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現象就是俗稱一二年級的成績好,到了三年級突然出現了成績下滑。三年級是道坎,是小學階段的分水嶺。很多人認為這是在誇張,其實不是。
很多家長應該遇到過孩子在一二年級對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但是到了三年級突然不願意學習,作業的錯誤越來越多,甚至厭學,會時不時地頂撞父母,情緒變得焦躁。輔導作業越來越困難。
這樣現象的出現是正常的,家長只要及時發現,就能很快地改變這種現象。這也就是說,三年級現象家長還是要重視。當然,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三年級現象。
三年級現象出現後,家長應該如何應對,怎樣才能順利地幫孩子度過這個時期?首先要弄明白三年級現象出現的原因。
三年級出現分層的原因大致就是以下幾點:
一 知識結構變難。
知識點數量難度增加,小學一二年級還是以記憶為主,到了三年級的時候,靠記憶力就不能解決問題了,需要學生有一定的邏輯能力。
數學的計算開始逐漸變得複雜,同時數學還增加了應用題,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提高。語文的作文難度開始增加,寫人寫事的作文逐漸增多。有些地區小學三年級才開始英語的學習,學科的增加也加大了學習的難度。
二 超前學習的孩子增多
由於現在家長對教育的重視,很多學生在一二年級就開始了校外培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很多的學生的學習是超前的。
這種超前的學習也直接導致了分層的提前,對於那些完全沒校外的培訓的學生來說,差距在事實上已經造成。
舉個例子,很多學校三年級才開始英語學習,但是事實上很多學生很小就參加了校外的英語學習,一開始差距就在。當然分層也就存在。
三 依賴學習到自立的過程
一二年級的學習大多依賴家長的輔導,到了三年級,家長一般會逐漸放手,但是學生的自制力有限,並不能完全的自立。
這個過程對家長是個挑戰,對孩子也是個挑戰,自制力強的孩子和自制力弱的孩子自然就有了分層。
四 學習壓力變大
進入三年級後,學生的壓力增大、難度增加,學生的娛樂時間相對減少了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變得拖拉,學習浮躁,疲倦感增加,甚至有些孩子開始厭學,情緒變化大。
加上各種課外培訓班的加持,這種學習壓力確實容易讓孩子產生厭學的情緒。
這些也是導致分層出現的原因。
既然知道三年級分層的原因,家長對症下藥就可以。
一 學習習慣的培養是重中之重
學習習慣的培養和生活習慣的培養在三年級不要放鬆,三年級的學生可塑性很強,是養成學習習慣的黃金的習慣。
家長在這段時間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專注力,自主力,適當放手,但是不能完全放手。
這個度要把握好,不能讓孩子過度地依賴父母,也不能完全放手。
在培養學習的同時,千萬不要忽視了生活習慣的培養。規律作息,好的閱讀習慣都會讓孩子受益。
二 勞逸結合
三年級的學習壓力加大,很多孩子提前進入厭學,家長在學業上不要給太多的壓力。當孩子表現不好時,責罵不解決問題,及時的鼓勵很重要。
不管是課外培訓,還是課內的學習,一定要適可而止,量力而行。
在學習的時候,也要注意放鬆。適當的運動一定要有。
三 家長多傾聽,多溝通
孩子在成長,家長也要學會和孩子溝通。
多聽孩子的聲音,碰到問題要多和孩子溝通,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上的問題,家長和孩子要一起去面對。
三年級現象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有,但是三年級確實是小學生的一個坎兒,家長和孩子還是不能太大意。
孩子在成長,家長也要學著成長。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勇於去面對,及時幫孩子找到自信,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田田教育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