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姓(13)|北宋著名學者、哲學家遊酢:成語「程門立雪」主角之一

2020-12-12 封面新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遊姓(12)|北宋最著名遊姓家族:廣平遊氏中遷徙到福建建陽的遊匹後裔

封面新聞記者 黃勇

遊潛與夫人黃氏生有遊酢、遊醳兩個兒子。遊酢是遊匹後裔中最為有名的人物,著名的成語「程門立雪」主角之一。

遊酢,字定夫,學者尊稱為廌山先生、廣平先生,北宋著名學者、哲學家。

遊酢拜理學奠基者程顥為師

遊酢畫像(圖據《閩北日報》)

遊酢少年時就聰慧過人,經書子集看過一遍能熟記在心,倒背如流。

16歲後,遊酢在族叔遊復門下學習,研讀經書,擅長文學。

熙寧5年(1072),遊酢到京城遊學,拜見哲學家、教育家、詩人和理學奠基者程顥,程顥對他大為讚賞。

同年,程顥出任今河南扶溝縣知縣,舉薦遊酢主管該縣縣學教育。

在那裡,遊酢得到程顥的悉心指點,精研儒家經典,學識大有長進。元豐4年(1081),遊酢與楊時拜程顥為師。

元豐5年(1082),遊酢考中進士,出任今浙江杭州市蕭山區縣尉。

遊酢上任後,發現居然有積壓了10年的案子沒有判決。他立即調出卷宗,訊問當事人,分析案情,很快把案子給辦結了,受到當地人的誇讚。

元祐元年(1086),遊酢被召回朝廷,升任太學錄(太學中掌管記錄、繕寫的官職)。但這個京官職務收入太低,使得生活困難,他請求外放,出任河南府河清縣(今河南孟津縣)知縣。

當時的河南府知府是範純仁,範純仁的老爹,就是寫出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

範純仁待遊酢為國中賢士,只要遇到有疑難政事,總是找遊酢商量。

範純仁後來轉任潁昌府(府治在今河南許昌市)知府,舉薦遊酢擔任潁昌府府學教授。

元祐8年(1093),範純仁回朝出任宰相,任命遊酢為太學博士。

遊酢和楊時拜見程頤,誕生成語「程門立雪」

這一年,遊酢和楊時一起,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那天,正是嚴冬中最為寒冷的一天,遊酢與楊時初次去拜見程頤。程頤當時正在家中閉目養神打瞌睡,他們兩人一言不發,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外等候。

等了好半天,程頤終於睡醒了,看到門外的遊酢和楊時,說了一句:「賢輩猶在此乎?」這時,門外的積雪已經深達3尺。

這就是著名的「程門立雪」成語的來歷。遊酢後人為紀念這個佳話,有的以「立雪」作為堂號,是為遊姓中的立雪堂。

宋哲宗親政後,罷免了範純仁,遊酢多少受到牽連,請求調離京都。

紹聖3年(1096),遊酢出任齊州判官。同年冬,因父親遊潛去世,遊酢回家為父守孝。他在家鄉長坪廌山修建草堂,講學著述,著有《論孟雜解》《中庸義》等。

元符2年(1099),遊酢調任泉州籤判。第二年,宋徽宗即位,遊酢被任命為監察御史。一年後,出任和州(今安徽和縣)知府。

崇寧4年(1105),遊酢主管南京鴻慶宮。政和元年(1111),復任漢陽軍知軍。此後又出任舒州(今安徽安慶市)、濠州(今安徽鳳陽縣)知州。

在濠州任上,因下屬官員違法,遊酢受到牽連,宣和2年(1120)被罷免知州,寓居在和州歷陽縣(今安徽和縣歷陽鎮)。

宣和5年(1123),遊酢病逝在寓所,終年71歲,諡號「文肅」。

遊酢起著程朱理學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

作為官員,遊酢一生品行純正,高風亮節,處理政務,能力非凡。在任期間,每到一處,都受到當地百姓的擁戴和誇讚。

福建南平市延平區南山鎮鳳池村的遊定夫紀念館裡,至今保留著一塊宋理宗在遊酢逝世後122年即寶祐3年(1255)追贈的御贊匾,上面是宋理宗親筆寫的詩:「皇天眷命,泰運南旋。祈我邦國,億萬斯年。偉哉聖道,光載南傳。允矣君子,德業精專。春光融融,秋月娟娟。泰山之峻,河海之淵。先生風教,麗日中天。四方其訓,朕有賴焉。」

作為學者,遊酢在理學上的學術地位很高,被學者尊稱為廌山先生。他著作的《易說》《中庸義》《論語孟子雜解》等書籍,尤受學者的推崇。程朱理學影響後世千年,在程朱之間,遊酢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

作為家長,遊酢一生勤學不倦。他擔心後世子孫不愛讀書,花甲之年特意寫下《誨子》一詩:「三十年前宿草廬,五年三第世間無。門前獬廌公裳在,只恐兒孫不讀書。」

【下期關注】

請看遊姓(14)。

相關焦點

  • 長沙發現北宋理學家遊酢後裔 大夫第只剩兩石墩
    《株洲日報》供圖遊酢後裔生活在株洲系北宋著名典故「程門立雪」主人公株洲存有遊家大夫第遺蹟  北宋著名理學家遊酢,因「程門立雪」的典故而被後人傳頌。昨日,株洲遊建國先生向記者報料,在株洲縣姚家壩鄉卦石村生活著遊酢的一支後裔,而他本人正是遊酢第38代孫。
  • 每日成語|07 程門立雪
    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雲。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解釋:楊時與遊酢二人去拜見老師程頤,正碰上老師坐著小睡,他們怕驚動老師,就在門外等著,一直到程頤醒來。這時,門外的雪已下了一尺多深。後人便用「程門立雪」的成語表示求學者尊敬師長和求學心誠意堅。
  • 程門立雪這個詞語我們都不陌生,你知道它的寓意和故事來源嗎
    程門立雪,很多人都不陌生這個詞語,這不僅僅是一個成語,還是一個故事,還有一定的寓意,來看一下程門立雪的典故吧。程門立雪這個故事是出自宋代著名理學家建陽縣人遊酢求學的故事。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北宋大學問家楊時,在四十多歲時與好友遊酢去拜見恩師程頤,但湊巧程頤在屋中打瞌睡,而楊時便勸告遊酢不要驚醒老師,而是靜立在門口,等待老師的醒來,但不巧的是,外面下起了鵝毛大雪,並且是越下越大,遊酢還站立在雪中,遊酢實在凍得受不了,幾次想叫醒老師程頤,但都被楊時攔住了,當程頤一覺醒來後,才發現外面下的雪已經很厚了,一尺多深了,而楊時和遊酢則變成了雪人。
  • 【戀筆靈感作文】今日分享成語小故事|程門立雪
    【成語】程門立雪【拼音】chéng
  • 「冬日可愛」竟然是成語!與寒冬有關的河洛典故,你知道幾個?
    程門立雪、天下無雙、冬日可愛……這些與冬日有關的河洛典故,你知道幾個?再現「程門立雪」典故   程門立雪  北宋時期,福建有個叫楊時的進士,特別喜歡鑽研學問。為了豐富自己的學識,他毅然放棄高官厚祿,到處尋師訪友。
  • 程門立雪的真相:我們誤解了幾百年,二程故裡紀念碑文也錯了
    參拜完二程祠堂的正殿及庭院內的匾額、碑刻等歷代遺蹟,我沿路來到故居後院,只見這裡綠草叢生,還有兩塊現代人樹立的簡體字石碑,一塊是刻有「程門立雪處」的隸書石碑,緊挨著它是一塊方形的石碑,上面刻著《程門立雪》的故事和程頤的《立雪詩》,同行的學者爭相與之合影。現將碑文抄錄如下:程頤晚年移居耙樓山下,繼續著書立說,完成理學思想研究。
  • 成語故事天天講——程門立雪
    為什麼要讀成語 成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積澱,成語的背後涉及很多歷史典故,把成語的含義跟背後的典故結合起來,讓孩子在掌握詞語的同時,還能了解成語背後的文化以及成語典故中蘊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 【周口人講周口故事】「程門立雪」「良佐去矜」的典故原來出自咱...
    大程書院,位於扶溝縣城書院街,是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程顥任職扶溝知縣時創建的。扶溝人民為紀念程顥的功德,將其創辦的「書院」稱為大程書院。  扶溝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人傑地靈。程顥在扶溝任知縣時建造了大程書院,並與弟弟程頤一起在書院講學,吸引了當時全國各地的士人學者,前來扶溝拜師求學,扶溝縣一時文風丕振,人才薈萃。程顥與胞弟程頤合稱「二程」,程氏弟兄在扶溝講學時闡發了大量的理學言論和觀點,成為二程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把中國哲學推進到了一個新階段。二程理學與大程書院也成為扶溝縣的一個重要文化標識。
  • 「程門立雪」與「馬門立雨」
    「程門立雪」與「馬門立雨」   張明源  據《宋史·楊時傳》記載,楊時小時候聰明伶俐,人稱神童。他考中進士後長期在含雲寺和龜山書院攻讀經書、寫作教學,後來拜著名理學家程頤為師。
  • 【成語故事】破釜沉舟、不屈不撓、師出無名、程門立雪
    中國的文化五千年源遠流長,其中有很多是不可複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成語就是語言發展歷史長河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現在也特別提倡大語文這個概念,」得語文者得天下」!我們「淘氣寶晚安「回歸以後,之前陪著我們一起長大的孩子們都已經快上一年級了,所以我們推出了【成語故事】板塊,每周五由麒麟媽咪給大家講四個成語故事,這樣大家不但能聽故事,也能學成語,記得每周複習,就又有新本領啦!
  • 成語程門立雪的故事
    北宋學者楊時精通史學,能文善詩,人稱龜山先生。他年輕時就考中了進士,為了繼續求學,放棄了做官的機會,奔赴河南潁昌拜大學士程顥為師,鑽研學問。當他三十二歲時,程顥死去,四十歲時他又來到洛陽,拜程顥的弟弟程頤做老師。有一天,楊時和同學遊酢一起去拜訪程頤,正好程頤坐在書房打盹。
  • 閩人「程門立雪」,終成「閩學鼻祖」
    「程門立雪」,尊師重道被傳為千古美談。故事的主人公是宋代著名理學家、福建三明將樂人楊時。楊時一生精研理學,特別是他「倡道東南」,對閩中理學的興起,建有篳路藍縷之功。已經40歲的楊時,有一次與學友遊酢同到程家。剛好程頤在午睡,兩人不敢驚動,站在門外靜待。當時正值嚴冬,天下著雪。等到程頤醒來發覺他們,門外的雪已下了一尺深,兩人雙足都沒在雪裡。程頤為他們的真誠所感動,才收為弟子。這個「程門立雪」的故事傳下來,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典實。
  • 從鑿壁偷光到司馬光砸缸,細說傳統歷史故事主角的生平
    讓我們一起走進快歷史第七期,共同認識傳統故事的主角。第一位要說的是「鑿壁借光」的主角匡衡。少年貧窮的他依靠讀書考試走上仕途,在漢元帝即位後相繼擔任給事中、光祿大夫、太子少傅,多次上書陳述治國之道;但擔任丞相後,匡衡也陷入權力的漩渦,最終因貪汙錢財,被漢成帝貶為庶民,不久病逝。
  • 北宋著名哲學家,一首宋詩詩情畫意,開頭就是最讓人愜意的成語
    尤其是北宋著名理學家程顥,乃是北宋理學的奠基者,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的命題,認為「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其中不乏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但是確認能夠呼應自己內心與外地社會之間的關聯。從自我修養的角度來講,還是很值得借鑑的。
  • 尊師重教的典範,程門立雪的故事每個學生都應該知道
    根據《宋史·楊時傳》記載,北宋年間,福建有個叫楊時的人,非常聰明,善作詩文,喜歡鑽研學問。他八歲能賦詩,九歲能作賦,人稱神童。楊時為了去聽理學大師程顥講學,朝廷調他去做官,他都拒絕了,足見他對學問的痴迷程度。程顥死後,楊時前往河南洛陽,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繼續學習理學。
  • 北宋初著名學者,教育家 泰州
    北宋初著名學者,教育家。泰州(今江蘇泰縣)人,年輕時曾在泰山(今山東泰安市)與孫復、石介一起讀書十一餘載當時胡玻家境貧寒,只能布衣裹膚,淡飯充飢,但並濟《不以此為苦,勤奮讀書,日以繼夜,學識長進甚快。三人在一起,窮完學問,探求義理,時人稱「宋初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