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碗正宗炸醬麵,其實很多老北京人也都忘了(附菜譜)

2020-12-20 北晚新視覺網

北京城連綿颱風雨散去,悶熱的二伏天兒又快來了。老話講究頭伏餃子二伏面,而炸醬麵又是老北京人的看家吃食。

時下京城,賣炸醬麵的館子可以說是遍地開花,打老遠就能見到大字招牌:「老北京炸醬麵」。

經常是進得店門,操著南腔北調的夥計一聲怪叫:

「來了您那,裡邊請!」先聲奪人,嚇你一跳,入得坐後,心神甫定。

端上面來,但見那小碗炸醬黑不溜秋,七八個小碟子裡分別裝著蔫頭耷腦的幾絲豆芽菜、粗細不一的黃瓜絲、胡蘿蔔絲以及其他菜蔬,只見那夥計飛快的將小碟子的面碼倒入面碗裡,叮噹作響,噱頭十足。吃到嘴裡,黏黏糊糊,了無特色。如果您是外地客人,肯定會疑惑不已:這就是傳說中的北京炸醬麵嗎?

北京人說吃麵,就是專指吃麵條,不會誤會成別的什麼麵食,而這麵條一般來說就是炸醬麵,如果是打滷面、汆兒面、芝麻醬麵等等也會特意說明的,可見,炸醬麵在北京人的飲食習慣裡佔有十分突出的位置。

前些年,有好事者曾經組織評選出中國十大麵條,北京炸醬麵也在其列,姑且不論這個評選是否權威、全面、準確,炸醬麵在麵條一族裡的地位應該是很顯赫的。

麵條起源於中國,2002年10月,中科院地質地球所的科研人員在青海省民和縣進行地質考察,在一個河灘地下三米處發現了一隻倒扣著的碗,碗裡竟然是麵條,研究發現這麵條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最長的一根有五十釐米。不過,過去麵條的稱謂一直很含混,有湯餅、索餅等等稱呼,直到宋代以後才逐漸統稱為麵條。從南到北,麵條家族分支多多,在在北方各地區更是枝繁葉茂。

炸醬麵源自北京,大約是與滿族人嗜醬有直接關係。

滿族人發軔於白山黑水之間,過去這裡一直是苦寒之地。食物短缺,特別是早期八旗兵常年徵戰,醬就是他們食物裡不可或缺的調味品,努爾哈赤「以醬代菜」,把醬直接當做軍隊的給養。直到入關以後,皇宮裡還一直保持著吃醬的傳統。

春天要有「炒黃瓜醬」,夏天要吃「炒豌豆醬」,秋天必備「炒胡蘿蔔醬,」冬天得有「炒榛子醬」,這就是御膳房裡著名的「宮廷四大醬」,這醬可不是什麼調味品,而是每天的壓桌小菜。愛吃醬可不是山東人的專利,旗人吃醬更勝一籌。於是,天子腳下誕生炸醬麵就成為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一碗炸醬麵的構成要素不外乎三點:炸醬、麵條、面碼。且聽我一一道來。

先說炸醬,顧名思義,一是要有醬,二是醬須炸,兩者缺一不可。

舊時,京城人家要吃炸醬麵的時候,會打發小孩子拿個飯碗,去胡同口的副食店買毛兒八分錢的黃醬,副食店的售貨員把碗先放在臺秤上稱好重量,再把秤調到適當的刻度,從身後的大醬缸裡盛出一勺子稀黃醬慢慢倒進碗裡,直至夠分量時,猛地收手,齊活。

小孩子捧著裝滿黃醬的飯碗,小心翼翼地往家走,邊走邊拿手指頭沾碗裡的黃醬往自己嘴裡抹,雖然那黃醬除了齁鹹沒別的滋味,可沒幾個孩子能抵住誘惑,反正嘬手指頭、舔碗邊兒的事我沒少幹。

在物質匱乏的年月,許多東西都憑證憑票供應,比如芝麻醬只有春節、國慶、五一「三節」才每戶一兩,其餘時候則匱如也,黃醬雖然敞開供應,但是肉和油同樣憑票,吃一頓炸醬麵也是居家過日子的大事件。

一家老小切一毛錢的五花肉,炸一碗香噴噴的醬,從家裡現有的蔬菜裡尋幾款面碼,盆幹碗淨,吃撐為止。書歸正傳,還是說怎麼炸醬吧:炸醬顧名思義是炸而非炒,所以,油要寬些才是,肉則應肥瘦相間,帶皮切成小丁,有的人炸醬時把豬肉去皮,或者只用瘦肉,此法謬矣。

豬肉帶皮炸醬,吃的時候肉皮糯軟彈牙,而且在炸醬的過程裡豬皮及肥肉釋放的油脂會使炸醬平添些許香氣。

時下市售的黃醬品牌琳琅滿目,但基本上都是工業化大生產,缺乏個性,千醬一面,有的還添入了奇奇怪怪的東西,味道自然也怪怪的,我一般會買來六必居的幹黃醬再加入一些甜麵醬以黃酒和幾滴香油稀釋,幹黃醬與甜麵醬的比例為八比二,如果沒有黃酒用料酒也行,醬稀釋成吃麻醬麵時的澥好的芝麻醬濃度即可,上籠先蒸幾分鐘使其味道更加濃鬱豐厚再行炸制。

鍋內多放些植物油,先放一枚八角、一塊桂皮與油同時加熱,油鍋燒至六成熱取出八角桂皮,放入肉丁煸炒出香味,放入蔥薑末,之後倒入黃醬慢慢煸炒半小時以上。炸醬不能心急,而且要不停地用炒勺或鍋鏟翻動,以免巴底糊鍋。等到醬色發黑,裡面的水分基本揮發出去,油與醬充分融合後,再放入一些切好的蔥花,此名為倒熗鍋,醬成出鍋,這就是傳說中的小碗幹炸,濃鬱的醬香夾帶著肉香撲鼻而來,即使不餓,也會垂涎。檢驗醬是否炸好,有一個簡便方法,拿根筷子,在炸好的醬上輕劃一下,其斷口久不彌合則火候到家。

當然了,這是豪華版的炸醬,如若嫌其繁複,亦可把講究化為將就,直接買來超市裡各色黃醬,短平快操作,一樣吃飽。除了五花肉炸醬以外,還可以用其他肉類、雞蛋碎、海米、甚至香菇、茄子等等炸醬,味道也好,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試。

再說麵條,老北京人吃炸醬麵的首選當為小把抻面,這是一種幾近失傳的家庭麵條加工手法。

所謂小把,就是抻一把面煮出一兩碗,有些類似時下遍地都是的蘭州拉麵的手法,但也有所不同。先說麵粉,選擇高筋粉為宜,取其勁道有韌性,和面時一斤麵粉加入四五克鹽,一兩克食用鹼面(如果沒有,也可不加),麵團和至軟硬適度,揉至「三光」,即盆光、手光、面光,蓋上溼布,醒半小時左右。

抻面的具體手法可以在度娘那裡學習,我不再浪費筆墨。抻面畢竟有些技術含量,手擀麵應該簡單易學,和面要求同上,市面上買手擀麵也很方便,但總覺得外購的麵條似是而非。

正宗的炸醬麵有兩種吃法,一是鍋挑,即直接從鍋裡盛出麵條取其熱,但需注意的是,鍋挑易坨,對麵條的品質要求也高些。另一種是過水麵,麵條出鍋後過涼水或溫水,使其清清爽爽、利利索索,不會難拌。至於用切面甚至掛麵來做炸醬麵則不可取,起碼,對不起那碗炸醬,簡直是暴殄天物了。

最後說說面碼。

梁實秋先生說過:吃炸醬麵的「四色面碼,一樣也少不得,掐菜、黃瓜絲、蘿蔔纓、芹菜末。」

所謂掐菜,就是掐頭去尾只留中間的豆芽菜,用水焯過之後迅速用涼水浸泡,保持其脆爽;蘿蔔纓指的是小水蘿蔔纓,切碎生食;芹菜末生熟均可,亦應保持脆爽為好。梁先生所說的四樣菜,是春天炸醬麵的標配。

這幾樣面碼的選擇一是應時應令,都是當季所產。二是脆口的蔬菜與糯軟勁道的麵條搭配相得益彰。

當然,面碼也可隨季節和個人喜好增減,比如秋冬季節可以用大白菜切絲焯水,圓白菜絲也是個選擇,有的人喜歡在面碼裡加入青豆、胡蘿蔔絲也未嘗不可。

還有一樣雖非面碼,但缺其不可,那就是大蒜瓣。醬好、面好、面碼好,再點幾滴香醋,拌將起來,吃唄您那,一準整個肚歪!特別是寒冬臘月,就上幾瓣臘八蒜,面裡澆幾滴臘八醋,從裡到外都暖和。夏日厭食,過水涼麵,神清氣爽。

來源:京範兒

相關焦點

  • 這才是正宗的老北京炸醬麵,一碗麵八種菜碼32元,大口吃著真香
    對於北京的特色美食,想必大家都是有所了解的,就算沒有吃過,但至少也是聽過的,像烤鴨、炒肝、滷煮火燒、豆汁焦圈等等,美食特別的多種多樣。而去到北京旅遊的人,肯定也少不了吃一碗老北京炸醬麵,畢竟這已經是火遍全國各地的美食,所以去北京當然要嘗嘗最正宗地道的啦。
  • 老北京炸醬麵,炸醬是關鍵,多數人弄錯了,難怪炸醬不香也沒味
    自製炸醬麵,炸醬是關鍵,做法配方全教你,做一大盆不夠吃!對於愛吃麵條的人來說,#一碗炸醬麵的好吃與否,炸醬是關鍵,如果醬沒有炸好,那就算配料再多再美味,這碗面都不會得到大家的認可。老北京炸醬麵應該是炸醬麵中的第一名了,很多人去北京除了吃烤鴨,來一碗正宗的老北京炸醬麵也是最流行的,老北京炸醬麵,炸醬是關鍵,多數人弄錯了,難怪炸醬不香也沒味!炸醬中的肉一定要選擇肥瘦相間的豬五花肉,切成2釐米左右的肉丁。
  • 如何正確做一碗老北京炸醬麵:菜譜在此
    南方人要是沒了大米飯就沒了命,北方人同樣也離不開麵食。作為北方城市,北京人日常以麵食為主。饅頭、火燒都是基本標配,抻碗筋道的麵條兒更是家家兒必備。北京人的一碗炸醬麵,能把一年四季給吃盡了。其實,地道的老北京炸醬麵,都在北京人自己家裡,沒有人為吃這口兒下館子。早年間,正經八百的飯館子都不賣炸醬麵的,興許一些「二葷鋪」捎帶著賣幾碗。不過,您可甭小瞧了這碗平民百姓的家常便飯。皇城根兒下的北京人,有著「食不厭精」的傳統,吃什麼都講究!
  • 老北京炸醬麵家常做法,正宗炸醬,醬香濃鬱,上桌大人孩子搶著吃
    導語:老北京炸醬麵,用黃豆醬還是甜麵醬?做對了,醬香濃鬱家人搶著吃說到老北京,人們會想到很多經典的小吃,如紅燒驢肉、豌豆黃、烤餅等,每種不同的小吃都能給人們的味蕾帶來享受。當然,除了這些小吃,還有一種經典的麵食,那就是炸醬麵。
  • 做老北京炸醬麵,關鍵是菜碼和炸醬,跟著菜譜做,醬香濃鬱特好吃
    老北京炸醬麵是一道傳統的中式麵食,炸醬麵,醬香濃鬱,勁道爽口,深受外地食客的歡迎。老北京炸醬麵的做法看似複雜,實際上很簡單,它關鍵就在於菜碼、炸醬。今天就跟著菜譜做上一次,你也能學會老北京炸醬麵的做法。
  • 老北京人都未必知道,正宗北京打滷面有這麼多講究(附菜譜)
    如果說炸醬麵是老北京人食譜裡的家常,那麼,打滷面則是在一些特殊日子裡才能上檯面的一種麵條,它的出現,往往會伴隨有一種儀式感。一個人起碼會在一生之中的三個場合遇到打滷面。加上家裡人都要過生日,這麼一來,一年之中,怎麼也得吃上幾頓打滷面。
  • 教你怎麼做老北京炸醬麵,步驟很簡單!
    炸醬麵是中國傳統特色麵食、正宗北京名小吃。被譽為「中國十大麵條」之一 ,流行於北京 、天津,山東、河北、遼寧、吉林等北方地區,由菜碼、炸醬拌麵條而成。老北京是一個非常注重吃的地方,在北京,飲食已經是一種文化現象,在這些小吃中,出現頻率最高、人們記憶最深刻的,當數老北京炸醬麵了。
  • 夏天來碗老北京炸醬麵,正宗傳統味道,爽口開胃下飯
    這一說到炸醬麵,嘿,咱就不自覺的想起,這不典型老北京的美食嗎!其實吃炸醬麵,也不是吃的什麼創新的感覺,小編覺得,炸醬麵啊,就是吃的一種回憶,一種對家的念想。小時候住在平房,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吃飯的時候都是需要媽媽在小胡同裡喊著回來吃飯,最驚喜的是回家一看,哇~~吃炸醬麵,因為小編小時候最喜歡吃炸醬麵了,夏天清清涼涼的,過一下涼水,放點黃瓜碼,胡蘿蔔碼,黃豆,木耳,豆芽,在多來點醋
  • 老北京炸醬麵和韓國炸醬麵哪個好吃?老北京炸醬麵勝過韓國炸醬麵
    大家都知道北方是以麵食為主食的,麵食也有分好多種類,有炒類的也有煮類的,當然還有一種乾麵。這眾多的麵食中有一種叫做是炸醬麵,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說到炸醬麵,小妖就想到了老北京的炸醬麵,大家是否有吃過呢?
  • 正宗的老北京炸醬麵:教你秘制炸醬配方,濃濃京味兒,太地道了!
    今天教大家一道正宗的老北京炸醬麵!正宗的老北京炸醬麵:教你秘制炸醬配方,濃濃京味兒,太地道了!鍋中燒熱適量水,將麵條放入用開水灼燙一遍,直到煮出泡沫後,撈出麵條,放入涼水中冷卻,換一鍋水燒開後,將麵條瀝乾水分重新開水下鍋煮熟,撈出後裝入碗中,擺上黃瓜絲兒,倒上炒好的炸醬,趁著麵條熱乎將炸醬拌開即可享用另外,做炸醬麵時,關鍵要掌握以下幾點:一、選用五花肉。
  • 教你做正宗的炸醬麵,簡單易學,早餐天天吃也不膩
    炸醬麵By 君夢深藍提起炸醬麵,大夥都會想到老北京炸醬麵,確實正宗的老北京炸醬麵非常好吃,它的最重要調料就是六必居的黃醬,才能把炸醬的味道充分體現出來。其實我們在家做炸醬麵,只要選購好一點的黃醬,加上一些小的竅門,也同樣可以做出好的味道來。做炸醬麵的環節裡,只有做炸醬這道程序是比較費時費力,其實我們蠻可以一次多做些炸醬,吃不完可以放置冰箱裡冷藏,待要吃炸醬麵的時候,只要將炸醬在微波爐裡加熱就可以了。原料:麵條、肉沫、黃瓜絲、蔥末、蒜末、黃豆醬、生抽。
  • 老北京炸醬麵怎麼做?三步讓你的醬汁又香又美味,一點都不膩!
    每個人的收藏夾裡肯定都有一大堆做麵條的菜譜,相信大家最後想起來的一定只有方便麵和炸醬麵了,炸醬麵雖然做法簡單,但是裡面花的心思不少,要做好一碗炸醬麵也不簡單,今天小炸來教大家做最美味最正經的老北京炸醬麵,帶大家回憶一下媽媽做的飯的味道吧!
  • 老北京炸醬麵是誰發明的? 炸醬麵產生於哪一年代?
    如今,一涉及老北京飲食風俗,勢必會出現炸醬麵的字樣,炸醬麵、大碗茶、烤鴨一起構成頗具特色的老北京傳統飲食文化,炸醬麵做法不太難,首先將麵條煮熟,放入涼水中冷淘,再將肉末(或是雞蛋)、豆醬炒香,   原標題:老北京炸醬麵是誰發明的? 炸醬麵產生於哪一年代?
  • 比韓國炸醬麵還好吃,正宗老北京炸醬麵,好吃的不要不要的!
    現在改良後的韓劇變得幽默風趣很受人喜歡。很多人說,愛看韓劇的人就是喜歡逃避現實,因為很少劇中的故事情節在生活中很少會發生。就是咱們平時說的瑪麗蘇劇情。在這兒小編呼籲大家有空多看一下國產劇。一點都不比韓劇差好嗎?國產的東西非常得好,千萬不要被韓流影響。其實隨著韓國的綜藝,電視劇的熱播,對咱們中國的影響也非常大。像韓劇帶火了炸醬麵。
  • 炸醬麵,還是自家做最地道,必放2樣面醬,少一樣都不香,吃不厭
    自家做的炸醬麵最地道,老師傅透露:必放2樣面醬,少一樣都不香!北方人愛吃麵食,在全國各地好吃的麵食數不勝數,餓的時候,來上一大碗,比吃大魚大肉還舒坦。說起炸醬麵,頭一個聯想到的一定是老北京炸醬麵,其實炸醬麵在很多地方都很盛行,製作方法都略有不同。在韓式餐廳,也能吃到韓式炸醬麵,它是由中國炸醬麵改良成符合當地人口味的韓式炸醬麵。除了老北京炸醬麵,天津炸醬麵也深受很多人的喜愛,天津炸醬麵是以甜麵醬為主,而老北京炸醬麵是以黃醬為主,都有各自的特色。
  • 炸醬麵穩住!在家來碗自製炸醬麵,此刻我們都是北京人
    相信很多人看完新聞後會陷入焦慮,小小值也一樣:為了防控疫情,北京多加醫療機構派出醫療隊員馳援一線。很多醫護人員再次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開始在高溫40度的氣溫下進行消殺,衣服都被汗整個浸透。熱乾麵是武漢人的代表食物,如果要為北京人找那麼一種足夠有代表性的食材,那一定是炸醬麵,也難怪北京會用炸醬麵的作為漫畫形象。如果你問一個北京人哪兒的炸醬麵最好吃,那麼他/她一定會回答你:我媽做的!要不有句話怎麼說?我懷疑老北京人血管裡流的都是炸醬。
  • 老北京炸醬麵家常做法,配方和做法詳細分享,醬香濃鬱,值得收藏
    導語:老北京炸醬麵在家做,配方和做法詳細分享,醬香濃鬱,值得收藏炸醬麵是老北京麵食中最經典的一種,符合大眾的口味,因此我們在各地大街小巷都能見到有賣的,但口味正宗與否還需一嘗究竟,老北京炸醬麵,用肥瘦相間的五花肉下鍋炸一炸,搭配大黃醬和甜麵醬,小火炒一炒,醬香濃鬱,入口香,做好的炸醬澆在麵條上,拌一拌,再搭配點黃瓜絲
  • 【孕婦食譜】老北京炸醬麵地不地道,關鍵在炸醬~
    說起記憶中媽媽的拿手美食,其中之一就是老北京炸醬麵。曾經在無數個趕著上學早晨,很多次叫醒我的不是鬧鐘和夢想,而是那碗香噴噴的炸醬麵...曾幾何時,為了我們每天早晨飽飽地去上學,媽媽總是在冬天提前做出一大瓶炸醬,由於有那層像蠟一樣的豬油密封住,一瓶炸醬足足讓我們吃上個把禮拜,不僅好吃,更重要的是方便又快捷,香味撲鼻的炸醬配上勁道的手擀麵及各式菜碼,那便是最正宗的老北京炸醬麵,也是兒時記憶中最經典的媽媽的味道~烹飪步驟:
  • 夏天就愛吃這面,教你做正宗的老北京炸醬麵,原來需要這兩樣
    小編是老北京人,打小兒就愛吃炸醬麵,因為它吃起來醬香味道濃鬱,剛出鍋的炸醬配上麵條,再就點黃瓜絲吃起來那叫一個香,不知道您聽了是不是也想吃了呢?那就跟小編一起來做吧。一般我們可能就是用買來的黃醬直接炸了,可是吃起來總是感覺有點苦頭,那是因為正宗的炸醬是用黃醬和甜麵醬搭配來做的,這樣一來由於加入了甜麵醬的緣故,中和了黃醬由於發酵所產生的苦味,因此吃起來的味道才是鮮香可口的哦。【食材】:八角2個、食用油適量、黃醬一袋、甜麵醬一袋、豬肉50克、蔥姜少許。
  • 老北京地道小吃,豆汁兒,灌腸,炸醬麵,驢打滾你吃過哪幾種呢
    要說起老北京,應該有很多人對它有深厚的情誼吧。老北京人說話的兒化音應該也是很多人都喜歡聽的吧,反正小編是很喜歡的。老北京是對古都北京的傳統風俗的叫法,北京作為七大古都之首,無論是老百姓還是官員們,對衣著打扮都相當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