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究好人怎會變成惡魔?心理學家進行實驗,結果反映了社會現實

2020-09-04 十點不讀書

人類不是命運的囚犯,而是心靈的囚犯。

——富蘭克林

打砸搶殺的街頭混混,殺害母親的10歲孩童,猥褻少女的六旬老人以及&34;的偽君子。

人們害怕魔鬼,卻,為之著迷。

到底,驅使人們作惡的動力是什麼?

是什麼決定並主宰了大腦的思考?

又是什麼,讓一個道德深重的人逐漸沉淪?

答案都在今天zoey為大家分享的心理學經典著作《路西法效應》一書中。

1

文學作品中這樣描述&34;:作為上帝最喜愛的天使之一,但由於拒絕歸臣於上帝,而不得已起兵造反,但結果以失敗告終。

在戰爭中,路西法墜落到地獄,為了復仇,路西法開啟了妖魔通往人間的大門,從此,人間遍布災難。

直到現在,&34;依然是惡魔,十惡不赦的代名詞。

&34;則是代表,好人是如何一步一步轉化為壞人。

本書作者,菲利普·津巴多畢業於耶魯大學,曾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現任史丹福大學恐怖主義跨領域政策、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

由於津巴多教授四十多年來在心理學研究和教學領域的傑出貢獻,美國心理學會特向他頒發了希爾加德(Ernest R.Hilgard)普通心理學終身成就獎。

邪惡是建立於涉及傷害、虐待、命令、缺乏人性基礎之上。

毀滅無辜他者的刻意行為,或是使用權威、系統力量鼓勵且允許他人這麼做,並從中取得利益。

簡而言之,也就是&34;。

邪惡是&34;還是&34;?

2

在以往的觀念中,很多人認為,一個人的行為主要受性格,基因等方面的影響,忽略了外部環境。

但外部環境,無法解釋大屠殺,比如,南京大屠殺,納粹黨屠殺等。

津巴多做了一個假設,把一個平時心理狀態良好的人放到一個特定情境之下,人是否會被環境所影響,還是影響環境?

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著好人和壞人,一旦被放到某個情境之下,這種性格便會肆意爆發,英雄還是惡魔,一念之間。

為了驗證這個假設,津巴多進行了著名的&34;。

實驗內容,24名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平均分成兩組。

一組扮演&34;,一組扮演&34;。並且為了讓實驗效果更加真實,警方給予這些&34;特點的&34;。

囚衣,手銬,頭套,警服,墨鏡,一應俱全。

實驗過程中,&34;很快進入角色,對&34;隨意打罵、侮辱。

根據津巴多的記錄,他發現,原本剛正不阿,情緒良好的大學生,在扮演&34;後,對&34;始終持冷酷殘忍,肆意攻擊的態度。

而那些扮演&34;的年輕人也逐漸&34;這個身份,變得懦弱,膽怯,自卑。

實驗得出結論:人並非天生本性道德就存在問題。之所以作惡,成為惡魔,和當時所處的社會情境以及心理機制有著密切的聯繫。

當所處環境需要自身激發出哪一種&34;,它便會轉化為現實行動。

津巴多建議,對於社會上各種邪惡現象,與其過多的關注人們的品行以及性格,倒不如更多的關注作惡發生時的特定情境,甚至是整個宏觀大環境。

3

對於這些&34;,明知自己的行為嚴重違反了人權,但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提出質疑和反對。

但囚犯們,卻始終麻木,難以團結起來進行反抗。

津巴多認為,處於&34;的人群,樂於體會這種集體帶來的優越和快樂,即使,這種感覺是建立他人的人權和生命之上。

這也是為什麼南京大屠殺、盧安達大屠殺血腥程度令人髮指的原因。

人們善於找藉口為自己的惡劣行為開脫,比如前面提到的&34;,他們對&34;施加一系列反人類的行為之後,卻認為是對方自作自受,自己的行為,毫無過錯。

反覆如此,人的心理便出現了&34;機制,此時,所謂的好人、壞人,界限就不再清晰了。

心靈擁有其自我棲息之地,在其中可能創造出地獄中的天堂,也可能創造出天堂中的地獄。

——約翰·彌爾頓

好啦,今天的全球好書,就到這裡啦,更多分享記得關注我呀~

猜你想看:

相關焦點

  • 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今天值班主播給大家推薦的,是一本社會心理學作品——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的《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在基督教的創世神話中,路西法本是上帝最愛的天使,但因為過度驕傲,率眾反抗上帝,被逐出天堂而墮落成魔鬼。津巴多借用了天使魔鬼一體的意象,用來談論一種人之行動的變象:那就是,在一種特定情境中,我們日常以為的好人,會做出惡魔般的行為。
  • 路西法效應___從好人變成惡魔到壞孩子如何變成好孩子
    路西法,原本是上帝寵愛的天使,後墮落成為惡魔。在《斯坦福監獄實驗》裡,心理學家曾經讓兩組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分別扮演獄卒和囚犯,在一所學校改造成的模擬監獄裡,每天15美元的酬薪,進行為期兩周的實驗。結果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情況就開始惡化了,僅僅到第6天,沒有收到可以虐待囚犯的「大學生獄卒」,卻開始自發的將種種殘酷的折磨施加在囚犯身上,囚犯們痛苦不堪,出現習得性無助,不知道反抗了。多名囚犯心理崩潰,而獄卒們的殘暴程度卻越來越高,原本單純的大學生,已經變成了殘暴不仁的獄卒,最後,原定兩周的實驗不得不終止。
  • 好人是如何變成壞人的?(斯坦福監獄實驗)
    於是看守們採取措施對囚犯進行「鎮壓」:脫光囚犯的衣服、把囚犯進行數個小時的禁閉、沒收枕頭和被褥、取消囚犯的進餐、強迫囚犯用手清洗馬桶、進行伏地挺身或者一些沒有任何意義的活動而羞辱囚犯,剝奪囚犯的睡眠、半夜把囚犯拉出來清點人數和進行各種屈辱性的活動。他們還採用了心理上的分化策略:服從管理的好囚犯會被提供特權,更好的牢房和夥食。
  • 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是如何讓好人變成惡魔的?
    好人如何變成惡魔斯坦福監獄實驗是1971年由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領導的研究小組,在設在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大樓地下室的模擬監獄內,進行的一項關於人類對囚禁的反應以及囚禁對監獄中的權威和被監管者行為影響的心理學研究
  • 心理學家:你的長相暴露了你是好人還是壞人
    性格判斷實驗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曾進行過這樣的實驗,研究人員在網絡平臺徵集了84名心理狀態完全正常的大學生志願者(非心理學及相關專業),他們互相之間不認識,然而安排這些志願者兩兩相視而坐。大約20分鐘後,要求他們對坐在對面的一方的性格特徵做出簡單的判斷,結果發現,大多數志願者在五個維度之中,有三個維度的判斷基本是準確的。
  • 探秘1971年斯坦福監獄真實實驗:18名普通人變成惡魔只需6天?
    然而在1971年,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卻為人們揭示出人類所處的環境也許真的可以是一個生性善良的人,在極短的時間內變成一個陰暗殘暴的惡魔,而直到如今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膽敢複製這個實驗。1971年8月1日,美國舊金山的各大報刊之中紛紛刊登了一組實驗志願者招募招募,信息中指出這是一項為期兩周的心理學學術研究。
  • 美國心理學家進行實驗,結果刷新人類認知!
    一直以來血型與性格的關係就是科學家研究的方向之一,曾經就有美國的心理學家對人類的血型進行了分析,他們認為血型是可以決定性格的,這是真的嗎?日本專家對血型和性格的研究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下,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性格養成與多方因素有關,血型也許會影響性格,但不是決定性格的唯一因素。
  • 在戰爭中,普通人為何會變成犯下反人類罪的惡魔?
    事前,米爾格拉姆商請四十位精神科醫師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而他們預測,大部分實驗對象都不會施行超過一百五十伏特的電擊,百分之九十六的人不會施行超過三百伏特的電擊,而只有百分之一的實驗對象會把命令貫徹到最後(四百五十伏特)。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竟有百分之六十的實驗對象按命令一路執行到最高電壓。
  • 「素媛案」惡魔趙鬥淳重返人間!妻子竟稱其為好人
    也許是為了控訴惡魔的罪行,小娜英被搶救了回來。大概老天爺也知道,只有她或者,才能證明趙鬥淳是一個心狠手辣、滅絕人性的變態。12月13日,惡魔趙鬥淳重回人間。彼時,20歲的娜英剛剛摘除身上的糞袋,眼看著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多麼諷刺啊!
  • 心理學:滿足這三個條件,好人瞬間可以變成壞人
    什麼情況下一個性善的人會變成一個性惡的人呢?而又是什麼情況下惡人變會好人的呢?心理學家說過,只要滿足一些條件,哪怕是好人也能隨時轉變為壞人。也就是我們說過的,當人感到不公平時,最初會產生情感上的憤怒。緊接著發現,自己不得不跟在那一小撮人後面,才能保證和維護自己的利益與安全時,大家也就只好緊隨其後,不知不覺變壞了。正如那句「雪崩發生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所以,一個好人是怎樣或什麼時候變成壞人的呢?
  • 素媛案原型罪犯趙鬥順的惡魔妻子,為夫洗白:他很愛我,他是好人
    真實案件同樣觸目驚心,2008年,還在上小學的年幼女孩被惡魔趙鬥順狠毒摧殘,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最終趙鬥順被判處12年有期徒刑,於2020年12月12日刑滿出獄。趙鬥順現在的「家」是其妻子在11月份租下的房子,是一間兩居室,一共66平方米,客廳、洗手間和廚房一應俱全,租期為兩年。
  • 路西法效應:給我5天,我能把純真的學生變成惡魔
    於是,文格爾決定進行一項實驗:在他的教室裡,重建一個微型的納粹德國,讓學生們親身體會獨裁的魅力。通過口頭投票,文格爾成為課堂上的「元首」。接下來,文格爾糾正了大家的坐姿、發言模式,並統一了服裝,討論篩選了「浪潮」作為獨裁團體的名字。隨後的幾天,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浪潮」,甚至有人甘願為「浪潮」把門,凡不能做浪潮手勢的人,都不許進學校。
  • 探究實驗——焦耳定律
    本實驗出現的概率也較高,屬於基礎難度內容。主要是根據Q=I²Rt來進行設計實驗,控制一些物理量。二 內容總結一、探究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電熱的多少與‍電阻的關係實驗裝置:思路分析:在Q=I²Rt中,若要探究Q與R的關係,就需要控制I和t是一定的,則一定要將兩電阻串聯在一起。
  • 高中實驗說課 | 探究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強度影響的創新實驗
    由於探頭敏感度限制,所以實驗溫度會在預設溫度左右發生正負0.2℃的波動,但對學生實驗結果不會造成顯著影響,因學生需進行多次重複實驗,且不同實驗組之間的實驗結果具有顯著差異。只是在實驗操作中,每次更換光照強度時,需要幾分鐘溫度穩定時間。
  • 心理學黑羊效應告訴我們,世上無好人,任何人都可能是惡魔
    從心理學來看,做一個好人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有時候甚至是一種反本能的行為,因為需要利他和認同超我,但人的本能都是追求快樂原則的,可一味追求快樂也許會導致其他人受到傷害,《薩提亞轉化式家庭之治療》一書中介紹,好人習慣照顧他人感受,常常忽略自己的感受,努力避免讓他人產生不舒服的體驗感,但這樣的做法常常會讓自己感到不舒服。
  • 好人長壽,惡人命短!心理學家:善惡,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與壽命
    傳統文化中有一句養生術語,叫「仁者壽」,或者說「德者壽」,意思是說,善良仁德的好人會長壽,民間也有類似的說法:「好人長壽,惡人命短」。不過,民間還有另一種常見的說法:「好人不長壽,惡人活千年」或者說「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可見,善惡,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與壽命!
  • 高中實驗說課 | 探究光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
    (泡沫板也可以用硬紙板替代)裝置設計的原因:光合作用影響因素的探究實驗比較分散、耗時長,實驗精準性不高,為更好落實課標要求,對裝置進行了改進和創新。(三)實驗方法創新1.將教材中定性實驗轉變為可觀測的定量實驗,實驗結果更直觀。2.增加不同植物葉片形態結構對比觀察實驗。四、實驗原理1. 光照強度、光質和光照時間會影響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多少能夠反映光合作用的強度大小。
  • 「斯坦福監獄真人實驗」證明了什麼?結果為何讓人感覺毛骨悚然?
    要說人類歷史上最讓人毛骨悚然的實驗當屬「斯坦福監獄實驗」。這個實驗之所以令人恐懼不是因為實驗內容驚悚,而是因為實驗的最終結果:一個人從好人變成嗜血惡魔只需要六天時間。人性竟然是如此的脆弱!善惡之間也並非涇渭分明,一個人從善到惡竟然是如此的簡單,只需要情境的簡單催化而已。
  • 每個人都可以變惡魔?斯坦福監獄實驗的真實啟示錄
    他們是社會心理學史上最具爭議的研究之一——斯坦福監獄實驗的志願參與者 。這項研究的對象為中產階級出身的大學生,他們的家庭背景、身體和精神健康病史,以及社會行為等方面事先都進行過問卷調查,結果均顯示「正常」;實驗中,他們通過扔硬幣被隨機分為囚犯和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