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健行不難,堅持帶孩子爬山的5個理由

2020-08-17 教育園地


挑戰山中複雜地形,訓練孩子的平衡感與勇氣。

在你家附近一定有幾條登山步道,其實登山健行沒有那麼難,就是找家裡附近的步道去走走!再也不怕孩子放電沒處去!

5個帶孩子上山的理由

「軒軒這樣小,怎麼能這麼厲害,爬過這麼多的高山百嶽?!」這幾年,在親朋好友的聚會場合,總會聽到這樣的讚美。而當我們進一步邀請他們帶孩子一起上山的時候,通常都會在第一時間被拒絕。他們會說:「我家小孩一定會耍賴,趴在地上不走。」「軒軒是經過特訓的,我們家的一定沒辦法。」「我們家小孩有潔癖,不喜歡在山上搞得髒兮兮。」父母們都能馬上為孩子找到無數無法上山的理由,好像軒軒只是個特例,自己的孩子絕對做不到。

而其實我們原本也是戶外活動的門外漢;軒軒則是從9個月小嬰兒到可以多日健行的小冒險家。所以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上山,而父母才是孩子無法走出戶外的原因。這句話並不是譴責,而是惋惜於現代父母們對於親子健行的誤解,因而錯失孩子發展學習的良機。

帶孩子走到戶外,並不是一件新鮮事,前一代或更早以前,因物質缺乏,加上能輕易接近山林野地,因此有更多機會在山林中玩樂。而近代父母,常為了保護孩子,使他們大多都處在安全和乾淨的環境中成長,卻也失去了探索及冒險的機會,實在可惜。

我知道爬山是一件累人的事,何況還帶著孩子一起。但是經過這幾年帶著孩子在山林間探索的經驗,證實了帶孩子爬山的好處遠遠多過於父母們的擔憂。以下5個帶孩子上山的理由,是我們當初帶孩子爬山的初衷,期望可以成為你們家的戶外之旅動機!

1.身處於大自然中的孩子更健康

引述自《失去山林的孩子》:兒童從非組織性的遊戲中所獲得的體能活動及情緒性感受,要比組織性運動來得更多元化。無組織架構,充滿想像力和探索性的遊戲,愈來愈被視為兒童全人發展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大自然有緩解壓力的功效,樹木、巖石及高低不平的自然表面,展現較佳的運動適能,尤其在平衡感及敏捷度。

「泥土髒,不要摸!」是不是偶爾會聽到父母用這樣的方式來阻止孩子東摸西碰?其實充滿馨香氣味的廁所或百貨公司不會比我們想像中的衛生喔!大自然比我們想像中的乾淨多了,植物周遭有大量存在大自然中的細菌,還有許多的微生物處於土壤中,走在森林中,不斷吸入有別於都市的清新空氣,能訓練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統。

近年常會聽到「感覺統合」課程,目的是解決孩童前庭覺、本體覺、觸覺、視覺、聽覺等統合失調問題。除了先天的遺傳缺陷外,另外的原因就是父母過度保護,不敢讓孩子盡情的爬行或跌倒及碰觸,而錯失了重要階段的發展機會。而帶孩子走進山林,在一定的安全範圍內放手讓孩子去嘗試,爬樹、鑽洞、聞聞泥土的香氣、觸摸樹皮及地衣等,都能讓孩子自然而然的擁有優異的統合能力喔!

森林為孩子建立堅強的免疫系統及在山野中訓練統合能力,他們的健康體魄是來自於勇敢嘗試,不需要小心翼翼提防。

2.培養勇敢、獨立的性格

孩子充滿想像力及創造力,父母應該要開放、鼓勵及引導他們勇敢探索自己;如將孩子安置於「安全」的溫室中,只為在教育體制中提升分數及名次,而減少戶外及課後活動,實是剝奪他們的創造力。

人生本是場冒險的旅程,孩子與父母一起出門探險,能學到的將會超過父母的想像;學習如何與家人訂定目標及計劃、學習為團隊的目標做好出發前的一切準備、學習如何冷靜分析當下困境並思考如何尋找解決問題方式。如何克服自己在體能及心理的極限還能專注在當下、學習在面對登頂的誘惑下撤退…?往山頂的路絕對不是一帆風順的,人生也是。每次的挫折、跌倒、軟弱,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很棒的反面教育機會,借著戶外活動的學習能為孩子帶來強大的勇氣,獨立自主且凡事為自己負責,勇敢的在雜亂芒草中砍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山徑。

3.野外是完美的教科書


感受樹皮的紋理,傾聽大自然的聲音

記得我們以前讀書的時候,有惱人的自然科學或地球科學,那時常不知是為何而讀,算是為考試而努力吧!頁巖、斷層、地衣、咬人貓、玉山圓柏、竹節蟲、黑鳳蝶、虎頭蜂、青蛇、藍腹鷳、黃猴貂、山羌、水鹿等,說不完的科學及物種,我們都有機會在森林裡相遇,是否比課本平面圖鑑更有意思呢?

當我們在野外發現某一有興趣的生物時,拍張照片,回到家就能從網上或書本中了解其習性。在每次行程中都能有新知識的累積。另外,也能學習讀懂地圖且辨認方位、如何野外煮食、在完全無光害的環境下認識星空、從古道的遺蹟了解歷史及文化變遷、認識森林中高度及林相變化…?。說不完的知識,等著我們和孩子去探索及研究,光憑這些,帶著孩子一起去健行絕對是值得父母們投資的事情。

4.環境教育從家裡開始

在中國,走一個步道就能發現,人類對於環境的傷害是難以抹滅的。在大量人造林的森林土地中,原是高大的紅檜及其他原生的樹種,就算我們不討論這些歷史工業,也偶爾會在山中發現山老鼠濫墾盜伐的殘局。或者在看著對面山坡地,取代森林的是高經濟價值的果園、菜園,還有許多淺根的檳榔樹;在果園或菜園的下方,被丟棄在溪邊的是用剩半包的肥料或成堆的水果塑膠袋隨著溪水流竄,帶著孩子沿路淨山,可以撿到果皮、保溫瓶、糖果袋,還有很多便溺後留下的衛生紙讓人不敢直視也不敢撿…?我們的道德教育成果在山上都一一可見。

目前國內教育過程中,普遍是為升學而教,從未聽說環境教育比數學、英文還重要。但我們所居住的這個家園中,從媒體中看見各縣市的垃圾大戰,水庫的嚴重淤積導致用水量不足,而這一切都是環境教育的不成熟所造成的結果。

當父母帶著孩子上山,從親眼所見來與孩子討論無痕山林的實踐方式,在爬山中提醒孩子,我們所用的一切皆來自於大自然,例如:紙張是砍樹而來,要節約使用。過度砍伐、淺根作物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進而造成水庫淤積及土地崩塌。好空氣絕對是從植物光合作用而來,而不是空氣清淨機。我深信若每位父母都能著手環境教育,才能使環境永續發展不會淪為口號。

5.親子關係因山而緊密


山裡讓父母與孩子更加親近

踩在布滿松針的漫長林道上,在身邊與自己共患難的是家人;躲在風雨交加夜晚的小小帳篷裡,臉頰感受的是孩子熟睡時鼻孔呼出來的溫暖氣息。從幾小時到幾天的行程中,沒有來自公司主管的電話,沒有與自己毫無相關的宮廷鬥爭劇吸引我們轉頭。

山上,父母及孩子更能緊密的依偎彼此;山上,孩子聊著平時在家裡鮮少與我們說過的話題;山上,我們更包容的面對彼此;山上,不再只是孩子被教導,常常也是父母們檢視自身好時機。原來我才是最沒有耐性的人,原來我們自以為聰明的事情卻不被孩子接受,原來孩子對於未來有更多想法需要我的支持;原來,帶孩子一起爬山,我們更懂得謙卑,也更珍惜彼此。

相關焦點

  • 報復性爬山開始!5大登山靴品牌推薦 金宇彬、樸信惠都穿這雙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少了出國旅遊這個選項後,不少人會改到山上或是海邊散心、渡假,不過每次去爬山,都找不到一雙合適的登山靴嗎!又或者找了找,始終找不到除了經典小黃靴之外的選擇,那這篇登山靴品牌盤點務必收藏到書籤,為愛好爬山的女孩們整理了,臺灣就能直接購入5大登山靴品牌。
  • 秋遊爬山的作文:秋遊登山的作文
    秋遊爬山的作文:秋遊登山的作文 2012-10-25 17:20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從易到難,和兒子探索出10條本地爬山路線,杭州親子遊必備
    作為父母,你的任務就是讓孩子開開心心的爬到山頂,這就是免費的正面管教實操課程。看似簡單的幾句話,平時其實蠻難做到的,您細細品。我們的人生也如登山,登頂也許不應是唯一的目的。帶瓶水走起唄!的確,對於很多朋友來說,爬個山不難。可帶孩子爬山就不一樣了。隨便舉個「慄子」吧!
  • 【親子樂園】原來爬山是孩子的絕佳運動!3年無數次帶娃爬山經驗總結!
    這麼好的季節,不帶著孩子去爬爬山嗎?但是爸爸媽媽又要開始問「寶寶要抱怎麼辦啊?」「我家寶寶會不會太小了?」「爬山會不會讓孩子膝蓋壓力太大?」。不要糾結,看看下面小寶媽帶娃三年多的經驗之談如果爬塘朗山、南山、梧桐山,其實大可不必帶鞋子襪子。但如果有那種可以供遊人嬉戲的山泉,最好備上一雙輕便的鞋子。5、一點點小零食。有時候我們會帶上煮好了的雞蛋、鵪鶉蛋,把水果切好了放進保鮮盒裡。等到爬山爬累了,就找個地方坐一坐,休息一下,吃點點心。6、夏天記得帶上驅蚊水。
  • 爬山容易發生意外?奇思妙想學生發明了「多功能登山書包」
    很多家長帶孩子出去玩,一般都選擇環境比較好的地方。有時候是去景區爬山,也有時候去公園野餐,不僅空氣好,視野也開闊。奇思妙想學生發明了「多功能登山書包」。當帶孩子出去玩,天氣很熱時,書包可以打開風扇吹風;當天氣冷時,發熱絲就會發熱保溫。
  • 法考這條路,你選「爬山」還是「登山」?
    作為一名法科生,即使不考慮從事與法律相關的職業,「通過法考」也是一種難以言說的執念;作為一名非法科生,「通過法考」正是對自己「綜合實力」的一次集中展現,也是抓住法考改革三年紅利期的重要時間節點;還是選擇「登山」呢?雖然目標相同,但過程和難度卻大有不同。
  • 春暖花開,櫻桃正熟,正是爬山的好時節
    沒有夏日的炎熱,沒有冬日的寒風,春暖花開,正是爬山的好時節。選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帶上孩子,去爬山吧,這不但可以鍛鍊身體呼吸新鮮空氣,還能增進親子間的感情,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去爬山,我們需要準備些什麼東西呢?
  • 智利登山,橫越積雪平原,我的雪地健行初體驗
    智利登山,橫越積雪平原,我的雪地健行初體驗幸會!感謝您點開本文,閱讀全文僅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喜歡可以點擊關注!您的支持是小編最大的動力!我在心中吶喊,從出發以來已經超過一周都待在大城市裡,亟欲去山上或海邊透透氣,因此一開始挑選路線時就只看健行行程,經過搜尋後,我們鎖定一家叫做Andoandes的旅行社,公司地址離中央市場不遠。
  • 臺北市 / 活動(健行篇)
    第一篇先來聊臺北市民最熱衷的一項運動:健行。所謂健行,是以步行運動為主要訴求的活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徒步」。這個概念放在臺北用「爬山」這個詞更為合適。▲ 臺北市五大山系主要步道在五大山系裡,有著7座「臺灣小百嶽」(民國92年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推動全民登山運動,以各縣市近郊山區為標的,甄選出100座具特色或代表性的郊山),分別為大屯山、七星山
  • 登山前的準備工作,只要做好三點,誰都能成為登山達人
    說到登山運動,其實大家都已經不陌生了,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會在假日走進山林,不僅可以鍛鍊身體,還能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實在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上一期我們分享過登山的呼吸常識,今天我們繼續聊登山前的基礎知識;希望大家能通過小編分享的登山運動知識享受到登山運動的樂趣。
  • 內蒙古大青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 看高山草原風光無限
    登山步道規劃設計充分堅持全民健身與生態保護並重原則,步道全程為非硬化土石路面,處理後的平均坡度在15度以內,路線沿途設置有休憩點、觀景臺、露營區及導視、太陽能救援定位燈杆等裝置,步道沿線森林覆蓋率達41.65%,植被覆蓋率達80%,分布有大面積的白樺林、杜松林、油松林,以及灌木林和高山草甸等植被,加上沿途的山谷、巖壁、瀑布等景觀資源,自然風光十分壯美。
  • 領導力提升 是一次爬山旅遊還是一項登山訓練
    從我個人管理和實施領導力發展項目的經驗來看,管理者的領導力提升,更應該是一個訓練項目,類似登山隊的登山訓練項目,而不是一次旅遊爬山活動。01/ 領導力培訓,像是一次爬山旅遊不少企業的領導力培訓,一般兩三天時間,感覺非常像是旅遊團的爬山活動。
  • 親身經歷讓我感受到帶娃爬山至少有這些好處。
    從2016年9月除了在家辦公,其他時間我就是帶娃了,而且特別愛帶他去找玩伴一起爬山,從託班起每周五下午除了極端天氣而外都要去爬一次山,不僅周五,周末或節假日也會時不時找一座山去走走,我初略算了一下,帶娃爬山的次數應該在200次左右。不百度,不查書,僅就個人親身經歷和感受,說說帶娃爬山的一些好處。
  • 首屆登山年第25期:雨中爬大蜀山 感受別樣樂趣
    由合肥網主辦的每周一次「愛上大蜀山」登山活動今天如期舉辦。雖然清晨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濛濛細雨,天氣預報顯示只有17攝氏度,但是卻絲毫沒有阻擋網友們的興致,有的網友八點不到就在公園門口等待了。 羅女士表示帶孩子來爬山很有意義,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鍛鍊鍛鍊身體「挺開心的!」。
  • 一起去爬山吧!盤點象山這七條風景超讚登山路線
    既有避開人群的清淨,又有運動過後的暢快,還不浪費這秋高氣爽的好天氣。西周的蒙頂山一直是旅遊和登山愛好者的聖地,如果天氣晴朗,可以觀看到天下奇觀「日月並出」,此等美景,一定是和家裡人分享才是最美的風景。一家老小準備好裝備,一起踏上五獅山,如若登山,那就失去一次俯瞰美景的機會咯,所以趕緊加快腳步,周末一起約起來~
  • 象山一中年男子爬山猝死 爬山前一晚才睡了三個多小時
    昨天上午,記者聯繫上了發帖人馮先生,他語帶痛惜告訴記者,倒地的山友姓呂,叫阿傑,今年41歲,石浦人,「這麼年輕的人,竟然這樣走了。」  他曾有心臟病史爬山前一晚才睡了三個多小時  說起當時的情形,馮先生仍覺得有些難以接受。  「一起爬山有些日子了,每次都說說笑笑,很開心的。」
  • 北京免費爬山、賞紅葉的好地方——順義舞彩淺山濱水國家登山步道
    舞彩淺山濱水國家登山步道坐落於北京京郊順義區,一期全長80公裡,其中主線60公裡,有休閒健身、家庭親子、拓展運動、紅色教育、歷史文化、林海養生、青少年科普教育等多種主題步道,景區是免費景區,有多個入口,並停車場均免費。
  • 爬山用英文到底怎麼說?
    在這種環境之下,登山就變成了 mountain climbing。而對於大多數喜歡爬山的人來說,大部份不需要用到「Climbing」的技巧。因此,在登山上,我們可以依照路線與地形的難易度區分為幾種。1. Hiking:徒步
  • 爬山嗎?這份安全爬山指南您可得備著
    爬山/登山注意事項 儘量集體行動 登山的過程中儘量不要自己行動,單獨行動遇到危險的時候很難得到及時救助。 做好準備活動 上山之前做一些熱身活動非常重要,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在爬山的過程中扭傷腳等意外情況。儘量在上山前20分鐘做一下肌肉伸展運動,活動全身的關節韌帶。
  • 爬山的好處 爬山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爬山是一項運動,它既可以鍛鍊身體,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更重要的是磨練耐力。那麼爬山有什麼好處呢?爬山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呢?哪些人不適宜爬山?種種問題就讓小編為大家解答吧。四、人們日常體內的糖代謝屬於有氧代謝,登山活動尤其是登高山,由於空氣稀薄,人體內大部分轉為無氧代謝,加之登山野營活動的運動量較大,山中野餐往往難以滿足體內熱量需求,因此,它能大量消耗人體內聚集的脂肪組織,尤其是腰腹部的脂肪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