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安踏李寧碾壓,361度輸在哪裡?電商起步慢、增收不增利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市界

文 齊敏倩

編輯 劉肖迎

提起晉江,大家第一印象大概率是天價嫁妝,其實這裡還隱藏著一個不被人熟知的市值近2000億港元的中國運動鞋服產業。

晉江的陳埭鎮被稱為中國鞋都,這裡生產了全國40%的運動鞋、旅遊鞋。目前港股上市的4家運動用品企業中,除李寧之外,安踏、特步和361°都出自這裡,而且這三家企業的老闆都姓丁。

跟安踏、特步這兩家老鄉企業相比,361°創辦時間最早,曾是李寧、安踏之外的行業老三。可是近些年,361°卻逐漸被特步趕超,和其他三家的差距也越來越大,以至常被外界稱為「掉隊者」。

這個曾陪伴了很多80後、90後童年、少年的品牌,這些年到底是怎麼淪為行業老四的呢?

01

營收年複合增長率僅1.64%

這是個強者恆強的時代,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的體育用品行業尤其如此。

國內運動服飾市場上,耐克和阿迪達斯依舊是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兩大品牌,相比之下,國產運動品牌稍顯遜色。2018年初,27歲的阿里工程師因為穿著運動鞋被相親女孩拒絕,狠狠「黑」了一把國產運動品牌。

安踏、李寧、特步和361°是國產運動品牌前四強,均是港股上市公司。近幾年,這四家公司業績均有所增長,但總體看來馬太效應越發明顯。

安踏穩坐龍頭地位,近9年營收、淨利潤的年複合增長率均超過14%,遠高於其它3家。排名第二的李寧近9年營收、淨利潤的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為4.32%、3.41%,雖不及安踏,但營收和淨利潤保持雙增長態勢。361°和特步卻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其中曾經的老三361°已被特步超越。

從總的營收規模來看,近九年,361°的營收年複合增長率僅1.64%。2010年,361°營業收入48.49億元,超過特步營收近10%,和安踏的差距也不算太大。2017年,特步和361°營收規模相差無幾,可2019年,相對於特步超過81億元的營收,361°營收不到其7成,少了將近25億元。

盈利能力方面,2019年361°歸母淨利潤4.3億元,同比增長42.4%,為近五年來最高水平。乍一看,其業績還不錯,但仔細分析會發現, 361°仍然面臨不小的壓力。

2019年361°營收56.3億元,與2011年公司的營收相差不大,但是淨利潤卻大幅下降。另外,近幾年,361°毛利率一直穩定在40%左右,均值低於其他三家公司3-10個百分點,淨利率不足9%,在四家公司中排名最低。

2018年,361°業績十分低迷,歸母淨利潤僅為3.04億元,同比下跌33.5%。與此同時,361°在廣告宣傳上的支出卻高達5.57億元,佔營收比重超過10%。

2019年,361°明顯在調整,廣告宣傳開支為5.08億元,佔據營收比重9%,為近幾年的最低值。除了宣傳策略上的收縮外,和前幾年一樣,361°的店面數量和員工數量也在減少。2018年底,361°員工數量為7992人,2019年底少了639名,為7353名。

運營能力方面,361°的庫存壓力不小。2019年361°存貨周轉天數為119天,比2018年增加10天,跟另外3家相比,最近三年,361°的存貨周轉也是最慢的,這跟公司電商渠道建設較晚有一定關係。

在所有存貨中,2019年冬季和2020年春季的製成品佔據96%左右,新冠疫情導致春裝銷售不利,對361°來說,2020年的庫存壓力恐怕還會更大。

361°到底是怎麼掉隊的呢?

02

起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

1979年,陳埭鎮還是沿海的貧困小鎮,這裡地少人多,家家戶戶以種田捕魚為生。洋埭村村民林土秋等14人集資創辦了陳埭鎮第一家股份制鄉鎮企業——洋埭鞋帽,這家工廠靠生產皮鞋,第一年就賺了8萬元。

同鄉們受此影響,紛紛開始在家買縫紉機生產皮鞋、旅遊鞋等,家庭作坊遍地開花。1983年,丁建通成立華豐鞋廠生產旅遊鞋和運動鞋,這就是361°的前身。

從進入行業的時間看,361°比特步和安踏都要早。華豐鞋廠成立後,丁和木等人成立了「求質鞋業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在丁和木兒子丁世忠帶領下成了今天的安踏。1987年,丁水波創立三興,後來改名為特步。

361°這些年的掉隊,和2011年前後行業調整期至今公司轉型較慢有著直接關係。

2011年之前,受到北京奧運會等因素影響,運動用品行業處於盲目擴張階段。當時,各大品牌都採用批發模式(銷售給分銷商),品牌方不直接接觸消費市場,對行業和消費者產生誤判,引發了2012年行業的存貨危機。

為了儘快調整,除了通過打折等方式去庫存外,「批發轉零售」也成了行業內公司努力的方向。安踏正是因為批發轉零售的速度最快、成效最明顯,逆襲成為了行業老大。

當時,安踏加大了對經銷商的訂貨指導,訂貨會從原來的一年4次變成一年6次,甚至實行單店訂貨模式,以改善庫存問題。

相比之下,361°等品牌依舊是一年4次訂貨會,而且經銷商的訂貨信息需要由分銷商匯總之後,統一反映給公司。另外,上市至今,361°的存貨佔比不斷擴大,都對公司的運營效率產生影響。

其次,安踏和特步相繼走上了多品牌發展的道路。之前收購的時尚運動品牌斐樂如今已然佔據安踏營收的半壁江山。這兩年,特步同樣加快了在國際市場「買買買」的步伐。除了主品牌外,還擁有索康尼、蓋世威和帕拉丁等專業運動和時尚運動品牌。

和安踏、特步採取的大踏步、多品牌路線不同,361°在國內市場的運營相對保守。太平洋證券紡織服裝行業首席分析師郭彬向市界表示,雖然361°之前也有收購國外品牌,但更注重去做自己的主品牌和主品牌產品線。

這點上,361°倒是和聚焦發展主品牌的李寧更相似。不過,這兩年李寧借國潮東風異軍突起,相比之下,361°主品牌的產品卻不夠出色,在時尚化方面有所欠缺。

這點可以從361°產品售價窺見一二。2012年至2018年,雖然物價、成本等有所上漲,但361°的產品批發價格不僅沒有增長,甚至微微下降。

2019年,公司鞋類和服裝價格分別同比上漲17.4%和33.2%,不過價格上漲帶來產品銷量出現相應下滑。可見,361°的產品提價空間不會很大。

還有,361°在電商渠道的布局方面也落後了。361°曾公開承認,自己在電商上相對慢了點,但公司的經營策略相當穩健:「可能慢一點,但沒有犯過錯誤。」

近兩年,感到自己反應略慢的361°一直在加大公司在電商渠道的布局力度,為此付出了不小代價,但效果並不理想。

2017年,公司付給電商平臺的佣金及其他服務費約為8590萬元,到2019年已經增長至1.24億元。與電商有關的其他開支則從2017年的4820萬元增長至7290萬元。

2019年,361°電商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近24%,對營收貢獻增長兩個百分點,但其規模跟同行比起來仍有差異。

最明顯的是2019年雙十一。據媒體報導,截至11日下午14點50分,361°天貓官方旗艦店的銷售成交額為8113萬。當天,天貓李寧官方旗艦店的單店全天成交額突破5.4億元、安踏集團電商流水達到18.3億元、特步集團電商平臺銷售總額超3.5億元。

瞬息萬變的時代,慢一點可能就是最大的錯誤。

03

國際業務營收佔比2%

相比國內市場,這兩年361°在國際市場的表現更亮眼一些。

2016年8月4日,裡約熱內盧美麗的巴哈海灘,一個中等身材,留著小平頭的中國男人手舉奧運聖火奔跑在沿海公路上。他是當年參加裡約奧運會聖火傳遞的8名中國人之一,跟楊洋、郎朗等其他火炬手比起來,他的面龐在國人印象中稍顯陌生。

2016裡約奧運會倒計時第1日:奧運聖火傳遞接近尾聲,丁伍號參與傳遞

這個男人名叫丁伍號,是361度國際有限公司執行總裁。361°是裡約奧運會及帕運會的官方贊助商,也是中國第一家成為奧運會官方贊助商的運動品牌。

藉助裡約奧運會的東風,2016年361°在巴西開了600多家銷售網點,截至2019年底,361°在巴西共有1549個銷售網點。

361°之前,李寧、安踏等國內品牌也曾布局國外市場,不過「出海」過程中重在營銷和收購。這點上,361°顯得更穩紮穩打,拿產品說話。

跑鞋是361°切入國際市場的重要產品,在美國、巴西等市場上,361°的跑鞋價格、美譽度都不低,還多次獲得跑步專業類刊物的推薦。

截至2019年底,361°在巴西、美國和歐洲分別擁有1,549個、225個、827個銷售網點。2019年,361°國際業務同比增長41.4%,是集團增長最快的業務。不過,國際業務增長雖快,但在361°營收中僅佔2%左右。

361°工廠製造出的成品鞋

在郭彬看來,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跑步運動者對產品需求並不相同,361°如果想把國際市場的產品線引入國內市場也需要對產品、品牌不斷打磨。

對361°的國際產品線,更多的看法是,361°想通過產品「出海」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最重要的市場仍在國內。

04

品牌之困

雖然有些掉隊,並不意味著361°沒有「野心」,這幾年,361°一直在做品牌重塑。

2019年,361°和高達、穿越火線、百事可樂以及小黃人推出聯名款產品,還籤約了著名籃球運動員阿隆· 戈登和可蘭白克·馬坎,希望以此變得更潮吸引年輕消費者。

其實,無論是擴展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的改變,361°的最終目標都是提升品牌形象,抓住消費者,從而提高品牌溢價。

2019年,361°鞋類和服裝類產品批發價格都有較大幅度提升,但市場仍以三線城市及以下為主。財報數據顯示,公司75.3%的店面都位於三線及以下地區。而且,361°有超過7成的店是街邊店,開在購物中心的很少。

北京街頭的一家361°運動品牌專賣店

目前來看,361°的業績雖已有所回升,但品牌重塑計劃的效果仍不算理想。

在晉江運動鞋服3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早些時候,假冒國外品牌、長久的貼牌加工和「模仿」大牌,幾乎是這些企業全都走過的路。361°在更名之前曾有一段時間撞名「別克」;喬丹體育和飛人喬丹的糾紛也剛剛落下帷幕。

再加上,國內市場發展晚,一二線城市幾乎被耐克、阿迪等國際品牌壟斷,國內品牌幾乎都是在低線城市發展起來的,這就導致「土」「LOW」等刻板印象一直跟隨著國產運動品牌。

丁伍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坦言,雖然不太公平,但也只能接受這種偏見,發展國際產品線也是企業想以此提升品牌形象。

361°乃至特步、安踏的「野心」都是要改變這種偏見,提高品牌形象和議價能力。只不過,大家的選擇略有不同。安踏「賭」對了斐樂,從此開始通過不斷併購成為老大;特步如今也有不斷買買買的趨勢。

挺過多次行業淘汰期的361°終究還是因為轉型較慢淪為了行業老四,在這個互相搏殺的存量時代,馬太效應越發明顯,對於掉隊的361°而言,追趕並不容易。

相關焦點

  • 安踏、特步及361度對比,我為何看上安踏?
    安踏(02020)、特步(01368)以及361度(01361)這三家公司同屬於生產鞋類和服裝等體育用品,股價卻表現不一樣的命運。2017年8月24日,特步股價暴跌12.34%,安踏的股價卻漲了6%,而361度則略漲1.01%,這三家公司股價對比明顯,讓投資者看的一頭霧水。
  • 看安踏、李寧們如何出圈?
    以4家知名運動服裝公司為例,2011-2014年,安踏體育共計關閉1675家門店;特步國際關閉486家;李寧關閉2554家;361度關閉363家。 資本邦以李寧、安踏體育、特步國際和361度這4家港股運動服裝公司為案例,分析本土運動服裝企業如何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借轉型破局。
  • 361度危險了?換掉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市值僅為安踏1.3%
    雖然今日(11月19日)獲主席丁輝煌增持,股價上漲超5%,但作為一家國民品牌,這些年來361度已然掉隊,和安踏、李寧拉開了不小的差距。財務數據存疑?2019年中期,361度並沒有發布相關數據。這意味著畢馬威還沒有漲價,361度就囊中羞澀,不幹了。但金妹兒查閱財報發現,近一年來361度的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都不低。
  • 品牌資訊:阿迪達斯、安踏、耐克、李寧、安德瑪、PUMA、361度、ISPO
    但選擇與高知名度IP聯合更大的好處,則在於話題度的保障。藉助高知名度IP,品牌可以有效提高品牌新鮮度,降低認知疲勞。安踏通過一系列與自身品牌調性高度契合的跨界,形成了完整的跨界營銷案例矩陣,鞏固了品牌的獨特個性,構築了品牌的長期IP價值資產。從而不僅使這一場場跨界,都宛如煙火般漂亮,更讓這一場場跨界,變為了一顆顆星星,閃耀於品牌的靈魂之中,這才是跨界營銷的根本與精髓所在。
  • 德爾惠面臨關門:「安踏」、「李寧」們為何始終不敵阿迪耐克?
    如果之前我們說安踏、李寧、特步等運動品牌這些年在慢慢的走下坡路,面臨電商挑戰、面臨轉型困局,現在德爾惠這個品牌已經直接倒下。曾經與周杰倫牽手、風光一時的國有運動品牌,如今面臨欠債6.36億元,廠房、土地及倉庫均被抵押,公司停業的窘境。
  • 品牌資訊:耐克、安踏、阿迪達斯、特步、李寧、FILA、舒華、361度
    (tom.com) ———— 資訊8———— 奮力追趕,361度聯合高達 一起搞事情要梅開二度 在潮流界,高達也是有著極高的地位
  • 我們來到鞋都晉江,瞧了瞧安踏、李寧和喬丹等運動品牌的工廠店!
    東興證券分析師劉暢介紹,國內運動服飾企業大體可以分為兩類,「晉江系」和「非晉江系」,前者包括安踏、特步、361度、喬丹、鴻星爾克、匹克等品牌,後者單指李寧。而20世紀80年代,晉江鞋企造出了第一批運動鞋,鞋企以產品為重,沒有自身的品牌。
  • 361度如何渡過戰略轉型陣痛期
    他特別指出,「361度電商業務和線下實體門店業務尚未互融,電商流量成本也在攀升」,也是盈利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土第三的競速跑  361度成立於2003年,是集品牌、研發、設計、生產、經銷為一體的綜合性體育用品公司,產品包括運動鞋服及相關配件、童裝、時尚休閒等多品類。
  • 這雙361°並不輸李寧和安踏!
    劍被稱為「百兵之王」,也被稱為「百兵之君」,361°以利劍為靈感為考特尼·福特森推出了BIG3籃球鞋,並提出了「利刃奇襲,制勝一擊」的口號。後跟處的TPU包圍非常出色,雖然TPU的硬度一般,但能夠將腳踝穩定的鎖在鞋子內部,鞋後跟提拉環的神秘數字,代表著BIG3籃球鞋來自361°廈門設計研發部的經緯度坐標。鞋子後半部分的網面材料,在保證了輕質的同時還擁有了熱熔材料所缺少的透氣性,非常適合在夏天穿著。
  • 安踏「FILA」、李寧「中國李寧」 除了潮牌,本土運動品牌還有啥新...
    相比之下,特步、361度在營收和淨利增長平緩,分別實現營收33.57億元、32.37億元;淨利分別為4.63億元、3.67億元,同比增長23%、9.6%。  近年來,社會掀起運動健身的熱潮,加之我國居民收入日漸提高,國內體育用品市場表現活躍。
  • 李寧的奧運10年:轉型失敗被迫裁員,如今市值僅安踏六分之一
    此後10年的時間裡,李寧曾超越阿迪達斯,坐上僅次於耐克的「第二把交椅」,但後來的盲目擴張,虎頭蛇尾的轉型運動,則讓這位國產運動品牌大哥陷入泥淖,隱居幕後的李寧不得不出山,重振士氣。今年2月的一場紐約時裝周走秀,讓曾經處於相親鄙視鏈底端的李寧實現了一場逆襲。
  • 市值暴增60億,淨利潤增速反超安踏,昔日霸主「中國李寧」正在演繹V...
    百億大關,慘痛的第一次升級「根正苗紅」的李寧曾一度是國內運動行業當仁不讓的老大,而後卻被「草根」出身的晉江品牌安踏在業績上慘痛「碾壓」。回過頭來看,2010年成了李寧難以重回的巔峰。針對這一群體的安踏、特步、361度等大眾品牌,對於中低層級市場有更強的滲透力。完全放棄這個大利基市場,強行升級,這種戰略定位和實際目標消費者的「錯位」,造成了李寧的產品困境。在轉型時間上,李寧也是錯位的。其品牌重塑運動並沒有和90後消費者發生實際的情感銜接,是因為其超前走在了這輪消費升級風口的前面。
  • 在南寧建千人大廠自產自銷,李寧欲效法安踏提高產品掌控力?
    中泰證券分析師李俊松表示,目前安踏品牌自產鞋服佔比分別為33.3%及13%,361度品牌自產鞋服類佔比分別為70%及20%,特步品牌自產鞋服類佔比分別為46%及13%,而李寧並沒有獨立產能,無法像其他國產運動品牌一樣控制生產到運營的全部階段,同時李寧也沒有國際品牌如耐克那樣強大的議價能力,因此產品掌控力較弱。
  • 品牌資訊:耐克、安踏、阿迪達斯、亞瑟士、斯凱奇、361度、喬丹...
    最近,安踏旗下的各位籤約球星在NBA賽場上上腳安踏特別定製的「火神雷神」版戰靴為武漢加油!在前幾天海沃德便是率先上腳他自己籤名鞋 GH1 的定製版本!除了左右鴛鴦的設計以外,在兩邊則是有著「雷神降魔」、「火神斬疫」的中文字樣!配合上鞋面的火神雷神,看起來真是霸氣十足!在之前隆多已經收到了屬於他自己個人的第六代籤名鞋,所以這次的「火神雷神」版本自然是少不了他的份。
  • 從球星代言看安踏(02020)和李寧(02331)這些年的「對」與「錯」
    我們在談論國內體育品牌時,總會把安踏和李寧(02331)放在一起比較,那麼我們今天就來從安踏和李寧選擇品牌代言人的角度,談談這兩家企業選擇品牌代言人的邏輯,以及其中的成與敗。李寧:成也「巨星」敗也「巨星」2006年1月10日,李寧CEO張志勇宣布,李寧與NBA克利弗蘭騎士隊球星達蒙·瓊斯籤約。
  • 隕落的運動鞋大亨:他的品牌收入曾超過安踏,在破產前有4000家店
    目前國產運動鞋市場參與者主要有安踏、特步、李寧、361度等本土品牌,以及耐克、阿迪達斯、斯凱奇、亞瑟士等國外品牌。耐克和阿迪牢牢佔據國內市場前兩位,安踏通過轉型,成長為國內體育用品企業的龍頭,李寧、361°、特步緊跟其後。其他的二、三線品牌幾乎沒有市場空間只能選擇退出。
  • 增收不增利的御家匯打贏了一場翻身仗
    在今年疫情下,不同於上海家化和丸美股份業績雙雙下滑,御家匯的營業收入扭改過去兩年增收不增利的困局,錄得增長。這家護膚品企業究竟有何獨特之處?03、巨額銷售費用,陷「增收不增利」怪圈可以發現,御家匯自上市以來,已連續兩年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營業收入由2017年的16.46 億增加到2019年的24.12億,但淨利潤卻由1.58億下滑至0.25億。
  • 國產運動品牌,你所不知道的361°
    2018年末各運動品牌主營業務收入匹克因2016年退市,暫未查到公開財務數據近年來五大國產運動品牌,安踏,李寧,361°,特步,匹克,其中「安踏」無疑是表現最好的。前些年「李寧」從國產運動品牌第一的位置跌落到第二,不過根據李寧2018年和2019年的表現雖然十分搶眼,但是2018年末「安踏」的營業收入超過「李寧」一倍有餘。「李寧」重回第一位想必還要花些功夫。從財報中的營收「361°」現在階段營收處於較低的位置,「品牌形象在國內也較為低端。
  • 從李寧、安踏重新崛起,看國產運動鞋服新品牌如何破局?
    服裝作為「衣食住行」中的頭號基礎消費品,一直以來都是各大電商平臺,以及線下消費的主要品類。其中,運動鞋服市場約3000億,是服裝行業中增長最快的細分賽代之一。 而且隨著全民運動健康意識的持續提升,長期來看,運動鞋服行業的增長空間仍然巨大。但和其他服裝品類一樣,雖然服裝品牌的創業門檻不高,但頭部壁壘卻很明顯,要想做大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