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女神聖潔美麗,燦爛光芒照大地……」這支來自貝多芬巔峰時代的作品,在德國柏林、慕尼黑等各大城市的街頭響起,為歐洲各國團結戰「疫」打氣。在德國生活了近3年的駱志遠,用VLOG記錄下這一幕。
▲ 駱志遠拍攝的Vlog截圖。
駱志遠,來自安徽省合肥市,現任德國萊比錫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主席。隔離在家的她在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的指導下,與同學們時刻保持聯繫,並拍攝短視頻發布在微博上,記錄這段特殊的日子。
點滴舉措維護秩序穩定
「怎麼辦?會不會被傳染?1月底,剛從慕尼黑參加華人春晚回來的駱志遠有點驚慌。得知慕尼黑髮現了第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回到萊比錫的她立刻前往醫院,堅持要求做檢查,還好體溫正常。
不久,疫情逐漸由德國東部蔓延至德國西部。「3月18日晚上,德國總理默克爾極其罕見地針對疫情發表了一場電視講話,稱新冠疫情是德國自二戰以來最大的挑戰。」駱志遠說,這段視頻當天刷屏了當地的朋友圈,默克爾的講話給大家敲響了警鐘。
▲ 好心鄰居張貼幫助老年人購買生活用品的公告。
一時間,藥店裡的口罩、消毒液被搶購一空。超市的貨物供不應求,尤其廁紙、洗手液十分難買。但是她很快發現,當地政府針對弱勢群體採取了積極措施:萊比錫部分超市開闢專屬時間,早上6-9點只提供給老年人或者病殘人士,9點以後才會接待其他顧客。「這個規定很人性化。我家樓下的鄰居也開始張貼公告呼籲幫助老年人購買生活用品。」駱志遠說,在可能帶來恐慌之際,這些舉措都為社會穩定提供了砝碼。
▲ 萊比錫的超市收銀臺架起透明隔板。
同時,萊比錫的超市在收銀臺架起了透明隔板。「疫情之下,收銀員是高危職業,每天接觸大量人流,用塑料膜或者透明隔板阻止飛沫傳播,以維護收銀員的健康。」此外,德國超市也開始支持無接觸配送,只需在網站上選購貨物,配送員就會送貨上門,為行動不便的顧客提供便利。「德國人在排隊結帳等的時候都會保持一定距離,他們的自律令人佩服。」她說。
創造「低死亡率」奇蹟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德國聯邦及州政府已出臺一攬子防疫措施。繼宣布學校停課之後,又逐漸收緊對社會公共生活的限制,德國所有餐廳和酒店停止營業。
一時間,昔日熱鬧的德國街頭冷冷清清,一些德國人已經戴上了口罩。「從3月23日開始,德國全境將禁止各種形式、各種地點的『兩人以上的聚會』,有效期將持續至少兩星期。」駱志遠說,她所在的學校也已經延遲開學到5月初,部分學院已開通網課。
▲ 疫情期間,12個朋友用6國語言齊唱生日歌為一位德國朋友過「雲」生日。
截至3月25日,德國累計確診感染35808例,死亡187例,0.52%的死亡率遠低於其他確診人數相近的國家。「德國死亡率這麼低,除了德國人平時注意鍛鍊之外,健全的醫療系統也是很重要的原因。」駱志遠說,這是從德國的抗疫舉措中觀察得出的結論。媒體信息顯示,德國是歐洲擁有最多重症監護病床的國家。據介紹,目前全德國約有50萬張病床,大約2.8萬張重症監護床位,其中擁有呼吸急救系統的床位多達2.5萬張。此外,德國多地計劃將酒店和公共禮堂改建為輕症患者的臨時醫院,相當於中國的方艙醫院。駱志遠說,作為留學生,她每月需要交100多歐元,享受跟當地居民一樣的醫療福利,每年還有一兩次免費體檢。
▲ 當地醫院的醫護人員舉著「我們與你同在」的牌子為大家加油。
隨著歐洲疫情愈演愈烈,德國並沒有「自掃門前雪」,而是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團結並不是童話」。駱志遠說,德國已經表示願意接收義大利的病人,「在病毒面前,我看到了歐盟團結的一面」。
攜手應對再唱「歡樂頌」
「雖然我們留學生身處異鄉,但也收穫了很多溫暖。歐洲人才發展專委會專門收集了這邊學生的需求,向我們郵寄了450個口罩,貨到之後我會分發給有需要的同學們。」駱志遠說。
而就在兩個月前,在武漢疫情防控吃緊之時,明斯特學聯、萊比錫學聯、哥廷根學聯等聯合號召在德國的留學生,為武漢的同胞和戰鬥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籌集防護物資支援國內抗疫。
▲ 德國校友會定向捐贈武漢醫療物資。
6084件醫用防護服、460個醫用腳套和80副醫用護目鏡,8000公裡接力運輸,11家對接醫院,萊比錫學聯籌集的物資全部交到武漢的醫生手上。
因為口罩短缺,駱志遠身邊大多數決定留在德國當地的留學生,都在減少不必要的出行。
「近期,德國媒體Tagsschau發布推文,邀請全德境內的音樂愛好者,相約6點,共同演奏貝多芬的《歡樂頌》。」駱志遠說,「相信在全球的共同努力下,一切都會好起來。正如《歡樂頌》表達的,艱苦奮鬥的人們,終會獲得自由和快樂!」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