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的路西法(Lucifer)是拉丁文,意思是光明使者,被認為是天使中最美麗的一位。
路西法,原本是上帝寵愛的天使,後墮落成為惡魔。在《斯坦福監獄實驗》裡,心理學家曾經讓兩組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分別扮演獄卒和囚犯,在一所學校改造成的模擬監獄裡,每天15美元的酬薪,進行為期兩周的實驗。
9名囚犯組大學生被強行脫去所有的衣物,穿上囚衣,並用代號替代他們的姓名。規定他們不許反抗。而扮演獄卒的9名大學生則身著制服,戴著鏡面墨鏡,對囚犯有絕對的管控權。當犯人想上廁所的時候,獄卒就會在他們的頭上套上紙袋,還給囚犯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他們必須一一牢記,否則就會遭到嚴懲。
結果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情況就開始惡化了,僅僅到第6天,沒有收到可以虐待囚犯的「大學生獄卒」,卻開始自發的將種種殘酷的折磨施加在囚犯身上,囚犯們痛苦不堪,出現習得性無助,不知道反抗了。多名囚犯心理崩潰,而獄卒們的殘暴程度卻越來越高,原本單純的大學生,已經變成了殘暴不仁的獄卒,最後,原定兩周的實驗不得不終止。
僅僅一套制服,一個身份,竟然可以輕易的讓一個人性情大變。菲利普.津巴多教授把這種現象稱為路西法效應。
路西法效應證明了身份定義和情境對人的影響非常大,在特定環境下,如果我們定義了人的積極身份,其實,他也可能會往積極方面努力,成為我們所說的好人。反之亦然。如果我們給對方一個壞的身份,一直說他的不好,說他是壞人,好人也可能會犯下暴行,真正成為一個壞人。
所以,不要輕易評判他人的好壞。其實,好人壞人,本就沒有絕對的界限。尤其是剛出生的孩子,都如一張純淨的白紙。為什麼,有的孩子自信的優秀,成為我們口中的好孩子,為什麼,雙胞胎孩子,也可能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同一個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教養,孩子,成為了我們口中定義他好壞的孩子。
這,也是自動自發教育創始人黃導的教育理念:父母,老師如何給孩子定義身份,孩子就會變成我們口中的好孩子或者壞孩子。父母的嘴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父母如果可以更多的看見孩子的優點,即使孩子犯錯,我們也可以定義他的努力,他的認真,鼓勵他,定義成你希望他成為的樣子,好孩子是被引導出來的,而不是指責抱怨,打罵出來的。
比如,家有二寶的哥哥對媽媽說要打弟弟。
如果媽媽說教的對哥哥說,你大些,要讓著弟弟,或者說你敢打弟弟,看我不打你,他小些,不懂事,你要讓著弟弟。
哥哥是否會生氣的認為媽媽偏愛弟弟,是弟弟奪走了媽媽對自己的愛,或者真的在媽媽不在時打弟弟呢?媽媽的話,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造成了兄弟倆的矛盾,把哥哥引向一個仇恨弟弟,嫉妒弟弟的壞哥哥形象。
而同樣的一件事情,媽媽如果說:「快來,哥哥,和媽媽說說,不懂事的弟弟怎麼把你氣成這樣了?媽媽知道,你一直是一個疼愛弟弟的好哥哥,你如果真的想打弟弟,你就不會和媽媽說了,其實,你即使打了弟弟,媽媽也不會知道。可是你還是來告訴媽媽,你要打弟弟,其實,你不是真的想打弟弟,你只是被弟弟氣得不知道怎樣發洩自己的情緒,是嗎?
想一想,當媽媽智慧的給哥哥定義了疼愛弟弟的好哥哥,哥哥還會打弟弟嗎?他一定會向媽媽定義的好哥哥努力的。
個人認為,自動自發教育,之所以可以讓學習者自發的願意分享所學,每一個學習受益者,都是自動自發教育的踐行者。希望自動自發教育可以走進千家萬戶。受益更多孩子家長老師。
其實,這,也是自動自發教育對路西法效應最成功最經典的運用。
希望路西法效應,我們可以運用它的積極面,多看人長處,想人好處,諒解孩子,諒解他人的錯,當孩子,當他人犯錯時,賦予他人積極的正向理解,定義,相信,親子關係,同事朋友關係,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定會更加和諧美好。世界,也會因我們每一個人的包容,體諒理解而更加精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