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在中國經營發展近40年,為中國經濟發展作出不少貢獻,同時,外資銀行也藉助中國的高速發展,實現了自身版圖的擴張和穩健前行。不過,外資銀行在中國金融行業的整體份額並不高。到2017年年底,外資銀行總資產僅佔中國銀行業總資產的1.32%,同時,外資保險公司的總資產份額和保費收入市場份額分別為6.71%和5.85%,也維持在較低水平。這說明,我國目前還存在一些制約外資銀行在中國發展的體制因素,需要進一步擴大金融市場開放步伐。
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釋放出新一輪開放的明確信號。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將確保已宣布的重大金融開放舉措儘快落地,努力讓開放成果及早惠及世界各國企業和人民。
近日,在由中國銀行業協會和上海銀行同業公會主辦的「外資銀行改革開放成果上海座談會」上,來自東亞銀行、渣打銀行、滙豐銀行和花旗銀行等12家外資銀行的相關負責人均表示看好中國市場的未來發展前景,「一帶一路」倡議將為外資銀行帶來又一個業務發展新機遇。
外資銀行數量穩步增加
1979年,中國批准第一家外資銀行——日本輸出入銀行在北京設立代表處,從此拉開了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的序幕。
2007年,原銀監會發布《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報告》,明確表示促進外資銀行全面發展,鼓勵外國銀行設立或者將現有分行轉制為在中國註冊的法人銀行,此後,眾多外資銀行來華設立法人銀行,或通過持股中資銀行,參與中國銀行業的發展。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外資銀行業機構在華蓬勃發展,外資機構數量穩步增加。截至2017年年末,共有外資銀行業營業性機構209家,外資銀行總資產3.24萬億元,同比增長10.76%;2017年全年,外資銀行淨利潤146.46億元,同比增長14.59%。
改革開放40年來,外資銀行的發展也印證了中國深化改革、對外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外資銀行在華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快速成長和平穩發展的階段。其中,上海作為外資銀行發展的「重鎮」,更是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截至2017年,經過10年的發展,上海外資法人銀行已有21家,佔全國外資法人銀行總數過半。21家外資法人銀行在全國共設分行229家、支行482家,較法人銀行成立之初,分行數量增長逾一倍,支行數量增長近5倍;員工總數超3.5萬人,為法人銀行成立之初的2.8倍;資產規模達兩萬億元人民幣,已超過轉制初期的6倍,資產規模10年年均複合增幅達19.6%。
「上海外資法人銀行的經營發展充分顯現了我國銀行業全面開放的正向效應,經營規模、經營業績、客戶結構和服務能力均取得長足進步。」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行長林志民評價稱。
多元業務深耕中國市場
外資銀行在中國改革開放40年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們的全球化綜合服務優勢、先進的合規意識,都給國內銀行業帶來了新的活力與借鑑。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外資銀行的業務範圍不斷擴大。例如,渣打銀行和星展銀行獲準承銷上海地方政府債券,是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放寬外資銀行市場準入有關事項的通知》後,首批承銷政府債券業務的外資銀行。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裴奕根介紹稱,伴隨中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花旗銀行獲得了多項重要業務資格,如銀行間債券市場結算代理、債券承銷、債券通報價機構等。花旗銀行也是我國首批為跨國企業搭建全功能跨境資金池架構的銀行之一。今年6月,花旗銀行獲批期貨保證金存管銀行業務資格。這些都對花旗銀行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持。
與此同時,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的合作也在加強。例如,早在2005年,荷蘭安智銀行就與北京銀行籤署了《股份認購協議》和《戰略夥伴協議》,成為戰略夥伴。2015年,荷蘭安智銀行北京代表處升級為北京分行之後,也和北京銀行達成共識,在接下來的業務發展中強化「互補性」。該行上海分行行長鄒江磊表示,未來雙方會在數字營銷方面深度合作,聚焦對公業務。「北京銀行在中國有更多的融資渠道、核心客戶,我們則有良好的全球網絡,可以為企業提供中長期支持。合作能夠更好地支持中資企業『走出去』。」他強調。
繼續參與中國發展
「在華外資銀行未來一至兩年內或將加速增長。」標普全球評級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外資銀行仍將視中國市場為重要增長點。除了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和強勁的經濟增長速度外,在華外資銀行還面臨一系列當前中國國家戰略和政策提供的機遇,如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對在華外資銀行監管政策上的積極支持等。
中國仍然會是外資銀行的重要戰略市場。作為外資銀行的「領頭羊」,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兼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總監李峰表示,該行將繼續把握中國經濟轉型、消費升級和網際網路+等發展機遇,同時,繼續支持並參與金融改革和資本市場擴大開放,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及綠色金融等戰略。
對此,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朱亞明也談到,中國是渣打最重要的戰略性市場,渣打對中國市場具有長期承諾,也堅定看好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渣打將按中國市場的具體情況實施發展策略,並將積極利用這些政策紅利,把握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機遇,伴隨中國經濟的成長而成長。
恒生銀行(中國)有限責任公司環球貿易及融資業務部總監兼上海分行行長胡斌表示:「將繼續藉助母行恒生銀行的優勢,發揮跨境聯動作用,重點打造跨境金融服務的核心競爭力,搭建內地與香港聯動的金融橋梁,為更多內地企業『走出去』和外資進入內地市場提供金融服務,為實體經濟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