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社區「大管家」 居民貼心人

2021-01-09 澎湃新聞

在西寧市城西區公安分局興海路派出所,有這樣一位基層女民警,她叫馬春梅。她紮根在社區基層第一線,奉獻在服務群眾主戰場,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她是群眾的貼心人,社區的「大管家」。多年來,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踐行著一位基層民警的使命與擔當。她最愛說的就是「我行」,這背後包含著太多令人感動的故事。

義不容辭 解決群眾困難

「怎麼進展這麼快!」青海大學附屬醫院骨科主任看著馬春梅的膝關節CT片不敢相信。僅僅幾年的時間,馬春梅的膝關節軟骨組織的磨損程度竟然是其他人用20年左右才能達到的程度。大夫告訴她,再這樣下去,輪椅將是她的「不二選擇」。

然而,骨科主任哪裡知道,馬春梅的主要工作就是走街串巷。多年來,馬春梅每天不停奔走在自己負責的片區,東家長李家短,只要是片區的事,只要是轄區居民的事,她都要管。馬春梅說:「群眾工作無小事,做不好,會把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激化,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我們是基層工作者,為組織化解糾紛和矛盾是我們一線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她說,派出所是公安機關聯繫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窗口」,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她始終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一面鏡子、一把尺子,想方設法為群眾提供滿意的服務,積極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

2014年,她在轄區工作時發現一對父子因無住房,住在一輛三輪車裡,兩人因無戶籍地址而無法辦理身份證,兒子無法打工。馬春梅急人所急,將兩人戶口遷至派出所集體戶口內,那時父子身無分文,馬春梅幫忙墊付了辦理身份證的費用。

還有一次,在轄區,馬春梅和同事遇到了一位穿著單鞋在院落內玩耍的小女孩,當時西寧寒冬溫度已降至零下10攝氏度。一行人了解到小女孩家庭條件不好,去年的棉鞋已小卻無力購買新的棉鞋,大家便為小女孩購買了一雙棉鞋。走訪結束之後,馬春梅心裡一直惦記著小女孩。第二天,馬春梅趁著午休之際又購買了棉帽、圍巾,送到小女孩手上。從那以後,小女孩親切地稱呼馬春梅為「馬媽媽」。

對於基層民警來說,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瑣碎的事情,但馬春梅就是這樣,事無巨細地幫助轄區居民解決困難。每每提到這些,她總是淡然一笑地說:「這是我應該做的。」

衝鋒在前 讓警徽熠熠生輝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多年來,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工作,馬春梅都發揮著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衝鋒在前。

馬春梅的管片警情十分複雜,這裡流動人口多、老年人口多、少數民族人口多……哪一點顧及不到,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社情警情。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她細心地做好每一件事。她總是這樣說:「想到要做到,做到要讓群眾體會到。作為基層民警,我們要努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把習總書記對我們的期待化為實際行動和群眾切實的獲得感、幸福感。讓警徽熠熠生輝,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馬春梅對所領導說得最多的話就是:「我是黨員,讓我上吧。」每天一大早,馬春梅先將前一天的人員核查信息再檢查一遍,然後開始一天的入戶工作,晚上回所裡再將信息逐一匯總。高強度的工作讓她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所領導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不止一次詢問是否要為她協調更多人員協助入戶,但馬春梅多次委婉拒絕。

疫情防控期間,馬春梅拖著病腿走訪了轄區1975戶人家,核查了2380人,排查出租房屋200餘戶,排查轄區單位50餘家,核查場所30餘家,張貼「民警提示」宣傳海報500餘份,接受諮詢1000餘次。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馬春梅在疫情面前勇擔當,在困難時刻顯黨性,處處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面對一些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她從沒有懈怠過、苦惱過,而是笑臉相迎、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地宣講預防隔離措施,一次又一次進行測溫登記,始終保持一種迎難而上、敢擔當的工作熱情,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社區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勇當大愛戰「疫」的逆行者,彰顯著新時代巾幗情懷,發揮了新時代黨員的擔當表率作用。

捨棄小家 守護「大家」安寧

「馬警官就像是社區的『女兒』,誰家有個大事小情總會看到她的身影。」興海路社區的一位幹部說。

沒錯,多年來,馬春梅就是這樣,以社區為家,以社區事為大事,走街串巷,解決群眾困難。在一次入戶訪問中,馬春梅發現尕寺巷的李奶奶是一位空巢老人,生活十分困難。自此,馬春梅堅持上門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這一堅持,就是4年,直到老人去世。

可有誰知道,「社區女兒」馬春梅在家裡卻是個「不孝女」。馬春梅母親患有嚴重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最多的一年住院近10次。作為長女的馬春梅在家人最需要她的時候卻常常是見不到面。

父母照顧不周,孩子也疏於照顧。馬春梅的丈夫曾是一位基層民警,多年前在執行緝捕任務時因公殉職。悲痛萬分的馬春梅決定從警,以此來完成丈夫未完成的事業。

孩子在父親因公殉職後本應得到更多的關心與疼愛,但忙於工作的馬春梅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原本成績優異的孩子最後勉強上了一個一般院校。說起這些,馬春梅的眼圈溼潤了。

馬春梅就是這樣,她太要強了,面對組織的照顧,她只有一句話:「我行。」一句 「我行」裡,飽含了馬春梅太多的犧牲與奉獻。

因為是少數民族民警,所裡領導對她關照有加,馬春梅卻棄之不顧,「我是少數民族民警,我出面更方便一些。」她總是把自己的不方便說成是對工作有利的條件。面對棘手的管片工作,馬春梅總是想方設法往前衝。自孩子的爸爸殉職後,「擔當」一詞是馬春梅心裡默念最多的。

「沒你地球就不轉了嗎?」不理解馬春梅工作的人揶揄道。

「真轉不了!不論是日常社區工作,還是在這次抗疫鬥爭中,如果沒有馬警官,很多工作都是一籌莫展。」尕寺巷社區幹部無不動情地說,「馬警官在社區裡威信很高,經常能在廣播、電視裡聽到、看到她的模範事跡,群眾十分認可,我們說一百句不如馬警官一句話管用!」

馬春梅告訴我們,苦中作樂也是一種人生,也是一種情懷,她忘不了那個臉蛋凍得通紅的小女孩戴上給她買的帽子和手套時開心的笑臉;忘不了把走失老人送回家時家人感激的目光;忘不了調解完一場糾紛時雙方緊握的雙手……

「有時候在想,警察的價值不就體現在這一件件小事上嗎?再過幾年,我也到了退休的年紀,不管怎樣,心中應該是沒有遺憾的。」她說。

情為民所系、事為民所辦。她的身影,群眾看到就覺得溫暖,她是轄區群眾可靠的「貼心人」;她的步伐,走遍了轄區的角角落落,是轄區群眾可信的「主心骨」。她像一面鮮豔的黨旗,飄揚在基層一線,也飄揚在群眾的心裡。

原標題:《她是社區「大管家」 居民貼心人》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蕪湖旭日天都社區「大管家」成居民貼心人
    大江晚報消息 旭日天都小區是蕪湖市大型的安置房小區,共安置居民8566戶,其中1275戶為廉租房。8566戶,2.5萬居民,其中老年人、殘疾特殊群體、低保困難群體佔了相當比例,社居委籌建剛一年多,各項硬體條件未完善……看著這樣一組數據,就能想像出旭日天都社區「大管家」肩上的擔子有多重。
  • 小區「大管家」 居民貼心人
    2019年9月,「美好議事亭」正式命名,居民們更喜歡來這裡反映問題了。此外,考慮到年輕人工作忙、喜歡線上交流等因素,她還建立微信群,打造「微心願」收集系統,「線上 線下」收集居民群眾意見。「定心丸」的牽掛:建設平安小區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第一線,這讓劉明先的工作壓力更大了。「我們這有7000多戶居民,其中還有不少是流動人口,怎麼做好管理,做實疫情防控工作,是我那段時間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
  • 365天志願服務的「社區大管家」
    365天志願服務的「社區大管家」4月的垂柳初露新綠,走進莊河市新華小區「鄧長敏義工服務站」,社區義工鄧長敏一邊給環衛工人端茶倒水,一邊同他們交流社區環衛清潔情況。而這,只是義工鄧長敏365天服務在社區的一個縮影。鄧長敏今年67歲,是莊河市國稅局退休幹部。
  • 擔當社區好書記⑤|劉豔萍:因誠而悅 做居民群眾貼心人
    踏入社區工作以來,劉豔萍憑著對社區工作的滿腔熱情,憑著紮實刻苦忘我的工作精神,用實際行動做居民群眾的貼心人,保持著「勤勤懇懇、毫無怨言、不計個人得失」的工作態度為居民提供服務。創新工作 豐富社區服務內涵劉豔萍所管轄的商業社區是一個居住分散、老舊小區多、街面商鋪多、老年人多、流動人口多的社區,她根據社區的整體特點,緊緊圍繞「誠以待民,悅享萬家」的服務宗旨,力推黨員表率之忠誠、社區服務之摯誠、青少年做人之誠實、商戶經商之誠信、居民參與之熱誠、物業服務之真誠的「六誠」服務工作法
  • 小區「大管家」 居民貼心人---觀山居委會劉明先的故事
    聊起觀山湖區金陽街道觀山居委會黨支部書記、主任劉明先,居民們有說不完的話,有人說她像是個「大家長」,有人說她是個「管家婆」,還有人說她像是顆「定心丸」……  「管家婆」的日常:「美好議事亭」裡議美好   跟隨劉明先走進觀山居委會麗陽天下小區,老年大學音樂教室裡傳來陣陣練歌聲,小廣場上一群阿姨正在學跳扇子舞
  • 金苑社區杜有雷︱社區百姓的貼心人
    「有雷,這幾顆樟樹枝都壓住電線了,不安全,而且阻擋陽光,快想想辦法」,「樟樹的砍伐不在此次小區改造規劃裡,但是我們也希望可以妥善解決,昨天,我們已經跟物業公司一起把審批材料報到管理所
  • 劉碧蓮:將心比心,她是社區居民安康「守門員」
    從事社區工作20年,始終堅守社區工作一線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做好社區治理和服務工作居民誇讚她為鄰家「好大姐」、社區「好書記」如今她在新的崗位上「傳幫帶」發揮餘熱她曾經是拱北街道僑光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現任北嶺社區黨委副書記她就是劉碧蓮做好社區治理和服務工作最管用的就是將心比心、以心換心
  • 林校路街道興華南裡社區:探索創新新方式 做好居民貼心人
    林校路街道興華南裡社區:探索創新新方式 做好居民貼心人 2018-12-13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2018年1月規範化設置成立社區黨委,下設3個黨支部,在冊黨員129人,在職黨員報到605人,黨建共建工作協調委員會成員單位14家,志願者隊伍6支。近年來,興華南裡社區在林校路街道的領導下,堅持狠抓社區黨的建設,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切實為社區居民辦實事、解難題,得到居民認可和歡迎。
  • 當好社區「貼心人」和「發言人」 做好接訴即辦的「加減法」
    日前,在永定路街道七街坊社區709居民樓群裡,有部分居民就10千伏箱式變電櫃建設詢問。「大家的問題已收悉,輻射多少會有,但是小到根本不足以對人體造成傷害。」社區居委會副主任陳立暉在該群裡答覆。據了解,七街坊社區屬於航天中心醫院家屬區,該家屬區居民用電一直由醫院負責。
  • 社區好民警 百姓貼心人——記壽光市公安局張建橋派出所社區民警...
    老劉——劉義章,壽光市公安局張建橋派出所學院社區民警,是踐行「楓橋經驗」的一名標兵。樸實、憨厚,是社區群眾對他的評價;「老劉」,是社區居民對他的親切稱呼。「老劉」腳步勤。他所負責的社區面積大、人口多,狀況複雜。他一不喊苦、二不叫難,一步一個腳印,走遍了社區的每一條巷道、每一家店鋪,成為社區群眾的貼心人。  「老劉」腦筋活。
  • 來看看哪個社區的
    他們是社區的大管家、小巷總理是百姓的貼心人、領航員默默工作在社區一線心裡牢記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先進事跡>>為做好社區服務工作,她打造「中天人·一家親服務」品牌,搭建群眾笑臉牆,設置各類文化牆、文化石,「家訓家風亭」「孝老愛親亭」「最美家庭廊」等,讓「家」文化潛移默化影響社區的居民,同時開展各項豐富多彩活動。
  • 從「小丫頭」變成居民離不開的貼心人 溪林社區的田海燕在小平臺幹...
    田海燕加入社區工作者隊伍時才26歲,10多年來,她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把居民生活中遇到的為難事放在心上,帶領本單位全體職工積極開展各項工作,盡最大努力為居民分憂解難。她所負責的溪林社區先後被評為國家敬老文明號、省文明社區、市先進集體等50餘項榮譽稱號。她將火熱的愛心獻給了身邊需要關愛的人們,將整個身心都投入到社區工作中,用美好的青春和滿腔熱血詮釋了一名社區工作者的人生價值和美好追求。年紀輕輕的她勇於做基層社區帶頭人2013年,瀋河區豐樂街道黨工委藉助孝親文化特色社區建設的契機,將田海燕選派到溪林社區任黨委書記。
  • 主動下沉社區成為居民貼心人,把疫情防控融入專業教學,大學老師打造「專業課+思政」教學新態勢
    把疫情防控融入專業教學今年2月,周宇得知有教師下沉社區的消息,她便在第一時間報了名,成為居民的貼心人。12幅插畫裡,下沉社區志願者們為居民值守門崗、分發物資、消殺環境、登記信息的真實場景被一一再現,輔之祥雲和鮮花的點綴,一股滿滿的治癒感呼之欲出。組團參加比賽多次獲佳績2018年1月,周宇任職武漢商學院藝術學院。無論教學工作多麼繁忙,她始終保持著潛精研思的科研精神。
  • 築牢疫情防線 新生裡社區當好居民貼心人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李燕 通訊員杜亞琦、馬麗)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武昌區新生裡社區採取廣泛的防疫動員,築牢社區防控的第一道防線。社區工作者承擔著的日常工作繁雜多樣,疫情期間,在上一線奮戰30多個日夜,每天24小時,連軸轉的他們永遠「在線」。
  • 豐年村街:社區防疫無死角 居民感謝送錦旗
    日前,豐年村街道新泰道社區居委會辦公室出現一幕感人的場面,鐵路樓居民代表將一面印有「抗疫心繫群眾,為民排憂解難」的錦旗送到了新泰道社區工作人員手中,為了感謝一直全心全意幫助居民排憂解難
  • 澤苑社區網格員日記:「小角色」也有「大擔當」
    (噔噔噔~)「您好,我是社區網格員,來咱們家入戶了解下情況。」「什麼是網格員?」 「大哥,現在社區劃成大大小小的網格,我們每個人都經過嚴格培訓,是直接服務你們的工作者。一位老人匆匆走進社區「手機停機打不了電話,幫我充下話費」老人因年邁記憶力不好無法說清自己的電話號碼。面對大爺的急切心情,「我們」排除萬難,想盡一切辦法核實老人的號碼並迅速給予解決。老人滿意而歸,為我們豎起大拇指。佳和小區老年人比較多,社區網格員協助物業為年邁不便的居民上門代辦電費繳納、水費繳納等業務,充分聯合各方力量,不斷壯大服務隊伍,提升服務能力,營造和諧溫馨的社區氛圍。
  • 佳山社區「娘子軍」 文明創建「她力量」
    佳山社區「娘子軍」 文明創建「她力量」 2020-09-02 19: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徽亳州:文明實踐「志願紅」變身「生活大管家」 將心比心做群眾...
    為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進一步發揮志願者在文明創建、實踐育人、思想引領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安徽省亳州市組織廣大志願者圍繞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生產生活等方面開展各種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志願者變身「生活大管家」,甘做群眾「貼心人」,將心比心,將愛和正能量傳遞到百姓心間,將文明新風傳播到千家萬戶
  • 【暖新聞 江西2020】社區出面解難題 照亮居民回家路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 通訊員胡媛琴報導:「多虧了社區幫忙,現在路燈亮了,晚上回家的路上再也不用摸黑了!」胡婆婆說道。近日,南昌市青山路街道紡東社區網格員在巡查期間,發現小區內多處樓道間的照明燈不亮,元旦假期將近,考慮到路燈壞了給居民夜間出行造成極大的不便,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 永泰社區:「五在五心」讓居民幸福感更強
    家中遇到困難,需要幫助,小小「掌中寶」來解決;想學技能特長,就來特色課堂,培養興趣愛好……賽罕區昭烏達南路街道永泰社區是今年1月份新成立的社區,社區通過打造「五在五心」黨建品牌,做好居民的「娘家人」「貼心人」,不僅讓居民感受到社區的新面貌、幹部的新作風,也讓居民的幸福感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