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於宋哲宗紹聖元年冬貶謫黔州,這首詞就是黔州安置期間所作。
《定風波·次高左藏使君韻》
宋代:黃庭堅
萬裡黔中一漏天,屋居終日似乘船。及至重陽天也霽,催醉,鬼門關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猶氣岸,君看,幾人黃菊上華顛?戲馬臺南追兩謝,馳射,風流猶拍古人肩。
上片寫黔州的生活實景。黔州整日陰雨連綿,好像天漏了,到處是水,在家裡也仿佛整天困在破船上。到了重陽節,又逢雨過天晴,喜上加喜,於是在蜀江畔放懷暢飲。詞人強調是「鬼門關外蜀江前」,既說明了自己被貶險惡之地的處境,更是用自然環境來反襯自己不畏艱險,不畏打擊的傲兀之氣,由此自然因此下片的「氣岸」之語。
下片抒懷。詞人自信地說道:不要取笑我老翁一個仍然如此傲岸。你看看,老翁頭上插著菊花的有幾人呢?我吟詩填詞堪比戲馬臺賦詩的兩謝。騎馬射箭,縱橫馳騁,也直追古時風流人物。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中說「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黃庭堅也有「花向老人頭上笑,羞羞,白髮簪花不解愁」的句子,老翁頭上簪花,看似不合時宜,卻表現出不服老,不從俗的自信。接下來,黃庭堅又從文採武略角度寫自己堪比古人,詞情一氣貫注,層層加深,豪邁之氣達到頂點。
在蜀中五年,雖然遭受政敵壓制打擊,但黃庭堅「泊然不以遷謫介意,蜀士慕從之遊,講學不倦」(《宋史·黃庭堅傳》)。這首詞也以新鮮生動的語言,貼切自然的典故,展示了黃庭堅身處逆境而老而益壯,窮且彌堅的樂觀奮發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