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信貸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增強,降準仍存有限空間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北京商報

隨著央行金融數據出爐,我國2019年金融發展的全貌也浮出水面。1月16日,根據央行官網消息,2019年新增信貸同比多增6439億元,企業短期和中長期貸款均有同比多增。這體現了2019年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有所改善,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起,社融統計口徑再次擴大,也推高了12月社融增量,但整體2019年社融增速平穩確保宏觀槓桿率保持穩定。另外,去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8.7%,超出市場預期。央行在當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進一步降準仍有空間,業內預計一季度後期到二季度存在降準、降息的可能性。

01

人民幣貸款:全年增16.81萬億 嚴控房地產的信貸佔比

根據央行金融數據,2019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6.81萬億元,同比多增6439億元。住戶部門貸款整體與2018年相差不大,短期貸款同比少增,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具體來看,2019年居民短期貸款增加1.98萬億元,2018年同期為增加2.41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45萬億元,2018年同期為增加4.95萬億元。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陶金表示,2019年受消費金融監管政策收緊影響,消費金融服務的供給減少,現金貸款業務也收縮較明顯。而居民中長期貸款的主要構成部分是房貸,儘管房地產市場受到較嚴厲的調控,但部分城市的剛需仍然得以保持,房貸需求維持一定增長。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中,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均同比多增。數據顯示,2019年整體增加了9.45萬億元,比2018年多增了1.14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52萬億元,2018年同期為增加498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88萬億元,2018年同期為增加5.6萬億元。中國銀行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委員會主任連平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2019年國家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穩健偏松的貨幣政策使得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有所改善,短期、中長期貸款均有所增加。「企業中長期增加主要由基建項目融資需求驅動,短期貸款方面由於2019年經濟存在一些不確定性,企業短期貸款需求也相應增加。這也說明了金融機構對於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在增加。」就2019年12月單月來看,2019年12月,新增信貸1.14萬億元,同比多增543億元。陶金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去年12月銀行流動性維持較高水平,與此同時貨幣信貸傳導機制進一步暢通。從信貸結構看,居民短期貸款同比平穩,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企業部門的短期貸款則受年終時節影響環比下降,但同比由減少轉增加,中長期依舊維持較快增長,儘管環比減少,但同比明顯增加。值得一提的是,房地產信貸方面,1月16日,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在央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嚴控房地產在信貸資源中的佔比,引導商業銀行切實轉變經營思想,把經營重點放在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領域。對此,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從此類表述可以看出,2020年銀行房貸考核和管控方面,會有較為重要的變化和調整,或意味著後續在房貸規模、增幅、集中度等方面會有更嚴的檢查。此外,預計對於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貸款方面,也會更加監督此類資金的用途。尤其是要防範部分小微企業借政策紅利變相索取貸款,然後把此類貸款用於炒地炒房等領域。而部分存在非地產業務的房企,也不能違規貸款,即不允許通過實體經濟的渠道來違規獲取房地產貸款。

02

社融:增速平穩 國債地方債納入最新統計

數據顯示,2019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51.31萬億元,同比增長10.7%。2019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5.58萬億元,比上年多3.08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 16.88萬億元,同比多增1.21萬億元。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社融增速平穩確保宏觀槓桿率保持穩定。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等表外融資三項餘額合計佔比8.9%,較上年下降1.66個百分點,表明影子銀行治理成效進一步顯現。同時,企業債券和政府債券餘額合計佔比24.3%,較上年上升0.64個百分點。一方面,反映直接融資比重提高,融資結構優化。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去年拉動社融增量結構性特點突出,主要表現為貸款、債券多增,表外融資同比少減。具體來說,去年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增強,全年對實體經濟領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比上年多增1.21萬億元;企業債多增較多,佔同期社融比重同比上升1個百分點。表外融資三項(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去年減少3萬億元,同比少減1.18萬億。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起,社融口徑再次擴大,進而推高2019年12月社融。數據顯示,2019年12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719億元。央行表示,2019年12月起,央行進一步完善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將「國債」和「地方政府一般債券」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與原有「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合併為「政府債券」指標。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董事總經理陳健恆稱,此次納入國債和一般地方政府債,將社融升級為更廣義的流動性指標,可能主要的考慮是要更綜合衡量貨幣政策在整體流動性層面的支持。畢竟,隨著國債和地方債發行的增加,這些資金其實最終也用於支撐實體流動性,而且國債和地方債主要也是銀行表內資金購買,也會派生存款和形成M2。因此,社融納入國債和地方債也是為了更好的跟M2這個負債端指標進行匹配。M2方面,去年12月同比有明顯好轉。數據顯示,2019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98.65萬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個和0.6個百分點。溫彬表示,M2同比增長8.7%,超出市場預期。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央行進一步加大中長期流動性供應,市場流動性穩定,引導銀行加大資金投放,存款派生能力增強推動M2增長。二是去年12月我國貿易順差467.90億美元,為去年下半年以來新高,隨著人民幣匯率由貶轉升,預計外匯佔款改善,增加基礎貨幣投放。

03

貨幣政策下一步怎麼走?降準降息仍有空間

2019年,央行降準、定向降準等政策看點頗多,進入2020年,央行新年伊始便向市場投放了全面降準大禮包,接下來央行貨幣政策如何走也備受關注。關於2020年央行貨幣政策思路,1月16日,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在《中國金融》雜誌上撰文指出,2020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繼續加強逆周期調節、結構調整和改革的力度,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提高貨幣政策效果。靈活運用存款準備金率、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常備借貸便利等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同時創新和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用好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宏觀審慎評估等工具。溫彬預測,近期宏觀經濟企穩且通脹壓力仍在,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暫時不會調整。由於今年初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銀行資金成本下降,預計本月LPR利率會小幅下降5個基點。此外,1月23日將有2575億元T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到期,預計將擴大規模續作。就在1月15日,央行開展了3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中標利率3.25%,利率與上次持平,市場關注MLF利率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其與LPR報價掛鈎。連平表示,考慮到本月MLF利率維持不變以及CPI依舊處於高位,20日的LPR利率調整的可能性不大。陶金也指出,儘管長期看LPR調降空間較大,但短期內LPR下調的概率可能較小,主要原因還是央行更願意在看到CPI數據企穩後再進行系統性地降息。關於接下來降準降息的空間和窗口期,中國銀行澳門分行高級策略研究員丁孟指出,今年預計一季度存在降準、降息的可能性。連平表示,預計一季度後期到二季度可能會有降準、降息的動作。關於降準降息相關的話題,孫國峰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觀察是否降息重點還是看貸款實際利率,實際利率水平明顯下降,特別是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明顯下降。他表示,存款基準利率仍將長期保留,未來人民銀行將根據經濟形勢變化等,適時適度進行調整。從國際和國內綜合來看,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還有空間,但空間有限。

相關焦點

  • 央行:2019年金融數據整體向好 存進一步降準空間
    初步統計,2019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51.31萬億元,同比增長10.7%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在昨日召開的2019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12月份數據看,核心金融數據整體向好,結構在優化,企業中長期貸款企穩回升。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增速持續加快,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強。
  • 央行權威回應:降準存在一定空間 但空間有限
    未來降準降息是否還有空間等市場熱點問題,做了詳細解答。孫國峰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目前處於中等水平。根據宏觀調控的需要,有進一步降低準備金率的空間,但空間有限。本報記者現場了解到,社會融資規模自2011年公布指標以來,比較好的反應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這個指標大體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信用總量,另一部分權益類股票融資。信用指標中包括貸款、委託貸款、信託貸款、銀行承兌匯票、債券,這些反映金融利用信用工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另外,股票融資反映的是對實體經濟的股權支持。
  • 2019中國經濟年報|央行:市場利率下行 降準空間有限
    來源:央視原標題:【2019中國經濟年報】人民銀行:市場利率下行 降準空間有限打破貸款利率隱形下限,促進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從2019年8月開始,人民銀行推動貸款利率「兩軌並一軌」,推廣LPR運用。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 孫國峰:2020年1月1日開始所有新增貸款不能再用貸款基準利率來定價,通過LPR改革帶動了打破市場貸款利率的隱形下線的效果也是非常明顯。數據顯示,隨著LPR報價穩中有降,企業貸款利率顯著下降。
  • 金融體系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 流動性向實體傳導渠道更加通暢...
    阮健弘表示,目前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合理充裕,2019年末,超額存款準備金率是2.4%,比上月末高0.7個百分點,貨幣的派生能力比較強,貨幣乘數處於6.13的較高水平。「金融數據整體向好,結構在優化,企業的中長期貸款企穩回升。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增速持續加快,整個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強。」
  • 13大專家評降準:2019年還有3到4次降準 全面降息可期
    來源:金融界網站1月4日,央行決定於2019年1月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置換部分中期借貸便利。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降準及相關操作淨釋放約8000億元長期增量資金,可以有效增加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實體經濟貸款資金來源。
  • 2019年12月金融數據整體向好 央行:進一步降準有空間
    原標題:2019年12月金融數據整體向好 央行:進一步降準有空間 摘要 【2019年12月金融數據整體向好 央行:進一步降準有空間】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
  • 央行宣布降準!業內:2019年將降準2個百分點
    據中國政府網報導:2019年新年伊始,李克強總理於1月4日接連考察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普惠金融部,並在銀保監會主持召開座談會。總理強調,要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的力度,進一步採取減稅降費措施,運用好全面降準、定向降準工具,支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
  • 下半年降準降息仍有空間
    不少分析認為,推動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行依然是當前宏觀政策的主要著力點,預計後續央行仍有降息降準空間,三季度LPR依然會繼續下降。LPR未降不代表貸款實際利率不降「近期資金市場走勢以及央行流動性調控基調,提前預示了本月LPR大概率不會進一步下降。」民生銀行首席宏觀研究員溫彬稱。
  • 13家機構解讀央行降準:2019年A股投資不悲觀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央行宣布全面降準引發廣泛關注,此次降準對經濟、股市投資有何影響,未來央行還會採取怎樣的操作來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基金君採訪和整理了不少買方和賣方機構的觀點,供投資者參考。
  • 央行2019年首次全面降準 一個數據包含三大利好
    楊明靜 攝4日晚,中國人民銀行又有大動作,宣布2019年1月再次降準,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2018年央行實施了四次降準,這是央行2019年首次全面降準,將釋放多少資金?對經濟、民企、樓市、股市等方面產生哪些影響?
  • 央行宣布2019年第一次降準 淨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億元
    圖片來源:攝圖網為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優化流動性結構,降低融資成本,1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別下調0.5個百分點。同時,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
  • 元旦節降準後,下一步怎麼走?今天央行權威回應來了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在新年首日全面降準後,下一步央行在存款準備金上將如何操作?16日的發布會上,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降準有空間,但空間有限。2011年,人民銀行開始使用社會融資規模指標後,該指標比較好地反映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社會融資規模大體分為信用類和權益類兩部分。其中,信用類是利用信用工具對實體經濟支持;權益類是對實體經濟的股權支持。一直以來,人民銀行都是在根據經濟金融發展的狀況,適時完善統計口徑,更好地反映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 央行為何此時降準?8000億資金如何落地?
    2020年的第一天,人民銀行宣布,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決定於2020年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  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降準是全面降準,體現了逆周期調節,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降低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成本,直接支持實體經濟。  為何此時降準?   對實體經濟的支持,無疑是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導向。
  • 博時國泰等基金評降準:力度大 利好券商、5G、計算機
    新浪財經訊9月6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其中全面降準釋放資金約8000億元,定向降準釋放資金約1000億元。
  • 2019年定向降準第一步今日落地 對股市樓市有何影響?
    央行有關負責人當日表示,為穩妥有序釋放資金,確保用於擴大普惠信貸投放,此次存款準備金率調整將於5月15日、6月17日和7月15日分三次實施到位。  此次是央行年內第二次降準。2019年的首輪降準於今年1月分兩次完成。兩次合計釋放資金約1.5萬億元。
  • 如何支持實體經濟?央行回應
    3月13日,據央行官網,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
  • 中國央行降準,2019年開年民營小微企業收「紅包」
    中國央行降準,2019年開年民營小微企業收「紅包」 資料圖:民眾從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前經過。
  • 央行2019年1月降準時間公布 存準率利率調整表一覽
    為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優化流動性結構,降低融資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同時,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這樣安排能夠基本對衝今年春節前由於現金投放造成的流動性波動,有利於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支持力度。  當前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 央行宣布降準0.5%是什麼意思?央行1月6日全面降準0.5%
    「此次降準是全面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降低資金成本,直接支持實體經濟。」央行相關人士表示。據介紹,此次降準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
  • 降準2019年內第三次!這次央行釋放資金約9000億元
    央行表示,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決定於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      答:此次降準與9月中旬稅期形成對衝,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將保持基本穩定,而且定向降準分兩次實施,也有利於穩妥有序釋放資金。   因此,此次降準並非大水漫灌,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   此次降準如何支持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