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日前,日本作家宮西達來到廣州進行巡講,其間用逗趣的中文表達、誇張的肢體語言演繹了溫馨爆笑的繪本故事,也分享了創造背後的感悟和故事以及他對繪本閱讀的看法,在本地不少家長和孩子中掀起了一陣繪本熱潮。
近年來,繪本閱讀在國內的熱度持續上升:年輕父母們開始認識到親子閱讀的重要性,不少幼兒園開展繪本閱讀課程,兒童繪本館也陸續出現,在剛剛過去的「雙11」,繪本也是不少家長「囤積」的重點。不過,繪本買回家了該怎麼給孩子讀,卻讓不少家長困惑。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伍仞 通訊員吳蔚詩、周菊鳳(除署名外)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伍仞 通訊員吳蔚詩(除署名外)
廣州中小學三年後要 實現智慧閱讀全覆蓋
體育老師執教的體育閱讀課堂,你見過麼?現在閱讀不僅僅是語文科的事,高考所有科目卷面的閱讀量都將增加,現階段要開始倡導全科閱讀了。
日前,廣州市教育研究院主辦的廣州市中小學智慧閱讀(一期)總結暨基於閱讀的課堂教學變革啟動會在廣州市第六中學召開。記者了解到,三年後,廣州市中小學要實現智慧閱讀全覆蓋。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劉曉星
市教研院發布的《廣州市中小學智慧閱讀白皮書》提到,當前,高考正在深入進行重大改革,力圖改變高考帶來的題海戰術、抑制學生可塑性等弊端,主張鼓勵學生增加各學科知識的寬度、廣度。在這輪教學改革中,閱讀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高考所有科目
閱讀量都增加了
首先體現在新版「統編版」語文教材將課外閱讀納入教材體制,比如:小學一年級就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意在和學前教育銜接,一開始就引導讀書興趣;小學中高年級幾乎每一單元都有課外閱讀的延伸;初中則加強了「名著選讀」,引導學生重點學習某一種讀書的方法,如精讀、略讀、跳讀、猜讀、對比閱讀、整本書閱讀等等,激發閱讀興趣、傳授閱讀方法;高中各科課本課後思考題或拓展題,都有課外閱讀的提示引導。這就把語文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形成「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制。
其次,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也被突出到了關鍵性、決定性的地位。過去的語文高考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萬字;閱讀面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包括哲學、天文、歷史、地理、科技等各領域的內容,體裁上不僅包括散文、戲劇、小說、傳記、新聞、詩歌,而且包括政論文、科技文、說明文等,尤其注重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閱讀的考察。
「全科閱讀」不斷被提倡,除語文外的其他各個科目的試卷的閱讀量也都增加了,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將成為各學科的重要基礎。在新教改背景下,培養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升閱讀速度、閱讀能力和閱讀品位就成了學生學習與發展的「剛性需求」。
哪個學生的知識越寬廣、體系越健全,對自己和長遠發展都會很好。因此,中小學全面推進校園閱讀、營造書香校園氛圍的行動刻不容緩。
試點學校學生
閱讀興趣顯著提高
鑑於閱讀的重要性,廣州市於2017年10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提升中小學生閱讀素養的指導意見》 (穗教發〔2017〕109 號) ,提出「依託學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等專業機構、社區和家庭的溝通合作,通過系統推進一系列項目,構建科學的閱讀測評框架體系,對中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診斷、分析及指導,進一步整體提升中小學生閱讀素養和綜合素質。」 2018 年 1 月,廣州市教育局部署統一行動,在全市中小學開展智慧成長閱讀項目,正式確立全市110所中小學校作為項目首批試點學校;2019年1月, 「堅持立德樹人,開展中小學生智慧閱讀活動」被寫入2019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根據白皮書,通過開展智慧成長閱讀項目,學生的閱讀興趣顯著提高,學生閱讀好書的情況有所提升,閱讀方法的使用情況全面改善,從閱讀中獲益的人數比例普遍增多。從試點學校和非試點學校的對比來看,試點學校學生表示很喜歡閱讀的有33.68%,非試點學校人數為23.98%。閱讀課外書的時間,每天大於30分鐘的試點學校學生達到近45%,非試點學校約為34%。
全科閱讀:
體育老師也上閱讀課
在課堂展示環節,來自海珠區怡樂路小學的陳妮老師通過直播的方式,展示了一場帶有體育元素的閱讀課。課前,陳妮老師向學生們推薦了關於籃球的相關書籍,同學們自主選擇閱讀。在這節閱讀課上,同學們分享了各自的閱讀感受。有同學說,籃球明星們的熱血故事,讓他知道了努力拼搏的重要性。閱讀課的最後,陳妮老師帶領同學們開展了籃球運動。一節動靜結合的閱讀課,不僅讓孩子們愛上閱讀,也愛上體育。
廣州市教研院院長方曉波表示,廣州市教育研究院在廣州市教育局領導下,組織一批試點中小學共同推動智慧閱讀,力求讓閱讀成為培育時代新人的支撐點,讓閱讀成為發展核心素養的立交橋,讓閱讀成為推動課堂改革的快車道。
他告訴記者,基於閱讀的課堂教學變革,就是要以閱讀為核心建設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生態。基於閱讀的課堂教學變革,就是要以閱讀為依託建設以閱讀者為中心的教學生態。
親子閱讀成「必修課」 4歲孩子「指讀」識字好嗎?
在日前進行的一場論壇上,據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副研究員、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胡麗娜介紹,2018年浙江未成年人閱讀情況的調查顯示,不論是對於孩子還是家長,繪本的接受度都是非常高的。在關於學齡前兒童喜歡的圖書類型的調查中,有63.89%的孩子喜歡繪本類圖書。
在「親子閱讀」成為不少家庭「必修課」的同時,有家長對於該怎麼給孩子讀繪本產生了疑問。
記者了解到,不少家長對於怎麼給孩子讀繪本都莫衷一是。有的家長認為,「指讀」可以讓孩子快點識字,這樣孩子就能快點自己看書了。有的家長認為,繪本應該由家長念給孩子聽,讓孩子通過聽覺接受信息後,在腦海中自己描繪故事畫面,來鍛鍊孩子的想像力。
市民李先生的孩子所在的幼兒園開設了繪本閱讀課。他告訴記者,從孩子在家看書的表現來看老師教的是「指讀法」:「課程的繪本內容比較簡單,文字也就每頁大概10個字左右。孩子看的時候會手指著文字,一個字一個字地『讀』。當然很多時候是靠記憶『讀』出來的,但因為同一本繪本裡文字是重複性的內容,所以這樣下來一些筆畫簡單、重複度高的字,就被孩子記住了。」李先生聽說,這樣可以讓孩子更早識字,但他同時也產生了疑惑:孩子還在小班,現在就識字是否有必要?而且,孩子有時候會只把字「指讀」了一遍就翻頁了,似乎都沒有好好在看圖,能達到繪本閱讀的目的嗎?
在廣州進行巡講時,宮西達也曾給家長提出建議。他認為,看繪本可以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看繪本時,孩子的腦海裡會生成自己的想像,因此也可以培養想像力,「很多大人給孩子讀故事時習慣照著字一個個地讀。但我認為比較好的讀繪本的方法,是家長在講故事的同時,讓孩子看圖畫,同時動用聽覺、視覺來領略故事。如果指著一個字一個字來讀,可能看到後面就忘了前面的,容易忽略故事本身。」
「讀圖也是一種閱讀的方式,不用著急讓孩子識字。」北京悠貝成長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悠貝閱讀學院院長、國家級閱讀規劃培訓導師趙靖認為,雖然指讀有利於孩子快速建立對文字的直接印象,但指讀應適度,不宜「過早指讀」、「通篇指讀」、「只用指讀一種方式來閱讀」。因為指讀將孩子的注意力從讀圖強行轉向讀文字,這樣不僅不利於孩子從讀圖中汲取觀察力、想像力、審美體驗等的營養,也容易讓孩子把所有的力氣都用在指讀識字上,而損失了閱讀和理解的樂趣。
趙靖指出,即便是無字圖書,因為圖畫往往極富表現力,反而具有無限的想像空間,閱讀時需要調動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邏輯推理能力,對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是很好的鍛鍊。
早期閱讀不只為「學知識」 可跳讀重複閱讀
不少家長會發現,低齡孩子在閱讀繪本時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看起來和大人的「閱讀」過程並不一樣,比如不按頁數順序來看、不讀完整本書,或者同一本書一讀再讀。有的家長會為此惱火:「這樣看法有什麼用?」
親子閱讀推廣人、知名小學特聘家長學校講師喬磊提醒,推廣閱讀並不是把閱讀的目的功利化,只為了學到「知識」,得到分數,而是希望用親子閱讀平和家長們的焦慮,用豐富閱讀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受挫能力。
跳頁閱讀、不完整讀完一本書、重複閱讀等都是兒童閱讀的權利。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和兒童心理學專業的曉閱文化創始人劉霞指出,早期繪本閱讀,並不需要逐字逐句指讀學習知識技能。孩子在閱讀繪本時,有跳頁閱讀或者攀爬閱讀的權利,「關注自己喜歡的畫面、場景和人物,這是孩子的內在需求,又或者是對生活經驗的連結。孩子會對興趣點進行思考、想像和整合。先順應興趣,再以點帶面,才能培養閱讀習慣、事半功倍。」而對同一本書重複閱讀的價值在於,可以讓孩子在熟悉的故事、熟悉的畫面中尋找安全感,體現成就感,每讀一次都會有新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架構的建立,興趣點會不斷擴大,尋求新的認知體系,擴大閱讀範圍。
隨著年齡增長
閱讀側重點會變化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閱讀的側重點會發生變化。趙靖建議,學齡前兒童以讀繪本為主,隨著年齡增長、閱讀水平提高,到了6歲~9歲,也就是小學中低年級,家長要採取一定的方法和舉措,幫助孩子完成從繪本閱讀到文本閱讀的過渡,建議繪本和文本兼顧,根據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狀況,推薦孩子閱讀多種題材和體裁、多元主題和風格的經典優秀童書。
除了童話、生活故事、兒童小說之外,趙靖認為科普類、人物傳記類、歷史類、詩歌散文類、哲學類等不同品類的經典都可以選擇推薦,引導孩子擴大閱讀的範圍。這個閱讀階段,趙靖建議家長鼓勵孩子逐漸進入獨立自主閱讀狀態,並在閱讀過程中發展自己的獨立思考。
當孩子進入小學中高年級了,閱讀也進入到學習性閱讀階段。趙靖建議以孩子自由選擇閱讀為主,家長應該支持鼓勵孩子在滿足自己閱讀興趣偏好的基礎上進行海量閱讀,同時對一些經典圖書進行深入精讀,並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把閱讀的營養,應用於寫作與表達等輸出,並注意提醒孩子不要沉迷於漫畫書,至少漫畫書不能代替其他文字量大的經典書籍帶給孩子的智慧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