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濟寧新農保與城居保合併 城鄉差距縮短
「城裡人退休都能領到養老金,父母種了一輩子地,老了地種不動了,就像失了保障一樣。」在山東濟寧城區工作的姜成(化名),是職工保險的受益者,看著城裡職工退休後,每月定時領取養老金,衣食無憂,總盼著父母也能領一份養老金該多好。
2009年,新農保制度正式實施,姜成總盼著的機會來了,他每年為父母新農保帳戶上存500元。他說,交養老保險就像提前為老人家準備養老金,到老人60周歲以後,按月領取,老人家心裡踏實,也能過一把上班族「領工資」的癮。「家裡條件好了,收入高了,但錢也越來越不值錢了。」姜成說,過去,1元錢能買好些東西,現在連串糖葫蘆都買不了。雖然政府給的補貼每年都在漲,但總覺得個人交得那一份太低,姜成合計著再給爸媽購買一份商業險。但前不久,濟寧市出臺的《關於建立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打消了他為父母購買商業險的想法。《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城居保與新農保合併,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無論是城區居民,還是村鎮居民,只要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而且未參加其他社會養老保險,均可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繳納檔次,在戶籍地參加居民養老保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此項政策出臺前,農村居民選擇的新農保只有100元到500元5個檔次,而城鎮居民享有的城居保則分為從100元到3000元14個檔次,的確有不少經濟條件好的農村居民想提高繳費檔次。「統一繳費標準後,城鄉居民,可在每年100元、300元、500元、600元、8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4000元、5000元12個檔次內進行選擇。」該負責人補充說,現在,只有重度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群體,才能選擇100元這一最低檔次,普通參保人的最低繳納標準,由過去的100元改為300元每年。
得知這個消息後,姜成第一時間到村居經辦機構打聽,「市裡文件一出,各縣都在忙活著制定細則,馬上就能按照新出臺的辦法執行了。」姜成告訴記者,跟家人商量後決定,等新措施開始執行,就為父母提高養老保險的繳費檔次。「多交多得,就相當於給老年人攢錢了,現在交得多,『退休』之後領的就多。」姜成還特意將這個消息跟親戚朋友分享。但街坊四鄰聽說姜成的想法後,卻反問他交那麼多錢,到最後又能領到多少?
聽到這,姜成告訴記者,街坊四鄰的擔心也曾困擾過他。「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工作人員告訴我,不僅能領回來,而且比自己交的還要多。」為了弄清其中的原委,姜成到管理部門諮詢、上網查詢,認真仔細地研究後才明白,新農保和城居保的參保人,按規定繳納保險金,年滿60周歲後,所領取的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繳費、政府補貼等多個部分組成。相關工作人員解釋說,根據國家規定,新農保和城居保制度實施時,已滿60周歲的老年人不需繳費,即可領到65元的基礎養老金。如果制度實施前,未滿60周歲的老年人,按時交納了保險金,60周歲後領取的養老金要高於基礎養老金。「參保人若連續繳納,繳滿16年不滿20年、滿20年不滿25年、滿25年以上,60周歲後的老人,每月領取的基礎養老金,分別增加20元、30元、40元。」工作人員介紹,統一繳費標準後,政府對個人繳納部分的補貼,隨繳費檔次提高而增加。其中,居民繳納300元的保險金,政府則給予30元的補貼;300元到1500元這6個檔次,每遞增一個檔次,政府多給予3元錢的補貼,多繳多補,但1500元以上按照1500元的標準進行補貼。「起初,繳納養老保險,父母都極力反對,生怕百年之後,交的這些錢都不翼而飛了。」姜成告訴記者,老人家所想的不無道理。對此,工作人員分析說,《實施意見》中指出,參保人一旦死亡,個人帳戶資金餘額,除繳費補貼外,可被法定繼承人依法繼承;繳費補貼餘額則用於制服其他參保人的養老金。此外,相關人員在參保人死亡後30日內,辦理居民養老保險註銷登記的,可一次性領取喪葬補助金600元。「父母考慮得多,總想為兒女做積攢些家業,得知這些後,便安然地接受了我們做子女的安排。」姜成說,這畢竟是一份對沒有參加其他社會保險人們的最低保障。
對姜成的這一感慨,濟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十分贊同,「面對日益加劇的養老壓力,時下統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舉措,能夠讓咱老百姓公平地享有基本養老保障。從長遠的角度看,對縮小城鄉差距,增強群眾的社會安全感十分有利,也有益於使群眾對民生改善有穩定的預期,對拉動消費、鼓勵創新創業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金鄉縣農民自願參合意識逐年增強。2013年,全縣參合人數533426人,參保率達100%。隨著新政策的出臺,百姓參合積極性更高,圖為農民群眾正在辦理新農合報銷手續。(梁琨)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