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車廠「缺芯減產」是真的!本田(HMC.US)宣布本月削減產能4000輛 2...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據媒體報導,半導體行業持續已久的「缺芯潮」再次傳導至下遊,這次是正在風口浪尖的整車廠們。

據媒體周五(8日)報導,由於汽車晶片供應緊縮,本田汽車(HMC.US)宣布將減少汽車產量,本月將首先削減約4000輛汽車的產量,主要影響在日本三重縣鈴木市一家工廠生產的微型汽車。

有知情人士警告稱,今年晚些時候產能削減可能會更加嚴重。「從2月開始的這段時間可能是嚴峻的,僅(日本)國內,供應短缺1-3月當季就將影響數萬輛汽車的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本周一,本田汽車同樣由於全球供應延遲於周二和周三暫停其英國工廠的生產,不過據悉該工廠已於周四恢復了生產。去年,本田還停止了在阿根廷和菲律賓的生產,並合併了位於印度的兩家工廠,其在英國斯文頓的裝配廠則將於本月關閉。

對於本次產能的削減,本田方面表示,不會停止工廠運營,一名代表還稱,目前已獲得汽車晶片庫存。但日本經濟新聞認為,由於採購材料並將其製造成晶片的過程需要三個多月,因此根據需求快速調整產量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一些日本汽車行業的人擔心這種趨勢會在他們的後院蔓延。一家供應商的負責人表示:「我擔心,除了本田之外,其他製造商也將採取行動減少產量。」

中國、英國、德國……「缺芯減產」全球蔓延

作為全球頭部整車廠之一,本田的減產或將意味著,由衛生事件引發的晶片供應短缺正威脅著全球汽車行業。

在電動車最大市場之一的中國,整車廠因汽車晶片缺貨而減產、甚至減產的傳聞也由來已久。就在上月初,有國內自媒體曝出,因晶片供給緊張導致南北大眾停產,引起業內熱議。

據媒體當時對多家產業鏈公司調研,有八成企業表示缺貨對公司無影響和暫無影響,一汽-大眾回復記者稱,並沒有傳聞中說的那麼誇張,上汽-大眾則坦言,新車生產的確受到了一定影響,但該企業並沒有如外界傳言的全面停產。

不過,當時也有約三分之一的廠家對此表示了擔憂,認為一旦形勢繼續惡化,或將對公司生產帶來不利影響。上汽大眾相關人士也表示,「晶片市場供應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受影響的不只是汽車行業,汽車行業裡也不只影響大眾。」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在上月,德國大眾曾宣布,由於晶片短缺,將減少在中國、北美和歐洲的生產。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大陸和博世都承認,由於同樣的短缺,交貨已經推遲。

英國市場情報公司Omdia的杉山一弘(Kazuhiro Sugiyama)表示:「智慧型手機、5G基站、遊戲和其他領域的需求強勁,因此用於汽車半導體的生產能力有限。」中國電動汽車需求的激增也加劇了供應緊張。

機構:中高端車型影響更大 國產替代或迎良機

招商證券汪劉勝團隊2020年12月10日報告指出,晶片短缺對於全球各大電子科技廠商已屢見不鮮,但去年受衛生事件影響,東南亞晶片組裝工廠被迫停產,晶片供應緊張的狀態愈加凸顯,該影響也從消費電子傳導到汽車行業。

據其分析,此次用在汽車領域短缺的晶片主要為單價若干美金的小晶片,如8位功能MCU,如汽車零部件中的ESP(電子穩定程序系統)、ECO(智能發動機控制系統)模塊就需要用到MCU,而類似系統主要用於中高端品牌的汽車,因此此次晶片短缺對中高端車型影響更大。

汪劉勝團隊認為,此輪晶片短缺主因供需錯配,但影響可控,8位功能MCU本身技術含量較低,且目前受影響的車企通過緊急調配庫存來恢復生產,同時該晶片價格有一定幅度上漲,刺激上遊產能恢復,因此汽車晶片短缺影響會持續1-2個季度。

長城證券分析師孫志東2020年12月5日報告則認為,雖然半導體晶片廠商已經開始著手擴大產能來應對突然增加的需求,但考慮到半導體行業的交付時間,目前供應短缺的情況預計可能將在6-9個月的時間內才能改善。因此預計到2021年上半年車用晶片供應依然存在一定壓力。

考慮到一輛車中會用到幾十顆MCU,單價為幾美元,但中國MCU國產化率不足5%,因此,招商證券汪劉勝團隊認為,晶片短缺時間有利於加速推動晶片本土化。但長城證券孫志東也指出,國內只有少量企業能夠生產汽車晶片。其中:

兆易創新是國內32位汽車MCU產品龍頭企業,2019年MCU銷量為1.09億顆,累計出貨量已超過3億顆,客戶數量超2萬家;

比亞迪(01211)從2007年開始進入MCU領域,目前擁有工業級通用MCU晶片、車規級8位、32位MCU晶片以及電池管理MCU晶片等系列產品,其中車規級MCU裝車量突破500萬顆。

(編輯:李均柃)

相關焦點

  • 由於零部件供應短缺,大眾、本田等多家汽車企業減產
    此外,本田在給員工的一份聲明中表示,由於疫情導致的零部件供應短缺問題,該公司將於1月18日至1月21日期間關閉其英國斯文頓工廠。據報導,本田聲稱供應短缺的零部件是半導體元件。此外,本田還表示,正在降低北美地區五家工廠的汽車產量,因為晶片越來越難採購。
  • 關閉一座工廠 本田將在印度削減四成產能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1日電 據日經中文網報導,本田計劃在印度關閉一座工廠,以削減約四成汽車產能。據報導,本田目前在印度擁有兩座工廠,日前敲定了最早於2020年度內關閉其中一座工廠的方針。目前,本田正在日本國內外削減多餘產能。
  • ...夏普等要減產30%(全文)_LG OLED65C9PCA_液晶電視新聞-中關村在線
    Q1季度中全球面板廠商的平均產能利用率為89%,Q2季度跌至82%,創造了3年來新低。到了現在的Q3季度,廠商更要調整產能了,幾乎所有LCD面板廠都要大幅降低產能。而這這一輪LCD面板價格大跌要感謝國內的LCD面板廠,包括京東方、華星光電等,在過去一兩年中殺價搶市場,所以韓國三星、LG、日本夏普、臺灣的群創、友達等面板廠不僅損失了份額,也賺不到錢了,都在虧損。只不過這樣持續殺價的局面是不可持續的,不僅日韓臺系廠商撐不住,國內的面板廠商也撐不住了,價格要跌破成本了,導致Q1季度這些廠商都虧損了,Q2季度的財報還沒發布,預計也是虧損的。
  • 「缺芯」危機蔓延 中國智能電動車如何突圍?_易車網
    一個月後,「缺芯」危機蔓延至汽車行業,讓業界始料不及。如果說華為遭遇只是個案,那麼整個汽車產業如果都面臨晶片短缺時應該怎麼辦?在即將到來的智能電動汽車時代,如果不能自主掌控晶片,中國車企如何突圍? 考慮到疫情的不確定性,全球晶片廠商隨時有可能減產或者停產,而中國自主汽車晶片規模佔比不到10%,一旦供應中斷,不排除有車企會因此停產。 汽車沒「芯」不行智能電動車沒「芯」更不行 關於汽車產業為何「缺芯」,相信很多朋友可能會有疑問,難道汽車也和手機一樣,必須要有晶片才能行駛?
  • 上遊產能不足,渠道商炒貨,半導體迎史上最大缺貨潮!
    2020年下半年以來,豐田、大眾、福特、本田均有汽車減產計劃。1月13日,中汽協表示,此波晶片漲價潮將會影響我國汽車產業運行的穩定性。受上遊波及,PC等電子消費品類也出現漲價。不同於2017年的半導體行業漲價周期,此輪漲價始於中間的晶圓代工環節產能緊俏,從而將價格上調逐步傳導給下遊IC廠。此外,「宅經濟」刺激下,電子產品的需求激增,也是助推因素。
  • 地獄級復工復產難度的東風本田,這幾個月過得怎麼樣?
    對於汽車主機廠來說,2020年本來就夠難了,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乘用車銷量連年下跌,在本來已經夠難的存量時代,又迎來多災多難的一年,而處於疫情旋渦中心的東風本田,這種影響更為明顯,復工復產難度堪稱地獄級別。
  • 科倫藥業削減吉林科倫產能
    科倫藥業(002422)公告,將提前解除與吉林康乃爾藥業有限公司的大輸液廠租賃經營協議,由吉林康乃爾100%控股的吉林科倫將不再為科倫藥業提供產能。  科倫藥業介紹,國家醫改政策的不斷深度調整,以及國家藥品招投標制度的影響是其削減吉林科倫的原因;此外,公司全國產業布局已初步建立。
  • 從年產50輛到日均產能超100輛 中國負壓救護車產能快速擴大
    (抗擊新冠肺炎)從年產50輛到日均產能超100輛 中國負壓救護車產能快速擴大  中新社北京3月5日電 (記者 劉育英)記者5日從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疫情發生後,中國汽車企業全力以赴「趕考」,負壓救護車產能迅速擴大,疫情發生之前每年產銷量50輛左右,現在擴大到日均產能超過100輛。
  • 為什麼豐田和本田沒有被寒流擊倒
    東風本田也是一家頗有意思的企業。從入行開始,筆者就經常聽到媒體對這家企業的爭議,認為其過度保守的產品投放和產能擴張策略,導致它錯過了中國車市高速增長的黃金時期。事實上,東風本田最引以為傲的卻是其「產銷聯動型生產體制」。在今年4月之前,東風本田在中國只建成了兩座整車工廠,合計產能51.2萬輛。
  • 寧德時代本田籤約/博世在德建廠丨汽車零部件企業2月上半月熱點回顧
    2019年2月上半月,寧德時代與本田合作籤約;博世將斥資11億美元在德建設新晶圓廠;自動駕駛初創公司Nuro獲軟銀9.4億投資;寶馬與四維圖新籤署自動駕駛地圖許可協議;圖森未來完成9500萬美元D輪融資……蓋世汽車對2月上半月各大零部件企業重要熱點事件進行回顧,詳細要點梳理如下:
  • ...進口整車18540輛,五大舉措助推重慶打造西部整車進口集散分撥中心
    6年累計進口整車18540輛12月11日,上遊新聞記者從重慶市商務委獲悉,重慶將通過五大舉措,打造進口整車全產業鏈,形成進口整車貿易及分撥功能,建設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整車進口集散分撥中心,助推中歐班列(渝新歐)高質量發展。
  • 整車廠是否應進軍鋰電池?投資、技術、市場、產業四維分析
    市場:汽車產業發展之初,很多車企均自主生產零部件,產業成熟之後,專業化分工導致標準化零部件企業從整車企業中分離,有代表性的包括佛吉亞從標緻雪鐵龍集團分離,德爾福從通用集團分離,電裝從豐田集團分離,摩比斯從現代汽車分離,更方便給其它整車廠供貨。2.
  • 不只汽車熱水器等電器類都缺芯!「晶片荒」預計持續一兩年?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兼行業發展部部長李邵華此後公開發聲說,通過對逾60家整車生產企業、零部件生產企業和相關科技公司的集中調研,「汽車晶片供應短缺問題是真實存在的。」而就在12月4日,美國國防部官網宣布將中芯國際(SMIC)列入「軍事最終用戶」,中芯國際表示對公司運營沒有重大影響。
  • 面板產能再度過剩 電視整機價格即將跳水
    儘管產能和業績低迷是近年彩電市場的常態,但2017年的情況卻尤為嚴峻。受液晶面板持續上漲的影響(面板成本佔整機成本65%以上),2017年我國彩電零售銷量同比下降6.6%,創2003年來最大降幅。
  • 當之無愧的機車巨頭:本田摩託車總產量突破4億輛
    本田汽車公司成立於二戰後初期,主要生產汽車以及摩託車供給日本國內和全球消費者。本田的第一輛真正意義上的摩託車是其在1949年推出的夢幻D型機車,這款車由一臺3馬力的98cc的二衝程單活塞發動機和一部2速半自動變速器驅動,並配備由鼓式制動器,整車乾重約62公斤。
  • 沙特的額外減產有四方面重大影響
    歐佩克+宣布,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將獲準在2月和3月增加7.5萬桶/天的產量,這一消息令市場感到意外,而其他所有生產商都將保持產量穩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聞發布會上,沙特石油部長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興高採烈地發布了一份「意外」聲明,稱沙特將自願在2月和3月每日削減100萬桶的石油產量。
  • 廣汽本田4月銷量過7萬 「雙核心」產品矩陣已形成
    中國網汽車5月8日訊 記者從廣汽本田官方獲悉,廣汽本田日前公布了其4月份的銷量數據,根據數據顯示,4月份廣本銷量為71730輛,同比增長了2.0%,環比增長了123.2%。具體到車型,旗下包括雅閣(ACCORD)、凌派(CRIDER)、繽智(VEZEL)、皓影(BREEZE)等4款車型4月份的銷量過萬,第十代雅閣4月份銷量18912輛,環比增長78.1%。其中,第十代雅閣銳·混動銷量4586輛,環比增長139.9%,佔雅閣品牌整體銷量的24.2%;新一代凌派4月份銷量12692輛,環比增長172.1%。
  • 本月25號即將開售的本田新款「INSPIRE」能否為本田逆襲呢?
    對於本田來說,今年是一個多事之秋,其主要原因就是旗下新款1.5T發動機設計缺陷,導致機油增多,幾乎是把整個車系都快召完了,本田是以製造摩託車起家,然而發動機技術更是比較先進,雖然這次吃了大虧,但是根本不影響本田繼續前進,這不,本月25號,本田新款「INSPIRE」正式開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