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產物權的觀念交付方式及其完成標誌

2020-12-22 中國法院網

2013-09-26 14:52:40 | 來源:中國法院網 北京鐵路頻道 | 作者:李剛 崔西彬

  一、據以研究的案例

  某紡織公司長期為某印染公司供應布匹。截止到2009年11月,印染公司共欠紡織公司貨款120萬元。兩公司經協商達成如下協議:一、印染公司以其所有的七臺紡織機械設備折抵所欠貨款,此七臺紡織機械設備所有權自協議生效之日起轉移為紡織公司所有;二、印染公司應在2010年3月31日前將所折抵的設備交付紡織公司,並保證紡織公司順利取得設備,若逾期交付,印染公司應按照所欠貨款金額的每日千分之一向紡織公司支付滯納金。協議籤訂後至2010年3月31日,印染公司並未向紡織公司交付約定的七臺設備。

  2010年3月7日,因印染公司長期不能清償某熱力公司到期債務,熱力公司向法院提起對印染公司的破產申請。同年5月6日,紡織公司向印染公司申報債權。7月27日,法院經審理認為印染公司明顯缺乏清償能力,遂做出民事裁定宣告印染公司破產。

  2010年4月12日,紡織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印染公司七臺設備的所有權歸紡織公司所有,並判令印染公司向紡織公司交付七臺設備。印染公司辯稱:七臺設備沒有實際交付,所有權並未發生轉移。既然設備所有權沒有發生轉移,按照破產法的規定仍然屬於破產財產,所以不應向紡織公司交付。在印染公司進入破產程序後,紡織公司已經申報了債權,說明其認可所享有的是破產債權,而非設備所有權。綜上,請求依法駁回紡織公司的訴訟請求。

  一審法院認為,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雖然雙方籤訂的協議合法有效,但並不表示系爭設備的物權發生轉移。系爭設備並未交付,其所有權也未發生轉移。紡織公司並不是系爭設備的所有權人,而是印染公司的債權人。印染公司被宣告破產,七臺設備屬於印染公司的破產財產。因此駁回紡織公司的訴訟請求。紡織公司不服,認為雙方的協議已經約定七臺設備的所有權自協議生效之日起轉移為上訴人所有,並約定由出讓人也就是印染公司繼續佔有。因此該七臺設備已經通過佔有改定方式完成交付。二審法院認為,雙方籤訂的協議包含有所有權變動內容,但沒有就印染公司繼續佔有使用系爭設備另外達成協議,因此佔有改定交付方式不成立。故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相關法律問題分析

  本案案由為取回權確認糾紛案,爭議焦點涉及七臺紡織機械設備是否已經交付,即所有權是否已經發生轉移。

  (一)動產物權的觀念交付方式及其完成標誌

  動產物權的公示方法原則上有佔有和交付。佔有強調的是事實上的管領和支配,是靜態的公示方法,而交付則是佔有的轉移,是債權形式主義下物權動態的變動方式。有形的現實交付已經滿足不了現代交易的發展,無形的觀念交付應運而生。我國《物權法》規定了簡易交付、指示交付和佔有改定三種觀念交付方式。

  簡易交付是指受讓人在出讓人負擔轉移轉讓義務之前,已經現實地佔有標的物,則在雙方關於負擔轉移義務的約定生效時,視為交付。在簡易交付場合,受讓人一方已經存在成立佔有權的基礎事實上的支配關係(例如租賃、委託、保管、質權、借用以及使用買賣等關係),後來又與動產的所有權人達成了轉移所有權或者設定質權的協議。在佔有人依法佔有的前提下,所有權人與佔有人達成動產轉讓的合意,就標誌著動產所有權的轉移。

  指示交付是指出讓人在轉讓動產物權時,如果該動產已經由第三人佔有,轉讓人可以將自己對第三人的返還請求權轉讓給受讓人。指示交付的標的物自始至終歸第三人佔有,指示交付發生後,受讓人取得出讓人原本享有的對第三人的佔有回覆請求權,成為間接佔有人。指示交付包括合意和指示兩個環節。「指示」即「通知」,出讓人和受讓人轉讓物權的合意通知到達第三人時,指示交付才告完成。

  佔有改定是指出讓人慾在物權轉讓後仍然繼續佔有該動產,與受讓人達成協議,由受讓人僅僅轉讓法律佔有於買受人,而自己仍現實佔有出讓物。可見佔有改定和簡易交付是相對的一個概念。簡易交付消滅了出讓人的間接佔有,佔有改定則是創設了受讓人的間接佔有,因此在佔有改定場合必然存在著兩個合同。第一個合同自是轉讓物權的協議,第二個合同則是佔有媒介關係的創設者,必須是出讓人繼續佔有使用轉讓動產的協議。第二個合同的生效標誌著佔有改定的完成,此時,出讓人仍然是直接佔有人,而受讓人成為間接佔有人,享有對轉讓動產的期待權-返還請求權。

  (二)本案分析

  出於維護交易安全的考慮,《物權法》第二十三條將交付作為動產物權變動的法定方式,具有強制性。換句話說,當事人只能夠在法律規定的四種交付方式(現實交付、簡易交付、指示交付、佔有改定)中通過約定選擇一種具體的交付方式,不存在基於其他法律行為而發生的動產物權變動的方式。

  紡織公司的上訴理由認為協議中約定的方式屬於佔有改定,系爭設備已完成交付。從上文得知,佔有改定另外創設了一個佔有媒介關係,因此必存在兩個合同。在本案中,雖然雙方籤訂的協議包含有所有權變動內容,但並沒有就印染公司繼續佔有使用七臺設備另外達成協議。雙方只有一個協議,並不構成佔有改定交付,七臺設備的所有權並未發生轉移。

  故一審法院和二審法院的判決均正確。

  (作者單位:北京鐵路運輸中級法院)

相關焦點

  • 事業單位簡述動產物權變動觀念交付
    對於一塊知識把握很簡單也很容易,但是隨著考察知識的深入,很多考生對於物權變動的深層次考察也就是我們說的觀念交付是很難把握的,對於這一塊的知識點很多考生甚至是迷茫的,那麼今天我們來深度分析一下何為動產交付中的觀念交付以及如何考察。講觀念交付之前,我們先來講一下何為觀念交付。觀念交付是指動產佔有在觀念上的移轉而非現實上的移轉。
  • 2019山東事業單位考試:簡述動產物權變動觀念交付
    下面為大家分享2019山東事業單位考試:簡述動產物權變動觀念交付。公共基礎知識 | 面試 | 時事政治物權變動是事業單位考察的重點所在,考察形式有簡單的原文考察以及案例分析,其中案例分析形式考察最多,考察題型以單選、多選題居多。對於這一部分的把握,考生們對於物權變動的簡單考察比較容易掌握,也就是我們常講的不動產登記,動產交付。
  • 2020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公基知識點:動產物權變動觀念交付
    ,下面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準備了公基知識點:動產物權變動觀念交付,以幫助大家備考。觀念交付是指動產佔有在觀念上的移轉而非現實上的移轉。通俗來說,也就是用思想上交付代替現實中把物交付給對方。這就是物的觀念交付,我們常說的觀念交付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一、簡易交付簡易交付,即受讓人已經佔有動產,如受讓人已經通過寄託、租賃、借用等方式實際佔有了動產,則於物權變動的合意成立時,視為交付。
  • 2019甘肅選調生考試備考:動產的觀念交付
    《物權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該條文告訴我們交付是動產物權變動的方式,而交付又包括了現實交付和觀念交付。觀念交付在學習中是特別容易混淆的一個知識點,今天我們就例子的形式來為大家區分觀念交付。
  • 2019福建事業單位公基法律知識:動產的觀念交付
    2019福建事業單位公基法律知識:動產的觀念交付 福建事業單位招聘網:提供2019福建事業單位考試試題及答案,包括2019福建事業單位招聘筆試試題及答案、福建事業單位面試試題及答案《物權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
  • 學習民法典之16:動產交付是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的必要生效條件
    我國對動產交付在立法上採取的是以移轉佔有為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在移轉佔有前,物權的變動不僅不能對抗第三人,在當事人之間也不產生效力。【法律規定】《民法典》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就是說,動產買賣不以合同籤訂為生效條件,而是以交付為生效條件。
  • 事業單位法律知識:簡析動產物權的變動
    物權的變動--動產(一)一般動產對於一般動產,其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交付,即佔有的轉移。交付分為現實交付和觀念交付兩種情況。所謂現實交付,是指動產物權的出讓人將動產的佔有實際移轉給受讓人,由受讓人直接佔有該動產。
  • 公共基礎知識:動產物權變動的公示方法
    公共基礎知識:動產物權變動的公示方法。更多軍轉幹消息請查看軍轉網。 動產交付是指動產物權的一方將物的直接佔有移轉給另一方的行為。動產交付分為現實交付和觀念交付。 很多同學經常分不清楚動產物權變動的公示方法。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下相關內容。
  • 物權法複習——動產物權佔有改定
    佔有改定是指動產物權的讓與人使受讓人取得對標的物的間接佔有,以代替該動產現實移轉的交付。佔有改定的原因在於,社會生活中,出賣人雖然將其動產出賣,但是在某一段時間內仍然可能還有使用的需要;或者買受人已經取得了該動產的所有權但是需要出賣人對該動產進行暫時的保管或者改進。在德國民法中,佔有改定已經成為讓與擔保制度的法律基礎。
  • 2020年黑龍江國企招聘備考:論動產物權變動的交付方式
    一、交付的概念   民法上所言的交付,即佔有的移轉。交付的要件有二:①移轉佔有。現實交付與簡易交付移轉的是直接佔有;指示交付與佔有改定則創設或移轉間接佔有。②具有交付的合意。當事人之間就佔有的移轉達成協議。因此,僅有佔有的移轉,沒有交付的合意,不構成交付,不發生動產物權的變動。
  • 債權人通過協議約定動產物權變動但並未交付是否享有取回權?
    裁判要旨債動產物權的轉讓,以交付為公示要件,無論交付的方式是現實交付還是以佔有改定方式交付。當事人之間僅僅就物權的轉移達成協議,但未就該動產達成出讓人繼續佔有該動產的佔有改定協議的,不能構成物權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的佔有改定,故不能發生物權轉移的效力。進而,債權人並具有動產物權,不得行使取回權。
  • 《民法典》中的動產擔保物權優先受償順序解析
    動產質權是轉移動產佔有的擔保物權。根據《民法典》第429條,動產質權自出質人交付動產時設立。交付即轉移佔有,包括現實交付和觀念交付兩種情形。根據《民法典》第226條至第228條,觀念交付又可進一步分為簡易交付、指示交付和佔有改定。
  • 論物權變動中的交付行為
    如《德國民法典》第929條第1款規定:「為讓與一項動產的所有權,必須由物的所有人將物交付於受讓人,並就所有權移轉由雙方成立合意。」該條規定說明,一個以移轉物權為目的的交易被人為分割為債權行為與物權行為,並以交付為物權行為表徵分別給予了法律上的規範。① 將物交付於受讓人,其中當然包括移轉物權之合意,若無合意,其交付便不能完成,其交易目的便不會實現。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基備考:論動產物權變動的交付方式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基備考:論動產物權變動的交付方式,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因此,僅有佔有的移轉,沒有交付的合意,不構成交付,不發生動產物權的變動。   二、交付的類型   交付分為兩類四種:(1)現實交付(《物權法》第23條);(2)觀念交付。指交付在觀念中發生。
  • 淺談擬制交付與觀念交付的異同
    都是針對現實交付應運出現的變通交付手段。我國《物權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它規定了我國動產物權變動的公示方法----交付。同時,《物權法》又在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規定了簡易交付、指示交付、佔有改定三種變通交付手段。因此,對於動產物權交付的邏輯劃分在理論界出現了不同的觀點。特別是對擬制交付與觀念交付的概念產生了混淆。
  • 法學家講解|《民法典》關於動產交付的規定,從2021年1月1日施行
    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的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二、動產交付的方式《民法典》「第二編 物權」規定了現實交付、簡易交付、佔有改定和指示交付四種交付方式。其中,後三者是現實交付的替代形式,合稱為「觀念交付」。
  • 物權法草案首提「觀念交付」 登記形式轉移房產
    我國學者一般認為,不動產物權的取得、消失和變更,非經登記,不能產生法律效力。船舶、飛行器和機動車雖然不是「不動產」,但考慮到其價值巨大,一半也都以登記作為物權變動的方式。不過,我們同時又應當考慮到,船舶、飛行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有其自身的特點,特別是在我國,當事人之間在轉讓機動車的交易完成後,往往基於各種原因而不會馬上辦理登記手續,因此草案對於這一部分也是通過登記確定物權變動的財產,採取「對抗要件」。  當記者問到,這部草案有關動產交付的規定,和現行法律法規相比,有哪些創新和突破。
  • 謝鴻飛:動產擔保物權的規則變革與法律適用
    在強調擔保合同當事人的契約自由時,以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而不是交易的形式和名稱來判定擔保權(「實質擔保物權觀念」)自然也就成為更高的立法追求。 我國《擔保法》就納入了動產抵押制度,為市場和社會提供了多元化的擔保物權類型,到《物權法》時期,動產擔保物權制度的規則更為細密,體系更為嚴謹。
  • 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生效時間
    本法第一章規定了物權公示原則,以維護交易安全,為第三人利益提供切實保障。不動產物權以登記為公示手段,與此相對應,動產物權以佔有和交付為公示手段。佔有主要在靜態下,即在不發生物權變動的情況下發揮動產物權的公示作用;而交付主要是在動態下,即在發生物權變動的情況下發揮動產物權的公示作用。
  • 動產的物權變動——以《物權法》第23條但書為重點|民商辛說
    交付之所以會導致動產物權變動,蓋因交付意思(合意)的存在,如果沒有設立和轉讓物權的意思(合意),單純的交付就不會產生物權變動的效力。交付是對佔有的轉移,但兩者並不相同:引致物權變動的是交付;表彰動產物權的不是交付,而是交付的結果——佔有。佔有是一項事實,它可以作為動產物權的公示方法。被公示的物權,以自物權為一般,但在特定他物權,亦有可能(如質權、留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