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磚雕:中國民居建築藝術瑰寶

2020-12-25 河津發布

磚雕是漢族傳統建築的一種裝飾藝術,尤以民間建築為最,花樣繁多,造型優美,具有豐富的地域文化內涵。目前,在山陝兩省的古民居大院中,磚雕已成為亮麗的風景吸引著遊人駐足。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些磚雕作品大多出自河津藝人之手。

河津磚雕始於何時,無明確記載。1973年,中科院專家在河津考察時,曾在西湖潮、豔掌、東崖底、固鎮、莊頭等地土層中發現大量的灰陶、彩陶片,陶片多屬尖底瓶、罐等,紋飾多劃紋,經考證屬仰韶、龍山文化遺址,說明這裡的先民們很早就掌握了制陶燒磚技藝。元末明初,河津的琉璃灰陶產業興盛,當時以窯頭呂氏琉璃灰陶為最。明王朝修建故宮時,曾大量召集河津窯工燒制琉璃灰陶,使這一民間瑰寶走上頂峰。至今,在呂氏磚雕第九代傳人呂仁義家中,還保存有康熙二十三年的磚雕模具「馬頭」,光緒三十年的模具「香爐」等。

河津磚雕的繁盛與廟宇興建和晉商崛起密切相關。明清時期,山西境內各村各社建造壇廟寺觀蔚然成風,富起來的山西商人也競相誇富耀貴,大興土木。他們廣建高宅大院,講究雕刻裝飾,磚雕因此走下宮廷、廟宇,進入百姓民居。

磚雕圖案取材豐富多樣,多以民間喜聞樂見、吉祥如意的物象為題材,如梅蘭菊竹、荷花牡丹、山川河流、松柏垂柳、飛禽走獸等自然景物,或以現實生活、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吉祥如意類為題材,如八寶博古、福壽供品、麒麟、二龍戲珠、五松圖、五子圖等。常見的磚雕紋飾類有龍紋、蓮紋、牡丹紋、幾何紋。這些磚雕裝飾用借代、隱喻、比擬、諧音等手法,傳達吉祥寓意,關注生命價值、企盼家族興旺、嚮往美滿生活、追求社會地位。如借桃代壽、借牡丹代富貴、借石榴代多子;以羊隱喻孝、以「暗八仙」隱喻祝壽;以梅、蘭、竹、菊比擬君子德行;以荷花比擬品德清廉;以蝙蝠諧音「富」、鹿諧音「祿」、雞諧音「吉」。民間工匠們將這種具有豐富文化內涵與寓意深刻的美好祝願賦予了豐富的想像力,將其繪成圖案,然後再按照工藝程序進行磚雕製作,不僅突顯著戶主的身份和意趣愛好,而且載負著各個時代不同的文化傳承,留下了時代深深的烙印。

據呂仁義介紹,磚雕的工藝流程比較複雜,一幅好的磚雕從原料選取到全部工序完成,要經過選土、制泥、制模、脫坯、涼坯、入窯、看火、上水、出窯九道工序30多個環節。而且燒制磚雕的窯體積很小,利於掌握火候。燒制時一般不用「大火」,熱窯用的是「小火」,一天後才轉為「中火」,一般燒一窯磚雕的時間是十天左右。通常在燒完後會用自來水澆在燒窯頂部的土層上,讓水經過土層滲透過濾,將全窯中的磚雕淋透為度。色彩以青灰色為最好,這樣的磚經日曬雨淋,千年不碎。然後,打開「窯門」與「窯頂」,散熱冷卻兩天兩夜後出窯。成磚出窯時,須對殘次品進行嚴格剔除。一窯磚雕中,大抵可篩選九成左右的成品。

磚雕的製作形式分窯前雕和窯後雕兩種。清徐、寧夏等地的磚雕多為窯後雕。而河津的磚雕工藝較為先進,以窯前雕為主。首先選用紅粘土,將其曬乾、和泥,通過機械將泥漿和勻,然後開始打坯,後入窯焙燒。對一些簡單的工藝或用量較大的構件,採用模具生產。而對於一些有特殊要求或構圖複雜的,則要用手工一點一點的捏制。捏制前,首先按構件尺寸大小,選一塊牆面或地板,上面鋪上塑料布,打上底坯,根據燒制需要,將底坯切割成方塊,然後依照圖案,用泥進行捏雕。大樣出來後,雕工再以切、勾、削、剔等多種手法對泥塊精雕細刻,區分前、中、遠三層景致,勾勒出圖案的深淺層次、遮擋關係,最後對細部進行加工,磨光粗糙不光潔的地方,使整個作品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坯子打成後,要在底部進行編號,以方便安裝時對接,然後進行陰乾,四五天後再搬到太陽下高溫暴曬,最後才能裝窯焙燒。窯前雕的好處是泥質鬆軟,利於捏制,如有損壞,可及時修復。

河津磚雕歷經數百年,從民間起步,到皇室宮廷。從現有記載來看,窯頭呂氏傳人已歷九代,侯氏傳人已歷四代。呂氏傳人曾於光緒三十年創辦「居敬堂」字號,此後呂煥章、呂煥文兄弟再創「敬忍堂」、「二盛龍」等字號,將河津磚雕藝術進一步發揚光大。如今,河津有名的磚雕廠達五家,產品遍布山陝寧蒙等地古建工地,先後湧現出省市工藝美術大師十餘名。北京南池子四合院、成都洛帶博客小鎮、重慶開縣文峰塔,山西的王家大院、喬家大院、常家大院、李家大院,大同古城四合院、華嚴寺,西安關中民俗博物館、內蒙古土右旗美岱召等地的磚雕脊檁、影壁、花牆、門樓、墀頭、須彌座等均出自呂仁義之手,成了山西的金字招牌。

吳曉徵

相關焦點

  • 河津上央視了?原來你是這樣的河津!
    近日 央視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 播出《匠人·匠心》專輯 意境深遠的畫面 樸實動人的文字 講述了河津根雕,磚雕,琉璃藝術 與手工匠人們之間的故事
  • 震驚世界的中國七大民居建築,外國人都羨慕死了
    中國華夏歷史五千年,有著數不盡的瑰寶和奇人,古人在建築上的造詣可以說是登峰造極,就在前幾日,我國受到了洪水災害的侵襲,但是有一古建築名為觀音閣卻是在洪水中屹立不倒!這不禁讓人再次感嘆古代建築的質量!今天唐樂帶你看看古色古香的中國民居建築,個個都有著上百年的歷史!
  • 磚雕廠家萬堂磚雕詳解——「六大門派」之一京派建築
    京派建築建築關鍵詞:對稱分布,如意吉祥京派建築是中國北方建築的典型,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京派建築的歷史地位京派建築每一處雕飾,每一筆彩繪,在經歷幾百年的滄桑歲月後,仍然是北方文化的無價之寶!在中國北方建築主要以京派建築最為典型,而京派建築裡最典型的便是北京的四合院了。它歷經700多年演變而來!
  •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中國傳統民居的瑰寶——土樓
    土樓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稱為中國傳統民居的瑰寶。土樓以生土為主要建築材料、生土與木結構相結合,並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民建築。它們是幾次中國乃至東亞歷史動蕩和民眾大遷徙的產物。其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品類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土樓。
  • 中國十大最美民居古建築
    中國十大最美民居古建築中國的傳統民居古建築,一個個藝術瑰寶鑲嵌在祖國廣闊的土地上,你可曾去看過?除了結構上的獨特外,土樓內部窗臺、門廊、簷角等也極盡華麗精巧,實為中國民居建築中的奇葩。王家大院景點級別:AAAA級高家崖建築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間,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為三進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兩旁的繡樓外,又都有各自的廚院、家塾院,並有共用的書院、花院、長工院、圍院。周邊堡牆緊圍,四門擇地而設。
  • 探村浙江金華|寺平古村,七星伴月格局,最美磚雕民居
    建村之初,寺平古村的祖先即以神秘的「七星伴月」的地形圖景來規劃全村的建築,希望能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古老的村落先人們,依據七星的方位,分別建造了七座宏偉的殿堂。如今,古時「七星伴月」的村落格局至今保存完整,對應七星的百順堂、崇厚堂、立本堂、基順堂等明清建築,集中了村落建築藝術精華和美好寄託。
  • 【臨夏非遺】臨夏磚雕:青磚上的文化傳承
    磚雕藝術就是其中一顆璀璨奪目的瑰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臨夏北寺照壁2006年,臨夏磚雕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5月,臨夏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磚雕文化之鄉」。如今,行走在臨夏的大街小巷,精美的磚雕隨處可見,民居宅院、廣場公園、旅遊景點等處樓榭亭臺上的仿木廊沿,甬道車門上的裝飾圖案,屋脊上的寶瓶飛龍,無不閃爍著磚雕藝術的異彩。在磚雕相對集中的臨夏市八坊十三巷、臨夏紅園和東公館有很多精品力作,其中有不少是出自名家高手的佳作,顯示了臨夏磚雕藝術的獨特風彩和精湛技藝。
  • 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館,明清關中民居
    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館,明清關中民居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坐落於隋唐佛教聖地南五臺山腳下,建築整體呈明、清園林風格,古樸典雅,氣勢恢宏。博物館本身就是一個關中古民居建築群40院古民居,連同數座高大的門樓,這些都是博物館創立者王勇超先生歷經二十多年,一磚一石精心編號,從關中各村鎮遷移復建起來的。
  • 二道江扇形磚雕生產廠家
    就如,但凡要調諧的庭院更加美妙,就必須使用扇形磚雕。古代建築的扇形磚雕遍布中原。它們不單單是裝飾性的,除此另外有著一定的實用效果。現代過剩的人認為扇形磚雕是一種已經一直離開我們的東西。樸素生動的磚雕賦予建築以豐富的表情,充分表達了房屋主人的氣質、修養、興趣愛好和社會地位。
  • 「古代磚雕敘流年」:竇燕山有義方 教五子名俱揚
    因為工作關係,我經常逛博物館,發現古人比今人講究得多,無論是吃飯用的傢伙,還是室內擺件,抑或是民居,都會用美好、吉祥的圖案進行裝飾,看著賞心悅目,圖案內容還有教化作用,中國文化就這樣得到了體現和傳承。
  • 傳統建築磚雕技藝都有哪些相關資料
    2000年《頤和園磚雕藝術研究》是首篇專述皇家園林中傳統建築 磚雕的學術期刊;2007年倪斌《故宮御花園磚雕建築文物的修復實踐與新材料的應用》是作者查閱到的文獻中首篇研究有關修復傳統建築磚雕的文章;另有範炸在《在青磚上鏤刻老北京溫情》中提到北京磚雕世家張氏家族,講述了現代表傳承人張彥對傳承北京 磚雕所做的貢獻及個人見解;胡登芳論文《北京鐵獅子胡同1號磚雕藝術研究》中提出,磚雕是完全依附建築而存在,無法脫離建築憑空而談
  • 中國十大最美民居 河南一莊園比喬家大院大19倍
    中國的傳統民居古建築,一個個藝術瑰寶鑲嵌在祖國廣闊的土地上,你可曾去看過?中國十大最美民居古建築,是風景,是生活,也是智慧,是歷史!十大最美民居建築之一:福建土樓客家土樓,也稱福建客家土樓,它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等特點獨立於世界民居建築藝術之林。
  • 山西柳氏民居:家族興衰的見證,中國古民居建築藝術絕品
    柳氏民居的建築特色 柳氏民居就其建築規模、藝術、工藝質量、建造技術來看,建造工藝水平極高,布局結構精巧, 建築坐北朝南,南北長84米,東西寬48米,佔地面積4032平方米,總計房屋114間。院落分為兩組,以東西走向的村中街道為中線,南北兩側並列兩院。柳氏民居為一進十三院文人府邸,原建築有13座院落,現僅存4座,民居平面布局分單進、兩進,建築形制多為懸山和硬山式,各院門額以楷書題院名,四院均為封閉型四合院。
  • 甘肅臨夏:非遺磚雕產業拓寬增收路
    ↑12月8日,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一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藝人在製作磚雕作品。 臨夏磚雕是甘肅臨夏的傳統民間藝術,主要用於亭臺樓閣、園林、民居等的建築裝飾,以精細傳神的雕刻技藝、古樸典雅的藝術魅力而聞名。
  • 泰國大王宮皇室建築對上平民的民居建築
    大王宮是泰國曼谷王朝一世至八世王宮,又稱「大皇宮」或者「故宮」,是歷代王宮保存最完美、最壯觀、規模最大、最有民族特色的王宮,總面積約26萬平方米大王宮位於首都曼谷市中心昭被耶河與湄南河交匯之畔,緊偎湄南河,由一組布局錯落的建築群組成,是暹羅式風格,匯集了泰國繪畫、雕刻和裝飾藝術的精華。宮廷建築以白色為主,四周築有白色宮牆。宮牆高約5米,總長1900米,主要建築物有阿瑪林宮、節基宮律實宮和玉佛寺等。
  • 傳統磚雕的製作工藝都有哪些?
    縱觀古今,瓦、瓦當,到磚,再到磚雕,充分說明了陶製建築材料的功用性與藝術性的發展演變過程,隨著審美情趣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磚雕製作的工藝和形式也有著相應的變化和發展。如現在機器和泥、機器打磨等,工作效率有了數倍的提高,但是由於磚雕藝術所具有的工藝屬性,大部分流程還是需要手工完成,精細之處更是需要做到精益求精。
  • 中國古建築磚雕的製作以及圖案裝飾
    磚雕無疑是中國人最是喜歡的一種雕刻藝術,它不僅是民間實用美術和建築裝飾藝術的有機結合,更成為中國建築史上彰顯東方美不可磨滅的一筆。一方青磚裡不僅藏著廣闊乾坤,還留存著中國千年古韻。中國古人素來喜愛運用雕刻,將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祝福,通過每一處細緻深入的刻畫,把它們恰到好處地展現出來,磚雕不僅蘊藏了這樣的精神內涵,在打造過程中更是傾注了古人的智慧與工藝。
  • 中國六大傳統建築門派
    關鍵詞:青瓦白牆、磚雕門樓皖派建築的尊貴,在於它優雅了千年的徽派民居。可以說,皖派建築是六大建築派系裡,最為突出的建築風格之一。特徵以青瓦白牆,磚雕門樓最為顯著。徽派民居建築風格又有「三雕」(木雕、石雕、磚雕),風格不同,又一脈相承。
  • 各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民居,你了解多少?
    按區域分,中國有特色的傳統民居建築包括江南民居、西北民居、北京民居、華南民居、以及少數民族民居等。門樓用石雕和磚雕進行裝飾,裝飾紋樣富有生活氣息。宅院大多依地而建,分三合院、四合院,合院又有二進、三進之分。徽州民居屋頂的處理以「四水歸堂」的天井為特點。
  • 山西大院之冠一一常家莊園,中國北方民居第一園林
    無論其規模還是建築,無論其園林還是街巷,絕非同一般的私家莊園所能媲美,因此獲得了「中國北方民居第一園林、中國面向世界貿易第一世家、中國傳統民居建築經典之作」之美譽。常家莊園的主要景點有大街、靜園、杏園、石芸軒等,其中大街是由太行山的大青石鋪成,街旁點綴了深宅大院百餘處,每所院落都建有莊嚴的門樓,裡院的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結構的牌樓,牌樓兩側各有磚雕花牆,雄渾中有幾分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