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發輕供不管用?能源互聯互濟推動配電網智慧升級

2020-12-22 國際電力網

配電網是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電力「配得下、用得上」的關鍵環節。長期以來,我國電力系統「重發輕供不管用」,配電網建設長期處於落後狀態,加之配電網涉及電壓等級多、覆蓋面廣、項目繁雜、工程規模小,智能化改造難度相對較大。如今上述問題正得到有效緩解。為讓客戶「用好電」,各地電網公司正不斷提高配電網自動化覆蓋率和實用化水平,保證供電可靠性。

業內專家表示,配電網將圍繞安全可靠、高效互動、智能開發等內涵發展,以適應分布式電源規模化發展要求,滿足客戶差異性需求,提高響應能力。

配電自動化率逐年提高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我國配電自動化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多地建成堅強合理、靈活可靠、標準統一的配電網結構,多個城市實現中低壓配電網不停電作業,供電可靠性顯著提升。

僅今年下半年以來,頻頻有配電網自動化建設的好消息傳出:安徽首個農網配電自動化試點項目建成、乳山市供電公司配電自動化標準化配置率達100%……隨著配電網設備標準化、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供電可靠性也大幅提高。國網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城網、農網供電可靠率分別達99.948%、99.784%,北京金融街、上海陸家嘴等城市核心區配電網供電可靠率已達99.9999%,年戶均停電時間小於0.5分鐘。

國網山東電力相關負責人對記者坦言,近年來,客戶對用電需求和供電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以故障後報修時間為例,前幾年的報修高峰集中在故障後14分鐘,而目前已縮短至5分鐘。因此,配電網必須堅強可靠,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為進一步提升城市配電網供電可靠性,推進能源網際網路建設,國網編制的《城市電網可靠性提升規劃(2018-2025年)》明確,到2025年,城市供電可靠率達99.99%以上,綜合電壓合格率達99.999%,標準化接線比例達96%。

多項創新技術應用提速

在配電網改造建設中,電網企業不斷探索新型配用電技術,如主動配電網、微電網、交直流混合配電網等,目前均取得實質進展,智能融合終端也規模化投運。如國網山東電力的透明配電網建設,實現狀態感知從中壓向低壓、故障處置從人工向自動的雙邁進,並實現對海量配網設備的全面、實時、準確感知,率先實現低壓智能設備「即插即用」。

在國際能源變革發展典範城市蘇州,正在建設的蘇州2.5產業園主動配電網示範工程,是目前全國最大規模的主動配電網創新示範項目,對解決配電網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具有示範意義。同時,蘇州供電公司還在探索建設全國首個多電壓等級直流配電網——「中低壓直流配電網示範工程」,預計2021年6月建成投運。

此外,世界首個全可控電力電子柔性變電站及交直流混合配電網工程——張北柔性變電站及交直流配電網科技示範工程建成,為探索柔性變電站技術、推動源網荷融合發展提供了樣板。據悉,柔性變電站還將在河北邯鄲應用,並被國網甘肅、天津電力和阿里巴巴列為未來數據中心供電的優選方案。

將與數位技術融合發展

受訪業內專家普遍認為,近幾年光伏等清潔能源快速發展,特別是分布式電源接入呈幾何式增長,部分臺區因反向送電出現重過載問題,同時,多元負荷接入要求配電網更彈性靈活,傳統配電網正加快向主動型、綜合能源互濟型配電網轉型。

國網能源院電網發展綜合研究所研究員王旭斌對記者表示,配電網作為面向客戶、市場的前端,是能源電力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近年來成為電網投資的「大頭」。隨著分布式電源與電動汽車、智能家電等多元化負荷大量接入,以及氣熱等不同形式能源逐步互聯,配電網物理形態功能更趨複雜。

同時,隨著「大雲物移智鏈邊」等數位技術與電網發展深度融合,將促進配電網高質量發展,配電網數字形態將更趨智能。虛擬電廠、需求響應、車聯網、儲能等配電網業務運營模式大量湧現,配電網參與主體間互動會更高效,配電網價值形態也將更趨多元。

「數位技術廣泛應用賦能配電網智慧升級,多能系統協同互補,促進基礎設施融合創新,推動其向智慧能源系統轉型。」王旭斌認為,具備源網荷特徵的現代配電網,通過源網荷儲資源一體化聯動,在加強配電網常態化調節能力的同時,將增強極端情況下的適應性,提升配電網韌性。

在王旭斌看來,「碳中和」目標下的配電網將更注重綠色低碳發展,以集中式與分布式能源並舉方式可提升配電網綜合能效水平。一方面,城鄉一體化、鄉村振興、區域經濟發展將促進配電網發展更加平衡充分;另一方面,配電網將加強與市場主體的協同互動,在提升投入產出效益的同時,創造更多價值。

國網設備管理部相關負責人也認為,配電網需要引入新技術和新理念,全力打造一個以實現「配電網+物聯網」深度融合為導向的配電物聯網生態系統,從本質上提升配電網建設、運維、管理水平,推動業務模式、服務模式和管理模式創新,支撐能源網際網路快速發展。


相關焦點

  • 國家電網直屬單位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國網聯研院
    http://www.chinasmartgrid.com.cn/news/20201202/637258.shtml 配電網是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電力「配得下、用得上」的關鍵環節。
  • 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是張什麼網?什麼時候能建成?
    http://www.chinasmartgrid.com.cn/news/20201202/637258.shtml 配電網是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電力「配得下、用得上」的關鍵環節。
  • 中國科學院院士盧強: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比核聚變更值得期待
    http://www.chinasmartgrid.com.cn/news/20201202/637258.shtml 配電網是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電力「配得下、用得上」的關鍵環節。
  •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華東分部華東區域可調負荷資源跨省互濟試驗圓滿...
    11月13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華東分部開展華東區域可調負荷資源跨省互濟試驗,首次在線調用江蘇負荷聚合商、浙江儲能和安徽虛擬電廠等多種不同類型電網柔性可調負荷資源進行跨省支援。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本次試驗是國網華東分部推動調控運行平臺轉型升級的又一舉措,也是全面落實公司能源網際網路情境下負荷調控能力提升工作三年行動計劃的一次實踐。
  • 配網改造與改革 | 建言「十四五」能源發展
    電網將從傳統的電力輸、配、送樞紐轉變成需要為各類能源轉換利用和資源優化配置的平臺,功能也將逐漸向能源網際網路方向演進。配電網作為連接能源生產、轉換、消費的關鍵環節,在能源革命的新要求下其功能也將升級。配電網將承接、配送上級電網的大規模電力,靈活接入各類分布式能源,並通過電網、氣網、熱網間能量流的交互實現多種能源形式的互聯互通互補。
  • 「十四五」新能源高比例併網,電網如何應對?
    隨著我國作出「碳達峰、碳中和」承諾,並要求到2030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十四五」期間勢必將有更多清潔能源併網,新能源滲透率將進一步提高。這意味著電力系統需要接納更多的波動性電源。事實證明,跨區互聯電網通過採用更靈活優化的運行方式,統籌送受端調峰安排,在空間維度實現互聯互濟,可有效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
  • 南方電網公司致力踐行新發展理念,全面履行社會責任——智慧能源...
    《報告》顯示,2018年,南方電網公司西電東送電量2175億千瓦時,增長7.2%,創歷史新高;制訂實施清潔能源消納專項方案,全網非化石能源電量佔比達51.5%;制訂實施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兩個「26條」舉措,在廣東提前兩年實現國家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目標;幫助240個貧困點、8.1萬人達到脫貧標準。
  • 南方電網公司實行數字電網建設的發展情況分析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開發的「PK」體系(飛騰CPU+麒麟作業系統)將助力數字南網建設中保證其「本質安全」「過程安全」,推動南方電網公司管理、調度運行、客戶服務、企業級運營管控四大業務平臺迭代升級,保證數位化系統的先進性和安全性,激活能源大數據價值潛力。
  • 國家電網:堅定不移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好能源轉型綠色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的重要講話,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攜手應對氣候環境挑戰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充分展現了大國擔當。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對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進一步提出要求,為持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公司上下要深刻學習領會,把握核心要義,抓好貫徹落實。
  • 應對能源高質量發展需求,浙江率先建設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
    電力作為便捷、清潔和應用最為廣泛的二次能源,在推動能源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中,承擔著轉型中心環節的重任。國家電網公司順應時代潮流,發揮責任央企的「大國重器」和「頂梁柱」作用,提出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網際網路企業的戰略目標,全力推動能源安全新戰略和能源網際網路建設在電網企業落地實踐。
  • 從理念到實踐,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將帶來什麼?
    年初以來,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貫徹落實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戰略目標,創新提出將構建能源網際網路形態下的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作為主陣地,讓傳統電網朝「源網荷儲柔性互動」方向升級,推動電力網際網路向能源網際網路轉型。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在浙江的探索實踐正逐漸明晰路徑、向前鋪開。
  • 國網能源研究院電網發展研究所電網綜合研究室主任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徵與發展框架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輸配電網訊:「未來配電網是以現代化配電網為基礎平臺,實現先進能源電力、控制、信息通信技術與配電系統的規劃、運行、管理等環節的深度融合,高比例消納分布式可再生能源
  • 智能電網及智慧能源管理領導企業 ——北科大MBA走進盛隆電氣
    盛隆電氣成立於1979年,是智能電網及智慧能源管理領域的領先企業,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智慧能源系統規劃設計、智能輸配電設備製造、電力及能源網際網路工程總包、運維服務一體化的行業整體解決方案,幫助用戶提高電力及能源系統的安全可靠性及智能化水平,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碳排放量。
  • 【綜合能源】多能互補園區綜合智慧能源項目開發策略
    ,綜合能源利用效率一般可達到 70%~90%,所發電力併入電網或直供用戶,全部就地消納。供能側園區的各種供能系統,特別是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在供能時間上存在間歇性和隨機性的特點,不能滿足企業各時段用能需求;用能側不同企業間生產計劃、用能時段存在較大 差異,需通過多能互補綜合智慧能源平臺對園區能源生產、輸送、消費、存儲全過程精細化管控。
  • 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副院長高崑崙:5G賦能新能源網際網路發展
    他表示,新能源電網的相比傳統電網來說有更高的安全風險和挑戰,5G網絡賦能新一代能源電力系統形成能源網際網路,助力新能源更高效的連接和未來應用發展。  據高崑崙介紹,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是國家電網的直屬科研機構。隨著我國能源轉型、能源革命戰略的逐步踐行,國家電網接入了更多以風、光為代表的新能源,這對於傳統電網的穩定、安全運行帶來巨大的挑戰。
  • 零碳排放,智慧能源項目成「網紅」
    這一會議廳和客房共300餘間的會議中心,打造了國內首個零碳排放綜合智慧能源示範項目,是當地又一網紅新地標。&nbsp&nbsp&nbsp&nbsp寶之谷的能源管理,由國家電投山東電力工程諮詢院有限公司設計和實施。6月30日,該項目正式投運,「源網荷儲用」的山東智慧得以在北京落地,寶之谷園內的電、熱、水、冷迎來了「智能時代」。
  • 【國孚周報】6.29-7.5電力資訊速遞|能源行業|儲能|國家能源局|變...
    橫琴綜合智慧能源一期供冷站項目開工近日,珠海市橫琴新區區域供冷系統一期7號供冷站開始安裝,並提前完成首個業擴開關室施工節點。橫琴綜合智慧能源項目致力於打造全球最大的區域供冷(熱)項目,建設集電、熱、冷、汽、水多聯供的清潔能源基地,總規劃供冷量達到45萬冷噸,供冷麵積超2000萬平方米。
  • 國家電網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開工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能源革命,建設智慧能源系統,優化電力生產和輸送通道布局」「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我國已向國際社會作出了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明確了我國能源轉型的方向。
  • > 首家電力O2O業擴運營模式 打造高端供電服務 - 配電網
    http://www.chinasmartgrid.com.cn/news/20201216/637367.shtml 配網強則電力強。中國配網系統如何應對上述挑戰?農村配網又面臨哪些特殊問題?配網改造有哪些可行的技術方案?
  • 國網能源院《中國能源電力發展展望》發布:2060年非化石能源佔比有...
    在9月22日,我國宣布了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願景,並在12月12日聯合國「2020氣候雄心峰會」上,進一步提出到2030年,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的目標,為攜手應對氣候環境挑戰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充分展現了大國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