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發脾氣,或許你該講這個故事給他聽

2020-12-20 母嬰說事

你家娃娃有沒有經常因為一點點的小事就鬧脾氣?你知道原因是什麼嗎?你有真正了解過小傢伙的需求嗎?其實多數時候,小傢伙們之所以會發脾氣,是由於寶爸寶媽們對他們的不上心所致!如果你不願意花心思、花時間以及主動去了解小傢伙,怎麼會知道他們為何而生氣呢?

相信大部分家長都知道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木匠家裡有個調皮孩子,總是在外惹禍,但這還不止,在家裡還經常無故生氣,甚至有時候還會摔碗。於是這位木匠就給小傢伙一袋釘子,而且還給他樹了一塊木樁,告訴他,以後只要他一發脾氣就在這木樁上釘釘子。

半個月後,木匠再帶著兒子來到木樁旁,看著木樁上滿滿的釘子,粗略數下大概有50個。於是木匠就告訴兒子繼續這麼做,一個月後,木匠帶著兒子又來到木樁旁,這時木樁上的釘子有70幾個,相較之下,增幅小了很多!所以木匠就告訴兒子,以後如果他每天都能堅持不生氣,就能拔掉一個釘子,但如果還會生氣,就要繼續釘釘子。

一段時間以後,木樁上的釘子全被除掉了,這時木匠對兒子說:"孩子,你看,這段時間你的表現一直都很棒,不僅沒有增加新的釘子數,反倒把它們都拔除了。但你看到木樁上的疤痕了嗎?就算爸爸是木匠,也不能將其修復。而那些木樁就像是每次你發脾氣針對的那些人的心,你把脾氣撒在爸媽或是其他人身上,每一次都會多出一些傷口!"

這個故事其實是想要告訴我們,寶爸寶媽們一定要讓小傢伙知道,發脾氣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這樣毀掉的不僅是東西,更是父母的心。而且就算隨著時間的後移,那些疤痕也得不到復原。

因此,當小傢伙們在發脾氣的時候,寶爸寶媽們首先一定要去了解,他們為何而生氣,之後給他們一個發洩的平臺。之後再用事實去告訴他們,其實他們那樣的做法是錯誤的。而不是一味地採取責罵或是打的方式來對孩子,這樣對孩子來說只是一種傷害。但也並不是說不能打罵孩子,得看事情嚴重性以及孩子的悔過態度,還有他們下次在面對類似事情時的處置方式!

想要養育出優秀的孩子,父母的養育方式極為重要!你想要孩子以後變成什麼樣的人,你就用什麼樣的育兒法!

相關焦點

  •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發脾氣被認為沒教養?給他講講這個小故事
    今天因為他想吃韓國烤肉,我也沒說不給他買,我只是說再到一家看看,他就又發脾氣,騎車自己回去了,也不捎我,回到家一句話也不理我,感覺我怎麼養出這麼沒教養的孩子呀,我該怎麼辦呀?看得出來,這位讀者心情激動,說的有點亂了。
  • 孩子總愛發脾氣?3個字比講道理「別鬧了」更管用|唱唱啟蒙英語
    孩子愛發脾氣,該阻止嗎表妹說,兒子的脾氣最近是越發漸長了。晚上做好飯,她給娃把4菜1湯都放到桌上,兒子吃飯時非要在餐桌上堆積木,勸他吃完飯再玩。不聽勸就算了,這小子居然還坐地上哭鬧起來。每當這時候:你講道理吧,他根本聽不進去;你採用迂迴的「不理不睬」戰術吧,他會哭得更厲害更傷心。聽之任之,啥都由著他吧,又擔心:這麼下去會不會把娃慣壞?
  • 打不得,講不聽,如何管教愛發脾氣的寶寶?
    孩子會被你的挫折感感染,會更不高興。嘗試了解寶寶為什麼發脾氣,比如,是由於搭不起那塊積木,仍是由於拿不到他想要的東西?對症下藥,合理安慰。尊重孩子的狀態和心情,不要在該睡覺的時分陪他玩,累了的時分就不要牽強他陪你去超市。不要讓他太受挫,提供一些適合他們年齡的玩具和遊戲,難度逐漸添加。
  • 愛發脾氣的孩子,一定有個愛發脾氣的父母,家長先控制好自己情緒
    鄰居也和我抱怨過:孩子越大越不聽話,動不動就發脾氣;每次說好幾遍都不聽,說多了還生氣;孩子都六歲了,再這樣下去,管不住了怎麼辦.鄰居經常邊說邊嘆氣:「孩子越大,脾氣也越大,每天家裡像住著仇人一樣,真怕哪天控制不住自己,扇他兩巴掌。」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愛發脾氣,就是不聽話、叛逆的表現,應該及時制止,以免以後闖下大禍。
  • 忍不住吼罵孩子的傷害不可逆,愛發脾氣的媽媽,都該看看這個故事
    那天又因為一件小事罵了兒子,事後後悔了,向他道歉,沒想到兒子忽然對我說:『沒關係,媽媽,我原諒你了!我知道你吼我,是因為我惹你生氣了,是我不對。』我看著她用愧疚的眼神看著兒子,心疼地抱了抱她,然後拿起窗臺上的繪本,給她講了下面這個故事《大嗓門媽媽》:今天早上,我惹媽媽生氣了,媽媽衝我大聲吼叫:
  • 24小時親密育兒,你該如何應對孩子發脾氣?
    ,沒有及時給他吃東西;孩子困了,沒有及時哄他睡覺;孩子生病了,爸媽沒有及時發現,給予安慰和照顧;每天睡前都是媽媽講故事,結果今天換成爸爸了……很多爸媽都有這樣的經驗,孩子經常會「沒事找事」,這其實是在尋求爸媽的關注
  • 被誤解的愛發脾氣的孩子
    ,在小區樓下聽到一位媽媽說起自家孩子:我差點摔給兒子兩巴掌,自己已經夠累了,可他硬是要出門買一個叫做「水晶泥」的玩具,我好聲好氣地跟他講,媽媽累了,明天去。3、「靜」是指等孩子靜下來《道德經》上說:靜為躁君。靜能克服人身上的躁氣,讓人恢復理智。孩子發脾氣時,我們跟他講道理是講不通的,先讓他把脾氣發完,等情緒過去了,再給他一段安靜自我修復的時間自我反省。
  • 愛發脾氣的孩子,才不是被慣壞了
    「靜」是指等孩子靜下來孩子發脾氣時,你跟他講道理是講不通的,先讓他把脾氣發完,等情緒過去了,再給他一段安靜自我修復的時間。 4.「不教」是指父母別急著說教試想一下,你剛剛冷靜下來,就有一個人就在你身邊不停地講道理,你會覺得舒服嗎?不會!
  • 孩子愛發脾氣,媽媽怎麼辦?
    01孩子愛發脾氣的3個原因孩子愛發脾氣,我們會從三個部分進行分析,首先,我們要注意一下孩子的年齡段,不同的年齡段的孩子,他的其實背後的原因也都是不盡相同的。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的理智腦還沒有發育完善的時候,他就會出現很多發脾氣的情況。所以就能夠理解,孩子愛發脾氣是因為他現在還不是一個成熟的大人,他還不能夠那麼好的控制他的情緒。
  • 愛發脾氣的孩子,一定有個愛發脾氣的父母,家長先控制好自己情緒
    有人說孩子是上天派來的天使,說這話的人一定是沒孩子,或者還沒經歷過,一個愛發脾氣、愛大喊大叫、愛撒潑打滾、愛摔東西的孩子.....但其實,作為家長,我們要知道,孩子生氣愛發脾氣是自然現象。如果一個孩子,他受了委屈,竟然感覺不到任何氣憤,我們反而要擔心孩子是不是太壓抑了。
  • 愛發脾氣的孩子,需要的是教導而不是責罵
    孩子發脾氣的背後,隱藏著小秘密昨天,在小區樓下聽到一位家長說起自家孩子——「我差點給了兒子兩巴掌,已經夠累了,可他硬是要出門買玩具。我好聲好氣地跟他講,媽媽累了,明天去。「靜」是指等孩子靜下來孩子發脾氣時,你跟他講道理是講不通的,先讓他把脾氣發完,等情緒過去了,再給他一段安靜自我修復的時間。4.
  • 愛發脾氣的孩子,就是壞孩子吧?
    作為過來人,我們可不能草率認為孩子愛發脾氣都是慣出來的,藏在成長軌跡裡的秘密值得我們關注。嗨 子 發 脾 氣,究竟為啥? 一、1~2歲:需求沒得到及時滿足這個階段的寶寶很想嘗試獨立做事情,用各種方法證明自己「掌控一切」的能力。
  • 孩子愛發脾氣是孩子的錯嗎?
    孩子發脾氣是我們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場景。和孩子講道理吧,他聽不進去。對孩子不理睬吧,他哭的更厲害。對孩子妥協呢,又怕他驕縱……其實,孩子愛發脾氣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是孩子生理和心理逐漸發育的表現。比如說有一個球正向你飛過來,你會&34;地立刻躲開,這就是杏仁核做出的反應。因此孩子為什麼愛發脾氣,其原因就在於孩子的上層大腦正在&34;,不能很好地去控制下層大腦的杏仁核。一般隨著孩子的年齡逐漸增長,孩子愛發脾氣的現象會逐漸好轉。
  • 孩子發脾氣?這三個字比「別鬧了」更管用
    要害是,真的很棘手:講道理吧,他底子聽不進;不理不睬冷處理,孩子哭得更悲傷;對孩子退讓吧,又怕慣壞了孩子。爸爸媽媽應該做的不是阻止,而是引導孩子建立傑出的輸贏觀念,幫助孩子整理心情。發脾氣,有或許是感覺不到愛閨蜜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天早飯後,孩子平白無故大發脾氣,飯不吃,覺不睡,把毛絨玩具狠狠地扔在地上。
  • 愛發脾氣的父母,不可能教育好孩子
    有的家長,總愛對孩子發脾氣,好像孩子就是他的出氣筒。有的家長說:「你不知道他(她)有多氣人!」在給出觀點之前,先給朋友們講兩個故事。一怒之下,他走出醫院的大門,打上一輛計程車返回了家中,掂起錘子要把汽車砸了,這個時候,他看見了兒子在車門上刻劃的字跡:我愛爸爸!我愛媽媽!我愛我家!這是兒子在幼兒園剛剛學會的。
  • 為什麼每次給孩子講道理他都聽不進去——做一個會講故事的媽媽
    「媽媽跟你說了多少次,不要亂扔東西,你再這樣,媽媽就不喜歡了。」「寶寶,我要去上班,你要再鬧了,媽媽上班快遲到。乖,聽話,不哭。」「你怎麼又打媽媽?一點都不乖。」生活中,常常因為教育孩子,而變得焦頭爛額。為什麼天天給他講道理,天天告訴他該怎麼做,但是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聽,還哭鬧不止呢?
  • 別動,聽我講這個故事
    從小,我們就愛聽父母講故事。第一,這是新冠疫情以來的第一個講故事訓練新開班;第二,這是大釗新開的一個班型,集中上課,周日全天上課,從早上9點上到下午17點。這次04期《講故事訓練》班吸引了很多學員報名。上午課程一開始黃老師就讓助教老師發給大家一個關於「牛仔褲大王的故事」,從第一步「你講我聽」、第二步:「我講你聽」,到第三步:「你講我聽」,分三步讓學員們講好一個故事。
  • 孩子發脾氣?用對這個方法比打罵更管用
    關鍵是,真的很棘手:講道理吧,他根本聽不進;,這位爸爸是這麼做的:只要孩子發脾氣,爸爸就會帶著他出門,讓他冷靜,並且規定「不冷靜下來不準回家」。想要什麼東西會說得很清楚:「阿姨,你這個玩具我可以玩一下嗎?一會兒我就還給你,好嗎?」
  • 孩子發脾氣了,勸不聽哄不好,大人也無奈,怎麼應對?
    正在忙碌的家長,突然就遇到了孩子莫名其妙地發脾氣,這邊忙得無暇顧及,那邊孩子還在嗷嗷叫。此時正如火上澆油,孩子小幫不上忙不說,還在節骨眼上添亂,頓時火氣,可是自己的親骨肉,又下不了狠手,幾個巴掌印下去,看似解了氣,回頭一想,什麼也沒解決,反而把孩子推遠了?無奈的大人,該怎麼辦呢?
  • 芭迪熊分享:愛發脾氣的孩子,才不是被慣壞了
    「聽」是指父母要仔細傾聽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發脾氣,父母應該學會仔細傾聽,弄明白根本原因,更近一步靠近孩子。 3. 「靜」是指等孩子靜下來孩子發脾氣時,你跟他講道理是講不通的,先讓他把脾氣發完,等情緒過去了,再給他一段安靜自我修復的時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