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發展到宋朝,可以說是又進了一步。尤其是程朱理學,在中國古代的文化史上和哲學史上都是濃墨重彩的一筆。雖然今天對於他們的學說還有相當的爭議,但並不妨礙他們對中國古代文化的深入探究。
尤其是北宋著名理學家程顥,乃是北宋理學的奠基者,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的命題,認為「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
其中不乏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但是確認能夠呼應自己內心與外地社會之間的關聯。從自我修養的角度來講,還是很值得借鑑的。而他所寫出的一首古詩,更是顯現出了心中詩情畫意的一面,開頭一個成語更是給這首古詩增色不少。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這首詩歌就是程顥的《春日偶成》,題目非常明確地告訴了我們,這顯然是一首寫春天的詩歌。詩歌的一開頭「雲淡風輕」四個字很是吸引我們的眼睛,也給這首古詩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在詩人們的眼中,春天是最值得謳歌和讚美的。因為它消解了冬天的寒冷,消解了冬天的困頓。不管是自然萬物,還有人本身的生命,都在春天綻放出最大的活力。而且春天那種溫度適宜,更容易帶給人一種非常輕鬆非常舒適的生活環境。
就如同這首古詩,一開始的前四個字,那就是「雲淡風輕」的境界詩歌的一開始確實描寫的春天非常的美麗。「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接近正午時分,天上飄著淡淡的雲,偶爾颳起一陣微風。穿行於花柳之間不知不覺來到了前面的河邊。
雖然每一年都是春天。雖然今年的春天距離我們並不是非常遙遠。但是當我們讀到這兩句詩歌的時候。依然會在腦海中想到春天是何等的美麗,春天是何等的舒適,春天是何等的花紅柳綠,鳥語花香。
後面的詩句是詩人看到這天地間美麗的景色所發出的內心感慨。「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本來,在雲淡風輕的大好春色中漫遊,在春花綠柳的簇擁中陶冶自己的情性,這應該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在扼殺人們性靈的封建時代,這似乎只應該是有些「狂」勁兒的少年人才能千,而鬚眉長者只應該端然危坐,擺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才行。
所以這首古詩的最後兩句不乏嘲諷之語,此時詩人已經是一個年邁的老人,但是在詩歌當中依然追求真性情,樂在其中。自然界的美麗人人有份,少年人能夠享受,年老之人就不該欣賞嗎?
詩人詩詞中思考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還是有幾分味道。不過這首唐詩的非常令人稱道,還是雲淡風輕四個字,這幾個字最是吸引我們的目光。而後兩句當中淡淡的諷刺,也讓今天的我們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