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那些獨具特色的傳統民居

2020-12-15 皮夏視野

「鸛雀樓西百尺檣,汀洲雲樹共茫茫」、「大明宮殿鬱蒼蒼,紫禁龍樓直署香」、「吳王宮殿柳含翠,蘇小宅房花正開」。放眼幾千年來,中國傳統詩詞中最不缺少的就是描寫建築的詩句,有的讚美黃鶴樓的高聳巍峨,有的獨愛醉翁亭的清淨嫻雅,有的歌頌紫禁城的莊嚴輝煌。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建築文化佔著相當大的比例,今天皮夏帶大家一起領略中國傳統建築之美。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又稱四合房, 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又加門房的屋舍來封閉。若呈「口」字形的稱為一進院落;「日」字形的稱為二進院落;「目」字形的稱為三進院落。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進為門屋,第二進是廳堂,第三進或後進為私室或閨房,是婦女或眷屬的活動空間,一般人不得隨意進入,難怪古人有詩云:「庭院深深深幾許」。庭院越深,越不得窺其堂奧。 四合院至少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各地有多種類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為典型。四合院通常為大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對外界比較隱密的庭院空間,其建築和格局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尊卑等級思想以及陰陽五行學說。 在現代,隨著家庭結構和社會觀念的變遷,傳統四合院的宜居性受到了挑戰。而在城市規划過程中,傳統四合院也面臨著保護和發展的矛盾,一些四合院被列為了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有一些被拆除。

吊腳樓

吊腳樓,也叫「吊樓」,為苗族(重慶、貴州等)、壯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傳統民居,在渝東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東南地區的吊腳樓特別多。吊腳樓多依山靠河就勢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為最佳屋場,後來講究朝向,或坐西向東,或坐東向西。吊腳樓屬於幹欄式建築,但與一般所指幹欄有所不同。幹欄應該全部都懸空的,所以稱吊腳樓為半乾欄式建築。吊腳樓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最基本的特點是正屋建在實地上,廂房除一邊靠在實地和正房相連,其餘三邊皆懸空,靠柱子支撐。吊腳 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吊腳樓還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優雅的「絲簷」和寬綽的「走欄」使吊腳樓自成一格。這類吊腳樓比「欄杆」較成功地擺脫了原始性,具有較高的文化層次,被稱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福建土樓

福建土樓包括閩南土樓和客家土樓。土樓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以土、木、石、竹為主要建築材料,利用未經燒焙的土並按一定比例的沙質黏土和黏質沙土拌合而成,用夾牆板夯築而成的兩層以上的房屋。 福建土樓作為福建客家人引為自豪的建築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寶。同時又揉進了人文因素,堪稱「天、地、人」三方結合的縮影.數十戶、幾百人同住一樓,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處的家族傳統。因此,一部土樓史,便是一部鄉村家族史。土樓的子孫往往無須族譜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的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陝西窯洞

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中國陝甘寧地區,黃土層非常厚,有的厚達幾十公裡,我國人民創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鑿洞而居,創造了被稱為綠色建築的窯洞建築。窯洞一般有靠崖式窯洞,下沉式窯洞、獨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窯應用較多。過去,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裡操持家務、生兒育女。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陝北農民的象徵,它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層文化。

相關焦點

  • 那仲良與中國傳統民居
    這本書向世界的讀者介紹了中國傳統居所,對於華夏居住文化的普介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那仲良(Ronald G. Knapp)先生是國外研究中國民居具有代表性的專家。在匹茲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於1968年——2001年執教於紐約州立大學新帕爾茲分校。他從1965年起參與撰寫、編輯了二十餘部關於中國和東南亞的傳統民間建築的研究著作。
  • 潮汕傳統老民居
    潮汕傳統老民居 在潮汕,農村傳統民居的樣式有多種多樣,雖然潮汕地區出現了許多的高樓大廈,但是在農村裡,仍然保存著一些傳統的老式民居,而且這些民居都是用形象生動的名字來命名的,如「四馬拖車」、
  • 民居和氣候的關係,我國七大傳統民居,看高考地理如何考查中國傳統民居?
    這種複雜、巨大的氣候差異深刻地影響分布其中的民居建築。蒙古包是內蒙古地區典型的帳幕式住宅,以氈包最多見。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內蒙古溫帶草原的牧民,由於遊牧生活的需要,以易於拆卸遷徙的氈包為住所。傳統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的遷徙有4次,有「春窪、夏崗、秋平、冬陽」之說,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區流動放牧的產物。蒙古包是蒙古族牧區傳統的民居形式。
  • 傳統民居營造文化的變遷與創新
    【摘要】傳統民居營造文化創新需要秉持「根在傳承、本在創新」的原則,在認識創新是傳統民居本體文化發展本義前提下,發現束縛傳統民居營造文化創新的三大問題,分別來自物質文化層、非物質文化層和制度文化層,而核心隱性問題則是大眾忽視了傳統營造技藝與當代社會變遷之間的關係。
  • 廣西「杆欄式」傳統民居解析
    在中國有五種最具鄉土風情的五大傳統住宅建築被統稱為中國五大傳統民居,它們分別是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客家「圍龍屋」和雲南的「一顆印」還有我們今天的主角廣西「杆欄式」傳統民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廣西「杆欄式」傳統民居。
  • 瓊北傳統民居曾有四類型:火山石民居簡單樸素(圖)
    瓊北傳統民居是海南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因為這些建築的邏輯和智慧,不僅反映了人與地理、自然環境的關係,也體現了當地民俗與家園觀念的維繫。一方面,與國內大趨勢一樣,隨著傳統建築的破壞越來越嚴重,瓊北民居正大片大片地消亡;另一方面,近年海南省及瓊北部分市縣相關行業部門不遺餘力地推廣特色民居建築設計圖集,以及家園文化、鄉村旅遊的日漸強盛,瓊北傳統民居的新生勢不可當。
  • 專家呼籲:加強保護利用特色傳統民居
    科技日報訊 (記者俞慧友 通訊員鄒平輝)「現在,許多城市在快速開發建設中漸失個性,能表現一座城市歷史文化的傳統建築群或區域越來越少。亟須加強對特色傳統民居的保護與利用。」11月11日,在湘潭召開的第21屆中國民居建築學術年會暨民居建築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湖南科技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副院長餘翰武稱。
  • 各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民居,你了解多少?
    按區域分,中國有特色的傳統民居建築包括江南民居、西北民居、北京民居、華南民居、以及少數民族民居等。江南民居江南民居的平面布局方式,與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都是封閉式院落,徽州民居屋頂的處理以「四水歸堂」的天井為特點。
  • 這些特色民居或許會成為旅遊業民宿的一大亮點
    隨著旅遊民宿的快速發展,民宿的獨具特色已經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方向。民宿作為農家樂、家庭旅館的升級版,發展各具特色的旅遊民宿不僅能夠保存當地寶貴的文化資源和獨具特色的民居形式,而且可以作為一種扶貧旅遊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由於我國各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情況不同,各地民居也顯現出多樣化的面貌,為民宿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楚雄彝族傳統民居裝飾圖案的象徵寓意
    雕刻自古以來在民居建築中就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國傳統民居的裝飾藝術中,雕刻是最早的建築裝飾形式。我國的三大傳統雕飾工藝是木雕、石雕和磚雕,彝族是一個重視建築及建築裝飾和造型的民族,同時,在建築裝飾中,也十分的重視雕刻藝術,雕刻的內容和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彝族的建築裝飾雕刻主要是木雕和石雕兩類。中國的建築石雕藝術分兩類,一類是功能優先,裝飾次之的建築石材構建裝飾,一類是裝飾優先、功能次之的建築陳設品石雕裝飾。楚雄彝族的民居裝飾中主要是屬於第一類,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同時,符合人們的審美情趣。
  •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中國傳統民居的瑰寶——土樓
    土樓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稱為中國傳統民居的瑰寶。土樓以生土為主要建築材料、生土與木結構相結合,並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民建築。它們是幾次中國乃至東亞歷史動蕩和民眾大遷徙的產物。其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品類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土樓。
  • 成都傳統民居建築的特點,特色建築有哪些?
    今天我們了解下成都的傳統建築特色。成都傳統建築特點成都的氣候特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成都民居「外封閉,內開敞,大出簷,小天井,高勒腳,冷攤瓦」的基本建築特徵。「外封閉」是四周建圍牆,牆上不開窗,周有竹林。其功能主要是安全和阻擋北風。
  • 泉州亭店楊阿苗故居:閩南傳統民居稀有珍品
    泉州亭店楊阿苗故居:閩南傳統民居稀有珍品 qz.fjsen.com 2013-09-21 09:46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亭店楊阿苗故居:閩南傳統民居稀有珍品
  • 客家傳統民居:集中華文化之精髓,帶來千年文明下的人文訴說
    受地理位置、環境因素以及客家文化理念的影響,客家的民居建築也深深打上了地域民族的烙印。客家的傳統民居建築,極具風格特色,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為客家土樓。,比如古色古香的傳統北京四合院建築,以磚木結構為主;溫婉典雅的徽州傳統民居建築,主要以木構架為主,同時輔以磚、石雕等材料。
  • 埭美古村,鬥簷翹角的紅磚厝是閩南傳統民居建築的特色
    埭美古村位於九龍江南溪河畔、瀋海高速公路漳州港出口兩公裡處,環抱於雞籠山、大帽山、峨山之中,古村四面繞水,古榕遍地,是龍海市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築群素有「閩南第一村」的美譽,並被評定為國家級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 中國十大最美民居古建築
    中國十大最美民居古建築中國的傳統民居古建築,一個個藝術瑰寶鑲嵌在祖國廣闊的土地上,你可曾去看過?除了結構上的獨特外,土樓內部窗臺、門廊、簷角等也極盡華麗精巧,實為中國民居建築中的奇葩。王家大院景點級別:AAAA級高家崖建築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間,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為三進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兩旁的繡樓外,又都有各自的廚院、家塾院,並有共用的書院、花院、長工院、圍院。周邊堡牆緊圍,四門擇地而設。
  • 福建晉江五店市,傳統民居街區,感受千年歷史光輝
    五店市擁有濃鬱的閩南風情,是因為其中獨具特色的紅磚古宅,還有一些歐式風格的小洋樓,以及明清時期風格建築。多種風格錯落有致的混合在一個街區內,極有閩南特色風格。五店市旁邊就是萬達廣場,非常的近。沿著萬達廣場的東面小路走進去就會看紅磚黑瓦,排列於路邊,古雅精巧,十分有韻味。走進五店市就仿佛走進古時的街區,紅磚和綠樹相映,精細的雕刻,氣勢的匾額。
  • 中國民居:我們能保存的只是一個外殼
    在清華大學建築系舉辦的《圖說中國民居》的活動上,一位年輕讀者對和藹可親的那仲良先生表示感謝。因為北上求學,她離開了福建老家,讀了這本書,她才重新認識了老家的土樓民居——那裡面有「土」與「土」的智慧。這個高光時刻令人開心,但仔細想也讓人臉紅。傳統民居,說白了,就是「中國人的古老的家」,而那些古宅的價值,要經由一個外國教授的講述和科普才能被我們重新發現。
  • 揚州首批「古城傳統民居修繕利用優秀範例」評選揭曉,都有啥~
    ,20個「揚州古城傳統民居修繕利用優秀範例」誕生。   據介紹,為進一步提升揚州古城傳統民居修繕利用的整體水平,推進古城的有序更新,揚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在近期開展了「揚州古城傳統民居修繕利用優秀範例評選」活動。活動得到了廣大市民的積極支持,共收到80多戶居民報送的參評案例。
  • 今日冬至,還記得家鄉那些從小吃到大的傳統美食嗎?都是家的味道
    考古出來的美食記憶能追溯到很久以前,而在這更迭萬變的時代中,傳統美食漸漸地勾起了人們對生活的回憶。你還記得那些從小吃到大的傳統美味嗎?美味無關貧富,每個地方都有自流傳已久的味道。特別是臨近過年時分,家鄉人漸漸歸來,等著團圓節氣的人們,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準備回味已久的家的味道,而那些看似簡單的小食,不僅味道鮮美,難以忘卻,更是承載了幾代人的情感,一口美味一段情,不知道你的家鄉留著哪些難以抹去的味道呢?今天,瘦猴為大家介紹幾種自己吃過的味道,簡約卻不簡單,一起來看看,有沒有你們家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