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樓,是利用未經焙燒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質黏土和黏質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夾牆板夯築而成牆體(少數以土坯磚砌牆)、柱梁等構架全部採用木料的樓屋,簡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築牆作為承重系統的任何兩層以上的房屋。根據《現代漢浯詞典》的解釋,所謂"樓",就是"兩層或兩層以上的房子"。據此,一層的房子,即使以生土牆承重、以木料作為柱梁等構架,也不能稱為土樓,只能稱為土屋。 土樓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稱為中國傳統民居的瑰寶。
土樓以生土為主要建築材料、生土與木結構相結合,並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民建築。它們是幾次中國乃至東亞歷史動蕩和民眾大遷徙的產物。其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品類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土樓。
福建土樓起源於唐朝陳元光開漳時的兵營、城堡和山寨,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是閩南地區自唐以來「外寇之出入,蟊賊之內訌」的特殊社會環境的產物。
土樓的歷史源遠流長,它產生於11-13世紀(宋元時期),經過14-16世紀(明代的早、中期)的發展,至17-20世紀上半葉(明末、清代、民國時期)達到成熟,並一直延續至今。而這一過程又與北方人民大規模的南遷密切相關,福建尤為明顯。
土樓在建築形式上,也經歷了從土堡(寨)到土樓的發展過程:生土夯築的長城、民居-生土夯築的土堡(寨)-堡(寨)宅合一的早期土樓-無石基土樓-成熟的土樓。
土樓分為長方形樓、正方形樓、日字形樓、目字形樓、一字形樓、殿堂式圍樓、五鳳樓、府第式方樓、曲尺形樓、三合院式樓、走馬樓、五角樓、六角樓、八角樓、紗帽樓、吊腳樓(後向懸空,以柱支撐)、圓樓、前圓後方形樓、前方後圓形樓、半月形樓、橢圓樓等30多種,其中數量最多的是長方形樓、府第式方樓、一字形樓、圓樓等。
01永定客家土樓
02福建土樓
初溪土樓群洪坑土樓群高北土樓群衍香樓振福樓集慶樓--樓梯最多、最奇特、最古老的土樓奎聚樓--全國唯一的宮殿式土樓福裕樓--五鳳樓的傑出代表振成樓--土樓王子承啟樓--土樓王
03其他經典
永隆昌樓--最高最大的方土樓遺經樓馥馨樓--最古老的方形土樓漳州土樓田螺坑土樓群裕昌樓和貴樓河坑土樓群秀篆土樓
舉辦土樓節,既是展示客家土樓風採和客家民俗風情,也是為土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造勢,進一步提高土樓知名度,把土樓推向世界。1995年11月,永定縣成功地舉辦了首屆"永定客家土樓文化觀光節"。開幕式上,走古事、舞龍、婚俗、山歌等客家民俗文藝表演豐富多彩,民風古樸,吸引了海內外來賓的目光。來自歐美、港澳臺、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各界人士參加了土樓節開幕式。2001年、2011年永定縣也相繼成功舉辦了土樓節。
土樓是中華民族建築傑出的代表,也反映了中國歷代戰亂的軌跡,是中國歷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土樓是在獨特的環境下形成的建築形式,是我們研究多民族情況最好的見證者。土樓——中華民族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