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關注,訂閱熱潮襲來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秫酒
在夏代,農業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考古發現在夏代已經有谷、稻、麥、菽、瓜等多種農產品。夏實行「五十而貢」的稅收制度,各部落都要按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中央政府納稅。後世的井田制度在夏代也已經存在,只是還沒有大規模推廣而已。
古人造酒,據說,緣於有了多餘的糧食。酒的發展伴隨著人類文明進步的腳步。
現代人喝的酒分發酵、蒸餾與兌制。古代的酒,應該主要以發酵為主,不會有現在的度數高!要不,武松的十八碗,怎麼個理解?「會須一飲三百杯」的李白, 「徑須相就飲一鬥」的杜甫……那量應該不是烈性的白酒吧?
傳說禹的大臣儀狄開始造酒,夏王少康又發明了秫酒的釀造方法。為了適應農業生產的需要,探索出農事季節的規律,現代仍舊流行的有時稱為夏曆的農曆就是那個時代發明的。
什麼是秫酒
秫,就是指高粱,秫酒就是用秫釀成的酒,也可以做燒酒。燒酒是唐朝酒名,用蒸餾法製成的酒。
古人對秫酒的喜愛
宋代,蘇軾《超然臺記》:「擷園蔬,取池魚,釀秫酒,瀹脫粟而食之,曰:『樂哉遊乎。』」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翻譯:
我們採摘園子裡的蔬菜,釣取池塘裡的遊魚,釀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邊吃一面讚嘆:「多麼快活的遊樂啊!
任何事物都有可觀賞的地方。如有可觀賞的地方,那麼都可使人有快樂,不必一定要是怪異、新奇、雄偉、瑰麗的景觀。
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飢。以此類推,我到哪兒會不快樂呢?
元代,曹伯啟《冬至日白霫道中偶成錄》詩:「窮途卻值書雲節,秫酒糠燈語夜闌。」宋代,洪諮夔《九月四日過增口道中》詩:「握兒早秫酒無限,杓子晚菘虀有餘。大似元豐年界好,天應容我老樵漁。」
杜康
古時候,不管是酒坊還是酒館,都尊奉杜康為祖師,杜康指的就是少康,他是夏朝的第五任君王「說文解字」有記載:「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意思就是說杜康就是釀酒的『祖師爺』。後來,世人稱杜康為酒神,杜康也成了酒的代稱,這也是『杜康酒』稱呼的由來。
小編整理不易,且看且珍惜!
記得給我點讚,轉發,評論,加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