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呼籲:加強保護利用特色傳統民居

2020-12-12 中國網財經

  科技日報訊 (記者俞慧友 通訊員鄒平輝)「現在,許多城市在快速開發建設中漸失個性,能表現一座城市歷史文化的傳統建築群或區域越來越少。亟須加強對特色傳統民居的保護與利用。」11月11日,在湘潭召開的第21屆中國民居建築學術年會暨民居建築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湖南科技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副院長餘翰武稱。

  這場集聚了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國及我國建築設計專家,多達43場次學會報告的大型國際研討會,旨在探索新時期下,優秀傳統民居建築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並為之提供可借鑑的範例。

  湖南科技大學建築規劃設計研究所所長周紅等專家認為,新型城鎮化的當下,尤其需要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傳統民居的保護。民族建築及村落,集中反映了少數民族聚落在不同時期、地域、文化類型中形成和演變的歷史過程。對這些傳統民居的修葺、改造和更新,需要融入更多科學的、現代的元素,不斷提升傳統民居的防潮、防水等各種功能,加強對建築技藝的科學研究,積極應用網際網路+技術助推傳統村寨發展等。大會東道主湖南科技大學,則一直致力於開展湖南特色傳統民居的研究。近年,該校「傳統聚落保護與地域文化的研究」學術創新團隊,陸續收集了湘江流域、沅水流域等地大量的傳統聚落的圖文資料。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加強運河遺產後續保護尋求保護利用最佳平衡點
    同時儘快培養本土懂行的專家,制定新的政策和措施,加強宣傳和保護。今後,已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遺產點、段,要按照世界遺產的要求嚴格做好保護工作;那些尚未列入的其他後續項目,要繼續加強保護修繕和環境整治工作,優先列入經費計劃予以保障,爭取在世界遺產擴展申請時把這些文物點也納入進去。
  • 揚州首批「古城傳統民居修繕利用優秀範例」評選揭曉,都有啥~
    ,20個「揚州古城傳統民居修繕利用優秀範例」誕生。   據介紹,為進一步提升揚州古城傳統民居修繕利用的整體水平,推進古城的有序更新,揚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在近期開展了「揚州古城傳統民居修繕利用優秀範例評選」活動。活動得到了廣大市民的積極支持,共收到80多戶居民報送的參評案例。
  • 成都傳統民居建築的特點,特色建築有哪些?
    今天我們了解下成都的傳統建築特色。成都傳統建築特點成都的氣候特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成都民居「外封閉,內開敞,大出簷,小天井,高勒腳,冷攤瓦」的基本建築特徵。「外封閉」是四周建圍牆,牆上不開窗,周有竹林。其功能主要是安全和阻擋北風。
  • 廣東一處古建築,是富有嶺南特色的傳統民居,屬文物保護單位
    古代建築景區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人文風景區,也是一個地區交通運輸發展中比較突出的資源,從目前已有的城市發展情況來看,許多城市對古代建築的保護意義突出,也有很高的宣傳價值,因此對於許多古代建築來說,許多城市由於不同的發展趨勢和價值,也導致了許多不同的文化展示精神不同,可見,對於古代建築的保護,許多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傳統民居營造文化的變遷與創新
    故以「活化」傳統民居營造文化為手法,分別從自然生態層、社會生態層和人文文化層與科學性四個維度切入,構建文化創新實踐路徑。【關鍵詞】傳統民居 營造文化 創新路徑 【文獻標識碼】G127 【中圖分類號】A傳統民居營造文化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保護的目的並非是固化,根本目的是對傳統營造文化的傳承與復興,進而實現營造文化的創新。
  • 瓊北傳統民居曾有四類型:火山石民居簡單樸素(圖)
    瓊北傳統民居是海南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因為這些建築的邏輯和智慧,不僅反映了人與地理、自然環境的關係,也體現了當地民俗與家園觀念的維繫。一方面,與國內大趨勢一樣,隨著傳統建築的破壞越來越嚴重,瓊北民居正大片大片地消亡;另一方面,近年海南省及瓊北部分市縣相關行業部門不遺餘力地推廣特色民居建築設計圖集,以及家園文化、鄉村旅遊的日漸強盛,瓊北傳統民居的新生勢不可當。
  • 大江南北那些獨具特色的傳統民居
    四合院通常為大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對外界比較隱密的庭院空間,其建築和格局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尊卑等級思想以及陰陽五行學說。 在現代,隨著家庭結構和社會觀念的變遷,傳統四合院的宜居性受到了挑戰。而在城市規划過程中,傳統四合院也面臨著保護和發展的矛盾,一些四合院被列為了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有一些被拆除。
  • 廣州第二、三批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規劃公布施行
    而每處歷史建築都有針對性的保護利用規劃,劃定了保護範圍,明確了禁止性用途,提出了合理利用建議,可謂「量身定製」。2017年12月,廣州市成為全國首批10座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之一。本次市政府批覆的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規劃由通則文本和保護利用圖則組成。
  • 專家學者呼籲全產業鏈參與回收材料食品級利用
    聯合工作組供圖  專家學者呼籲全產業鏈參與回收材料食品級利用 減少浪費應對塑料汙染  中新網上海9月27日電 (記者陳靜)塑料、橡膠、紙張等都是與食品接觸的材料,除了源頭減量、循環利用和應用可降解替代品,食品接觸材料的回收再生利用是應對塑料汙染的重要途徑。
  • 保護利用歷史文化遺產 傳承延續文脈留住鄉愁——《新聞沙龍》邀請...
    各縣區(管委會)要把已有的、普查發現的文化遺產特別豐富、古建築集中成片分布的重點區域,積極組織申報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具體哪些該保護、哪些該利用、哪些該拆除,要充分尊重專家群眾意見,要規範科學,嚴格按照有關程序開展普查、甄別、評估、公示、公布、掛牌保護、活化利用等工作。
  • 潮汕傳統老民居
    潮汕傳統老民居 在潮汕,農村傳統民居的樣式有多種多樣,雖然潮汕地區出現了許多的高樓大廈,但是在農村裡,仍然保存著一些傳統的老式民居,而且這些民居都是用形象生動的名字來命名的,如「四馬拖車」、
  • 保護利用 一座千年古城的「新生」
    揚州跳出古城建新城,堅持保護與利用、改造與復興的方針,在持續加大古城整體保護力度的同時,更注重對古城的利用……整體保護千年古城「古起來」「美起來」昨天在東關街採訪,記者巧遇了從南京前來揚州遊玩的一批外國留學生,談起對揚州的印象,他們都豎起大拇指,稱讚揚州很美,古街古色古香很有味道。
  • 專家:中醫藥走出去須加強立法保護
    來源:經濟參考報多地密集部署 地方中醫藥條例紛紛出臺 專家:中醫藥走出去須加強立法保護圖為河北省武邑縣中醫醫院醫生在給市民貼「三伏貼」。入伏以來,河北省武邑縣市民紛紛走進醫院利用中醫療法進行「冬病夏治」。
  • 各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民居,你了解多少?
    按區域分,中國有特色的傳統民居建築包括江南民居、西北民居、北京民居、華南民居、以及少數民族民居等。西北民居最具特色的西北民居為因地制宜、利用黃土高原的黃土層建造的獨特住宅——窯洞。湖南民居多為木造和石造,適應環境,既給人留下質樸純潔的印象,又很好的展現了當地的文化特色。
  • 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市開始申報
    根據通知,兩部委將通過公開申報、專家評審方式確定10個示範市,重點向傳統村落集中、工作方案紮實、吸引帶動社會資本成效突出以及貧困地區傾斜。中央財政將對每個示範地區給予1.5億元定額補助。示範地區按照要求,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制定工作方案,突出地方特色。要將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納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統籌布局與實施,根據地方自然環境、建築風格、經濟水平、群眾意願等因素,合理確定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的實施模式、技術路徑等,明確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確保實施方案可行有效。二是保護與利用相結合。
  • 埭美古村,鬥簷翹角的紅磚厝是閩南傳統民居建築的特色
    埭美古村位於九龍江南溪河畔、瀋海高速公路漳州港出口兩公裡處,環抱於雞籠山、大帽山、峨山之中,古村四面繞水,古榕遍地,是龍海市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築群素有「閩南第一村」的美譽,並被評定為國家級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 那仲良與中國傳統民居
    這本書向世界的讀者介紹了中國傳統居所,對於華夏居住文化的普介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那仲良(Ronald G. Knapp)先生是國外研究中國民居具有代表性的專家。在匹茲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於1968年——2001年執教於紐約州立大學新帕爾茲分校。他從1965年起參與撰寫、編輯了二十餘部關於中國和東南亞的傳統民間建築的研究著作。
  • 專家呼籲中小學亟待加強「食育」教育
    原標題:專家呼籲中小學亟待加強「食育」教育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22個省份699個縣開展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國家試點工作,近10萬所學校開餐,受益學生近2300萬人。另有19個省份529個縣開展了地方試點工作,覆蓋學校近4萬所,受益學生達1000餘萬人。
  • 專家呼籲:將防止性侵自我保護內容寫進教材
    市婦聯今天召集社會各界專家,召開「保護兒童權益預防兒童性侵」座談會。有專家呼籲,要將防止性侵自我保護的內容寫進教材。  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鄧偉志在發言時說,21天發生6起未成年人受害案件要引起重視與思考。性侵對受害人的傷害是一輩子的,要採取措施,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切實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同時,加強兒童自我防護教育,性保護內容要寫進教材。同時,對教師行為加強管理。
  • 多國專家呼籲加強亞洲區域內安全合作 應對新挑戰
    19日在重慶舉行的「亞洲安全合作:大變局與新任務」圓桌會議中,多國專家分析局勢,並呼籲加強亞洲區域內合作。此次會議吸引中國、印度、韓國、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卡達、土耳其、阿聯等國家的專家參加。「近兩年,特別是今年以來,亞洲形勢發生最大的變化,是一切充滿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