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種子》:繪本不是給孩子看的,是幫助家長與孩子心靈相通

2020-12-22 琛琛媽咪

"姥姥,幸福是什麼?"

"幸福啊......你平安快樂,就是幸福啊!"

"舅舅,幸福是什麼啊?"

"幸福就是有很多錢,咱們想幹嘛就幹嘛,不用上班苦哈哈!"

"媽媽,幸福是什麼啊?"

"幸福......幸福就是媽媽陪著你一起長大啊!"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回答孩子呢?

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被孩子問的一臉懵,說不出個所以然。

幸福是什麼?我們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在追求什麼?

我真的沒有確定的答案。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說,這些問題的答案早已全部藏在書裡。每一本故事書,用不同的方式把答案早已說的一清二楚了。

重要的是,父母要用自己的聲音,把一本本的圖畫書讀給孩子聽,告訴孩子書裡所寫的事情。於是,便有了這本教父母如何把圖畫書引入嬰兒的世界,教父母選書和讀書的書——《幸福的種子》。

松居直是"日本圖畫書之父",他給自己的孩子念了幾百本圖畫書,他說,"念書給孩子們聽,就好像和孩子們手牽手到故事國去旅行"。

而松居直的媽媽,在他小的時候也會念書給他聽,他深知這份幸福。聽大人念書的美好時光,成為沉澱在時光裡的快樂,想起來就是感動。為了把這份幸福傳遞給每一個孩子,他致力於繪本研究和推廣,是日本圖畫書的先驅人物。

繪本是父母讀給孩子聽的,是感受快樂的,除此之外別無他用。

1. 識字是手段,理解內容才是目的

"老大上的幼兒園是免費的,為什麼不讓老二上了?""老師不教識字。"

這是我媽媽前幾天和鄰居閒聊時的對話。

近年來,父母們越來越早開始教孩子認字。網上一些訓練孩子認字的桌遊和課程,適齡年齡是3歲。在教識字的大軍中,我們漸漸偏離了讀繪本的初中,把讀繪本變成了教孩子識字。可是,識字等於讀書嗎?

上學的時候,我最頭大的就是語文課上的文言文,雖然可以一字不差的讀完,可是讀完之後並不理解其含義。

孩子艱難的,一字一字,坑坑窪窪,斷斷續續的讀完一本繪本,父母激動,"哇,所有的字你都認識了,兒子,你真棒"。

"來,給媽媽說說,這個繪本講的是什麼?讀完你的收穫是什麼?"

孩子一臉懵。

讀書不等於識字,識字不等於理解內容。我們讓孩子讀書的目的是理解書的內容,從而為孩子所用,而不是為了讓孩子識字。識字只是手段而已,並不是目的。

讀《論語》而不知《論語》。這句俗語說的就是這種現象,只認字,卻不理解內容。

2. 讀繪本是享受快樂的,不是為學業打基礎的

信息大爆炸,讓我們輕易獲得各種資源,也把我們變得焦慮不安。

隨便一搜繪本,跳出的各種文章和言論都在告訴你,一出生就應該給孩子讀繪本,甚至的有在孕期就在給孩子讀書,囤繪本。

對閱讀的重視,並沒有錯,這是好事。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曾經說過,"不閱讀的孩子,基本上已經具備了'差生'的潛質。"

可是,當初說著只為培養閱讀習慣,讓孩子快樂的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讀書這件事也成了臉面活。

老王家孩子不到3歲就讀了1000本繪本。

焦慮。囤繪本,開擼。

李奶奶家孫女兩歲半就能被千字文了。

啥?!唐詩宋詞,聲律啟蒙走起。

......

我們的焦慮,大多源自於外界的比較,因為害怕落後。在這種焦慮和害怕中,我們讀繪本開始功力,識字、閱讀習慣、寫作、文字表達能力等。我們和孩子一起讀繪本,忘記了最初哈哈傻笑的快樂,開始為以後的學業做基礎。

生命最質樸的感受,就是從心底最深處湧出強烈的、躍動的、無法壓抑的喜悅。

請把這份喜悅還給孩子和繪本。

繪本是培養孩子想像力的啟蒙工具

午後的陽光,洋洋灑灑的照進教室。孩子們圍坐在一起,聽老師講《三個和尚的故事》。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經、敲木魚,給菩薩案桌上的水瓶添水,夜裡不讓老鼠來偷東西,生活過得安穩自在。不久,來了個和尚......

奇怪的現象發生了:

有些孩子目不轉睛的看著老師,認真在聽;有的孩子動來動去,看看窗外,和鄰座的孩子打鬧;有些孩子一開始是認真的,但是聽了一半,就沒有興趣了。

為什麼同樣的故事,同一個人在講,孩子會有這麼大的反差呢?難道讀書這個事情真的是天生就註定的嗎?

原來,認真聽講的孩子,腦海裡會清晰的浮現和尚念經、挑水的模樣,整個故事就如同一幅幅的畫面在他們腦海浮現。他們專注的小眼神,可能已經把老師看成了光頭和尚。

而那些已經走神,沒有興趣的孩子,當他們聽到老師說"廟"、"敲木魚"等詞時,他們卡殼了。因為沒有見過和尚,沒有見過寺廟,他們想像不出來,無法在腦海形成畫面,慢慢的就脫離了老師的故事。

由此可見,想要孩子不走神,認真聽故事,孩子就必須具備想像力。作為父母,這下更頭疼了,想像力聽起來就很玄幻,到底是什麼?我家孩子天生想像力就不行。我自己都沒有想像力,又怎麼去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松居直說,圖畫書是培養孩子想像力的啟蒙工具。孩子想像力不夠好,圖畫書可以彌補不足。

怎麼讀繪本給孩子聽

1. 從封面開始,而不是從有文字的地方開始

拿到繪本,我們大人都是匆匆撇過圖片,通過文字來了解內容,我們的關注點在文字,而孩子卻是通過一張張的圖片來了解故事的主角,故事的時間地點和內容。

大人看文字,孩子看圖片,大人和孩子讀繪本的方式是不同的。

繪本《螞蟻和西瓜》,環襯一頁有很多奔跑的螞蟻,他們要去哪裡呢?去做什麼呢?故事在環襯頁就留下了一個懸念。

再看扉頁,一家四口在野餐,有西瓜。故事其實就從這裡就開始了,並不是正文的第一頁。扉頁給我們交代了螞蟻搬運的大西瓜是從哪裡來的。

如果我們直接從第一頁開始讀,就錯過了環襯和扉頁的精彩。

繪本是讓我們先看圖的。孩子看圖,大人念著文字,孩子的腦袋浮現故事。看一本繪本,我們要帶著孩子從封面、環襯、扉頁、正文,封底,仔細閱讀。

2.不要追求獲得感,請停止你的"讀後指導"

讀完一本書,我們大人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趁熱打鐵,一串問題接踵而來。

這本書好看嗎?它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十字路口為什麼擁堵了呢?月亮晚上都幹什麼了呢?一共出現了幾個小動物?都是什麼小動物呢?第一個出現的小動物是誰呢?小動物們最後是怎麼樣夠到月亮的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了一個什麼道理呢?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呢?

一籮筐的問題,像衝鋒鎗一樣,突突突的把孩子看完繪本之後的快樂,掃蕩的蕩然無存。

從此以後,孩子在讀繪本的過程中,心裡一邊盤算著媽媽要問什麼問題,一邊準備著答案。閱讀的快樂不復存在,不愛看書的孩子是媽媽們自己培養的,所以就不要抱怨自己家孩子為什麼不喜歡看書了。

想想我們小時候,語文老師說,"這個寒假我們沒有作業,大家在家讀些書就行",我們歡呼,我們雀躍,那一刻對語文老師的喜歡無以言表。

"大家開學每人交3篇讀書筆記或者讀後感就行",老師臺上一個轉折句,臺下一片怨聲載道。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不喜歡的事情,現在為什麼來強迫孩子呢?停止"讀後指導"吧。

繪本是媒介,是幫助大人與孩子心靈相通的。從讀一本繪本開始,讓我們在孩子的心裡播下閱讀的種子,收穫幸福。

相關焦點

  • 《幸福的種子》:繪本是幫助家長與孩子心靈相通,不是給孩子看的
    重要的是,父母要用自己的聲音,把一本本的圖畫書讀給孩子聽,告訴孩子書裡所寫的事情。於是,便有了這本教父母如何把圖畫書引入嬰兒的世界,教父母選書和讀書的書——《幸福的種子》。而松居直的媽媽,在他小的時候也會念書給他聽,他深知這份幸福。聽大人念書的美好時光,成為沉澱在時光裡的快樂,想起來就是感動。為了把這份幸福傳遞給每一個孩子,他致力於繪本研究和推廣,是日本圖畫書的先驅人物。繪本是父母讀給孩子聽的,是感受快樂的,除此之外別無他用。1.
  • 再讀松居直:用繪本預約孩子一生的幸福
    韓老師認為,繪本是親子關係的助推劑,如果家長能夠有意識地選擇一些優秀的繪本和孩子一起閱讀,既有助於孩子的心智發展及精神世界的構建,又可以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的語言、情緒特點,探索新的親子互動模式。這門課程讓我受益匪淺,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家裡一下多了幾十本繪本!
  • 松居直《幸福的種子》感想--繪本是父母讀給孩子的書
    之後,深深地被繪本、被松居直先生的繪本理念所吸引,所感動。於是,為了深入專業的研究繪本,我甚至回國考取了中文繪本講師證。可能很多家長拿起繪本,就會覺得繪本有什麼用?兩分鐘就能看完,沒幾個字,還很貴,為什麼要讀繪本?為了讓咱們的大朋友更加了解繪本,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書,就是我繪本道路上的啟蒙書—《幸福的種子》。
  • 先接納,後升華,教育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和家長的心靈相通
    來諮詢的家長都帶著一種絕望的心情:孩子厭學,打死也不肯去學校的;初中就早戀與家長反目離家出走的;打遊戲機打得昏天暗地早把學習忘到爪哇國去的……絕望之中都懷著一線希望,一線對賞識教育的希望。的確,活在這個世上,時時有一些令人不愉快的現實需要人們面對。
  • 如何用繪本理解並幫助孩子成長? | 《繪本之用》序言
    現在,大人和孩子對「繪本」早已不陌生,它已經成為孩子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好夥伴。許多父母在遇到育兒困惑時也會第一時間想找找看有沒有相應的繪本,繪本和育兒之間似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那麼,父母該如何用繪本養育孩子?如何借用「繪本」這個媒介來理解和幫助孩子成長,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童年?
  • 《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父母溫暖的播種,孩子幸福的源泉
    這兩天,雙十二買的繪本陸續寄到了。看到我每天一疊疊的書,同事忍不住問:「你買這麼多書,你兒子都看得完嗎?」我笑著說:「孩子看不完沒事呀,不是還有我自己呀,很多書,我是因為自己想看而買的。」​就如我的小姑子,她兒子剛上一年級時,不止一次吐槽語文老師讓孩子看的書單裡儘是繪本。圖畫書,本沒有年齡的限制。不識字的幼兒,看圖,圖帶給幼兒除了美的享受,還有圖裡呈現的故事;識字的孩子,圖文結合著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而文字強勢的成人看,大道至簡,小故事,大感悟。我第一次跟孩子看繪本是大寶7個月,我29歲。從此,開啟了我們風雨無阻的共讀之路。
  • 讀《幸福的種子》有感
    松居直老師在《幸福的種子》開篇--愛的語言裡問父母:你們在家說的最多的話是什麼?也就是說口頭禪。「快去做功課!」自從孩子上了小學後,這句話成了很多母親的口頭禪。這句話如雷震耳地觸動我的心靈!我記得自己當時是這樣說的:我們不是不疼愛你,我們不是想罵你的,你總讓別人催你做作業,如果你主動完成作業,大家都不會罵你了呀。
  •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可以給孩子看這四類繪本,對孩子成長有幫助
    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我覺得對孩子成長比較有幫助的4類繪本,大家可以一起探討一下第一類:百科全書兒童百科全書中會包含各種各樣的知識,包括植物、動物、昆蟲、自然、太空等等。這些書中都會包含一些已經滅絕的生物,或者是我們生活中不常見的生物,讓孩子看百科類全書,能夠增長孩子的見識,讓他們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只是世界的一塊小天地。
  • 家長孩子用碎布、毛線自製親子繪本
    金鄉縣學院附小教育集團實驗幼兒園日前開展「書香潤童心,好書伴成長」親子繪本製作活動。活動前期,幼兒園通過班級釘釘向家長發出「親子繪本製作」活動的倡議書。家長們在了解「親子繪本製作須知」後,利用休息時間,與孩子一起製作繪本。
  • 繪本不是心靈雞湯 別給孩子灌輸太多道理
    在繪本的共讀中,爸爸媽媽經常困惑於:要不要給孩子提煉繪本裡的人生道理?很多時候,提煉結束,繪本反而變得索然無味。就像繪本《大雨譁啦啦下》中說的是大雨前後一整條街道的忙亂,讓孩子們體會下雨的場景,並不是告訴他們「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但是,一本本繪本,一個個故事,集合起來,卻讓孩子知道:生命有千百條途徑,你可以成為一隻眼的海盜,也可以成為乘船擺渡的老伯,你是獨一無二的。無論你成為什麼,生命都充滿未知與奇趣,值得你去細細品味。
  • 蒲蒲蘭繪本館走過10年 在孩子心裡種下閱讀種子
    ,仿佛來到了夢幻中的「宇宙飛船」——天花板上、高低錯落的書臺上,無處不在的七彩絨毯如流動的彩虹,將書店分割成若干個獨立而又渾然一體的空間;大小不等的圓形透視窗,錯落有致地鑲嵌在貼牆而立的白色書架間,好像一個個「太空艙」,孩子和家長依偎在其中,看繪本、講故事。
  • 植物科普啟蒙繪本|從一粒種子開始,帶孩子探索自然的奧秘
    關於大自然的奧秘,孩子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很多家長擔心自己知識儲備有限,萬一講錯了,恐怕會誤導孩子;但如果總是迴避不談,又會打擊孩子探索自然的積極性。今天要介紹的這幾種植物科普繪本,不僅能夠解答孩子的疑惑,還能幫助孩子探索更多自然的奧秘。
  • 《幸福的種子》:避免三大誤區,科學選擇0-3歲幼兒繪本
    直到前陣子讀了松居直老師的《幸福的種子》一書,瞬間才恍然大悟,才真正理解了繪本的意義,以及認識到了自己到底錯在哪裡。《幸福的種子》是被譽為「日本繪本之父」的松居直先生的代表作,書中講述了繪本對於孩子的意義,繪本的插畫特點,怎麼教孩子看繪本,以及怎樣給孩子選擇好繪本等內容。書中結合真實故事,描述細膩而周到,能感覺到松居直先生處處為孩子考慮的心,整本書從頭到尾體都現出了對孩子滿滿的「愛」。
  • 陪孩子2年讀完300本繪本,會有什麼變化
    看完繪本,孩子還快速學會了如何表達餓「肚子咕嚕咕嚕」,如何表達吃飽了,肚子圓滾滾的。很多媽媽也會問,不買大師繪本、經典繪本,就不能啟蒙了。當然也能。但是孩子的閱讀興趣會降低。也許孩子看了一遍兩遍,就不會再讀。但經典繪本無論是畫面還是文字,帶給孩子的影響都更深遠。
  • 植物科普啟蒙繪本|從一粒種子開始,帶孩子探索自然的奧秘
    關於大自然的奧秘,孩子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很多家長擔心自己知識儲備有限,萬一講錯了,恐怕會誤導孩子;但如果總是迴避不談,又會打擊孩子探索自然的積極性。不僅能夠解答孩子的疑惑,還能幫助孩子探索更多自然的奧秘。
  • 想給孩子買繪本,卻不知從何下手?這篇繪本乾貨送給你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在《幸福的種子》裡寫到,要增加幼兒的詞彙量,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最重要的就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聽到豐富的語彙。母親應該用溫暖、輕柔的愛撫和充滿感情的語言來養育寶寶,而圖畫書則負責把詞彙的種子一粒一粒地播入母親犁好的心靈土壤中。
  • 國王的禮物繪本館:繪本是孩子邁向獨立閱讀的跳板
    ,會永遠埋藏在孩子心底,變成他們生命中一顆幸福的種子。被書餵大的孩子,才是幸福的孩子。國王爸爸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從小多讀書、讀好書,在書香的陪伴下成長。繪本的魅力在哪裡?好的繪本 故事藏在想像裡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在《幸福的種子
  • 超強「反差萌」繪本 幫助孩子勇敢邁出人生每一步
    我也會害怕心靈成長繪本封面近日,一套來自澳洲、風靡多國的超強「反差萌」繪本《我也會害怕心靈成長繪本》上市。這套繪本幫助孩子直面成長的焦慮和恐懼,勇敢邁出人生每一步!在繪本裡,6隻可愛的小動物偏偏害怕自己與生俱來的本領和天賦,新奇角度的設定讓故事趣味橫生,整套繪本都充滿了超強「反差萌」的味道。故事從孩子的視角出發,符合3-6歲兒童的心理認知,同時讓父母理解孩子內心狀態,避免從大人角度看孩子的「問題」。有效幫助孩子戰勝焦慮和恐懼情緒,找到自信、樂觀的自己。
  • 繪本閱讀 家長講 孩子看
    近年來,繪本閱讀在國內的熱度持續上升:年輕父母們開始認識到親子閱讀的重要性,不少幼兒園開展繪本閱讀課程,兒童繪本館也陸續出現,在剛剛過去的「雙11」,繪本也是不少家長「囤積」的重點。不過,繪本買回家了該怎麼給孩子讀,卻讓不少家長困惑。
  • 繪本是孩子閱讀的「金鑰匙」,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繪本閱讀是以幼兒為閱讀主體,以連續的畫面來展示一個完整的故事而形成視覺印象。幫助幼兒逐步積累閱讀經驗,促進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發展的一種新的閱讀方式。使幼兒真正享受閱讀的自由與快樂,激發幼兒閱讀興趣。繪本啟發孩子心智繪本就是塑造孩子心靈的一把「金鑰匙」,繪本是幼兒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繪本閱讀,幼兒的心靈更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