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開放無疑是積極正向的,中外資合作新趨勢正在顯現!獨家...

2020-12-20 澎湃新聞

原創 吳林璞 天下銀保 收錄於話題#走進外資銀行8個

編者按:

2020年被稱作「外資元年」,取消外資股比限制、放寬外資機構準入條件,中國金融業迎來全面開放。

那麼,新發展格局下,外資銀行從中看到了哪些機會?又有哪些自己的打算?未來對中國金融開放還有哪些期許……

《國際金融報》推出「走進外資銀行」系列訪談,與外資行的執行長、首席風控官、首席經濟學家、財富管理部負責人等聊一聊他們心中的答案。

作為首席風控官,他自嘲與「溫度」無緣。對於中國金融業的大開放,他滿懷期待。

「一直非常關注金融開放的大趨勢,這無疑是積極的、正向的,相信相關政策也會越來越多。」近日,富邦華一銀行有限公司副行長兼首席風險控制官張文華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在金融開放背景下,張文華也欣喜地發現,一些中外資合作的新趨勢正在顯現。

回到自身專業層面,他對記者感慨道,近年來銀行業出了很多新概念,包括交易銀行、流程銀行等,而在智能化大背景下,開放銀行又是一個新概念。

「但是,金融科技的運用並不會使銀行風險管理的本質發生變化,依然維持著原來的核心要素跟本質。」張文華強調。

受訪對象提供

金融開放促合作

中國金融開放政策的推出可以理解為逐步對接國際的一系列階段性步驟,值得從業者鼓舞與期待。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對外資股東股權比例的放開。

張文華告訴記者,富邦華一的母公司是採用金控架構。中國金融開放概念意味著同一個母公司下的銀行、證券、保險等都有了進入及提速的機會,產品線也有進一步豐富的可能,可以更好打造成為全方位金融服務的平臺。

「以一個從業者角度,我個人也一直非常關注金融開放的大趨勢,這無疑是積極的、正向的,相信相關政策也會越來越多,對此我也抱著真心的期待。」張文華如是說。

他認為,以往可能談中資與外資之間的差異多一些,但在這樣的大趨勢下,與國際接軌後,外資和中資基本面上的互補都能夠更好地展現出來。

談到這一點,張文華表示,互補層面,富邦華一銀行其實已在業務上有了深刻的體會。

「中資銀行網點多、客群廣、資金雄厚、獲客成本低、品牌認同度高,這是先天具有的優勢;而對於外資行來說,比較有利的一點是它在境外發展比較久,可以提供跨境交易等一系列整合服務。」張文華進一步表示,可以說如果沒有金融對外開放的進程,它的很多優勢是無法發揮的。「這也是外資對金融開放政策觸動較深的原因」。

此外,一些中外資合作的新趨勢正在顯現。「以對臺商的服務為例,我們儘管在大部分臺商聚集地區有著較為廣泛的覆蓋率,但在境內還是難免受到規模和體量的限制,很難以單一個體的力量提供全面的服務。而中資行儘管網點較多,但受限於與這些境外企業的交流較少影響,不一定能夠及時地掌握相關背景和信用信息。」張文華進一步表示,因此,在網點或者資金的支持上,外資行需要和中資的夥伴一同努力。

長期深耕大陸市場

一方面,中國金融開放相關政策使得與國際接軌的進程在循序漸進地推進;另一方面,外資行也必然會享受到包括「一帶一路」在內的一系列政策利好。而如果想長期立足中國市場,必然少不了對相關行業轉型升級的深刻理解。

那麼,富邦華一銀行目前在中國大陸市場的業務布局呈現出什麼樣的特點?

張文華介紹,富邦華一主要是在長三角、渤海灣、珠三角、中西部等經濟相對較為發達的地區布局。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網點布局,也大致符合臺商在大陸的分布情況。此外,現在各地的自貿區也在網點布局的重點考慮範圍中。一般來說,自貿區可以享受一些開放的金融政策,更加方便境內外管理。

張文華也和記者談及了一些他所看好的行業。「任何針對行業、企業的研究都需要持續不斷地進行。」他指出,縱向來看,每個時代都會有新興起的具備引領性的行業。從太陽能、光伏科技等,到現在談到的大醫療、大健康、5G等新經濟。

「可以看到,基本上,相關行業都是緊緊圍繞著人類的衣食住行,還有醫療健康。即使從很長的時間跨度看,這個趨勢都會一直持續下去。」張文華進一步指出,但也要注意,儘管行業可能不會發生大的改變,但其運作本質上必須要緊密結合時代的特點並作出相應改變,否則也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記者注意到,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中小企業也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促進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而與此同時,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也在全世界範圍普遍存在。

張文華對記者分析,難點在於,既要給中小企業融資,貸款利率又要足夠便宜,這對於銀行來說,其實需要相當多的風險緩釋措施,也往往很容易出現風險管理層面的投入遠遠大於所得的情況。

而從中小企業自身來看,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財務或各方面資訊相對不透明的情況,實際經營情況很難觀察,使得銀行往往面臨著信息不對稱的難題。在這種情況下,該不該融,融多少,以及資金是不是真的投入到生產力中都是需要密切關注的問題。

對於解決這個難題的經驗,張文華告訴記者,對於沒有抵押、純粹做信用融資的中小企業,首先得確定它的生產運營是否正常,是否有前瞻性,相關負責人對某一個領域的投入是否專注。其實,廣義來看,這也需要全社會及相關組織機構的努力,可以適當引入對相關企業的輔導機制。

提供有溫度的服務

「無論從最初服務臺商客戶還是長期在大陸深耕,都必須要有長期的、完整的規劃。」張文華告訴記者,紮根一個地方需要在一些硬性信息之外對客戶、市場甚至文化都有深入的理解。

「我們希望可以提供細水長流、有溫度的服務。」談到這裡,張文華甚為動情,「從我過去跟臺商的交往來看,他們對生意夥伴的挑選及各種服務的要求其實是非常高的。換言之,如果想要長期合作則要接受一定的考驗並拋棄暫時的短期利益,在雙方能夠互相信任之後,則會不離不棄。」

可以說,到了這個層面,銀行其實很像客戶的財務顧問以及理財上的好幫手。在一些情境下,甚至可以和客戶有類似好友之間的互動。這樣的一個熟悉、認知的過程使得生意一詞的範圍更廣,而不是為了談生意而談生意。從銀行角度,在幫助客戶解決問題難點之後,提供的更像是全方位的綜合性服務,自然而然也會有想像不到的收益。

「因此,從業務布局上看,我們更希望能夠全方位來做。某些業務可能單一來看盈利較少,甚至會有一定的風險,但卻是客戶需要的。」張文華表示,這種情況下銀行還是要擴大自己的能力圈層,不可貿然說因為不賺錢所以就不做某項業務了。「完整的產品線能給銀行帶來的絕不僅僅像表面上能夠看到的那樣,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張文華舉例稱,以信用卡業務為例,儘管投入多、風險管理要求高,但對於在大陸的臺商來說,是一項非常貼心的服務,而且實際操作層面並不難。「這甚至會延伸我們和客戶之間各個方面的往來,絕對不能以單向或者短期的利益來評估」。

記者注意到,近日,富邦華一銀行攜手中國東方航空正式推出「富邦華一東航聯名信用卡」,成為首家在大陸發行信用卡的臺資銀行。

簡單來說,有溫度的服務體現在要通過與客戶的互動交流融入他的社交生活圈,從而體現銀行對其的關懷和尊重。據張文華介紹,富邦華一銀行在網點層面也做了一些改變,包括咖啡銀行、書房銀行等。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並不認同科技發展可以完全取代實體網點的觀點。」張文華指出,實體網點可以成為一個和客戶進行情感交流的中心,並逐步建立起信任。也可以不只是談理財,還包括人文情懷、特色展示。

疫情下的「意外收穫」

2020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打亂了很多人的計劃。

「在疫情籠罩的大環境下,如果說我們今年完全不受影響是不太可能的。」張文華對記者坦言,但一個切身的感受是,一直以來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是值得的。這可以說是一份意外的收穫,但更是長期鋪墊的結果。

記者了解到,富邦華一在科技方面布局較早,而在2019年做了更多探索和思考。比如,在信貸業務方面,將獲客渠道和獲客方式線上化。同時,實現風控管理數位化,將審批流程標準化和最大程度線上化。

疫情倒逼銀行必須思考相關問題,比如在線上如何實現「零距離」接觸並能給到客戶同樣貼心的服務,從而長期地維持客戶與銀行之間的良好互動關係。毫不誇張地說,這已變成銀行在思考其作業流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在張文華看來,很多關於金融科技的運用,其實已較為成熟,但真正的加速可能還是在疫情之後。在實操過程中進一步塑造相關流程以適用各類細分場景的需求,可以說是越來越迫切。

對於如何看待傳統銀行網點的功能,張文華表示,在傳統的作業模式中,網點其實提供了和客戶近距離接觸的渠道,基於業務甚至日常生活層面進行一種相對較為緊密的交流,也增強了客戶對銀行的品牌認同。而從外資銀行角度,在進行廣泛網點布局這一塊其實沒有太大的優勢。

張文華告訴記者,「在整個銀行業都在布局金融科技的同時,我們也在研究其能否是外資行實現『彎道超車』的渠道或者說至少能夠彌補一些先天的不足。我們也深知,對於這一個設想,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相關流程還有待進一步梳理和塑造。」

金融科技的確帶來了業務層面的一些便利,比如大數據的應用可以減少包括貸前審查、貸中核查以及貸後複查等流程中類似資訊收集這樣人力密集的工作。

而在一些簡單的個人線上零售業務之外,一些中小企業也可以實現供應鏈融資的閉環操作。「我們在實際運行中的試點效果還不錯,有時還能解決部分過去由人為帶來的一些操作風險跟弊端。」張文華表示。

風險管理本質不變

細心的話不難發現,近年來關於銀行業出了很多新概念,包括交易銀行、流程銀行等,而在智能化大背景下,開放銀行又是一個新概念。

不過,張文華指出,金融科技的運用並不會使銀行風險管理的本質發生變化,依然維持著原來的核心要素跟本質。

作為信用的媒介,銀行業的核心是風險管理,這也是它為什麼受到高度監管的原因。在風險管控的大背景下,過去銀行在服務各行各業時,必須要憑自己在相關領域的研究以及長期以來在經驗、資訊方面的積累,進行數據分析,進而了解某個行業的特性以及交易的流程、習慣等。

「但即便如此,依然是力有未逮。」張文華坦言,因為每個行業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甚至可以說市場和相關商業規則的變化是很頻繁的,銀行未必能夠完全了解。

現在的一個變化是,大家更傾向於將交易放入一個個場景當中,在特定的金融需求下,銀行承擔信用媒介下資金提供和風險管理的角色。在此基礎上嫁接到相關交易的流程裡。

「今年以來,我們也在探索汽車金融相關內容,它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供應鏈條很長,可以從主機廠一直到經銷商、4S店和消費者終端。」張文華分析稱,對於銀行來說,如果能力允許,其實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配套服務。

據悉,以往整個流程是由銀行職工對相關交易、物流的流程進行人工核實以避免有造假的情況發生,還要對抵質押車輛的按揭進行監控,但其實這樣的一些工作並不是銀行的強項。

「可是如果有一個埠將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對接到整個產業鏈條中來,情況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即在物流的基礎上嫁接上銀行的資金流服務。」張文華表示,未來無論是從實現線上零距離接觸還是智能風控方面,效果都會比較明顯。

「所以我對於開放銀行的理解,以貸款業務為例,更傾向於是銀行與其他行業的的跨界合作,在整個業務鏈條中,各自提供相應的功能板塊。」他補充道。

不過,這對銀行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因為裡面不管是所謂的數據分析,還是各種策略模型也好,都與過去傳統中用抽樣的方式來建立的風險評級系統有著很大不同。現在科技使銀行可以採取很多樣本,這些樣本甚至是實時的,從而快速、智能地去分析交易行為,替代人工的判斷。

「但作為風控從業人員,依然需要注意,一旦批量操作,如果數據的分析稍有偏差,也比較容易產生系統性、模型風險,所以一旦產生偏離則不可能是個案。」張文華強調。

記者 | 吳林璞

原標題:《中國金融開放無疑是積極正向的,中外資合作新趨勢正在顯現!獨家對話富邦華一銀行副行長兼首席風控官張文華 | 走進外資行系列訪談⑧》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國金融開放無疑是積極正向的 中外資合作新趨勢正在顯現!獨家...
    原標題:中國金融開放無疑是積極正向的,中外資合作新趨勢正在顯現!對於中國金融業的大開放,他滿懷期待。   「一直非常關注金融開放的大趨勢,這無疑是積極的、正向的,相信相關政策也會越來越多。」
  • ...是積極正向的中外資合作新趨勢正在顯現!獨家對話富邦華一銀行...
    未來對中國金融開放還有哪些期許……《國際金融報》推出「走進外資銀行」系列訪談,與外資行的執行長、首席風控官、首席經濟學家、財富管理部負責人等聊一聊他們心中的答案。作為首席風控官,他自嘲與「溫度」無緣。對於中國金融業的大開放,他滿懷期待。
  • 在金融業的開放中架起中日合作新橋梁——訪瑞穗銀行(中國)有限...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外資持有的中國境內股票、債券的規模雙雙創下了歷史新高。如此規模龐大且有巨大成長潛力的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對外資金融機構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充滿商機。  上證報:目前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力度正在不斷加大,從外資機構投資中國金融市場的角度來看,將給雙方帶來哪些益處?
  • 金融全方位開放再加碼 外資加速布局中國市場多個領域
    金融業準入負面清單全面清零 券商、銀行、支付多領域外資機構密集落地金融全方位開放再加碼 外資加速布局中國市場我國金融全方位開放持續向縱深推進。外資積極入局證券、支付多領域迎突破政策利好相繼釋放的同時,外資近期也加快中國市場布局節奏,證券、銀行、支付等業務領域取得多點突破。
  • 外資銀行:站上新起點 讓世界和中國更好「做生意」
    這說明,我國目前還存在一些制約外資銀行在中國發展的體制因素,需要進一步擴大金融市場開放步伐。  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釋放出新一輪開放的明確信號。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將確保已宣布的重大金融開放舉措儘快落地,努力讓開放成果及早惠及世界各國企業和人民。
  • 瑞穗銀行:金融開放政策對外資機構擴大對華投資將產生積極影響
    中證網訊(記者歐陽劍環)《國務院關於修改和的決定》15日正式發布。瑞穗銀行(中國)副行長深潟智博15日表示,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不斷深化,放寬了對外資金融機構在設立形式、地域和業務範圍方面的限制,為包括瑞穗銀行在內的外資金融機構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新的挑戰。
  • 瑞穗銀行:中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 對外資金融機構是重大利好
    符合瑞穗代表日本在全球展開業務的綜合性金融集團的定位,亦是瑞穗的優勢之一。 瑞穗從1979年就開始與中國開展業務往來,作為改革開放後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銀行之一,可以說瑞穗見證了包括金融業在內的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光輝歷程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 《財經》專訪鉑諾計算簡毅:外資全面開放,AI金融能否緩解衝擊?
    此外,銀保監會也發布文件提到,2020年正式取消合資壽險公司的外資比例限制,合資壽險公司的外資比例可達100%。從市場跡象而言,隨著政策開放,不少外資機構在業務、能力、牌照等各方面繼續提速,加緊中國金融市場的布局開拓。
  • 打造紮根中國市場的外資銀行 瑞穗銀行助力中日金融合作發展
    人民網東京11月9日電(滕雪 李沐航)從1981年開設北京代表處開始,到2007年作為第一批獲準轉製成立的外資法人銀行,日本瑞穗銀行近四十年來積極開展面向中國市場的業務,助力中日企業的發展。與此同時,瑞穗銀行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後金融業等領域飛速發展的輝煌歷程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 大金融開放,中國市場更具吸引力
    「中國簡化和加快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的流程,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為開放的中國金融體系增添了活力。」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援引摩根大通執行長傑米·戴蒙的話指出,「對於集團的很多客戶來說,中國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市場」。
  • 金融再開放「戰火」已起 外資既是市場參與者也是受益者
    來源:第一財經金融再開放「戰火」已起 外資緊盯這些在華機遇作者: 杜川[ 近年來,中國加快金融開放的步伐,集中宣布了50餘條開放措施,包括大幅度擴大外資金融機構的業務範圍、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等。可以說,外資金融機構既是市場參與者,也是受益者。
  • 進博會時間 | 進博會如約而至,外資銀行「點讚」這場東方之約!
    渣打中國方面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渣打希望以開放合作的創新文化和創新模式,來整合內部員工、外部客戶、科創企業,配合政府,甚至與競爭對手一起合作,用創新賦能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們有望成為促進雙循環經濟發展的金融加速器」。把脈跨境貿易趨勢你來我往,井然有序。外資行在華發展多年,跨境業務無疑佔據了重要的地位。
  • 在華外資開啟4.0時代:打造開放型生態圈,與中企協同生長
    根據不同時期的發展特點,在華外資可謂經歷了四個時代的變遷。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引進外資從最初的引入製造技術為主,逐漸向以引入偏重研發技術和管理技術方面的外資傾斜,讓中企具有面向國際市場的能力。這也構成了市場與技術交換的外資1.0時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邁得越來越大,市場與資本融合的外資2.0時代在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再創新中應運而生。
  • ...會:支持外資積極參與中國金融市場;清華北大包攬亞洲大學排行榜...
    宏觀經濟1、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銀保監會將繼續大力推進已出臺政策落地,在確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全面拓展金融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支持外資積極參與中國金融市場,鼓勵中外資金融機構在產品、股權、管理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大合作。
  • 中新金融峰會丨「一行兩會一局」發聲:支持重慶在內陸金融開放中...
    中新金融合作是中新互聯互通的重要內容,在帶動中國西部地區開發開放、拓展中國與新加坡及東協各國經濟金融合作方面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作用。5年來,人民銀行積極推動投融資便利化,優化金融服務,支持陸海新通道深化合作,取得顯著的成效,為今後實現共享共建區域經濟融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中國將與新加坡金管局加強合作,為雙方金融機構務實合作,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開放更好的條件。
  • 瑞穗銀行:中國金融市場開放對外資金融機構是重大利好
    中證網訊(記者 歐陽劍環)瑞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日本瑞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竹田和史21日在第243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金融市場擁有巨大成長潛力,金融開放對外資金融機構來說是重大利好,充滿機遇。
  • 中國太保總裁傅帆:把握新一輪金融開放機遇 與外資機構共同培育大...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黃蕾)在6月19日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2020)上作主題演講時,中國太保總裁傅帆表達了「將把握新一輪金融開放和上海建設全球資產管理中心的戰略機遇,與外資機構共同培育大資管生態」的觀點。
  • 上海金融開放提速國泰世華銀行(中國)開業
    金融開放提速為貫徹落實國家進一步擴大開放重大舉措,今年7月上海制定了「擴大開放100條」行動方案。該方案聚焦五大領域,即:以更大力度的開放合作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構築更加開放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體系,打造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協同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高地,建設服務全國的進口樞紐口岸,營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我們是搭了金融開放的順風車。」林尚民說。據介紹,轉制為法人銀行後,國泰世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達30億元,註冊地上海。
  • 經濟金融發展迎來新趨勢 科技賦能、綠色發展、開放共享成關鍵詞
    原標題:經濟金融發展迎來新趨勢 科技賦能、綠色發展、開放共享成關鍵詞今年以來,疫情深刻影響著經濟發展方式,「無接觸經濟」「線上經濟」「低碳經濟」迎來發展機遇。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在當前形勢下,要倡導綠色金融,用好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金融科技手段,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公眾的能力。同時,中國經濟和金融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因此要繼續推動新一輪發展和更高水平改革開放。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開放當前,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 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投資正向這些產業轉化!經濟...
    據金融街論壇官網顯示,劉鶴在演講中表示,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在新發展理念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下,中國經濟正在出現幾個新趨勢。中國的金融系統在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下一步要繼續順應新趨勢,構建新格局,重點做好五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