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涔汐
唯有惶者方能生存!——任正非
01
近日,美國前腳禁止華為從美國企業購買技術和設備。
後腳,華為子公司海思總裁何庭波於17日凌晨在員工內部發布:保密櫃的備胎晶片全部轉正。
美國本以為在晶片上,就此鎖住了華為的喉嚨,但是萬萬沒想到,華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公布Plan B 計劃。
當放在保密箱的「備胎」晶片一夜轉正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在為這一「居安思危」的前瞻性肅然起敬。
晶片的研發可不是三五年就能完成的,也就是說華為早就預料或許會有這麼一天。
海思總裁何庭波在信中透露:
多年前,華為做出過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晶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而華為仍將持續為客戶服務。
為了這個以為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數千海思兒女多年前,就開始為華為的生存打造晶片「備胎」。
華為這次的「備胎」轉正,正是孟子筆下「生於憂患」現實版正面教材。
孟子有這麼一句非常經典的文章《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其中有這麼一段話: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孟子氣勢磅礴的文風,拿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來啟示天下人:
無論個人還是國家,只有心存憂患意識,不斷奮發圖強,而不陷入安樂之中,才能求得長久生存。
02
5月18日,任正非接受採訪:
我們不會像中興通訊那樣,在美國的要求下改變我們的管理,也不會接受監管。即便高通和其他美國供應商不向華為出售晶片,華為也「沒問題」,因為「我們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
有實力才有底氣,而實力來自於長期的憂患意識,奮發圖強不斷進取積累的成果。
越是大格局的人,越是懂得居安思危。
很多人說:照這麼說,我也是大格局,我也有憂患意識,我天天都在焦慮,天天在憂患呢。
此言差矣,「憂患意識」跟「焦慮」是兩碼事兒。
憂患意識,是指你目前已經處在非常平穩順利,發展勢頭良好,眼前沒有危險因素的狀態下,但你即便在這種安穩局面,仍然預估著未來不利情況發生的可能性,並且提前做出相應對策和行動,來確保未來不利於因素發生的時候,不那麼被動、慌張、不受制於人,以便保持事態朝向有利的局面發展。
而焦慮指的是什麼?
是你的現狀本來就不如意,甚至更糟糕,但是你卻無力改變,更沒有應對策略,只有空著急。
所以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03
為什麼說「越是大格局的人,越是懂得居安思危」。
「
第一、他們有前瞻性,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危機
何為前瞻性?
普通人的眼光能看到未來1年的動態,優秀的人能看到未來3年的動態,而高手能看到未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動態。
能看到30年動態的人,必將能估測出未來30年可能存在的危機和風險。
格局大的人,必將有常人達不到的長遠眼界。
正如華為10多年前的極限生存假設,料到了或許有今天的晶片之戰,才在10多年前做出相應的對策。
如果沒有10多年前的預估和對策,或許華為就沒有今日的底氣。
「
第二、格局大的人,更明白「事事無常」的道理。
他們明白只有時刻奮發,保持警惕之心,才能保持良性的局面。
比爾·蓋茨曾經告誡員工:公司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
以此讓所有員工保持枕戈待旦的狀態,隨時應對緊急情況。
吳曉波談到自己的創業經歷是:
十年來,我天天想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耀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
越是格局大的人,越是不做溫水裡面的青蛙。
而小格局的人,他們只圖當下的安樂,不思進取、麻痺自我、不防患於未然。
04
不論個人還是組織,只有憂患意識才能在關鍵時刻絕處逢生。
08年汶川地震,傷亡人數那麼多,唯獨其中一個中學0傷亡, 這所中學在地震期間,90多位老師,2200名學生全部衝到操場,只用了1分36秒,無一傷亡。
什麼原因?
因為這所學校經常做緊急疏散演練,以防萬一,正是這項在有些家長看來「無關緊要」的工作,救了他們孩子的生命。
曾國藩告訴子孫後代:戰戰兢兢,即生時不忘地獄。
《漢書》曾經寫道:安不忘危,盛必慮衰。
華為之所以能在今日面對四面楚歌殺出重圍,其創始人任正非的一句名言早就道出了原因:
唯有惶者方能生存!
一個具有強烈危機意識的創始人,必將帶領著一支懂得居安思危的隊伍!
華為值得大家學習的不僅僅是「狼性」文化,還有更多的是企業的危機感和勇於擔當的大格局。
點擊左上角+號,歡迎關注:@我是涔汐,500萬字的原創深度文章,快速讓你增值。
近期熱文:
深度解答:為什麼太精明的人,難成「大器」?
一等人拼能量,二等人拼能力,三等人賭運氣,你是哪一等?
慎獨,是最高級的獨處
一個HR揭開:80%的職場人,毀於這4個「 學生思維」
總裁的20大失誤中,排名第1位的「決策力」3種方法搞定
作者簡介:我是涔汐,500萬字原創作者,數篇文章全網千萬閱讀量,個人新書《你的努力,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幾百篇職場乾貨,期待你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