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傳統老民居
在潮汕,農村傳統民居的樣式有多種多樣,雖然潮汕地區出現了許多的高樓大廈,但是在農村裡,仍然保存著一些傳統的老式民居,而且這些民居都是用形象生動的名字來命名的,如「四馬拖車」、「四點金」、「下山虎」等等。
從而流行一句俗語「潮州大厝,皇宮起」,用來形容潮汕民居的獨特風格和建築特色,意即謂潮汕民居是仿製京城皇宮宅院的體制而建造的,可與皇宮相媲美。
潮汕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將傳統的建築文化與潮汕特有的傳統工藝美術如金漆木雕、工藝石雕、嵌瓷藝術、金屬工藝以及書法、繪畫藝術等最大限度的融合,具有濃鬱的文化底蘊。
金漆木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上圖為石雕和嵌瓷工藝
潮汕老民居格局圖
下山虎又名「雙跑獅」,是由三面房屋一面牆壁組成。是潮汕建築樣式之一,粵東地區包括汕頭,潮州,揭陽,汕尾等潮汕四市,以及梅州豐順、大埔等地的一種普遍的潮汕建築風格樣式之一,在山區農村較為普遍。
「四點金」是潮汕地區獨特的村居,舊時只有殷富顯達的家庭才能建造。「四點金」建築格局有點像北京的四合院。外圍一般有圍牆,圍牆內打陽埕,鑿水井;大門左右兩側有「壁肚」;一進門就是前廳,兩邊的房間叫前房;進而是空曠的天井,兩邊各有一房間,一間作為廚房,稱為「八尺房」;另一間作為柴草房,一般稱為「厝 手房」;天井後邊為大廳,兩邊各有一個大房。
駟馬拖車,潮汕民居的一種建築樣式,是一種大型複合單元,主體以一座三進大廳堂為中心置於中軸線,此是潮人祭祀先人的家廟,其結構形式與「百鳳朝陽」近似,唯門樓間兩側的房較為狹小,稱「庫房」,中座與後座均為三開間,但均沒有內牆分隔,有的中座明間前凸出「拜亭」,其祭祀之功能更加昭然。
潮汕老民居風水講究
潮汕建築非常講究風水,比如屋外側頂部山牆塑脊飾甚為講究,常根據所處地理位置的五行屬性等作成金、木、水、火、土五星灰塑,其中火星僅限於寺觀祠庵採用,這有傳統的哲理思想,又受陰陽五行學說與約定俗成的影響。而建築選址、朝向、格局、植被等就有更多的講究了,比如門前要有水、天井要有適當的過白、廳房要恰當穿插、前種榕後種竹等等。並因此還留下了蝨母仙、餘半仙等選風水和營造建築的許多傳說。潮汕平原江河密布,村鎮多臨水,未近江河者多開渠引水至村前,挖一半圓形水塘蓄水,弧形朝向主體建築,以納氣聚財,也有「過池風」涼爽的實惠,更有遊泳、洗澡、洗衣物、養魚的實用價值。
金式 木式 水式 火式 土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