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非常冷門的一首詞,寫作手法與眾不同,道出內心的孤獨與無奈

2020-12-17 諸葛品歷史

真正的孤獨,不是缺少朋友相伴,而是沒有人能夠體會和理解心中的苦楚,如同古人所說的「知我者,謂我何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歷各種事情,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結交不同性格的朋友,但真正懂你的人寥寥無幾,才有「朋友滿天下,知己有幾人」之感慨。

古代文人墨客大多感情豐富,甚至多愁善感,時常感到莫名的孤獨與悽涼。在詩人和詞人筆下,對孤獨的刻畫與描寫千姿百態,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在外遊子的孤獨;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更是孤獨作品中的佳作。

宋代頂級詞人蘇軾,學富五車,且渴望為朝廷效力,卻由於各種原因屢遭貶官,滿身才華難以施展。儘管蘇軾通常都給人一種樂觀向上的感覺,即使不如意也不輕易表露,但他畢竟達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境界,偶爾也會惆悵一番。今天介紹一首蘇軾非常冷門的此詞篇,寫作手法與眾不同,道出內心的孤獨與無奈。

《菩薩蠻·回文秋閨怨》

井桐雙照新妝冷,冷妝新照雙桐井。

羞對井花愁,愁花井對羞。

影孤憐夜永,永夜憐孤影。

樓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樓。

翻譯成白話文的大概意思是:井水邊的那兩棵梧桐樹,好像在偷偷望著我身上的新衣服。我穿著冷色系的衣服,站在窗邊觀賞外面的景物,恰好也看到枝葉繁茂的兩棵梧桐樹。我對著井邊的花兒表露愁緒,花兒仿佛感受我的心情,瞬間低下頭。孤單的我感嘆夜晚太長,夜晚也對我的孤獨感到憐憫。閣樓適應不了深秋的蕭瑟,在深秋的夜晚最好不要站在閣樓望向方。

我們可以發現,這整體屬於一首回詞,把前一句倒過來讀,就是後面的詞句,筆法堪稱精妙,蘇軾對此拿捏得非常到位。不得不說,若沒有蘇軾這種超乎常人的才華,很難寫出如此經典的回文詞。在該作品中,蘇軾塑造了一位閨中怨婦,刻畫出她對丈夫的思念。

每一首詩詞,都蘊藏著作者的內心想法,表面上是女子形影相弔,在深秋倍感孤單,其實蘇軾在反映自己當時的情況。這首詞是蘇軾剛被貶到黃州所作,在此地沒有親人,也沒有志同道合的友人,而且已經入冬,孤獨之感頓時油然而生。

相關焦點

  • 蘇軾最冷門的一首詞,其中9個字非常有趣,網友:蘇軾太自戀了
    讀蘇軾的作品,就像是看一場電影,故事情節讓人難忘,同時也能領悟許多道理。李白與蘇軾同為百年不出的大才子,創作風格卻有很大差別,相對而言,蘇軾比較接地氣,詩仙李白的手法太過蒙太奇。不是每一首蘇軾的詩詞都家喻戶曉,畢竟他是個高產的文人,留下的作品數量龐大,大約四千首。
  • 蘇軾頗為冷門的一首詞,卻句句經典,最後9個字清新脫俗
    曾經何時,許多人的網絡籤名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只覺得這句話非常炫酷,並不知曉出自何人之手,現在才知道,原來這也是蘇軾的名句。對於一般詩人和詞人來說,一生能留下幾首經典作品,就足以含笑九泉,不枉此生,甚至青史留名。
  • 夜晚無心睡眠,蘇軾在院中寫了一首詞,最後5個字,盡顯孤獨寂寞
    蘇軾以高超的文學素養將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心境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孤傲、高潔,雖難免寂寞,也無悔自己堅守內心的抉擇。每逢深夜,院落裡總會偶然飛過一兩隻迷路的鴻雁,它們撲稜著翅膀落在了我的窗前,難道漂泊無依的鴻雁也像我這蹉跎歲月的人一般孤獨嗎?這句通過虛實結合的手法,使「幽人」與「孤鴻」互相映襯,突出了「幽人」的孤獨寂寥,塑造出一個超凡脫俗的形象。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詩詞興盛於唐宋時期,在這段歲月中,湧現出了不少的優秀人物,比如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便是其中之一。蘇軾因所謂的「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在黃州的四年裡,蘇軾雖然憑藉著他的樂觀曠達,率領全家度過了生活上的難關,但他內心深處的孤獨卻是常人無法理解的。
  • 蘇軾最孤獨的一首詞,平生不懂孤獨,才懂孤獨,便已深入骨髓
    一直以為蘇軾是那樣率真,雖多次貶謫,但秉著進可安天下,退能山水怡自身,一生演繹著超曠豁達的人生傳奇,是一個非常有氣度的大詞人。當我再次讀到他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才明白如此灑脫飄逸的詞人,竟有如此孤獨寂寞時。全詩如下: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 納蘭性德很冷門的一首詞,深情似海,其中7字,道出人生最大遺憾
    作為清代詞壇最有影響力的一位詞人,納蘭性德用他的深情感染了每一位讀者。他把自己的一顆赤子之心寫進每一首詞作中,如泣如訴,真摯動人。在他筆下,即便是最簡單的詞語也爆發出了強烈的感染力。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一生一代一雙人」,真是不知賺取了多少人的眼淚。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最悽涼的一首詞,尾句卻流傳千年,被當座右銘
    從汴京到黃州,從一個人人敬重的朝廷官員,到生計都成問題的貶官,蘇軾內心落差極大。於是,蘇軾開始寫詩,當然主要是寫了不少抒發內心孤獨與悽涼的詞作。最為經典的便是《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堪稱是蘇軾人生最孤獨悽涼的一首詞。
  • 蘇軾很冷門的一首詞,其高超的表達技巧,卻令人讚不絕口!
    蘇軾是我國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文等領域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在詞的創作上更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蘇軾的詞突破了傳統意義上詞為「豔科」的格局,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變成了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對後世影響很大。
  • 蘇軾寫下一首詞思念亡妻,成悼亡詞巔峰之作,如今已入中學生教材
    蘇軾寫下一首詞思念亡妻,成悼亡詞巔峰之作,如今已入中學生教材在中國文學史上,從《詩經》開始,就已經出現「悼亡詩」。而用詞寫悼亡,是蘇軾的首創。蘇軾寫過一首悼亡詞,而且成了史上公認的最好的一首,並且還因文筆之妙、感人之深,被收錄進了中學生教材。金庸還在《神鵰俠侶》裡面寫道,楊過為小龍女跳崖,最重要的引子就是蘇軾這首詞。
  • 蘇軾和辛棄疾,夜裡無心入睡,都寫了首西江月,你喜歡哪一首
    蘇軾是這樣寫的: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蘇軾直接道出自己內心的無奈和內心的苦悶,這一生的他全部在貶謫中度過,借酒消愁也只能讓蘇軾更加的犯愁。但是詩人在一系列的經歷之中,已經將所有的外物淡然,所有悲涼之中,蘇軾還有著自己的樂觀和積極的心態。
  • 蘇軾被貶,路遇一枝梅花,作下一首詞,表達了內心的寂寞之情
    蘇軾早年之間在京城非常得意,少年就中科舉還受到文壇大家歐陽修提攜。當時的他風流一時,但是烏臺案後蘇軾的人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就像王朝興衰一般,從此蘇軾的人生從頂點走向低谷。過去提攜自己的長輩們也都失去了權勢,自己還被放逐出京城從此在顛沛流離之間生存。在蘇軾流浪於各地期間,路遇一隻梅花,作下了一首詞《梅花二首》,表達內心的寂寞之情。
  • 晏殊的這首詞相對冷門,卻道出無盡的相思,最後兩句讓人落淚
    對於古代文人來說,無人不想金榜題名,奈何僧多粥少,每一次會試所錄取的進士名額有限,三十多歲考中進士都實屬不易,像蘇軾這種弱冠之年就進士及第之人鳳毛麟角。然而,晏殊比蘇軾還要牛,十四歲以神童的身份直接參加殿試,其才華獲得皇帝認可,被賜予進士出身。古人常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方仲永就是各典型,晏殊卻不一樣,他用自身經歷詮釋了「彪悍的人生無需解釋」之道理。
  • 蘇軾最有哲理的一首詞,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寫得很深刻
    蘇軾是北宋最具有影響力的一位大文豪,不僅詩歌寫得好,另外他的詞也是一絕,同時還入選了唐宋八大家,作為一位全能型的天才,蘇軾身上的天才特徵,在他的作品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一些經典的作品,那也是膾炙人口,除了很抒情之外,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 蘇軾的這首詞,把孤獨寫得淋漓盡致,看了讓人心疼!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北宋詞人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便是將這種孤獨感寫得極真切深刻的一首詞。我們都知道蘇軾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這首詞就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樂觀曠達的蘇軾,雖然能渡過生活的艱苦,但內心深處的孤獨卻是他人難以理解的。
  • 蘇軾很有韻味的一首詞,一開篇看似很普通,最後幾句又充滿哲理
    蘇軾是天才,而且是那種千的難得一遇的天才,雖然北宋時期人才濟濟,但是蘇軾的才華和才情,那是無人能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個人是非常的喜歡蘇軾,很多人一直問我,為什麼蘇軾會如此受歡迎?我個人認為蘇軾的成功,除了文學之外,還有就是他身上所傳遞出來的精神。
  • 蘇軾很有哲理的一首詞,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非常值得一讀!
    說起蘇軾最有哲理的一首詞,那自然是他的《臨江仙·送錢穆父》,在這首詞中,蘇軾把自己對於人生的看法,全部的寫進了這首詞中,從而也使得這首詩,顯得更加的生動,讀來更是朗朗上口,讓人能夠從中學明白很多的道理。
  • 蘇軾很著名的一首詞,描寫栩栩如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蘇軾入仕不久就遇到了王安石的革新運動,父親卻極力反對,雖然個人觀點比較激進,但蘇洵卻預測到了這次革新的結果、以及王安石的不幸結局。蘇軾剛開始也和大多數人一樣,不僅不理解王安石,而且也撰文加以抨擊。不過在皇帝的支持下,王安石力排眾議,繼續進行這項他認為一生中最偉大的事業。
  • 蘇軾最孤冷的一首詞,被黃庭堅贊為沒有一點人間煙火氣!
    蘇軾一生豁達,即便是在被貶謫期間也能做到心平氣和,自得其樂,並寫下很多看透人生的名句,比如「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等等。但即便如此,他內心深處仍然充滿孤獨和寂寞,從下面這首詞就可以看出來。
  • 蘇軾重逢家人時寫下一首千古詩詞,中秋之夜斷舍離,道盡人生悲歡
    中秋將至,思念漸濃,無論是每逢佳節倍思親,還是獨在異鄉為異客,都想著能夠和家人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可是總有人兒不能回家團聚,蘇軾也曾道出的那句「但願人長久」寫進了心中。今天我們要來品讀是蘇軾的另外一首詩詞,中秋之夜蘇軾和弟弟蘇轍短暫相聚,望著一輪明月,訴說著心中三兩事,感慨人生風雨。這首詩詞有著怎樣的感慨,蘇軾在中秋之夜抒發了怎樣的感想,一起來品讀。
  • 蘇軾臨終前,寫了一首詩,最後一句,道盡了一生的無奈和哀愁
    蘇軾在整個北宋,乃至南宋往後都有非比尋常的貢獻,他代表著繼唐朝「詩」之後,又一個「詞」的黎明。如同天空亮眼的北鬥星一般,讓人心中充滿方向感。後來,宋哲宗即位時,蘇軾被重新啟用,但是這時的蘇軾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在北歸回京時的路上撒手人寰,令人嘆息。在文豪隕落之時,留下了怎樣的詞句總結了他這充滿苦難的一生,經過後人整理,公認《自題金山畫像》為他最後一首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