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效率不高,這是每個老師都會遇到的,尤其是對新手教師而言,總感覺自己備課非常的充分,課堂上也沒講過一句「廢話」,可是效率怎麼就那麼低呢?
那是因為你忽略了課堂上的很多細節,才出現了這種情況,看一看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的這些「雷」你都踩了嗎?
1、一進教室就開始講課,不管學生是不是坐好、準備好
很多老師,為了保證課堂時間的充足,完成本節課的內容,上課鈴一響就踏入教室,二話不說開始講課。
而這個時候,學生的注意力還停留在課間的那十分鐘,如果教師這個時候不扭轉學生的注意力,那麼就意味著這節課大部分的學生都沒有認真地聽。這樣的話,本節課的教學效率就會很低。
所以,教師在進入教室後,可以通過提醒學生,或大聲說「上課」,學生起立問好等方式,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將他們的注意力扭轉過來,保證課堂教學效率。
2、只是一味的講課,不關注學生。
現在,教師的教學壓力越來越重,為了保證足夠的課堂教學時間,老師們在課堂上都會先保證課堂教學的完成,將其他的事放在一邊。
包括忽略某些學生在課上的小動作,說小話等問題。但實際上,如果學生發生這些行為的時候,教師不加以制止,學生就會以為老師沒看見或老師「允許」他這麼做。
這樣就會導致學生放大自己的行為,挑戰老師的「底線」。這雖然不構成課堂大問題,但許許多多的小問題累積在一起,就會讓本節課的教學效率一直降低。
3、只顧講自己的,不提問
有很多的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一點也不喜歡提問。也會在潛意識中覺得花時間提問,是浪費時間。
其實不然,在課堂教學中適當的加入提問環節,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會讓某些走神、疲倦的學生立刻精神抖擻,這樣便能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課堂上了。
4、教學方式太過單一,容易被學生鑽空子
某些老師的的教學方式過於單一,有的簡直像是固定好的一樣,每次都是那樣的步驟,從不缺少或多出某一個環節。長刺以往,就會被學生「鑽空子」。
比如:一個老師不喜歡課堂提問,也從來不在課堂上提問,那麼學生就會因為這一點,可以很隨意地走神、睡覺、看其他書。
或者某些老師一站上講臺,就不走下講臺,這樣的行為被學生摸透之後,他們就會在下面看小說,本子上下棋,或者傳紙條,玩手機,甚至組團打遊戲。
所以老師的教學方式應該是多樣的,總能出其不意地讓學生「心跳」,這樣就能很容易地讓學生在上課時集中注意力,走神都得留一個「心眼」。
5、只看學生有沒有做好筆記,不關注學生是否真的聽明白了
很多老師喜歡關注學生是不是做好課堂筆記了,在上課時,他們有沒有動手、動筆。以此來判斷學生是不是注意力集中,是不是認真做筆記了。
而很少關注學生是不是都動腦了,如果學生只是一味地寫筆記,把書本上寫的滿滿的,可是,一到考試,啥也不會。
所以,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一定要關注學生的表情,一定要看他們是否思考了,是不是真的聽進去了。
只有這樣,才能不枉費花費大量時間備課的成果,才能真正地發揮課堂教學的效率,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