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一生豁達,即便是在被貶謫期間也能做到心平氣和,自得其樂,並寫下很多看透人生的名句,比如「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等等。但即便如此,他內心深處仍然充滿孤獨和寂寞,從下面這首詞就可以看出來。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這是一首詠物詞,作於元豐三年蘇軾被貶黃州期間。詞人託物言志,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表達了他孤高自守,矢志不移的情懷。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這兩句寫夜景,用「缺」、「疏」、「斷」幾個字極力渲染出一片悽冷孤寂之境,為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幽人」和「孤鴻」這兩個意象對舉,說明那獨自往來的幽人正如那孤高的大雁,寫孤鴻正是寫作者自己,極富象徵意味和詩意之美。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這兩句明寫孤鴻,暗寫自己。寫出了詞人的憂讒畏譏的心境以及不為人知的悵恨。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這兩句寫孤鴻遭遇的不幸,它自守在寒冷的沙洲,即使有高枝可以棲息,它卻撿來撿去「不肯棲」,心中懷有無限幽恨。
下片詞人以象徵手法,以孤鴻自況,通過寫孤鴻的遭際,表達了自己貶謫時期內心的孤苦以及不甘於流俗的情懷。
這首詞詞境和心境相一致,達到了一種高妙的境界,正如黃庭堅所說:「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