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一首簡單的古詩,雖然冷門,但狠狠地諷刺了爭名奪利之人!

2020-12-16 張赫赫的小宇宙

01直白的唐詩,理趣的宋詩

當我們在談論詩詞時,一般都會想到「唐詩宋詞」,其實在唐朝之後,宋詩的發展也比較迅速與蓬勃,無論是格律詩,還是其他的題材,詩作的數量雖然沒有唐詩那樣數不勝數,但是仍舊是比較驚人的。所以在宋朝,除了詞,宋詩依舊是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的。

唐朝經歷了初唐、中唐以及晚唐三個時期的發展後,在詩風上逐漸由灑脫變得深沉,比如李白很多作品就顯現出了唐詩最具代表性的風格——簡單直白,包括王昌齡、白居易、劉禹錫等著名詩人(當然也有個例,比如李商隱的朦朧詩)均是這樣,也無論題材是詠物、言志,還是山水、送別,都比較偏向於敘事性質,而相比較來說宋朝的詩則風格迥異,如果依舊採用這種直白的敘事風格的話,則不會有任何的突出點與閃光點,宋朝的詩人也不太想再走唐朝詩人的老路,在進行時文創作時喜歡有點「彎彎繞」。

比如一個簡單的寫景詩,寫要將一些哲理其中,或者在詩中加入自己的一些人生感悟與人生哲學。

在前面的幾篇文章中,小赫赫與大家分享過一些或經典、或冷門的宋詩:

《全宋詩》中很孤獨的一首詩,全詩無一個愁字,但每句都憂愁至極

王安石一首冷門的詩,但是寫得別有韻味,應該入選小學語文課本!

這幾首詩都說明了宋詩的這一特徵,而體現得最明顯的要數蘇軾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在這首詩中已經不再是寄景抒情,而是將自己對於這樣簡單的風景中所得到的某些啟示或感悟也融入其中:一個人對於一件事情或者事物的觀點以及態度是與別人完全不同的,因為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和立場都不相同。

無論如何,宋代詩人就是這樣喜歡「講道理」、「講哲學」,這一特點在唐詩中不能完全沒有,只不過不是那麼明顯罷了。這就是我們常常講到的一個詞——理趣

02黃庭堅《牧童詩》

今天小赫赫為大家再次分享一首極具代表性的詩——北宋著名詩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的作品《牧童詩》: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之前我們分享過他的那首著名的惜春詩,對比那首詩來看,黃庭堅的這首詩雖然比較冷門,字數也不多,但其中蘊含的道理以及對我們的啟示則是巨大的。這首詩作於黃庭堅與幾位好友在家飲酒作詩時,想起了腦海中那個活潑的吹笛小牧童,有感而發作下的。

開頭兩句前兩句寫的是:一位正在牧牛的小孩,穿村而過,慢慢悠悠的;牧童還悠然地在吹奏著短笛,笛聲隨風飄蕩,即使在很遠的地方都能聽到

在開頭兩句中,黃庭堅僅用了「騎牛」與「吹笛」兩個簡單的動作就描摹除了一個活潑、悠閒的牧童形象,而整首詩的意境也在開頭兩句中勾勒了出來,在遠遠的村邊與靜靜的岸邊,視野寬闊,耳中飄蕩著的笛聲瞬間將一股「山村氣息」蕩入了我們讀者的心中。

這種悠然自得的愜意生活,我們在宋詩中很常見,關鍵之處就在於每首詩的後兩句是如何將詩人自己對簡單的生活的別樣感悟敘述出來的。

後兩句結尾兩句便是黃庭堅自己心中想要說的話:這個小孩的生活多麼的悠哉!哎,現在想想現如今有多少人為了一些名利而都盡心機,以為聰明至極,誰知聰明反被聰明誤,到頭來還是一場空。這樣的生活何時才是盡頭,這個小牧童的生活我何時才能擁有啊!

結尾的兩句與《紅樓夢》中的那句「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牧童的生活雖然簡單,但是這樣不愁衣食的田園般的生活卻是很多人做夢都得不到的,這種自然又理想的生活也許在這樣黑暗的社會中只能是一種幻影而已。

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身邊甚至是我們自己都是那個爭名奪利的人,為什麼知道這樣的結果是一場空還依舊把它當作一種人生追求呢?追求美好生活當然是很好的,但是為了追求生活而工於心計甚至算計別人絕對是不對的!

想想才知道,那個生活在田園當中的小牧童,他的愜意才是最好的人生。黃庭堅這首冷門的古詩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短短四句話中所闡述的道理,對今天的我們依然有啟迪意義。

相關焦點

  • 一首古詩不太知名,但其中典故不少,狠狠諷刺了歌功頌德的文人們
    雖然他極少在詩歌當中用評述的語言加以直接批判,但是卻也能夠讀得出蘊含在其中的諷刺和批判意味。但同時還有很多的文人更加習慣於歌功頌德,而這樣的行為也被不少的詩人當作了批判的對象。比如清代一首古詩並不太知名,卻狠狠地諷刺了那些歌功頌德的文人們。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 黃庭堅一首比較冷門的詩,但是同樣寫得很美,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黃庭堅後期的作品倒時很有特色,譬如這首《春近四絕句》,便寫出了屬於自己的風格,也是一首很美的作品,尤其是其中的第二首,更是膾炙人口美得令人驚豔。 亭臺經雨壓塵沙,春近登臨意氣佳。 更喜輕寒勒成雪,未春先放一城花。
  • 一首寫清明節祭拜的古詩,看似諷刺祭拜者,實際寫一種生活態度
    我們古代傳統相對於逝去的人,對於祖先向來有著深切的思念之情。清明節的時候祭拜先祖,表達對逝去親人的哀思,祈求能夠保佑家運綿長,給子孫後代帶來祝福。這是祭祀的題中之義。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很多詩人也對於這種祭祀的有了更為深刻的思考。今天的我們,祭祀更多的注重於形式,而並非真心實意的去懷念、緬懷祖先,以往的人們也是如此。
  • 劉長卿一首很冷門的六言古詩,中間24個字意境悠悠令人沉醉
    比如今天我們所分享的一首唐詩,是唐代著名詩人劉長卿所寫的一首六言古詩。且看:清川永路何極,落日孤舟解攜。鳥向平蕪遠近,人隨流水東西。白雲千裡萬裡,明月前溪後溪。惆悵長沙謫去,江潭芳草萋萋。「鳥向平蕪遠近,人隨流水東西」以「鳥」寫人,寫當時詩人和友人離別被貶遠去的經歷;「白雲千裡萬裡,明月前溪後溪」更是寓情於景,寫詩人對於自我命運的抒情。相比劉長卿的那些非常出彩的五言古詩,「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這首六言詩顯然要冷門很多。畢竟劉長卿自認是「五言長城」,他自己也承認最出彩的詩歌就是那些五言古詩。
  • 黃庭堅最唯美的一首詞,通篇只有寥寥數語,但是美得令人驚豔
    黃庭堅是北宋時期的一代文宗,他與當時的蘇軾在書法上並稱為「蘇黃」,另外還是「江西詩派」的領軍人物,很多的作品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一些作品的作品,那也是深入人心,例如一首經典的友情詩《寄黃幾復》,那就是難得的經典名篇,裡面還有兩句詩可以說是膾炙人口: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 杜牧一首諷刺意味僅次於《泊秦淮》的唐詩,以小見大功夫相當了得
    之前我們讀杜牧的《泊秦淮》,很是欣賞其中的諷刺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兩句古詩雖然寫的是歌女演奏歌曲的名字,但是實際上卻是在諷刺大唐王朝病入膏肓的紙醉金迷。從「清明時節雨紛紛」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從「春風十裡揚州路」到「玉人何處教吹簫」,每一首都有獨特韻味。今天我們談到的這一首很有諷刺意味的唐詩,名氣僅次於《泊秦淮》,有著明確的諷刺指向,而且其中以小見大的功夫相當了得。且看: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 黃庭堅的一首五言詩,全篇無一生僻字,卻音韻鏗鏘
    黃庭堅非常欣賞「閉門十日雨,吟作飢鳶聲」這兩句,便即興和了一首詩:陳留市隱北宋:黃庭堅市井懷珠玉,往來人未逢。乘肩嬌小女,邂逅此生同。養性霜刀在,閱人清鏡空。黃庭堅一生也是仕途坎坷,曾多次遭貶。作為蘇軾的得意門生,他雖然受到恩師的牽連,卻從無怨言。他與陳師道都是江西詩派的代表人物,不僅性格相近,而且遭遇也相似。他們歌頌隱者,也是抒發內心的一種嚮往,寄託一種愁情。
  • 諷刺詩歌的典範之作,和杭州西湖有關,卻是詩人的唯一宋詩
    也就是說寫詩表達出諷刺,幫助統治者有所改進。這應該是文學作品重要的功能所在。《詩經》當中本身就有很多表達諷刺意義的詩篇,最著名的莫過於《碩鼠》。這樣的文學傳統,在詩歌史上也得到了繼承和發展。今天的這首古詩就是諷刺古詩的典範之作,而且其和杭州西湖有關,也是這個詩人所留下來的唯一一首詩。
  • 一首古詩全面反映陶淵明的農耕生活,雖然貧困但是卻樂此不疲
    他被譽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開闢了中國古典詩詞當中的田園詩,而且他「不為無鬥米而折腰」的高尚品格在後世贏得了很高的讚譽。我們最熟悉的詩歌,莫過於他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和大自然,身心融為一體的詩人形象。畢竟在官場當中處處不得意,回到故鄉,以種地為生倒也是人生一個瀟灑豁達的選擇。
  • 黃庭堅最有哲理的一首詩,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黃庭堅也是一位天才,還在七歲的時候就寫下了充滿諷刺的《牧童詩》,一位七歲的小孩,放在今天可能還在父母的身邊撒嬌,可是黃庭堅表現的很老練,對於現實的感知也比別人要更加深刻,在這首詩中寫得很深刻:「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 七夕夜晚,黃庭堅悲傷摯愛,寫一首代表作詞語美豔卻讓人想要大哭
    其中一句是:金風玉露一相見,便勝卻人世間無數。一對幸別的戀人金風玉露之夜,碧落銀河系之畔相見了,這幸福的一刻,就抵得上人世間千遍萬遍的相見。而詩文王指出呢,這首詞語是黃庭堅寄給他的姬妾邊朝華的。黃庭堅出生於江蘇省泰州的一個寒士之家,自幼聰慧出現異常,念書聰慧,現有才華又有梟雄,堪稱是根正苗紅的社會上好青年人。19歲時他之後嫁給了當地的商人之女王氏,貧困也算數得上是穩定安邦。
  • 黃庭堅最「打臉」的一首詞,曾笑話王安石,沒想到自己卻跟風效仿
    也就是選取前人一家或數家的詩句,拼集而成一首詩詞。集句並非簡單的「抄襲」拼湊那麼簡單,首先要熟知前人詩詞名句,其次還要考慮句式長短,五言或是六言七言?句式對上了,還需要考慮對偶聲律工整,最重要的是要在意境思想上能夠有所表達。因而,集句委實考量詩人的功底,集的好就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集句詩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有之,而集句詞則是在北宋才誕生。
  • 黃庭堅前腳批評王安石的詩,後腳就效法寫下一首詞
    公元1082年,也就是宋神宗元豐五年,王安石營居半山園時,就作了一首集句詩《示元渡》,不過當時卻遭到了詞人黃庭堅的批評。根據《苕溪漁隱叢話前集》記載,黃庭堅批評王安石這首詩是「百家衣」,以為「正堪一笑」。其嘲笑意味不言而喻。但就在不久後,黃庭堅卻效法王安石寫了一首集句詞《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不得不說打臉來得太快。
  • 宋代一首寫春天的古詩很是冷門,但第2句一個字使得我們眼前一亮
    很多人書寫春天,都是為了表達傷悲,但是也有不少的詩人致力於描寫春天獨有的美景。今天的我們讀來,依然心生嚮往。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陰來。這就是宋代詩人徐俯的《春遊湖》。
  • 黃庭堅的一首詞,鑄詞造句新警生動,豪邁之氣動人心魄!
    黃庭堅於宋哲宗紹聖元年冬貶謫黔州,這首詞就是黔州安置期間所作。《定風波·次高左藏使君韻》宋代:黃庭堅萬裡黔中一漏天,屋居終日似乘船。莫笑老翁猶氣岸,君看,幾人黃菊上華顛?戲馬臺南追兩謝,馳射,風流猶拍古人肩。上片寫黔州的生活實景。黔州整日陰雨連綿,好像天漏了,到處是水,在家裡也仿佛整天困在破船上。到了重陽節,又逢雨過天晴,喜上加喜,於是在蜀江畔放懷暢飲。
  • 明朝唐伯虎寫一首古詩自命清高,最後一句古詩常被郭德綱拿來用
    雖然古代有很多的人像他一樣懷才不遇,但是唐伯虎的人生實在是太不可思議。前有科考案的牽連,後有要造反王爺的拉攏,處在如此的境遇之中,只能說唐伯虎時運不濟南,命途多舛。今天我們所分享的就是唐伯虎寫的一首古詩。這首古詩是他自己人格的外在展現,寫出了他自命清高的那種情感。
  • 讀一首詩黃庭堅《清明》,悠悠萬古,是非成敗轉頭空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宋代:黃庭堅《清明》黃庭堅這首《清明》詩,雖然詩題是清明,大概也是因清明節有感而作,說著清明,卻是藉以抒發胸中憤懣不平之氣,以及對這個世間的種種不公正的不滿,從而失去信念而心意灰冷。詩中滿是怨,也飽含無奈。清明本是一個節日,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情感。
  • 黃庭堅不多見的一首七律,想像豐富,尾聯更值得反覆誦讀
    下面介紹黃庭堅不多見的一首七律,想像豐富,尾聯更值得反覆誦讀。,他自幼苦讀詩書,更胸懷壯志,雖然一生仕途坎坷,卻從不怨天尤人。這首詩為黃庭堅22歲時所作,臺源是黃庭堅叔父的隱居地,叔侄之間常有酬唱。有一次詩人去叔父家做客,這時山谷剛剛考取進士,心情異常激動。
  • 黃庭堅七歲時寫的一首詩,字字明白如話,卻要人到中年才能讀懂!
    黃庭堅七歲寫的一首絕句,雖然明白如話,卻要人到中年才能讀懂!一個七歲男孩寫的詩,字字如話,真正讀懂時已過中年!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寧(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 黃庭堅水平很高的一首詩,用典渾然天成,堪稱一絕!
    古典詩詞中,恰當地運用典故,可以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但想要把典故運用的恰到好處、渾然天成,是需要極高的藝術創作水平,經過一番錘鍊才能做到的。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是我國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該詩派提倡作詩的「點鐵成金、奪胎換骨」,即注重對關鍵字詞的錘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