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總有一些詩人、詞人都是默默無聞的,他們很多隻留下了自己的作品,卻把名字深深地沉澱在歷史長河的底部,因為相比較之下,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而言,一些詩人的作品雖然經典,但是名聲卻沒有歷史上的那幾位大咖那樣聲名遠播。
有數據統計過,在《全唐詩》中一共有2200為詩人,在《全宋詞》也有將近1330餘人。其實,「專業」的詩人、詞人數量要遠遠大於此,正是因為這些默默無聞的詩人們構成了我們這燦若星辰的文化長河。這些不算聞名的詩人們憑藉著自己的才華也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經典:
比如說常建的那首《題破山寺後禪院》中就有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這樣千古傳誦的經典詩句。
又比如錢起《省試湘靈鼓瑟》中也曾有過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這樣痛苦悲憫的詩句,鑄就了「曲終人散」的經典。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而今天小赫赫就為大家介紹的是一位來自宋代的「小」詞人——王觀。想必大家對於王觀都不太熟悉,但是提到他的大作可以說是人人皆知,他的這首詞也由於其將江南那如畫的風景描繪得淋漓盡致而入選《宋詞三百首》。
這首詞就是《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王冠也因為這首詞,將他自己的名字寫在了浩渺的歷史畫卷中。
從題目中可以知道,這首詞是一首王觀送別朋友回到家鄉的送別詞。
同樣是送別的詩詞,李白寫出了一切隨心,王維寫出了淡泊與自然、王勃寫出了豪邁與雄心壯志,但是王觀在這首詞中則將送別寫得那樣唯美與生動淡雅。
上闕
本意:看那江水像極了美人那雙靈秀的眼波,而遠處的山更像是美人那嬌羞時緊蹙的眉。今天我們就要分別了,不必問你要去哪裡,自然是那山水、眼眉交融之處,那裡肯定是一方好去處,我也就不必在惦念了!
這一句就使人眼前一亮,以往都是將美人的眼睛、眉毛比喻成秋水、比喻成春山(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李白),此時王觀則反其意而用之,水、山分別比作了美人的眼、眉,將自然中山水擬人化,使人讀後頓覺生動形象。
最後的那一句「眉眼盈盈處」則是一個雙關的寫法,不僅說明了王觀家鄉的美麗錦繡,又讓我們產生了豐富的聯想,這眉眼盈盈是否是友人家中的親人、妻子在翹首以盼時的眉目姿態。可以說,短短的一句話,不僅生動,而且充分利用山水、眼眉的相似之處巧妙地寫出了家鄉的美麗以及對朋友的不舍與離別的無奈,家中還有人期盼你回去呢,我就不留你了!
下闕
本意:與你分別之前,我剛剛在滿懷失落中送走了我最喜愛的春天,你再一走,此地空餘我一個人,怎麼不感到悵然若失。假如你到了江南,那裡如果還是春天的話,千萬千萬將春天的景色留在心裡,不要讓它輕易溜走。
下闕中的兩個「送」字,將王觀此時內心的離愁別緒充分表現了出來,層層遞進,將悲傷描繪得悲情無比。但是,王觀內心最主要的相反卻是叮囑朋友到了家鄉之後永遠和春住。當然這樣的期盼也只能是心裡的祝福,不能成為現實,但是正是這樣的祝福與殷殷關懷,將一場本該愁緒滿滿的場景變得輕鬆與富有樂趣。
詞中有惜春之情,又寓含祝福之意。
縱觀全詞,在淡雅之中不乏趣味生動,在離別之苦背後更有對朋友的美好祝願。
宋代文學家王灼評論說:
王逐客才豪,其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
正是因為這樣,這首詞收到了古今學者們的高度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