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比錫大學位於德國薩克森州的萊比錫,創立於1409年,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也是現今德國管轄地區內歷史第二悠久的大學,僅次於海德堡大學(1386年),另兩所創建曾早於萊比錫大學的大學科隆大學(1388年—1798年,1919年重建)和埃爾福特大學(1392年—1816年,1994年重建)都曾關閉後又重開。1953年至1991年間,萊比錫大學曾名為「萊比錫卡爾·馬克思大學」。
自從創建以來經歷了近600年不間斷的教學與科研,現在的萊比錫大學發展到了14個系、150多個研究所,有註冊學生29668人(2006年冬季學期),是萊比錫最大的一所大學,薩克森州第二大的大學。著名校友有萊布尼茲、歌德、尼採、歷史學家蘭克、讓·保羅等。1879年德國生理學家威廉·馮特任萊比錫大學哲學教授時建立了個心理實驗室,標誌著現代心理學的開端。醫學專業是萊比錫大學最知名的專業。
建立於1409年的萊比錫大學的今天,已重新進入德國與歐洲優秀大學的行列。大學生人數有三萬人,所有大學教授,講師都來自德國及世界各地。胡騰、明策爾、萊布尼茨、萊辛、歌德、赫茲、華格納、尼採以及中國的蔡元培、周培源、林語堂等中國的世界著名學者都是萊比錫大學的校友。
目前大學由十四門學科組成:神學、法學、歷史、藝術與東方學、語言文學研究、教育科學、社會科學和哲學、經濟學、體育科學、醫學、數學和信息學、生物學、藥劑學和心理學、物理及地球物理學、化學及礦物學、獸醫學。學生們可以在約190個專業學習。
在近600年的歷史中,有過不計其數的教授和學者在萊比錫大學任教,其中包括:
彼得·德拜,荷蘭化學家,193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1927年—1936年任物理學研究所主任。
沃納·海森堡,德國物理學家,193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1927年—1942年任理論物理學教授。
古斯塔夫·赫茲,德國物理學家,19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1954年—1961年任物理學研究所主任。
特奧多爾·莫姆森,德國歷史學家,19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848年—1851年任法學教授。
納塔恩·澤德布洛姆,宗教歷史學家,1930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1912年—1914年任宗教學研究所主任。
威廉·奧斯特瓦爾德,德國化學家,1909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1887年—1906年任物理化學教授。
威廉·馮特,德國心理學家,實驗心理學的創始人,1875年任哲學教授,1879年在萊比錫建立個心理學研究所。
著名校友:
漢斯-迪特裡希·根舍,德國政治家,曾任德國聯邦內政部長和外交部長,曾就讀法學專業。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德國詩人,1765年—1768年就讀法學和詩歌學專業。
海因裡希·弗賴赫爾·馮·胡森,德國外交家,彼得大帝的顧問。
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德國哲學家和數學家,1661年—1663年就讀哲學專業。
安格拉·默克爾,德國政治家,德國歷史上的首位女總理,1973年—1978年就讀物理學專業。
託馬斯·閔採爾,德國宗教改革的激進派領袖,德國農民戰爭領袖,1506年起就讀表演專業。
弗裡德裡希·尼採,德國哲學家,1865年—1869年就讀經典語言學專業。
庫爾特·舒馬赫,德國政治家,1915年—1917年就讀法學和國家經濟學專業。
羅伯特·舒曼,德國作曲家和鋼琴家,1828年起就讀法學專業。
愛德華·泰勒,出生於匈牙利的美國理論物理學家,「氫彈之父」,1928年—1930年就讀理論物理學專業。
理察·華格納,德國作曲家,1831年起就讀音樂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