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成長課堂|遇見曼陀羅,遇見內在自我

2020-12-27 澎湃新聞

愛心成長課堂|遇見曼陀羅,遇見內在自我

2020-07-28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7月26日下午3:30,晉城市家庭教育協會在開發區蒲公英國際教育城315室,開展了「愛心成長第一期公益沙龍課程——彩繪曼陀羅」。

課前熱身。李鳳英老師在課程開始前帶領大家一起做了熱身——「自我介紹」,引領大家對自己有一份覺察和看見。

什麼是曼陀羅?賈紅霞老師提了一個問題:什麼是曼陀羅?有的說是一種有毒的花,有的說它跟宗教有關,賈老師肯定了大家不盡相同的答案。隨後從曼陀羅花、祭祀的「壇場」,到榮格的曼陀羅繪畫以及他的《紅書》,讓大家對曼陀羅有了基本的了解。

課堂上賈老師講解了彩繪曼陀羅的「靜、安、定、慧、悟、得」六個成長階段及繪製曼陀羅的好處:

自我探索。繪製過程中有時會流暢,有時會阻滯,流暢時你會想到什麼,阻滯時又是什麼思緒牽絆著你。

緩解情緒。曼陀羅繪製過程中會自由表達出憤怒、焦慮、怨恨、甚至暴怒情緒,這些情緒被意識到了,它們就獲得了處理和轉換的機會,情緒在這時自然而然也就得到了舒緩。

培養積極品質。體驗到平靜、滿足、感恩、愛和愉悅感。

彩繪曼陀羅。賈紅霞老師首先引導大家進行了放鬆冥想,接著拿出曼陀羅成長卡片,讓大家選擇一幅自己喜歡的曼陀羅進行塗色。在塗色過程中,賈老師告訴大家選用的色彩、畫筆的畫法、繪畫的順序(從裡到外,從上到下)、繪畫過程中的卡頓或流暢、繪畫的速度及繪畫時的情緒狀態等等都是有深意的,她希望大家在這個過程中對自己的內在有一份覺察和探索。

分享解讀曼陀羅環節。大家分別為作品起了好聽又有意境的名字,在賈老師的引領下,依次分享這幅畫與自己的故事。大家透過自己的繪畫作品,感覺像是與自己的心靈對話,從中獲得了某種啟示和能量……這是一次發現自己,認識自己,喚醒自己的體驗,是一段關於潛意識的心靈探索之旅。在曼陀羅的圖案中,色彩中,感受一種生命的圖騰與蓬勃的力量。

分享現場

分享現場

來源:家庭教育協會

排版:郭麗慧

核稿:王 琦

原標題:《愛心成長課堂|遇見曼陀羅,遇見內在自我》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劉樂珍名師工作室:遇見名師 遇見成長
    遇見名師,遇見優秀的同行,遇見自己的成長。此次教學研討活動給大家搭建了專業成長的平臺,相信每位成員一定會在名師工作室這塊沃土上綻放芬芳絢麗的花朵!
  • 【分享】通過曼陀羅發現世界——IMPA諮詢師成長分享課(3)
    它成了我的一個信念,並成為一種動力推動著我不斷走向自我。學習曼陀羅後明白了那就是當時我的自性意象,它是有原型動力,意象和情感的。當人受到「自性」的推動和指引,就會不自覺地要去實現某種目標,並且不斷地超越,完善。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不懼任何困難,會在過程中的體驗到滿足感以及喜悅感。在曼陀羅中我們稱之為「自性化」。
  • 張學勇:遇見愛研會,遇見最美的自己
    別人的小妙招、小創意我也都嫁接到班級裡試一試,雖然並沒有結出什麼累累碩果,但我的課堂從此不再沉悶,總是笑聲不斷,充滿了快活的空氣……我開始了不停地思考。我思考自己的課堂教學,我思考自己的教育管理,我思考自己的教育人生——確切地說,我是在進行深刻的自我反省。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愛研會中,結識了一大批愛讀、會寫、能講的優秀老師。
  • 遇見愛的奇蹟丨張德芬空間杭州遇見體驗營,圓滿落幕
    也可以協助我們療愈原生家庭、親密關係裡的內在傷痛。讓我們放下頭腦的念頭和制約,打開我們的心結。《遇見「內在的未知自己「深度工作坊&體驗營》,簡稱【遇見體驗營】,是張德芬老師基於《遇見未知的自己》親自參與設計的課程,時長為3天2晚。張德芬老師設計此課程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夠在深度體驗中找到自己生活的意義,收穫愛、喜悅與和平,回歸真我。
  • 《遇見未知的自己》:自我和解,只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發表於2008年,半年內銷量3萬冊,位於臺灣三大暢銷排行榜前三名,並於2012年獲得當當網暢銷書籍第一名。那麼,接下來我將用「自我概念」深度解讀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裡的若菱所遇到的一切,探討生活的意義。01、「我是誰」,若菱在【生活】是「本我」。
  • 育兒 遇見內在的嬰孩
    ——『當我遇見一個人』這「另一個人」的最初形態,就是媽媽。每一個初生的嬰兒,都有「被媽媽看見」的需求。女兒剛出生的時候,有姑姐、老公照顧我和孩子,我非常輕鬆。那時候認為小嬰兒除了吃奶睡覺,也沒有什麼別的需求,剛好可以多讀幾本書。
  • 遇見廣外,遇見更好的自己
    遇見廣外這裡是特色教育的閃亮名片這裡是人才培養的優質土壤這裡是助力圓夢的廣闊平臺這裡,是廣外大亞灣外校遇見廣外 遇見遇見「國際教育」以生為本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豐富多元的對外交流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環境與成長平臺
  • 最美的遇見,讓我們一起成長的日子成為最美好的回憶
    最美的遇見,讓我們一起成長的日子成為最美好的回憶陽信縣勞店鎮中學吳秀華人人都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39;,所以我早就對這次培訓充滿了期待。特別是這次培訓是在久負盛名的浙江大學,也圓了我這個中師生的大學夢。
  • 【海洲書壇 生活走筆】胡春美:遇見,然後成長
    有人說,遇見不是偶然,而是無數次選擇和努力的結果。 我很慶幸,在成長的每一個路口,都有美好的遇見,默默的關注、無私的引領,讓我以18年的光陰淬鍊成今日的努力、昂揚和自信。 2000年,我從海門師範畢業,來到興墾小學,成為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包班老師。
  • JOY曼陀羅當代藝術展中國巡展
    林潔貞利從四年前(2014年)學習接觸到曼陀羅繪畫療法,便開始了自我繪製曼陀羅,同時她深深的明白,作為分析師是無法僅靠簡單的繪畫作品就可以準確無誤地理解,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在一次次的繪畫中,我們遇見自已,諒解他人與自己和解和世界共舞。只有當我們願意,生命才有轉化的可能從我們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和「圓」緊密的結合了。JOY的作品從不同角度挖掘曼陀羅圖案的內在含義,在愉悅雙目的同時,啟迪人心。MO2art團隊首次將繪畫藝術與心理進行的跨領域的創新合作,曼陀羅繪畫和人的心理狀態息息相關,曼陀羅無論是小孩還是大人都能進行曼陀羅的繪製。
  • 中山社區「生命教育」心智成長營閉營感悟———感恩遇見
    如果一直無條件服從家長的安排,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自我,走上社會遇到事情也不會做決定了。姥姥不斷地點頭接受了。下午孩子沒有來,周天上午來時非常的開心,下午結營活動爸爸媽媽都一起來參加的。隔代老人越界的養育關係,我們家長要引起重視,這樣也許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感謝老人家聽從建議。
  • 劉建良:成長學院 感恩遇見 語文不老 我們不散
    成長學院    感恩遇見
  • 《遇見未知的自己》:15句扎心語錄,自我和解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看完《遇見未知的自己》,才知道這話的意思是: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身出來的結果。《遇見未知的自己》是張德芬2007年6月,在臺灣出版第一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名列臺灣各大書店暢銷排行榜,讀者反應熱烈,成為暢銷作家。在從前,這樣的心靈雞湯我根本不會看。
  • 遇見小語,遇見美好
    45堂課凝聚著45個研究團隊的智慧,老師們用生動的課堂來詮釋怎樣「讀懂統編教材」,如何「用好統編教材」。「樹立整體教學意識,努力構建教學評一致的語文課堂」成為語文教師們共同的追求。文/鄒健歷時三天的重慶市第十一屆小學語文優質課競賽(閱讀賽場)活動也已落下帷幕,但我們「重慶小語人」的新一段徵程才剛剛開始。
  • 遇見你的內在小孩
    什麼是內在小孩?內在小孩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一個心理學概念。簡單的講,內在小孩就是你自己,他是另一個自己,他是一個一直被你忽略的自己,他還是一個受傷的自己,他被你關入內心最深處,也許是出於自我保護,你一直在逃避他,遠離他,當他不存在,甚至於恐懼他,討厭他,總之,不願意接受他。
  • 遇見你,看見我,就是成長。
    此篇記錄了我在團體中的一些體驗、覺察、發現,得出一個結論:遇見你,看見我,便是成長。我們常常遇見各種人、事、風景、情緒、境況等等,這些都如同鏡子,讓我們從中看見自我,而在看見和理解的那一刻,成長如同一顆樹的種子,悄然萌芽,總有一天會長成大樹。
  • 雨花區教育局幼兒園明昇幼兒園開園第一課:遇見美好 遇見你!
    花兒遇見了太陽,她開心的笑了;知了遇見夏天,它在歡鳴;美好的相遇是我們最新的約定,幸福的徵途從明昇幼兒園啟程。寶貝們在園的第一天會是什麼樣子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遇見美好二:國旗下成長在國旗下講話暨新學期致辭中
  • 第二課堂讓學生遇見更好的自己
    此次運動會,不僅僅是廣大師生激揚青春、展示風採的舞臺,更是該校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全面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積極踐行「人皆有才,人人成才,讓每一個學生出彩」辦學理念的成果展示。據悉,博羅綜合高級中學秉承「人皆有才,人人成才,讓每一個學生出彩」的辦學理念,在全面抓好教學質量的同時,依託多姿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學生精神生活,發展學生特長,讓他們遇見更好的自己。
  • 打造迷人的創意閱讀課堂 |《一張桌子一本書:在閱讀課上遇見你》新書分享會
    知識一路碰撞,思維一路成長。 如果把一本書比作一個世界,那麼文字就是崇山峻岭,閱讀就是縱橫交錯的小徑。藉由閱讀的小徑,在文字中翻山越嶺,走向自由而廣闊的世界。 這樣的課堂,這樣的閱讀狀態,是我們所嚮往的。然而要想讓孩子走入這樣的世界,讓他們接受閱讀、會閱讀,進而愛閱讀,在閱讀的世界裡撒歡兒、冒險、成長,不是件容易的事。
  •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緣何常據暢銷書排行榜前列?
    就是告訴我們,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的結果,就像鏡子一樣反映你的內在。」楊冪這樣說到。(圖為演員楊冪在個人微博上推薦並朗讀《遇見未知的自己》)知名演員郝蕾曾說:2009年是我人生中災難性的一年,人生觀幾乎被全面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