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國家,日本人對貓的喜愛可以算得上是「眾人皆知」。甚至有不少日本人,對貓的喜愛程度都可以算得上是「痴迷」。據悉,日本人喜歡身上有貓的味道,所以喜歡在工作之餘進行「擼貓」,且在日本的小區或者在民宿中,隨處可見貓的蹤影,甚至演變出「貓咪咖啡廳」等場所,可見貓咪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其意義不一般!
哲學之道和伏見稻荷大社的貓咪們,已經有了固定的成員、固定的活動範圍,去看她們,一次兩次,是那種偶然經過老朋友家門口,直接去敲門,看看人家在不在家,順便聊幾句的僥倖心情。然而,和陌生貓咪的邂逅,還是得去鴨川邊上,去下鴨神社前的三角洲,或去深入那無窮無盡的無名小巷,有那麼一位正在飯後消食散步的,也有那麼一位正躺在椿樹下小憩的,大家都一副彼此劃清界限的驕傲模樣,當你正打算伸手去撫摸那隻看上去睡熟了的小灰貓時,它卻在你觸到的前一秒鐘,嗖的一下彈開了,然後繼續保持她自己的步調,自己的頻率。
正如村上小說裡寫的那樣,「這些年來居無定所,幾乎是漂泊海外,因而不能悠然靜心養自家的貓。只好時常逗逗近處的貓,聊以滿足對於貓的如饑似渴。」入冬的時候,河邊的貓咪全都開始團起兩手取暖,有一天日落時分,我帶著貓咪小餅乾去看望鴨川邊的奶牛貓,一位老奶奶和她女兒蹲在旁邊商量些什麼,原來出現了一隻瘦得皮包骨的小黃貓,她們餵她魚罐頭,可小黃貓只是嗅了嗅,什麼也吃不下,「可能是生病了,真可憐啊。」老奶奶對我說。「要不要帶她去醫院啊,她看上去好冷,一直在發抖。」我提出了一個不太現實的建議。
在一陣小討論之後,老奶奶脫下自己的絨線帽,把小黃貓放到了裡面,抱進懷裡,站起來準備離開。我問了個傻問題,「要帶她去哪裡呢?」「當然是回家啊,回我的家。回家了就沒事了。」老奶奶像捧著一件珍寶一樣,帶著小黃貓走遠了。鴨川邊的柿子樹落下的最後一片葉子,古都的貓們,也和我們一樣熬過了一個不容易的冬天吧,幸運的是,來年還有人一樣等著寵愛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