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彎道超車,這個概念的提出非常有趣,大概的意思是指讓中國本土的心理工作者能夠在諮詢技術和諮詢能力上,超越西方的心理學水平,那麼要做到超車這件事,首先要研究的是這個「彎」和這個「道」在哪裡、是什麼,然後才是要超越誰的事情。
通過學習心理學知識,我們知曉心理學的源頭是古代的哲學體系,在很長的一段歷史中,心理學的所有內容都在古代的哲學體系中存在著,因此,我覺得所謂心理學,其實是世界的文化結晶,是各種種族發展過程中對於身心進行探索的經驗總結。西方的心理學發展,也是近百年來才開始興起,其興起的源頭在於心理疾病的診療,也就是教材中甚至是現實中被諸多人所推薦的:弗洛伊德精分學派。在醫學上的應用,是現代心理學能夠得到迅速發展的根本。
那麼在中國,為什麼在長達幾千年的歷史中,卻一直沒有心理學的發展機遇呢?
這於中國的哲學體系特點有著緊密的關聯,在中國的哲學體系中,早就已經非常明確的提出來身心靈的統一結合,並且在諸多的哲學作品中,都有心理方面的學說,特別是經歷了數千年實踐經驗總結而成的中醫理論體系,更是擁有著強大的心理診療手段和方法,在中國的生存理論中,整合統一才是真正的大道,而並非西方的分裂切割學說。
為此,在中國的心理學發展歷史上,若想完成彎道超車的想法,必須把心理學的發展立足於中華民族自身的哲學文化體系,將本土的心理學理論和技術從古代哲學體系中剝離出來,這是一條康莊大道,只有在這條大道的心理學工作者,才會發現道路上存在的轉彎。任何把希望寄托在西方心理學技術上的人,都不可能達到超越的目標,那相當於拋棄了自己本民族的至高信仰,去尋找另外一個體系的至高神的存在,當你完成西化的時候,所得到的技術,是無法應用於華夏文化系統之內的。
西方神話中的咬尾蛇形象,在華夏早就有了,西方現在所奉行的天主教之類,在中華大地上,早就傳承很多年,那不過就是封建社會構架的虛擬化,只有一個天是父親的西方,萬民皆罪,在中國的古代,皇帝又叫天子,這不就是所謂的聖子耶穌嗎?
陽明心學,講究知行合一,老子五千文,講的是道生一,又講了昔之得一者,對於一的認知,中國的古人是智慧的,在唐朝和尚唐僧翻譯的心經中,這個一被定義為空,有人覺得中國古人的書太不好明白了,其實是因為那些文字所表達的太過於接近自然,對於高度發展的社會而言,接近自然反而充滿了神秘的色彩,但其實那些文字所描述都是一些自然中的發生,古人更接近於天人合一,而現代人則是人天分離,這才是閱讀古人智慧的困難所在。
想要完成彎道超車,沒有本土文化哲學體系框架的支撐,那基本上是很難的。因為有一些智慧結晶,是融入國人骨血之內的,除非是整體人種的大換血,否則想要得出自己的心理學技術、理論,就只有深入的去研究本土社會形態的發展與傳承,這是本人的觀點。
有人說,老子五千言的道德經難懂,那麼推薦大家看「太上感應篇」,不要把這些古人的文化經典用封建迷信的角度去看,仔細看看「太上感應篇」中,都指出來哪些人間界的事情,那些「神」,其實就是一個人內在自我的神性化的存在,那就是讓一個人不斷將自我化成自神的指導文章。古人講「修真」,修的是一個真我,道士又叫真人,於紅塵中走動的叫行者,修真我的行人,不就是走在心理建設的道路上的人嘛!
學西方心理學,不要深究其理論體系,而是要學其分析方法,就是其所使用的「術」,西方的「道」是分解、細化,這於中國的本土文化完全相反,就像西醫和中醫的區別,所以學其技術而不是照搬其理論體系,完全照搬的人就會被分裂,最終如佛所說,一個人的個性消失了,都成了平等的物質存在。我們要用他們的「術」將那些深藏在中國哲學體系中的心理學知識分離出來,形成一套完成的中華心理學理論和技術,進而找到彎道、完成超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