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中國傳統民居的瑰寶——土樓

2020-12-17 菲小丫

土樓,是利用未經焙燒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質黏土和黏質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夾牆板夯築而成牆體(少數以土坯磚砌牆)、柱梁等構架全部採用木料的樓屋,簡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築牆作為承重系統的任何兩層以上的房屋。根據《現代漢浯詞典》的解釋,所謂"樓",就是"兩層或兩層以上的房子"。據此,一層的房子,即使以生土牆承重、以木料作為柱梁等構架,也不能稱為土樓,只能稱為土屋。 土樓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稱為中國傳統民居的瑰寶。

土樓以生土為主要建築材料、生土與木結構相結合,並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民建築。它們是幾次中國乃至東亞歷史動蕩和民眾大遷徙的產物。其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品類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土樓。

福建土樓起源於唐朝陳元光開漳時的兵營、城堡和山寨,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是閩南地區自唐以來「外寇之出入,蟊賊之內訌」的特殊社會環境的產物

土樓的歷史源遠流長,它產生於11-13世紀(宋元時期),經過14-16世紀(明代的早、中期)的發展,至17-20世紀上半葉(明末、清代、民國時期)達到成熟,並一直延續至今。而這一過程又與北方人民大規模的南遷密切相關,福建尤為明顯。

土樓在建築形式上,也經歷了從土堡(寨)到土樓的發展過程:生土夯築的長城、民居-生土夯築的土堡(寨)-堡(寨)宅合一的早期土樓-無石基土樓-成熟的土樓。

土樓分為長方形樓、正方形樓、日字形樓、目字形樓、一字形樓、殿堂式圍樓、五鳳樓、府第式方樓、曲尺形樓、三合院式樓、走馬樓、五角樓、六角樓、八角樓、紗帽樓、吊腳樓(後向懸空,以柱支撐)、圓樓、前圓後方形樓、前方後圓形樓、半月形樓、橢圓樓等30多種,其中數量最多的是長方形樓、府第式方樓、一字形樓、圓樓等。

01永定客家土樓

02福建土樓

初溪土樓群洪坑土樓群高北土樓群衍香樓振福樓集慶樓--樓梯最多、最奇特、最古老的土樓奎聚樓--全國唯一的宮殿式土樓福裕樓--五鳳樓的傑出代表振成樓--土樓王子承啟樓--土樓王

03其他經典

永隆昌樓--最高最大的方土樓遺經樓馥馨樓--最古老的方形土樓漳州土樓田螺坑土樓群裕昌樓和貴樓河坑土樓群秀篆土樓

舉辦土樓節,既是展示客家土樓風採和客家民俗風情,也是為土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造勢,進一步提高土樓知名度,把土樓推向世界。1995年11月,永定縣成功地舉辦了首屆"永定客家土樓文化觀光節"。開幕式上,走古事、舞龍、婚俗、山歌等客家民俗文藝表演豐富多彩,民風古樸,吸引了海內外來賓的目光。來自歐美、港澳臺、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各界人士參加了土樓節開幕式。2001年、2011年永定縣也相繼成功舉辦了土樓節。

土樓是中華民族建築傑出的代表,也反映了中國歷代戰亂的軌跡,是中國歷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土樓是在獨特的環境下形成的建築形式,是我們研究多民族情況最好的見證者。土樓——中華民族的瑰寶。

相關焦點

  • 震驚世界的中國七大民居建築,外國人都羨慕死了
    中國華夏歷史五千年,有著數不盡的瑰寶和奇人,古人在建築上的造詣可以說是登峰造極,就在前幾日,我國受到了洪水災害的侵襲,但是有一古建築名為觀音閣卻是在洪水中屹立不倒!這不禁讓人再次感嘆古代建築的質量!今天唐樂帶你看看古色古香的中國民居建築,個個都有著上百年的歷史!
  • 大江南北那些獨具特色的傳統民居
    放眼幾千年來,中國傳統詩詞中最不缺少的就是描寫建築的詩句,有的讚美黃鶴樓的高聳巍峨,有的獨愛醉翁亭的清淨嫻雅,有的歌頌紫禁城的莊嚴輝煌。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建築文化佔著相當大的比例,今天皮夏帶大家一起領略中國傳統建築之美。
  • 民居和氣候的關係,我國七大傳統民居,看高考地理如何考查中國傳統民居?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民居文化也許最能反映地理環境特徵。在幅員遼闊的中華大地,由於南北緯度跨度廣,南北熱量差異明顯,體現了從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到寒溫帶的過渡;東西經度範圍廣,從東部沿海到西北內陸,降水差異十分顯著,體現了從溼潤、半溼潤、半乾旱到乾旱地區的過渡。
  • 中國十大最美民居 河南一莊園比喬家大院大19倍
    中國的傳統民居古建築,一個個藝術瑰寶鑲嵌在祖國廣闊的土地上,你可曾去看過?中國十大最美民居古建築,是風景,是生活,也是智慧,是歷史!十大最美民居建築之一:福建土樓客家土樓,也稱福建客家土樓,它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等特點獨立於世界民居建築藝術之林。
  • 那仲良與中國傳統民居
    這本書向世界的讀者介紹了中國傳統居所,對於華夏居住文化的普介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那仲良(Ronald G. Knapp)先生是國外研究中國民居具有代表性的專家。在匹茲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於1968年——2001年執教於紐約州立大學新帕爾茲分校。他從1965年起參與撰寫、編輯了二十餘部關於中國和東南亞的傳統民間建築的研究著作。
  • 各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民居,你了解多少?
    按區域分,中國有特色的傳統民居建築包括江南民居、西北民居、北京民居、華南民居、以及少數民族民居等。住宅的大門一般開在中軸線上,中軸線上的第一座房子是用來接待客人和舉行典禮的大廳,後面院內都有二層小樓,為了通風採光,院牆上都開有漏窗,房屋也前後開窗。
  • 客家傳統民居:集中華文化之精髓,帶來千年文明下的人文訴說
    客家,作為漢族民系之一,其在世界上的分布廣,影響大。其實,客家,並不單單只是一個漢族民系的稱謂,它更是一個具有深層內涵的文化概念。客家的文化內涵有許多,比如客家方言、客家文學、客家建築等等。今天,我們來談談集聚了客家文化內核的傳統民居建築——客家土樓。
  • 中國十大最美民居古建築
    中國十大最美民居古建築中國的傳統民居古建築,一個個藝術瑰寶鑲嵌在祖國廣闊的土地上,你可曾去看過?如果你厭倦了城市的喧囂,不如逃離到這些古村落放鬆一下~福建土樓著名景點:集慶樓、洪坑土樓群等土樓結構有許多種類型,其中一種是內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軸線縱深排列的三堂制,在這樣的土樓內,一般下堂為出入口,放在最前邊;中堂居於中心,是家族聚會、迎賓待客的地方;上堂居於最裡邊,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 爸爸去哪兒,大魚海棠都在此地拍攝,世界獨一無二的中華文化瑰寶
    福建南靖土樓福建土樓產生於宋朝時代,明、清朝時期逐漸成熟,並一直延續至今。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築,依山就勢,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築規劃的「風水」理念,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禦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當地的生土、木材、鵝卵石等建築材料,是一種自成體系,具有節約、堅固、防禦性強的特點,又極富美感的生土高層建築模式。
  • 客家文化的沉澱——土樓,建築藝苑中的一朵奇葩(一)
    在加拿大舉行的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包括振成樓在內的位於永定、南靖、華安3個縣的46座福建土樓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會議上,專家指出福建土樓獲得通過的原因是它是東方血緣倫理關係和聚族而居傳統文化的歷史見證,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型生土建築的藝術成就,具有普遍而傑出的價值。
  • 這些特色民居或許會成為旅遊業民宿的一大亮點
    鏤空的格子窗上,貼著陝北剪紙,窗臺上擺放著鮮花。每排窯洞門前擺放著石磨、石碾和石桌椅,充滿了濃鬱的陝北農家氣息。為適應旅客不同需要,一些窯洞裡放著床,另一些窯洞則是傳統的火炕。窯洞內配有衛生間,生活設施齊全,環境乾淨整潔。走進陝西,遊客體驗住農家窯,吃陝北特色飯菜,欣賞陝北民歌、安塞腰鼓,感受黃土高原風情,楊家嶺已具備民宿發展的條件。
  • 福建民居第一村,歷史悠久,被譽為中國南方莊園
    培田古村落以典型的客家「九廳十八井」建築特色聞名於世,它與客家土樓,圍屋並稱世界客家建築三大奇葩。九廳十八井是客家人結合北方庭院建築,適應南方多雨潮溼氣候及自然地理特徵,採用中軸對稱布局,廳與庭院結合構造的大型民居建築。
  • 潮汕傳統老民居
    潮汕傳統老民居 在潮汕,農村傳統民居的樣式有多種多樣,雖然潮汕地區出現了許多的高樓大廈,但是在農村裡,仍然保存著一些傳統的老式民居,而且這些民居都是用形象生動的名字來命名的,如「四馬拖車」、
  • 這些土樓照片您看了嗎?快收藏起來~
    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中圓,圈套圈,歷經滄桑三百年在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錯落有致分布著歷史悠久獨一無二的客家民居建築群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客家土樓」據不完全統計永定有圓樓362座,方樓10000多座2008年7月永定土樓
  • 專家呼籲:加強保護利用特色傳統民居
    科技日報訊 (記者俞慧友 通訊員鄒平輝)「現在,許多城市在快速開發建設中漸失個性,能表現一座城市歷史文化的傳統建築群或區域越來越少。亟須加強對特色傳統民居的保護與利用。」11月11日,在湘潭召開的第21屆中國民居建築學術年會暨民居建築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湖南科技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副院長餘翰武稱。
  • 中國民居:我們能保存的只是一個外殼
    在此後的40多年間,他深入調查、記錄了中國各地的鄉土建築,足跡遍布東北三省以外的所有中國省份,結識了大量中國同行,他是第一個用英文撰寫中國民居專著的西方學者。在完成諸多學術著作的同時,他還撰寫了一本面向大眾的作品《圖說中國民居》,不久前由三聯書店推出了中文版。這原本是面向美國讀者的,或許也可以為很多中國讀者補上一課。
  • 土樓是客家文化的象徵
    老外遊土樓 賴初源 攝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永定客家土樓,是客家先民在漫長的遷徙、艱辛的創業、流動的生活過程中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產物,是世世代代客家先民智慧的結晶。她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民居建築奇葩」,不僅給中國乃至世界民居建築增添了無窮的魅力,也對世界建築和人類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今年春節,胡錦濤總書記親臨永定考察客家土樓,讚譽「客家土樓是中華文化瑰寶,是大家庭、小社會和諧相處的典範」,並叮囑土樓人家「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遺產守護好、傳承好、運用好」。
  • 瓊北傳統民居曾有四類型:火山石民居簡單樸素(圖)
    瓊北傳統民居是海南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因為這些建築的邏輯和智慧,不僅反映了人與地理、自然環境的關係,也體現了當地民俗與家園觀念的維繫。一方面,與國內大趨勢一樣,隨著傳統建築的破壞越來越嚴重,瓊北民居正大片大片地消亡;另一方面,近年海南省及瓊北部分市縣相關行業部門不遺餘力地推廣特色民居建築設計圖集,以及家園文化、鄉村旅遊的日漸強盛,瓊北傳統民居的新生勢不可當。
  • 客家的來歷 客家土樓建築的特色介紹
    參觀各式建築往往是旅遊中的重頭戲,從帝王宮殿到普通民居,從萬裡長城到亭臺樓閣,每一處建築都有它看不夠、道不完的精緻與美妙。然而在福建的西部我見到了最令人震驚的民居建築——客家土樓,其外觀既可以與古羅馬雄偉的競技場相媲美,又讓人懷疑許多現代體育館的設計是不是受了它的影響。由於土樓獨特的造型,龐大的氣勢及防潮抗震等優勢被譽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民居建築。
  • 福建傳統建築的特點,特色建築有哪些?
    福建現存的是以明、清兩代為主的民居形式,不僅有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的「尚書第」、「大夫第」、「九廳十八井」等大型府第,也有聚族而居、粗獷雄偉的土樓、土堡,還有許多坐落在山坳林間、點綴在幽谷溪畔,建築布局活潑自由的民間小舍,更有不少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和諧、空間布局富有變化的民居建築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