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但你的行為卻把他變成惡魔

2020-10-31 糰子Mama愛分享

大約是暑期降臨的緣故,我經常帶兒子去的那家兒童樂園工作日依舊人滿為患,各式各樣的小朋友奔跑玩耍,嬉笑不停。

由於我兒子學會走路沒多長時間,所以他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扶著身邊隨處可見的欄杆或者其他設施。

當他走到樂園的某處發現有一輛空著的小推車時,他順手就推著小推車緩緩前進.但沒走兩步就被一個比他大2-3歲的小男孩推到在地並搶走了小推車。

雖然最後那男孩也沒道歉,到我兒子也大方地沒有不依不饒,放棄小車車改玩別的玩具。

但之後發生了讓我出乎意料的事情。

我兒子放棄了推車和其他孩子玩耍時,兒童樂園一處發生了爭吵。後我聽聞店員說,那男孩的奶奶和別的孩子媽媽吵了起來,原因是那男孩跟其他孩子打架搶車卻被反打,奶奶護犢子被其他孩子家長發現而引發了爭吵。

隔代親的現象並不少見,但作為父母一定要意識到子女的社交問題,不可讓老人一昧偏袒孩子。

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但不要讓過度保護的行為把他變成了惡魔。

01 就算你贏得爭吵,卻輸掉了對孩子正確的教育

無獨有偶,我們國內發生此類型事件不勝枚舉.

前不久長春市發生了一起糾紛,兩個孩子因一點小矛盾發生口角,對方家長卻讓別人家的孩子下跪.

兩女童爭搶玩具時,其中一名女童的母親卻上前掌摑對方女童的臉。

被打女童約四五歲模樣,左側臉部紅腫,事後打人家長卻說自己是一時衝動。然而據新聞報告顯示,這並非她第一次打孩子,前前後後打了四次。

這就是她所說的自己一時衝動嗎?

然而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有些家長反到覺得自己沒有錯,原因是他們不允許自己的孩子被欺負?

被欺負的定義從何而來,孩子們之間的矛盾,應該由孩子們自己解決,我們大人要做的應該是正確引導孩子處理社交中出現的糾紛, 讓孩子體驗與同伴相處時需要遵循的社會行為規則,學會自律以及尊重他人。

當你的孩子與別的孩子發生矛盾是,作為一位成年人,首先不說欺負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孩子並非成年人所為.

其次,你的行為會在無形間告訴自己的孩子,暴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當矛盾發生在自己身上時,他的第一想法自然是靠打架來解決,長期以往會造成孩子人格偏差,衝動、易怒的性格特徵。

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在社會上是無法生存的,因為他學不會忍耐,學不會尊重,他自然做不到成功,也體會不了成功的喜悅。

長期的挫折與性格暴躁下,孩子也學不會感恩,這時候父母錯誤的教育就會反噬到自己身上。

02 保護孩子沒錯,但不可過度保護

近年來我國未成年犯罪時有發生,所涉的刑事犯罪案件越來越突顯手段的殘忍,甚至影響了輿論。

可就算這些犯罪行為給社會造成了不良後果,甚至給受害人極其家庭帶來了嚴重的大忌,卻因為沒有達到十四周歲的刑事責任年齡,沒有被追究刑事責任……

我國本著「保護未成人,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對他們進行寬恕。

但現實卻是,大多數孩子出獄後依然多次犯下新的罪行。

在我的印象裡有一起案件至今讓我記憶尤深,廣東番禹韋某,13歲時掐死一個小男孩後無罪釋放,14歲時持刀將人砍成重傷;又因滿14歲卻不滿16歲被輕判,關了四年,刑滿出獄僅三個月,姦殺一名11歲小女孩。

我曾在一篇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報告中看到韋某的作案解析和對韋某犯罪成因分析中獲知幾條關鍵性線索:

1. 他並非天生的犯罪人。

盧梭提出的天生犯罪人理論中有一條說天生犯罪人並不能認識到自己的犯罪行為是不道德的,所犯罪之事也不能辨認是錯的。

但我們從韋某身上看不出如羅梭所講的異常生物學特徵,簡單的舉個例子來說,他在準備溺死小梅被人發現時,當下便立即逃跑 ,說明他完全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其次他會在韋父的棍棒之下,會嚎啕大哭,說明他也有情感象徵。

2. 從小性格缺陷:冷漠、暴躁、孤僻。

通過對韋某小學老師梁星光的採訪可見一斑,梁老師說:「韋某在小學時就獨來獨往,脾氣很是不好,稍有不順心就無緣無故罵人,動手打人 」。當她對在韋某進行批評教育時,韋某坦言將來還會報復老師……

3. 家庭教育缺失:從小過度保護,溺愛。

從資料中顯示,韋某因母親在其很小的時候去廣東打工,父親留守家中,又因家中大哥早年服毒自殺,他成為家中唯一男孩,父親重男輕女所以對其格外溺愛。

從本質上增加了韋某「小皇帝」的性格,目無尊長,唯我獨尊。

但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卻是——在父親得知兒子於學校中的劣行之後,直接用中國式老傳統教育方式,棍棒抽打來教育韋某。

這一點非常關鍵,也是我想說的重點,孩子自小會模仿大人,在孩子沒有形成自我意識的時候,模仿大人是他學習的唯一途徑。

在韋父棍棒抽打韋某的過程中,這一舉措無疑是為韋某日後處事的行為手段提供了模板。

以暴力解決,壓制他人便成為了他的主要行為模式。

古人云:言傳不如身教。

在家庭教育之中,家庭因素影響孩子甚至決定孩子一生的行為模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行為塑造和性格培養都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做父母的不希望孩子受傷的出發點並沒錯,誰家孩子不是父母的心肝寶貝?

但作為一個要為自己行為付出代價的成年人,去傷害對方孩子算什麼教育行為?你不就是仗著孩子比你弱而已?

成年人的社交都會出現矛盾,更何況還無法分清對錯的孩子。讓孩子自己解決社交矛盾,作為家長在不出現危險的情況下,可以教育他們感同身受,讓孩子意識到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才是正確的方法。

03 允許孩子犯錯,但家長要樹立榜樣

我曾經在第三季《媽媽是超人》中發現了賈靜雯教科書般的育兒方式。她對兩位孩子之間的糾紛處理堪稱完美。

在音樂課老師打電話,讓小朋友都要用音樂來進行自我介紹,咘咘卻一直很抗拒,雖然最後敷衍了幾下,但在休息的時候卻突然把妹妹波妞給推到了。

按照平常的邏輯,首先是要先安慰被推到的妹妹,但賈靜雯卻做了相反的事情。她第一時間選擇把咘咘抱在懷裡,問:「你為什麼要把妹妹推到啊?你是不是累了……」

語氣很平靜,但態度卻很嚴肅。

咘咘的回答是:「因為我想抱妹妹,所以我把她推開。」

賈靜雯說:「你想抱她,把她推開,這樣是對的嗎?」反問孩子這是否是正確的行為?

咘咘說:「不可以。」經過思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賈靜雯說:「那如果我想抱你,也這樣把你推開,你覺得是對的嗎?」於是模仿了咘咘的動作,讓她感同身受。

最後糾正孩子的錯誤,讓咘咘學會正確的擁抱他人。

賈靜雯:「你再一次抱妹妹要怎麼抱?你抱給媽媽看看。」

咘咘一把摟住了賈靜雯的脖子。

賈靜雯:「我知道了,你們都想要媽媽抱對不對。好,抱抱,兩個都抱抱。

每一個孩子都會經歷犯錯,這一點無可厚非,糾正孩子的錯誤給予正確的做法才是教育的意義所在。

04 正確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

那麼一旦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如何去做呢?有幾點需要注意:

1,對雙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共鳴,使孩子激動的情緒逐漸穩定;

這一點很關鍵,異常的情緒會阻斷大腦的思考,斯託曼《情緒心理學》中說,情緒可以影響和調節認知的過程,情緒和情感可以促進和阻止工作記憶,推理操作和問題解決,甚至情緒可以協調社交和人際關係……

情緒穩定非常關鍵,沒有這一步就無法解決問題。雙方家長可以先表示理解孩子,千萬不可以上來就指責,對於孩子來說,否定他們才是讓他們最無法接受的行為。

比如說,作為家長你可以跟孩子說,「媽媽知道你很委屈……」

「媽媽明白你非常想要這個玩具……」諸如此類,保護孩子在他人面前的自尊心,之後再來說明他的錯誤。

2,鼓勵雙方孩子積極思考問題出現在哪裡,到底是哪一步讓矛盾發生。

穩定孩子情緒後,給予理解和安慰,那麼讓孩子回憶分析哪一步出了問題。針對問題,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比如說,「媽媽知道你十分喜歡這個玩具,但是這個玩具是公共的,你可以玩,弟弟也可以玩對不對?」

3,解決的辦法是什麼?

在孩子們之間發生糾紛時,首先孩子會認識到他人的想法和自己不同,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這時候就需要出現妥善的處理方式。

有的呢需要抑制自己的情感向對方妥協,有時又需要堅持自己的主張,但不論是什麼樣的結果,這恰好是鍛鍊和提高孩子社交技能的好機會。

可以道歉,可以讓出玩具也可以不妥協,不必因為某個孩子大就一定要讓小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只要他沒錯,父母維護他的自尊心也沒有問題。但最重要的是不要過度保護自己的孩子,而錯過了正確引導孩子處理矛盾糾紛的機會。

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學會妥協,哪怕是遠離施暴的人,這些都是正確的。

你的過度保護會阻礙子女額獨立性和社交能力的發展,這使他們在成長道路上形成缺乏自信、過分自我約束以及過分依賴家人等不良性格。

俗話說的好,護得了一時,護不了一世。

人世間不可能一帆風順,無憂無愁,這世間也沒有不曲折的路,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處理糾紛,在不出現危險的情況下,什麼樣的結果都不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不要為了替孩子佔便宜,而喪失了對孩子最佳的教育機會。贏在表面,輸掉了本質,反而得不償失。

相關焦點

  • 《你的孩子最終會變成天使還是惡魔?》
    「你的孩子最終會變成天使還是惡魔。是誰讓你的孩子變成了你討厭的樣子?沒錯就是你自己。01父母的嘮叨「這些作業你都寫了1個多小時了,還不快寫作業」「快起床了,都6點了,上學來不及了」「天天就知道玩,你看看隔壁老王家的大頭兒子,學習多好」「你看看你們班那個王小丫,這次又考的是100分」相信,只要是有了孩子的家庭,以上的對話或多或少都在跟孩子的溝通中出現過
  •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或惡魔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或惡魔一,孩子的教育是無時無刻的在生活中會有各種各樣的情景都能教育自己的孩子比如在家裡的禮儀,那最簡單的吃飯來說一日三餐都是正常時間點,不可隨性,這會想吃就吃,這會不想吃就不吃,始終需要給孩子灌輸的思想是在家裡一日三餐過了飯點就沒了只能等到下一頓,我家的寶4歲了,上述問題根治了可是現在知道留肚子不吃太飽,因為他知道還有零食飯吃太飽了零食吃不下
  • 重溫《少年的你》:誰把我們的天使寶貝變成了惡魔
    為什麼本該清純善良的高中生卻麻木到同學死在眼前都毫無波瀾?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是未染塵埃的天使。到底是誰,把我們的天使寶貝變成了惡魔?家庭《少年的你》中校園暴力的施暴者,魏萊,原本是被上天眷顧的寵兒:父母都是高材生,家境優渥,給了她頂尖的教育資源;學習成績優異,家裡還擺滿了獎盃。
  • 向右是「惡魔」,向左是天使:是什麼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沒有天生的「惡魔」孩子,只是在於父母是如何用智慧把「惡魔」變回「天使」。1減少吼叫的次數,學會「積極暫停」法為什麼總是忍不住吼孩子?這大概是父母的千古難題。《安家》中那位著名的獅吼功媽媽代言人,蘇天培媽媽一言不合就開吼。
  • 路西法效應___從好人變成惡魔到壞孩子如何變成好孩子
    聖經中的路西法(Lucifer)是拉丁文,意思是光明使者,被認為是天使中最美麗的一位。路西法,原本是上帝寵愛的天使,後墮落成為惡魔。在《斯坦福監獄實驗》裡,心理學家曾經讓兩組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分別扮演獄卒和囚犯,在一所學校改造成的模擬監獄裡,每天15美元的酬薪,進行為期兩周的實驗。
  • 《好兆頭》天使與惡魔,簡直太有愛了
    故事是從亞當和夏娃偷食禁果開始,天使給了他們一束火,惡魔卻說不知是幫助了他們還是害了他們。天使和惡魔看似是敵對的關係,可是這兩個小可愛可是千年摯友。在這兩個為了見一面可謂是花費心思,在間諜樂於見面的名場地餵鴨子,在酒窖喝酒,在電車上交流信息,在圖書館見面,他們約會的地方到處都是。
  • 天使身惡魔心,最可怕的不是惡魔而是天使?惡魔委屈到吃手手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惡魔都是毀滅世界的存在,而天使則是人類的救贖。可是有這麼幾部動漫中的角色,惡魔天使的身份卻是互換了。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天使般的惡魔以及惡魔般的天使。首先就是惡魔般的天使啦!
  • 超級諷刺人心人性圖:所謂的惡魔與天使,我們討厭的人,惡魔與天使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再點關 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諷刺人心人性圖:所謂的惡魔與天使
  • 90後爸媽的日常崩潰:天使和魔鬼都是孩子的真實模樣
    看著孩子在一天天的在長大,看著他的笑容,聽著他開口叫爸爸,我明白了:人生沒有止步,你不去努力,就會被落下。但是我不這樣認為,為什麼所有的錯都要推給孩子呢?他們真的有錯嗎?我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他們擁有著全世界最珍貴的東西——純潔。他們是來陪伴我們成長的,是教會我們怎樣成為一個合格爸爸的老師。
  • 90後爸媽的日常崩潰:天使和魔鬼都是孩子的真實模樣
    可只要是孩子就會有任性撒潑的時候,媽媽們也會在一些事情或行為上覺得孩子是個惡魔。比如:吃飯時,把飯丟的到處是;洗澡時,把水濺的滿地是;塗鴉時,將整潔的牆面塗的亂七八糟等等……一旦發生上面的這些情況,我們做父母的就會憤怒、吼叫、指責、批評,將自己的情緒釋放出來,然後周而復始。
  • 2歲|天使和惡魔並存之團團
    也只有當媽媽得到心的救贖才會平和的和孩子度過每一個快樂的日夜(我好像再給自己找藉口,但我的確這麼認為的)可我也知道每天早上,團團都是心碎的我變得更加貪戀她的陪伴了哄她入睡她緊緊的握著我的手每次爸爸把手伸過來小小的手就會去把爸爸的手拿開媽媽的手是團團獨有的是團團的專屬這個小惡魔又變成了小天使
  • 《保持沉默》影評:父母才是讓孩子從天使變成惡魔的那個人
    我們是顧慮的太多了,總是在開口之前先打著為對方著想的旗號,自己先考量一番,最後以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對方的身上,還自以為是地把事情都扛到了自己的身上,以為這樣就是最好的選擇。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八卦的心,但是他們兩個人的職業更傾向於找到真相,但是有的時候客觀的證據卻被人主觀的擺布,兩個人就會變成迷局中的棋子。
  • 【塔羅】佔卜你是天使還是惡魔
    每個女生都有自己的特質,有些女生天真無邪,一個笑容就能要人命,像個可愛的小天使。
  • 有人說,摩羯生下來是天使,卻不知未來會變成惡魔……
    真的是天使嗎?所謂的天使,換個說法其實就是骨子裡還沒消除的懦弱。考慮問題所謂的全面,其實就是害怕犯錯,害怕失敗。這有錯嗎?不盡然,這也就是年輕的摩羯所缺乏的果敢。年輕的摩羯害怕失敗,所以給人的感覺做事沉穩,其實只是對懦弱的掩飾。
  • 《好兆頭》:跨越千年相愛相殺,天使和惡魔的友誼也能天長地久
    讓你無所顧忌的人才是真朋友 惡魔在天使面前可以無所顧忌的耍嘴皮子,天使在惡魔面前隨意的發脾氣,他們互相痛斥對方陣營的領導者,當著對方的面把彼此的計劃搞砸也不會生氣。
  • "天使寶寶"還是"惡魔寶寶"?看這3種表現,你家孩子中招了嗎
    "天使寶寶"還是"惡魔寶寶"?看這3種表現,你家孩子中招了嗎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之後都會有兩個感受,一種是覺得寶寶比想像中的要聽話,也沒有讓媽媽操太多的心,大家都喜歡稱這種寶寶為"天使寶寶",另外一種感受覺得帶孩子太難了,有了寶寶之後自己每天都過得很累,這樣的寶寶就會被媽媽稱為是"惡魔寶寶"。
  • 「天使寶寶」還是「惡魔寶寶」?看這3種表現,你家孩子中招了嗎
    "天使寶寶"還是"惡魔寶寶"?看這3種表現,你家孩子中招了嗎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之後都會有兩個感受,一種是覺得寶寶比想像中的要聽話,也沒有讓媽媽操太多的心,大家都喜歡稱這種寶寶為"天使寶寶",另外一種感受覺得帶孩子太難了,有了寶寶之後自己每天都過得很累,這樣的寶寶就會被媽媽稱為是"惡魔寶寶"。
  • 天使、惡魔,如何招架?通過4個方法與嬰兒和平相處
    嬰兒自我顧名思義,就如同嬰兒一樣,當嬰兒感到滿足與舒適就會呈現小天使般的狀態,但如果這個小天使感到不舒服、有壓力、不愉快時,就會立馬翻臉變成小惡魔,一邊是天使,一邊是惡魔,嬰兒自我擁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樣貌。
  • 傲嬌天使和搞怪惡魔,一場任務成為生死之交,有彼此在就是好兆頭
    讓你無所顧忌的人才是真朋友惡魔在天使面前可以無所顧忌的耍嘴皮子,天使在惡魔面前隨意的發脾氣,他們互相痛斥對方陣營的領導者,當著對方的面把彼此的計劃搞砸也不會生氣。想和對方做朋友就放下成見天使和惡魔作為臥底而接觸到了彼此,兩人都不喜歡戰爭,他們只喜歡在人間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每一天的快樂。惡魔絲毫不顧忌對方是個天使,每天找他談笑風生,傲嬌的 天使嘴上說著"滾開,你這個壞惡魔。"身體還是很誠實的和他共進晚餐。
  • 人人都愛天使寶寶,其實惡魔寶寶並不壞,還擁有很高的天賦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太一樣,有的孩子天生乖巧懂事,在父母眼中跟天使一樣可愛;有的孩子天生調皮搗蛋,在家長心裡就是一個小惡魔。因此,才會有很多人覺得基因已經給孩子的性格打下底色,環境的變化只能在這個底色上發生改變,比如天生內向的人即便擁有很好的家庭環境,那他也只能變成開朗但文靜的人,不太會像那些外向孩子一樣自來熟和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