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眼下,德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蔓延,疫情不僅給當地社會,也給中國留學生的生活帶來很大影響。面對疫情,中國駐德國大使館迅速通過發放「健康包」、與留學生連線答疑、建立線上諮詢平臺等多種渠道和方式幫助在德廣大留學生。其中,學聯起到了非常關鍵的樞紐作用,默默做了大量工作,確保將祖國的關懷送達每一位學子。萊比錫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就是其中的代表,大家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用實際行動向世界展現了疫情之下中國學子的風採。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以下為視頻拍攝者——德國萊比錫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主席駱志遠講述這短視頻背後學子們對祖國的「長相思」。
德國萊比錫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主席駱志遠:
無比驕傲亦無比感恩於我們的強大祖國
我叫駱志遠,目前就讀於德國萊比錫大學,2019年開始擔任萊比錫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主席。
2020年年初, 國內關於新冠病毒的消息不斷向德國傳來,我們在德國的留學生們一直關注著武漢疫情,我們學聯和其他幾個學聯一道積極為武漢捐贈物資,物資雖少,卻表達了海外學子的殷殷愛國之情。中德兩地相距甚遠,誰也沒想到,幾個星期之後,這場傳染性極強的病毒就席捲了歐洲。1月底,慕尼黑確診了德國第一例感染者,之後確診人數不斷增加,從西德蔓延至德國全境。隨著萊比錫第一個病例被發現,在萊留學生的抗疫鬥爭拉開了帷幕。
學聯緊急召開了會議,並安排宣傳部在第一時間整理髮布了有關提醒在萊留學生防範病毒的公眾號推文。疫情出現後,現有的少量醫療物資迅速被一搶而空,有些生活用品也一度告罄。
德國民眾對這場疫情似乎並不十分在意,出行依舊我行我素,且基本上不帶口罩,這讓留學生的生活常態被巨大的恐懼和不安支配著。沒有保護措施的同學們,有的必須頂著巨大壓力去打工,每天都為自己的健康安危憂愁煩惱;有的只能待在家裡,直到彈盡糧絕時,才在夜晚小心翼翼地去超市採購。那幾天,很多人向我詢問是否有途徑可以買到口罩等防疫物資,甚至有同學想要不顧一切回國避難。當大家把希望寄託給學聯時,那種無力感,讓我自己的內心也變得沉重、焦慮。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大使館的老師向各學聯安排工作的那天。接到通知後,我迅速建立起抗疫團結微信群,把分散在萊比錫各地的中國留學生都統一起來,並作了手頭物資數目調查。不久,就在駐德大使館以及其他機構幫助下,陸續了收到了來自祖國的口罩和「健康包」。
按照調查結果,我在家把口罩依次打包好,然後步行前往住得不遠且急需用品的同學家,或是與負責區域發放的志願者們交接,再由他們更細緻地派送。大家派送的時候,經常會遠遠看到即將收貨的同學已經迫不及待站在家門口等待著,他們的眼中是滿滿的感動與感激。
然而,這點物資對於仿佛無處不在的新冠病毒來說還是有限的,令我感動的是,很多同學都願意把領取物資的名額優先讓給那些手頭緊缺的人,或是同宿舍樓之間均分物資,互相幫助。那些區域負責人在特殊時期都主動請纓,默默為大家服務。
這場抗疫戰爭,對我和所有人來說,都是一段值得銘記的經歷。儘管身在他鄉,祖國沒有忘記我們,駐德使館一直在關注、關心我們留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指導我們抗疫,也全力幫助大家解決物資問題,社會各界的機構和個人也一直向我們伸出援手。每一批包裹到來,每一次物資分發, 每一句道謝、每一個微笑,每一份沉甸甸的感動都令我難忘。這些美好的瞬間也都被我記錄在了相機裡,也記錄在了採訪裡。
儘管隔離的日子比較簡單枯燥,但所有人都在積極樂觀地生活著,也對疫情的消退充滿了信心。這段特殊時期,我們萊比錫的留學生充分理解和積極配合大使館以及學聯的工作安排,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一致和互助互愛。
作為學聯人,我十分榮幸能為大家傳遞來自祖國的關懷;作為德國近4萬留學生之一,我無比驕傲亦無比感恩於支持和幫助我們的強大祖國。疲盡春歸會有時,靜待花開赤子心。讓我們一起滿懷信心,滿懷感恩,等待著更多好消息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