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傳統老民居

2020-12-19 騰訊網

潮汕傳統老民居

在潮汕,農村傳統民居的樣式有多種多樣,雖然潮汕地區出現了許多的高樓大廈,但是在農村裡,仍然保存著一些傳統的老式民居,而且這些民居都是用形象生動的名字來命名的,如「四馬拖車」、「四點金」、「下山虎」等等。

從而流行一句俗語「潮州大厝,皇宮起」,用來形容潮汕民居的獨特風格和建築特色,意即謂潮汕民居是仿製京城皇宮宅院的體制而建造的,可與皇宮相媲美。

潮汕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將傳統的建築文化與潮汕特有的傳統工藝美術如金漆木雕、工藝石雕、嵌瓷藝術、金屬工藝以及書法、繪畫藝術等最大限度的融合,具有濃鬱的文化底蘊。

金漆木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上圖為石雕和嵌瓷工藝

潮汕老民居格局圖

下山虎又名「雙跑獅」,是由三面房屋一面牆壁組成。是潮汕建築樣式之一,粵東地區包括汕頭,潮州,揭陽,汕尾等潮汕四市,以及梅州豐順、大埔等地的一種普遍的潮汕建築風格樣式之一,在山區農村較為普遍。

「四點金」是潮汕地區獨特的村居,舊時只有殷富顯達的家庭才能建造。「四點金」建築格局有點像北京的四合院。外圍一般有圍牆,圍牆內打陽埕,鑿水井;大門左右兩側有「壁肚」;一進門就是前廳,兩邊的房間叫前房;進而是空曠的天井,兩邊各有一房間,一間作為廚房,稱為「八尺房」;另一間作為柴草房,一般稱為「厝 手房」;天井後邊為大廳,兩邊各有一個大房。

駟馬拖車,潮汕民居的一種建築樣式,是一種大型複合單元,主體以一座三進大廳堂為中心置於中軸線,此是潮人祭祀先人的家廟,其結構形式與「百鳳朝陽」近似,唯門樓間兩側的房較為狹小,稱「庫房」,中座與後座均為三開間,但均沒有內牆分隔,有的中座明間前凸出「拜亭」,其祭祀之功能更加昭然。

潮汕老民居風水講究

潮汕建築非常講究風水,比如屋外側頂部山牆塑脊飾甚為講究,常根據所處地理位置的五行屬性等作成金、木、水、火、土五星灰塑,其中火星僅限於寺觀祠庵採用,這有傳統的哲理思想,又受陰陽五行學說與約定俗成的影響。而建築選址、朝向、格局、植被等就有更多的講究了,比如門前要有水、天井要有適當的過白、廳房要恰當穿插、前種榕後種竹等等。並因此還留下了蝨母仙、餘半仙等選風水和營造建築的許多傳說。潮汕平原江河密布,村鎮多臨水,未近江河者多開渠引水至村前,挖一半圓形水塘蓄水,弧形朝向主體建築,以納氣聚財,也有「過池風」涼爽的實惠,更有遊泳、洗澡、洗衣物、養魚的實用價值。

金式 木式 水式 火式 土式

相關焦點

  • 潮汕民居「老厝」,還能存在多久?
    世界之大,每個地區都有著與眾不同的文化特色;比如潮汕地區,有著許多不一樣的文化特色;潮汕人的家鄉,自古以來,有著獨特的語言及習俗文化,更有著不同風格的建築文化——潮汕民居; 潮汕民居,也就是「潮汕厝」,是廣東省潮汕地區傳統民居建築,其特點鮮明,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 嶺南寫真:現代洋房演繹潮汕民居藝術魅力
    中新社汕頭八月十七日電 題:現代洋房演繹潮汕民居藝術魅力  作者 李怡青 李瑞丹  潮汕人以前常稱高層的樓房為「洋房」,這是因為潮汕的傳統民居多為平房;而今,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汕頭出現了首批用潮情、潮意來演繹的現代洋房。
  • 廣東普寧百年古宅,各種「古董」堆滿屋,堪稱潮汕民居建築博物館
    在廣東東部偏南的潮汕平原西部,有一個被譽為「潮汕明珠」的文化之鄉,在歷史上曾孕育出了不少名人,如今也保留著諸多代代相傳的民間藝術和傳統文化,以山水風光與民俗人文相結合而著稱,還入選的「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這裡就是廣東揭陽管轄的普寧市。
  • 潮汕嬰幼兒的傳統家庭教育
    (二)遊戲中的家庭體育潮汕人的嬰幼兒家庭體育傳統還表現在嬰幼兒的遊戲中。除了前文曾提及的諸多親子嬰兒遊戲外,幼兒及其同伴開展的許多潮汕傳統遊戲,對其身體的鍛鍊也是較有裨益的。抽陀螺是一項很適合少兒們的室外遊戲,此遊戲從明代就已流行。陀螺是一種木質旋出的、像個漏鬥上圓下尖樣的一個錐形體,在尖頭上安有一個小鋼珠。
  • 中國建築史上一朵奇葩,這地方「普通民居」可媲美「京城帝王府」
    讓我對峽山有了更真實更深刻的了解,也讓我對潮汕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個城市的建築,就是一個城市的歷史。潮州民居是中國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民間有「京華帝王府,潮州百姓家」之說,是因為古代潮汕普通百姓的民居都是仿照宮廷宅院而建,可媲美京城皇宮王府。
  • 廣東汕頭·潮州:用潮汕傳統文化滋養新時代城市魂
    現場,一幅幅極富立體感的粵繡作品,不遠處同場展示的潮州傳統美食,讓觀眾在大飽眼福的同時一飽口福。以非遺為代表的、極具辨識度的文化標籤,正在成為外界認識和了解潮汕地區的一張亮麗名片。正如汕頭市委書記馬文田所說,歷史文化是城市的記憶,也是城市未來的競爭力。「我們要把潮州文化這一中華文化的重要支脈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鑄造城市發展靈魂。
  • 揭陽·新亨 來潮汕吃牛肉丸外,這個特色不容錯過!
    這是一條比較老的單線了。我住的酒店附近就有一個小站,不知道有沒有站站停的慢車。圖片裡還能看到調車員在進行調車作業。幾百米之外,就是一戶潮汕傳統民居聚集地。和在普寧看到的很像。精緻的門面、統一的厝角頭、精美的屋脊,無一不透露著這邊的民俗特色。接下來很長一篇幅都會有潮汕地區的推送~一大排的房屋,圍繞一個大院,再由一面牆和門作為內外出入口。這個樣式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 那仲良與中國傳統民居
    這本書向世界的讀者介紹了中國傳統居所,對於華夏居住文化的普介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那仲良(Ronald G. Knapp)先生是國外研究中國民居具有代表性的專家。在匹茲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於1968年——2001年執教於紐約州立大學新帕爾茲分校。他從1965年起參與撰寫、編輯了二十餘部關於中國和東南亞的傳統民間建築的研究著作。
  • 民居和氣候的關係,我國七大傳統民居,看高考地理如何考查中國傳統民居?
    這種複雜、巨大的氣候差異深刻地影響分布其中的民居建築。蒙古包是內蒙古地區典型的帳幕式住宅,以氈包最多見。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內蒙古溫帶草原的牧民,由於遊牧生活的需要,以易於拆卸遷徙的氈包為住所。傳統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的遷徙有4次,有「春窪、夏崗、秋平、冬陽」之說,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區流動放牧的產物。蒙古包是蒙古族牧區傳統的民居形式。
  • 傳統民居營造文化的變遷與創新
    【摘要】傳統民居營造文化創新需要秉持「根在傳承、本在創新」的原則,在認識創新是傳統民居本體文化發展本義前提下,發現束縛傳統民居營造文化創新的三大問題,分別來自物質文化層、非物質文化層和制度文化層,而核心隱性問題則是大眾忽視了傳統營造技藝與當代社會變遷之間的關係。
  • 瓊北傳統民居曾有四類型:火山石民居簡單樸素(圖)
    瓊北傳統民居是海南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因為這些建築的邏輯和智慧,不僅反映了人與地理、自然環境的關係,也體現了當地民俗與家園觀念的維繫。一方面,與國內大趨勢一樣,隨著傳統建築的破壞越來越嚴重,瓊北民居正大片大片地消亡;另一方面,近年海南省及瓊北部分市縣相關行業部門不遺餘力地推廣特色民居建築設計圖集,以及家園文化、鄉村旅遊的日漸強盛,瓊北傳統民居的新生勢不可當。
  • 你真的了解潮汕嗎?
    潮州透過牌坊街這條「中軸線」,逐步修復建成一個風格多樣、內容豐富,充分反映潮州歷史文化的人文環境、歷史風貌和經濟生活的文化旅遊中心區,並分傳統文化街區、特色產業及旅遊精品街區、 民居客棧街區、小吃一條街、 娛樂休閒街區五大個功能區對外開放,是潮州旅遊觀光的重點景區。
  • 解讀潮汕古民居文化:「工」字格局體現中庸(圖)
    親仁裡祠堂拜亭構架  1989年,韓山師院潮學研究院客座研究員、攝影家蔡海松到汕頭庵埠鄉下拜訪親戚,忽然意識到潮汕傳統民居正面臨著嚴峻局面,他開始拿著相機記錄這些老屋。當看到的東西越來越多時,他又發現:潮汕民居不僅只有金漆木雕,不少建築本身就是絕佳的藝術品,而且每個細節都充滿隱喻,處處留有文化密碼。於是他一邊走,一邊學,一邊拍。如今,他的作品被當成研究潮汕民居和民俗文化的第一手材料,被學術界廣泛徵引。在記者採訪他的時候,廣州一所大學研究鄉土建築的博士專程拿著他的書請他籤名。從民間入廟堂,或許是他最初端起相機時所不曾想到的情形。
  • 潮汕特色小吃「薯粉粿」,晶瑩剔透,香糯軟嫩,是潮汕人的老味道
    潮汕粿品中,若說最本質的、每日必吃的、最全民的,大概是薯粉粿了,它幾乎是潮汕眾多粿品的代表。薯粉粿,潮汕的特色小吃,是一道漢族名點,操作簡單,易做,冷吃或油煎均可,冷吃涼喉潤滑;油煎,外酥裡嫩,香鬱適口。薯粉粿,顧名思義,便是用薯粉做粿皮,蔬菜做餡的粿品,也稱作「菜粿」。
  • 這也許是潮汕地區最豪華壯觀的祠堂
    潮汕農村多聚族而居,而整個村寨,都依其宗族觀念、風水觀念、生產生活、防禦功能以及某些美學觀念來營建,因此潮汕民居的大格局便是獨特的理想風水人居環境。 中國地大物博,地方建築燦若星河,各具特色,潮汕民居便是這其中的一朵奇葩。
  • 探訪廣東潮汕最傳統經典美食,這幾道美食堪稱潮汕最地道傳統美食
    潮汕美食歷史悠久,從唐朝開始就名聲大噪,流傳至今,從古至今,經過一代代民間點心製作手藝人的傳承,潮汕小吃逐步形成豐富多彩,獨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藝術品,更以品種多樣,用料講究,製作精細,配料獨特,味道可口而聞名於各地,潮汕地區也有很多傳統地道的美食小吃,今天帶大家去探訪廣東潮汕最傳統經典美食
  • 成都傳統民居建築的特點,特色建築有哪些?
    今天我們了解下成都的傳統建築特色。成都傳統建築特點成都的氣候特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成都民居「外封閉,內開敞,大出簷,小天井,高勒腳,冷攤瓦」的基本建築特徵。「外封閉」是四周建圍牆,牆上不開窗,周有竹林。其功能主要是安全和阻擋北風。
  • 廣西「杆欄式」傳統民居解析
    在中國有五種最具鄉土風情的五大傳統住宅建築被統稱為中國五大傳統民居,它們分別是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客家「圍龍屋」和雲南的「一顆印」還有我們今天的主角廣西「杆欄式」傳統民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廣西「杆欄式」傳統民居。
  • 專家呼籲:加強保護利用特色傳統民居
    科技日報訊 (記者俞慧友 通訊員鄒平輝)「現在,許多城市在快速開發建設中漸失個性,能表現一座城市歷史文化的傳統建築群或區域越來越少。亟須加強對特色傳統民居的保護與利用。」11月11日,在湘潭召開的第21屆中國民居建築學術年會暨民居建築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湖南科技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副院長餘翰武稱。
  • 各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民居,你了解多少?
    按區域分,中國有特色的傳統民居建築包括江南民居、西北民居、北京民居、華南民居、以及少數民族民居等。江南民居江南民居的平面布局方式,與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都是封閉式院落,徽州民居屋頂的處理以「四水歸堂」的天井為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