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6月,一艘滿載七萬噸大豆的貨輪成為了世界焦點,中美兩國的貿易摩擦也正式開始。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範圍持續擴大,中美貿易摩擦的發展態勢也不斷反覆。2020年4月,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呼籲中國的美國企業撤華,甚至允諾報銷企業100%的搬家費用。
不可否認,在中國改革開放40餘年的歷程中,外資企業及資本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甚至在某些行業領域,外資企業在行業中佔據了領導的關鍵地位,同時掌握了許多市場優勢。但是從外資企業入華的初始目標來看,中國的市場機會和龐大用戶才是其想要在中國深耕布局的首要原因;幫助中國經濟實現發展只是部分企業實現社會責任的次要考量,並非所有。
因此,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中國商務部部長鐘山表示:隨著中國環境的改善、經濟的發展、市場的擴大,聰明的外商一定不會放棄中國龐大的市場。
但是據億歐智庫統計,關閉在華業務、退出中國市場的外資銀行並不在少數。通過對歷史外資銀行名單篩選的不完全統計信息,有58家曾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銀行現已退出中國。除去來源國/地區母行破產、中外合資銀行改制等形式,有39家尚以獨立身份營業的外資銀行退出中國、關閉在華代表處。
那麼聰明的外資銀行在做什麼?
依照國務院《外資銀行管理條例》規定,外商獨資銀行和外資銀行分行在中國開展業務,區別僅體現在是否具有開展銀行卡業務的資質。但是通過各外資銀行申請及開展業務情況,反應出其業務特點不盡相同。
為了合理評價外資銀行在華開展業務的深度及產品布局情況,億歐智庫篩選了銀行經營業務相關的5類十二項相關資質,作為評估銀行業務豐富程度的指標。本文將摘取其中幾個指標進行分析。
1、QDII
中國2006年啟動QDII的申請,自此中國境內基金終於擁有了進入全球資本市場的機會,中國跨境資產投資市場也開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相對於國內基金,QDII的投資風險相對分散,依賴單一市場導致的匯率風險也相應下降。外資銀行對國際化基金和對境外市場的了解具有天然優勢,因此QDII也是外資銀行理財產品的特色。
在中國首批獲得QDII額度的外資銀行是花旗銀行(中國)和恒生銀行(中國)。截至2020年3月底,中國銀行類機構共獲得QDII額度148.4億美元,其中外商獨資銀行和分行的15家外資銀行獲得總計110億美元額度,佔比達到74%。但是近幾年外資銀行申請、獲批QDII的進程開始漸緩,從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已有五年時間沒有新的外資銀行獲得業務資格。
隨著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國家對QDII總額度給予了擴增,滬股通、深股通、港股通、深港通的額度也得以上調,不再被佔用的QDII額度可以用於全球化配置。
2、外匯做市商
銀行是外匯市場中最具分量的參與者。擁有外匯做市商資質意味著可以通過較低的門檻進行外匯交易,同時為外匯市場提供流動性,提高市場交易效率。
截至2019年5月,同時擁有即期做市商和遠掉做市商資質的外資銀行有7家,兩項資質均處於嘗試做市的外資銀行有2家。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沿線國家和地區貨幣兌換、投資交易等需求越發強烈。境內外匯主要做市商紛紛拓展自身的可交易幣種,開設新興市場幣種交易業務,以提升自身的做市能力。
3、結售匯業務
結售匯業務是商業銀行國際業務的主要收益來源,外資銀行開展此類業務具有較強競爭力。截至2019年底,共有518家銀行在中國獲得即期結售匯業務資格,其中有106家外資銀行分行、35家外商獨資銀行獲得資質。外資銀行名單中超六成銀行均獲得該項資質,說明該業務不僅是與中資銀行的競爭業務板塊,在外資銀行間的競爭也十分激烈。
4、債券發行及承銷資格
商業銀行債券發行及承銷業務資質可以按照債券類型分為四大類:國債、銀行間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和金融債,下表為四類業務資質中外資銀行的獲批情況。
國債:2018年-2020年記帳式國債承銷團成員名單中,僅有四家外資銀行位列其中,均為乙類成員:滙豐銀行(中國)、摩根大通銀行(中國)、渣打銀行(中國)和花旗銀行(中國)。其中渣打銀行(中國)也是上海市政府債券承銷團成員。銀行間債券:參與銀行間債券承銷的外資銀行還有:德意志銀行(中國)、星展銀行(中國)、東亞銀行(中國)和富邦華一銀行。其中富邦華一銀行所獲資質最多,同時是國家開發銀行上海證券交易所金融債券承銷團、國家開發銀行深圳證券交易所金融債券承銷團、重慶市政府債券承銷團、寧波市政府債券承銷團和江蘇省政府債券承銷團成員。非金融企業債務:僅有德意志銀行(中國)和法國巴黎銀行(中國)獲得A類承銷商資格;滙豐銀行(中國)和渣打銀行(中國)獲得B類承銷商資格;摩根大通銀行(中國)、花旗銀行(中國)、三菱東京日聯銀行(中國)和瑞穗銀行(中國)獲得承銷商資格。金融債:在中國發行金融債且仍在續的外資銀行有7家,規模總計622億人民幣;曾經發行過金融債、到期未再申請的外資銀行有5家:三菱東京日聯銀行(中國)、瑞穗銀行(中國)、星展銀行(中國)、三井住友銀行(中國)和渣打銀行(中國),曾發行總計150億人民幣規模的金融債。值得關注的是,在所有已發行的金融債中,滙豐銀行(中國)的兩次發行規模最大,均超過100億人民幣,且未被限制債券到期日。5、基金銷售資格
證監會對外資銀行的基金銷售資質審核門檻較高,因此很多外資銀行退而求其次選擇其他類業務代銷資格的申請。自2013年第一批外資銀行獲得基金銷售資質,到目前僅有十家銀行獲批,進展相對緩慢。
上文分析了幾類外資銀行主要業務資質的獲批情況,通過匯總外資銀行在華申請業務資質情況,以獲得資質的數量多少作為業務豐富度的評比標準,並列出排名第一至第十一位的銀行名單。
由此可見,在與中資銀行的競爭中,外商獨資銀行也迫切的追求豐富的業務範圍,因此對於牌照資質的申請也更加積極,渣打銀行(中國)是中國業務覆蓋最廣泛的外資銀行,成為外資銀行中的隱形冠軍。
外資銀行分行業務豐富度不足,相比之下,美國銀行在外資銀行分行中表現最佳,已經獲批四類業務資質。
關於外資銀行更多觀點及詳細數據、名單,可以閱讀報告上篇原文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