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世紀之交從鋼鐵領域轉型LED,填補國內多項空白,並且一做就是近20年,成為國內引領LED行業發展的龍頭企業。這就是三安光電,一家低調而華麗的LED龍頭企業。
談到三安光電的成功,總經理林科闖將科技和人才歸功為第一要素。"儲備一代、研發一代、使用一代"一直是三安科技的技術理念,從當初在LED領域開疆擴土,到近年來在化合物半導體領域的升級再造,對科技重視和投入在三安光電的成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要覺得現在日子好過了,一定要把目光放的更遠",在每一次轉型升級大潮中,三安光電創始人林秀成總是以高瞻遠矚的目光精準布局,在5G、物聯網大潮來臨之時,三安光電又迅速發力化合物半導體晶片業務,並且333億元重磅出擊,投建「泉州芯谷」再造一個三安。
三安光電總經理林科闖表示,希望在一代代三安人的不斷努力下,能夠把三安光電創造成一家在任何時候都擁有競爭力、任何時候都能夠務實地認清行業現狀、也能夠務實地投入相應技術,在務實的環境下能夠長長久久,成為一家有競爭力的公司。「一家有競爭力的公司、一家百年老店,這才是我們真正的願景。」
近日,證券時報高質量採訪團走進三安光電,證券時報副總編輯高峰與三安光電總經理林科闖面對面,暢談LED發展大潮,以及三安光電的蛻變之路和未來布局。
人才引領 十年磨一劍
高峰:三安光電自2007年借殼上市以來,十年間飛速發展,成為LED行業的龍頭,請你介紹一下哪些因素促成了三安的成功?包括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採訪:證券時報副總編輯高峰(右)
嘉賓:三安光電總經理林科闖
林科闖:其實三安光電早在2000年就已經進入LED行業,當年LED在國內尚屬空白地帶,三安光電進入LED算是國內首創。我們可以用十年磨一劍來形容三安光電的發展,三安的成功既有內部對人才和技術的孜孜以求,還有外部產業大發展的歷史機遇,而前者恰恰是三安能緊緊抓住歷史機遇的重要前提。
內在來講,三安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人。三安集團已經有近30年的歷史,公司在人心工程、人才工程建設上,人員的引進、自我培養上,花費了很大的心力。2018年,我們核心幹部的流動率不到1%,基本上多進少出。
有好的人才就有技術創新的基礎和內生動力,也就導致了公司對研發創新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在技術開發上,三安光電上市前每年投入在6%—10%之間,並且不斷的加大投入。另外,三安也非常注意科技平臺的建設,在美國、日本、瑞典都相應設立了技術平臺,這些技術平臺在我們發展的每一個裡程碑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隨著技術創新,現在三安擁有國內外專利數量將近1500項,這其中80%-90%都是發明專利。
第二個因素是三安對人才的重視,我們不斷地構建具有三安特色的管理機制,並且不斷完善、改革現行管理機制。所以一套良好的管理機制也是推動三安走到今天非常重要的因素。
當然三安的不斷成長有很多因素,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也是三安成長的重要因素。在產業規模上,2007年我們只有一個廈門廠,現在我們擁有天津、安徽、湖北、泉州等工廠,還有美國廠,未來會建設一些歐洲廠。
外部因素主要分三個方面來講,第一個是產業因素,三安所處的行業是新材料、新能源技術行業,同時也是環保節能的產品,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三安處在一個未來幾十年乃至上百年都能維持常青的產業;第二個因素是本輪技術革命中大家對於節能環保的重視,眾所周知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在財富積累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因此在本輪技術革命中對環境的改善、對地球的保護等各方面,各國政府都給出了很多相關政策,為LED市場的迅速發展帶來巨大商機;第三個因素是隨著技術的成熟,產品的應用面不斷擴大。如今的LED已不僅僅是一個照明設備,它在健康、生態製造以及化合物半導體,對未來的5G、人工智慧、車聯網、物聯網等相繼都會有一些應用,所以未來化合物半導體的市場空間將更加廣闊。
LED為基礎 發力四大模塊
高峰:三安光電目前的產品結構和產能、營銷模式和市場份額情況如何?
林科闖:三安光電主要是做晶片,我們現在成熟的產業模塊和正在發展的板塊有四個:第一個是LED模塊;第二個是射頻濾波器模塊;第三個是電力電子模塊;第四個是光通訊模塊。在銷售上,三安的產品是高科技產品,主要是以直銷模式面對消費者。
目前LED模塊是最成熟的,也是佔銷售額最大的一塊。LED來講的話,三安目前在全球市場佔比在16%—18%之間,以在中國產出的晶片來看我們的佔比是比較高的。對未來的發展來講,我們是以LED為基礎,射頻濾波器、電力電子模塊、光通訊模塊作為三安光電未來幾十年發展重點。
高峰:公司目前核心技術實力如何,與國際一流技術差距有多大?您怎麼看待國際和國內市場,有些什麼策略?
林科闖:三安的產品有很多,目前已多達上千種,從技術上來講,三安的部分產品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甚至是引領國際的水平,有部分產品是達到同等的國際水平,有部分產品還在追趕。
在LED領域,三安60%的產品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甚至有個別產品已經超越了國際水平,這個比例今年還會不斷的放大;另外大概40%的LED產品與國際大廠相比稍有差距,但也在追趕之中。
集成電路這一板塊,現在的晶片行業,我的看法是不存在中國策略與世界策略,這是一個全球戰略,可能我們的一家合作者在中國有研發中心,在美國、在歐洲也有,所以現在合作的戰略上面來講,我們其實不分國內和國外,你必須站在全球的戰略上去看。
比如三安現在做的射頻晶片,我不能說我給蘋果做了三星就不能用,全球還是同質化的,需要同樣的網絡,所以它還是需要一個互相兼容的過程,全球的戰略跟中國的戰略其實是沒有差異的。
對於三安來講,當然是立足於技術開發,三安今天的規模也很適合與國際大廠進行強強合作,三安跟韓國的首爾、美國的科瑞Cree都有合資,不斷的進行一些新型技術的開發。
升級之路 再造一個三安光電
高峰:公司近年來進軍集成電路,是基於怎樣的考慮,具體規劃如何,進展情況怎麼樣?
林科闖:集成電路就是我剛才提到的三大模塊,射頻濾波器模塊、電力電子模塊、光通訊模塊,我們把這三個模塊定義為助力三安光電騰飛的另外一重要策略。三安為什麼會切入這一塊?我們認為經過十幾年的技術積累,三安在這三個領域是可以到全球市場上去競爭的。
目前射頻和濾波器99.99%是被海外佔領的,我們的技術儲備中,單模的技術已經可以取代國外,並且部分客戶已經驗證通過,也正在跟一些客戶合作,多模的技術我們正在開發、往前追趕。
碳化矽電力電子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全球在這個領域的布局和發展,大家起跑線和時間點都差不多,而三安是從材料就開始有的,我認為在這個領域上我們經過幾年的發展不會輸於國際上其它對手,我們也一定有辦法在這一領域具有全球影響力。為什麼呢?因為三安是從材料開始,碳化矽最重要的部分是在材料上面,我們已經解決了材料的問題,所以我們認為在這個產業鏈上三安是有機會的。
另外,在光通訊這一塊,三安也已經做了快十年,但是早期我們只做接收的晶片,後面在接收晶片上嘗試拓展自己的價值,因為我們在材料方面的優勢,所以在光通訊上我們有些技術已經和國際接軌,但有很多技術也還在追趕。
目前,上述三塊內容中,有部分產品我們已經在跟客戶銷售,不過這些都屬於高級產品,認證時間會相對比較長,目前還未形成比較大的銷售量。但是未來我們認為它會形成一個很大的銷售量,也會成為支撐三安發展的重要一環。
高峰:大家對公司投資333億的「泉州芯谷」三安高端半導體項目都很關注,請介紹一下這個項目的詳細情況,投產以後將有何影響?
林科闖:其實在三安光電的發展中,每一輪規模的擴大、每一輪戰略的調整、推進,都是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對於南安基地「泉州芯谷」這個項目我們也醞釀了很長時間,承載了三安光電想在未來5—10年進入行業世界前三的期望。
首先,從技術角度來講,我們希望在III-V族半導體這一領域生根。「泉州芯谷」就是III-V族技術的一個延伸或者說是新技術、更深層次技術的發展。我們認為南安基地的完成會再造一個三安,也會進一步促使三安從簡單的發光技術走向複雜的技術,走向對5G應用、智能製造、人工智慧、車聯網、物聯網等這些晶片的開發,這也是我們對於整個南安基地的定位。我們認為南安基地的完成會讓三安不僅僅只在LED處於領先,在其他三大模塊,射頻濾波器、電力電子、光通訊等模塊上也發光發熱。
南安基地在LED上面非常精確的瞄準另外一個前景美好的未來技術——MiniLED和MicroLED。作為顯示的Mini和Micro技術,現在全球都在不斷的發展,無論是蘋果還是三星,都非常重視這個技術。我們把南安作為重中之重,向這個方面進行發展。所以建成之後,我們希望整個基地產能建設,能夠達到全球前三這一競爭格局。
專注晶片 打造百年老店
高峰:公司除了做現有的這些產品,是否在考慮下遊新應用領域,比如說人工智慧、5G等,公司在這方面有些什麼規劃?
林科闖:其實三安光電,一直以來都把自己定義為一家晶片公司,從早期我們簡簡單單做照明,主要是LED的晶片。我們正在打造晶片的生態鏈、生態圈,我們正在打造圍繞著人工智慧、5G、車聯網、物聯網等周邊所有應用場景可以使用的晶片生態圈。所以未來三安的定位還是在晶片這一塊,希望能夠打造各種場景的晶片生態圈。目前公司並沒有往下遊發展的戰略,但對下遊的應用仍然會極力配合。
高峰:請談一下公司的遠景規劃,您希望未來三安光電成為一家怎麼樣的企業?
林科闖:對三安光電的願景來講,希望在一代代三安人的不斷努力下,能夠把三安光電創造成一家在任何時候都擁有競爭力、任何時候都能夠務實地認清行業現狀、也能夠務實地投入相應技術,在務實的環境下能夠長長久久,成為一家有競爭力的公司。從行業的願景來說,希望三安光電在未來能夠成為全球半導體行業中非常有競爭力的一家企業,給人類提供晶片服務的企業。
應我們三安集團創始人林董(林秀成)的一句話,他最看重的就是三安光電能夠成為一家百年企業。成為一家有競爭力的公司、成為一家百年老店,這才是我們真正的願景。
高峰:LED是各地政府熱捧的新興產業,請介紹一下目前行業的現狀。隨著市場化程度的提高,政府的補貼將逐漸減少,對整個行業會有什麼影響?
林科闖:LED是一個裡程碑,它屬於節能、環保、新材料的朝陽產業,而且市場非常大,一開始這個行業就被認為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所以各地對這個產業都非常重視。當然各地就相應出臺了很多補貼政策,這也是全球很多產業發展的一個趨勢,特別是在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時候,包括中國、美國以及很多國家都相應出臺了補貼政策來支持這個產業的發展。
隨著LED產業的發展、成熟,補貼政策的取消或者降低標準我認為是正向的,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還是要靠市場經濟的自動調節。首先來講,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我認為應該由內在的因素去驅動企業的發展。隨著市場的不斷成熟,政府前期的引導性政策逐漸退出是合理的,也是具有正面意義的。往後面走,我認為企業、產業都會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健康,所以各地對企業扶持力度的下降或者減少我認為是合理的。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