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A是我的大學同班同學,也是當年我們班的班長。畢業以後,認準了HR方向,在這個行業一幹就是15年。她在世界500強呆過,在大的民企呆過,去了國企,現在又回到了外企,做了HRD。
跟她吃飯時,和她交流了一些職場心得。其中關於35歲的職場年齡紅線,我先說了我的感受:我覺得勞動者被35歲這個紅線搞得壓力很大。其實人的智商情商不會因為35歲就降低,反而越老的人,在身體健康的前提下,智力和經驗的碰撞更容易給企業帶來效益。
她拍桌子說:你說得得特別對,以我的職場經驗,我告訴你,偉大的企業是不會在招聘過程中有年齡歧視的。
越是那些自命不凡的企業,越是那些文化底蘊差,越擴大自己的年齡限制。在很多外企管理中,年齡歧視和性別歧視其實是一種罪狀,嚴重傷害公司文化的。所以無論在明文或者暗裡,都不會有這方面的限制,尤其是這個公司的HR,是必須踐行這個文化基礎的。
她提到最近勞動市場上傳得沸沸揚揚的就是國內一些個別的大型網際網路企業,他們為了追求996,為了體現自己企業的年輕創造力,大肆渲染年齡的重要性。什麼35歲不到管理層就不錄用,什麼40歲以上不領導層就淘汰。這些其實從HR管理角度,是非常不Professional,甚至有些愚蠢。如果這樣的文化浸染到公司的產品,消費者會怎麼想?你的客戶會怎麼想?你內部員工對企業還有忠誠度和主人翁精神麼?
隨著中國老齡化的加深,大齡勞動者一定是越來越多的。只要勞動者有正常的智力和體力,就能保證工作的完成。大齡勞動者,燒完自己的青春,繼續用雙手來創造社會財富,理應受到全社會的尊敬和愛護,而不是在就業市場設置層層障礙,阻礙他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