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安徽省金寨縣大灣村,安置房寬敞明亮,水泥路連組到戶,農家樂生意紅火,小民宿一房難求,綿延8公裡的漂流水道施工正忙,「幸福小鎮」建設納入規劃……
「金寨山水秀,大灣村換新裝。山高水長千萬裡,迎來百花香。」一首由當地人填詞譜曲的《情懷大灣》,讓人回憶起2016年4月24日的情景。那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灣村考察脫貧工作,走訪了貧困戶陳澤平、汪能保、汪達偉、汪達開、陳澤申家,在農家院落同村民們親切交流。總書記指出,要強化目標責任,堅持精準扶貧,認真落實每一個項目、每一項措施,全力做好脫貧攻堅工作,以行動兌現對人民的承諾。
「我向總書記保證,大灣村一戶不脫貧,我堅決不撤崗!」大灣村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餘靜說。如今,駐村已經5年多的她,依然堅守在脫貧攻堅一線,「現在還有最後的4戶,2020年全部脫貧摘帽。」
總書記看得問得可細了
「那天,總書記沿著山路乘車來到我們村,顧不上休息,就接連走訪了5家貧困戶。」餘靜動情地回憶起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大灣村的場景。
看到總書記沿著石階走過來,汪能保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愣了一下,快步迎了上去,緊緊握住總書記的手。總書記說:「老汪你好,來看望你們。」汪能保說:「做夢都沒想到您會到家裡來,共產黨政策好,給我們帶來好多福分啊!」
得知汪能保的妻子張幫若患有高血壓,總書記關切地詢問:「血壓現在還高嗎?」「低壓多少?」總書記還仔細詢問用藥及藥費情況。在廚房裡,總書記還掀開水盆蓋子察看。「總書記把困難群眾當成親人,看得問得可細了。」餘靜說。
走進陳澤平家,總書記先打開他家的冰箱看看。看到桌上擺著一臺舊電視,總書記問能看多少個臺、清楚不清楚,陳澤平一一回答:「有20多個臺呢,很清楚。」他邊說邊打開電視,總書記滿意地點點頭。
聽說陳澤申獨自拉扯孫子,總書記詳細詢問了孩子的學習情況,並對在場幹部強調,要做好教育扶貧工作。「總書記說,不能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教育跟不上世世代代落後,學一技之長才能有更好保障。隨後我打電話告訴在合肥上學的孫子,孩子讓我放心,一定拿出一份好成績來。」陳澤申說。
在陳澤申家的院子裡,總書記同大家親切交流。餘靜看到總書記用雙手輕揉膝蓋,她鼻子一酸,在場的鄉親眼眶也都溼潤了。
總書記語重心長地囑咐大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老區人民養育了我們。」
總書記叮囑我們「橫下一條心來抓」
「那天,總書記同我們座談交流時,說到這句話時語氣明顯加重,他說,脫貧攻堅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必須橫下一條心來抓。總書記的話讓我感到肩頭的擔子沉甸甸。」餘靜說。
餘靜來自金寨縣中醫院,2015年7月到大灣駐村。「白白淨淨,一看就是城裡的小姑娘!」大灣村黨總支書記何家枝當時心裡還犯嘀咕,「這個女娃兒能在這兒待得住嗎?」
1個月後,大灣村遭遇一場暴雨,汛情嚴峻,餘靜挽著褲腿,雨裡來泥裡去,和村裡的幹部群眾奮戰在防汛一線。「這姑娘肯吃苦,頂得上!」村民對她心裡有底了。
「剛到村裡時,看到很多房屋都是舊瓦房。那場大雨過後,又有不少房屋成了危房。」餘靜挨家挨戶走訪,動員深山裡的9戶貧困戶搬遷到山下的集中安置點。
「房頂漏雨了,補兩片瓦就行了,為啥要搬?」有些村民想不通。餘靜耐心細緻做思想工作:「現在你還有力氣上房補瓦,可將來上了歲數怎麼辦?山下集中安置點生產生活條件更好,交通也方便。」一次次上門、一遍遍勸說,這些村民漸漸心動了。
陳澤平是第一批搬進新家的農戶,按照每人25平方米的標準,一家三口住進了75平方米的二層小樓。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美麗鄉村建設等補助政策,他基本沒花錢。「眼見為實,大家一看政策這麼好,很快就都跟著搬了。」餘靜說。
目前,大灣村已建成大灣組、方灣組、基灣組和中心村莊4個集中安置點,入住貧困戶62戶、201人。
「幾年下來,人曬黑了,但說話辦事更利索、更有章法了。」何家枝稱讚餘靜。
「那天,總書記叮囑我們,打好扶貧攻堅戰,要採取穩定脫貧措施,建立長效扶貧機制,把扶貧工作鍥而不捨抓下去。總書記的話,我一直記在心上。」餘靜說。
總書記對老區人民的深情感染了我
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餘靜走遍了村裡的每一戶人家,每個月都上門拜訪一次貧困戶,村民們也早已把她當成了「自家姑娘」。
2014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42戶707人,貧困發生率20.6%。到2019年底,僅剩4戶8人的脫貧任務,貧困發生率降至0.23%。
「那天,總書記叮囑我們,要脫貧也要致富,抓好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總書記還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懷著對人民的熱愛、按照黨中央提出的精準扶貧要求,打好脫貧攻堅戰,讓老區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總書記對老區人民的深情感染了我。」餘靜說。
這幾年,餘靜引進茶業公司投資,帶動村裡種植茶葉,實施旅遊民宿、漂流項目建設,發展鄉村旅遊,為村民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和增收渠道。
「在大灣村的這幾年,學會了如何跟老百姓打交道,更有了一股對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的勁兒。」餘靜說,「完成脫貧只是第一項工作,下一步要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重點是發展產業。」目前,大灣村正以創建4A級景區和特色小鎮建設為抓手,建設新農村。
陳澤申在茶廠找到了工作,負責領著遊客體驗採茶炒茶,每月收入2000元。2016年底,村裡建起安置房,陳澤申騰退宅基地獲得補償款9萬多元,加上庫區移民補貼和扶貧專項補助,陳澤申搬進了二層小樓。
「沒想到這輩子還能住進這麼好的房子!」陳澤申心裡亮堂了。現在,孫子已大學畢業,在合肥上班。「人要知道感恩,像我這把年紀,能過上這麼好的日子,都是託共產黨和總書記的福!為了讓總書記放心,我一定要把日子過好。」(記者 汪曉東 劉文波 韓俊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