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進入中國證券市場升溫,花旗銀行高管詳解QFII新機遇

2020-12-19 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鄭一真 隨著準入門檻制度持續鬆綁,外資機構申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資格再度升溫。10月18日,證監會官網顯示,綠洲管理(香港)和範德堡大學兩家機構提交了QFII資格的申請,目前都處於接收材料階段。今年以來,共有9家外資機構申請QFII資格。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獲得QFII資格的機構已有292家,合計額度1113.76億美元。

證監會於今年1月底就修訂整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試點辦法》及相關配套規則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外匯管理局於9月份取消額度限制,不再對單家合格境外投資者的投資額度進行備案和審批,同時取消RQFII試點國家和地區限制。對於密集出臺的QFII新政,花旗銀行中國區證券服務部負責人蔡美智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監管層的方向是讓QFII、RQFII更具吸引力。中國監管越來越強調準入容易,同時後面的監管越來越嚴,這是很好的,這和全球監管趨勢是一致的。

作為首批申請QFII託管資格的外資銀行,按QFII客戶的數量來算,花旗銀行的市場份額約佔17%。證監會日前宣布外資投行明年就可以申請全資牌照,包括資管、證券、期貨等,蔡美智表示, 「花旗將持續關注和評估新的業務機會,以期更好地服務客戶的金融需求。」

經濟觀察網:金融業對外開放是2018年來中國資本市場的主線之一。針對QFIIRQFII,證監會今年1月份出臺了相關法規的徵求意見稿,您認為,對外資而言,最吸引投資者的修訂體現在哪?

蔡美智:外資進入中國的證券市場主要有5個渠道,包括直接渠道有三個——QFII、RQFII、CIBM,滬深港通和債券通我們一般稱為間接渠道。

在1月份證監會發布的關於QFII和RQFII法規修訂的徵求意見稿,最積極的變化就是QFII和RQFII會合併。以前和國外投資人交流,他們都覺得中國市場非常複雜,因為可以投資的渠道太多、開放的範圍也不斷加大很多投資人期望有個較為單一的渠道。 新規出臺,就能部分地滿足外國投資人的需求。除了單一的渠道, 在新規裡,我們也期待申請材料的簡化,讓投資人越來越便利就能投資中國市場。

第二個亮點就是投資範圍的擴展,新規會允許投資人不僅可以投A股,還可以投資新三板、債券回購、私募投資基金、金融衍生品等。其中私募基金這一點很吸引投資人。資產規模來看,中國的私募和公募是差不多的,私募基金的績效表現很多甚至大過公募基金。外國投資人越來越多會到私募基金公司做市場考察,而以前外國投資人進來還是只能投公募基金。

除此以外,還有很多QFII/RQFII進來的資金希望投他們集團在中國設立的WOFE(外商獨資企業)發的私募基金產品。資管公司的 WOFE 一開始在中國只能做投顧,後來可以拿到發私募基金的牌照,他們在國外雖然排名靠前,可是進入中國,很難跟本地深根的基金公司競爭,因此銷售成本極高。所以QFII新規開放後,WOFE的集團公司可以買他們的產品,不需要完全倚靠本地的銷售渠道。

經濟觀察網:目前QFII/RQFII使用的額度大概是30%,市場未申請的額度還那麼多,取消額度的意義在哪裡?

蔡美智:我們路演了十幾年,很多投資機構知道中國的發展潛力非常好,可是進不來。因為以前有額度管制,雖然後來額度(或增加額度)的申請很快,可是還是要一個月的時間。另外,以前有匯出的限制,雖一直不斷地開放,可是最終卡在一條稅務規定-根據稅法規定,所有的外國投資人,只要是從中國獲益的這部分錢必須繳稅,這是很合理。可問題是要拿到完稅證明,得花很多時間。投資人匯一筆錢,本金還可以隨時匯出,但是要匯盈餘,可能一個禮拜或三個月,這對一個公募基金面對基金贖回是很挑戰的。所以外管局取消額度,同時也在改一些細則,因為A股投資的股利、股息已經就源扣繳了,交完稅證明是否還有必要性。外管局取消投資額度產生了兩個直接效果,第一個,有一些養老基金機構的資金從此可以進入到中國,第二個,匯出沒有限制,所以這個政策放鬆受到了全球投資者的歡迎。

經濟觀察網:現在滬深港通已經成為外資投資A股的主要渠道,QFIIRQFII渠道和滬深港通相比,有何利弊?

蔡美智:QFII/RQFII是ID制度,就好像實名制一樣,投資者有一個ID,下單就是從這個投資編號出去,每天收市的時候知道哪個投資者做了什麼交易,一目了然。相比之下,滬深港通就不容易監管,很多股票交易的時候,監管看不到誰在做這些交易。所以,監管一直在思考,怎麼樣讓QFII、RQFII更具吸引力。

早期取得一張QFII牌照要兩三年的時間,現在證監會縮短了審批的程序,只要材料預備好,市場準入的速度大約一個半月。如果能夠簡化投資材料,速度又加快,這個投資渠道就會倍受歡迎。滬深港通成為外資入場A股的主流通道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入市容易,只要大家有香港證券帳號,就可以直接交易A股,不用花時間提交申請材料再進來, 但兩個渠道投資的範圍是很不同的, 在QFII新規出臺後,這個差異性會更大,加上兩個市場節假日不同,這其中所產生的交易風險也是不可低估的。以前很多人問QFII、RQFII會不會像B股制度一樣消失,被滬深港通取代了?監管機構大多說不會。全世界的主要市場,大多是讓投資人直接入市的。所以監管層會讓QFII、RQFII制度越來越吸引人,讓海外投資人覺得這是最好的模式。因為這有利於投資人,也對監管有利,是雙贏的狀況。

經濟觀察網:期待QFIIRQFII制度有什麼更多改進的地方?

蔡美智:希望證監會的申請材料及法律文件能更簡化一些。央行的CIBM登記只要兩個材料,所以審批可以2天出來。證監會的20個工作日相比國際市場如,紐約、新加坡和倫敦, 日本比較,是比較長的。很多市場是登記制,註冊登記後拿一個ID就可以開始投資。我們希望讓外國投資人進來的速度可以再加快一點。

中國的資本市場要國際化一定要引進更多的外國投資人。現在外資佔中國證券市場的份額是3.3%,美國是15%,日本大概是20%,我們的空間還很大。外國投資人進入證券市場,對於整個市場發展是很良性的循環。我們引進良性的機構投資人,他們的投資相對穩定,且理性,當然大家也會聽到量化基金、Fintech,利用各式各樣的金融工具, 模式來算買點、賣點,跟著市場走而不是跟著消息走,所以中國需要引入這類的基金,我們的市場就會變得更健康。

相關焦點

  • 花旗中國林鈺華:金融開放將為花旗在華發展帶來更大機遇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徐天曉2007年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花旗中國」)作為第一批外資銀行開啟本土法人銀行發展之路,一旬過後,我國金融行業更廣泛的對外開放,讓花旗這家兼具跨國與本土雙重基因的外資銀行更加振奮
  • ——訪花旗中國行長兼執行長林鈺華
    如何帶領花旗銀行的業務融入中國市場?在剛剛踏入21世紀之時,這似乎還沒有一個明朗的答案。如今,對於來自香港的林鈺華和她的團隊來說,花旗銀行深入中國市場的路線圖卻日益清晰,而2018年中國的新一輪金融對外開放顯然至關重要。
  • 摩根大通中國又見外資背景新高管加盟,或分管投行,9名高管陣容華麗
    財聯社(深圳,記者 覃澤俊)訊,繼8名高管現身後,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再入一位新高管。3月6日,上海證監局公布了杜朋的證券公司高管任職資格。有業內人士猜測,杜朋或將出任公司副總裁一職,並分管公司投行業務。根據此前公開信息,摩根大通證券(中國)的高管團隊基本到齊。
  • 海外丨外資銀行看好「一帶一路」,花旗、渣打、滙豐...
    劃重點❶ 在新一輪金融業對外開放政策鼓勵下,「一帶一路」沿線業務等成為各外資銀行資源傾斜重點。❷ 截至2018年6月末,外資銀行在華設立41家外資法人銀行、115家外國銀行分行和156家代表處。業務範圍擴大的同時,業務種類也不斷增多。
  • 花旗銀行全方位取經中國金融科技 個人銀行業務突破複製全球
    該行在中國市場通過數位化渠道獲取的信用卡新客戶佔96%,幾乎所有新客戶均開通數字銀行服務。目前,花旗銀行的香港旺角分行仍為其亞洲最大分行。1995年,在離開45年後花旗銀行重新回歸中國內地;7年後正式開展個人銀行業務;至2012年拿到所有個人銀行的相關業務許可。某種意義上,花旗銀行的一系列進程恰是中國進入全球化軌道後國際金融機構不斷獲取「東方紅利」的縮影。
  • 外資行捲土重來考驗中資行 花旗銀行首發信用卡
    而在歐美跨國大行更多寄希望於新興市場的同時,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銀行業也正掙扎於「做強本土市場或擴展國際市場」的矛盾之中。    外資行劫後捲土重來    8月21日,花旗中國在中國發行了花旗品牌信用卡,這是繼東亞銀行之後第二家在中國內地發行獨立信用卡的外資銀行,也是首家在中國內地獨立發行信用卡的海外銀行。
  • 浦東30年·花旗中國前副行長:難忘大壺春和小紹興相伴的「初代...
    這條路便是如今花旗銀行大廈的所在地。2005年7月,花旗銀行搬入陸家嘴花園石橋路33號,緊挨著黃浦江畔的新址,一座座新建的摩天大樓令裴奕根為之一振。 與陸家嘴高樓大廈同樣與日俱增的還有外資銀行在華不斷增長的新機遇。
  • 花旗銀行內地首發信用卡 中資行面臨外資行考驗
    外資行劫後捲土重來  8月21日,花旗中國在中國發行了花旗品牌信用卡,這是繼東亞銀行之後第二家在中國內地發行獨立信用卡的外資銀行,也是首家在中國內地獨立發行信用卡的海外銀行。  近幾個月來,花旗在中國市場的拓展呈明顯加速之勢,除了加大開設分支網點的速度之外,成立合資證券公司、發行獨立品牌信用卡等舉措也接踵而來。「其實,大部分大型跨國銀行在金融危機以及歐債危機的衝擊下,紛紛陷入『保有本土市場與拓展高增長市場』之間力求平衡的困境,不少銀行都做出了一定的取捨,或收縮海外戰線,或剝離本土市場業務。」
  • 中證監:核准花旗銀行證券投資基金託管資格
    中證監昨日(1日)公布,核准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證券投資基金託管資格,這是繼2018年渣打銀行作為首家外資銀行拿下證券投資基金託管牌照之後,又一家外資託管行獲批。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早前曾表示,外資託管的入場對當前的託管格局會造成一定的衝擊,並分走20萬億人民幣基金託管市場的一部分的「蛋糕」,但是由於外資銀行代銷能力較中資銀行相對而言有限,所以衝擊不會太大。隨著愈來愈多外資金融機構進入國內市場,它們的商業模式、投資理念和風險控制等則可能給國內的機構帶來啟發並促進其提升綜合競爭力。
  • 花旗中國助力完成QFII新規下轉融通證券出借交易
    原標題:花旗中國助力完成QFII新規下轉融通證券出借交易   花旗中國日前宣布,作為QFII託管行,已成功助力一家全球知名
  • 又一家外資銀行獲基金託管資格 德意志銀行成渣打、花旗後第三家
    原標題:又一家外資銀行獲基金託管資格 來源:FUND部落中國基金報記者 陸慧婧證監會網站顯示,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的證券投資基金託管資格申請已於12月初獲證監會批覆,德意志銀行也成為繼渣打銀行、花旗銀行之後
  • 專訪花旗銀行|外資銀行如何參與「一帶一路」融資?
    據民生證券此前梳理,從資金來源來看,當前,「一帶一路」融資模式可分為五層:第一層為政策性銀行,包括國開行和進出口銀行;第二層是新興多邊開發金融機構,以亞投行和絲路基金為代表;第三層是以」四大行「為主的國有商業銀行;第四層是傳統世界多邊金融機構,比如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第五層為進出口信用保險為代表的輔助機構,主要為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
  • 花旗「社區銀行」進入北京高端社區
    來源: 上海證券報 發布時間: 2007年01月25日 08:10 作者: 鄭尚     花旗等外資銀行與城市高端社區的結合
  • QFII是什麼意思?金融市場中什麼是QFII
    QFII制度是指允許經核准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在一定規定和限制下匯入一定額度的外匯資金,並轉換為當地貨幣,通過嚴格監管的專門帳戶投資當地證券市場,其資本利得、股息等經審核後可轉為外匯匯出的一種市場開放模式。這是一種有限度地引進外資、開放資本市場的過渡性制度。
  • 瑞穗銀行:中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 對外資金融機構是重大利好
    瑞穗從1979年就開始與中國開展業務往來,作為改革開放後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銀行之一,可以說瑞穗見證了包括金融業在內的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光輝歷程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四十年來,從1981年開設北京代表處,一直到2007年第一批獲準轉製成立了外資法人銀行——瑞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瑞穗在中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
  • 領到信用卡牌照 花旗銀行「清倉」浦發股票
    幽默的是,2006年11月中旬,花旗集團牽頭的投資團隊購買了廣發銀行85%的股權,其中花旗持有廣發銀行20%股份。雖與中國人壽、國家電網為並列第一大股東,但花旗在廣發的經營管理中掌握實際話語權,亦委派了多名高管。再加之花旗自身的中國法人銀行也在2006年底成立,花旗對浦發的熱情轉淡。
  • 看好中國財富管理市場花旗銀行瞄準中國個人銀行業務
    在7月16日的採訪中,花旗中國個人銀行業務總裁柏達仁表示,「放眼看一下今天在中國所有的外資銀行,擁有個人銀行業務的銀行屈指可數。中國市場屬於全球個人銀行發展的前沿,所以就我個人而言,有幸能夠在這個市場中學習。」瞄準中國市場的花旗銀行,致力於成為傑出的外資財富管理諮詢銀行,同時以數位化信用卡產品側重提供個人信貸服務。
  • 外資瞄準中國市場 中德證券:一出生就得找飯吃
    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合資券商常常面臨經營不善的困局,甚至有短命的合資券商——如長江巴黎百富勤證券被迫關門。如何在市場競爭中立足,成為新成立的合資券商必須直面的難題。  外資瞄準中國市場  今年1月6日,由山西證券和德意志銀行共同出資組建的中德證券正式獲批成立,在經歷了6個月的等待和準備之後終於獲得證券業務牌照。
  • 聰明的外商不會放棄中國市場,聰明的外資銀行在做什麼?
    1、QDII中國2006年啟動QDII的申請,自此中國境內基金終於擁有了進入全球資本市場的機會,中國跨境資產投資市場也開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相對於國內基金,QDII的投資風險相對分散,依賴單一市場導致的匯率風險也相應下降。
  • 花旗牽手中信證券 國際銀行與國內券商合作開新篇
    原標題:花旗牽手中信證券 國際銀行與國內券商合作開新篇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