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馨,是個非常可愛的4歲半小姑娘。馨馨雖然在日常生活中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可媽媽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媽媽介紹說,雖然孩子都四歲多了,但會說的字只有這麼幾個,也不愛和人交流,在幼兒園也是自己玩自己的。父母、老師和她說話是,經常像聽不見一樣,即使轉頭看向聲源也只是睜大眼睛看著,金口一閉愛咋地咋地。
我們老師看著馨馨在一旁玩,也不哭也不鬧,就自己悶頭擺弄玩具。老師便拿出一個新玩具打算引導一下孩子,觀察一下反應,雖知道寶貝連理都不理老師,把玩具接過去之後又開始自己擺弄,聽見媽媽叫自己的名字偶爾望一眼媽媽。
經過近一個小時的語言測試後,結果顯示馨馨是比較嚴重的語言發育遲緩。雖然有醫院懷疑是自閉症,可孩子的情況並未嚴重到那種程度。我們矯正師說孩子沒有病理性因素,完全康復的概率很大,只是需要的時間很長。媽媽聽完介紹,懸著的一顆心這才稍微放下來一點。
但是媽媽有一點不太明白:我明明在衣食住行和語言引導上都很用心,為什麼還會出現語言發育遲緩呢?
矯正師做了一個比方:假如孩子找你要一個水杯,這時你該怎麼做?媽媽說,直接拿給她。老師笑了笑說,這就是極端錯誤的做法。孩子要一樣東西,首先家長要用語言詢問孩子「你是想要水杯嗎?」等孩子回答後,家長再拿著水杯教孩子說「這時水杯,喝水用的水杯。」這樣做的話,引導和灌輸語言的作用就都起到了。
媽媽又問到,那怎麼判斷孩子是否為語言發育遲緩呢?老師介紹說,要初步判斷孩子是否為語言發育遲緩, 從語遲的基本定義入手,其定義基本就囊括了語言發育遲緩的幾個特徵:
語言發展起步晚,晚於同齡人6個月以上開口
語言理解能力差,聽不懂家長的指令、提問
語言邏輯混亂,不分「你、我、他」,語序顛倒,代詞多於名詞
伴有構音障礙的表現,發音不準,吐字不清
以上四點特徵只要有兩點發生在3歲以上的孩子身上,基本可以斷定為語言發育遲緩了。在3歲以內,仍處於語言發育期的幼兒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錯誤的語言狀態經常掛在嘴邊。只要父母及時幹預,基本是不會遺留到3歲以後的。否則,絕對可以確診為語言障礙了。
馨馨媽聽到這裡才恍然大悟,她說孩子2歲3個月時才會說話,往後的語言發育緩慢也被認為是正常現象。等到孩子3歲多進入幼兒園了,通過老師的介紹才發覺馨馨和同齡孩子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我之前到底是犯了多少錯誤啊!」
飲食過於精細,口腔不能通過咀嚼得到充分鍛鍊
親子太過「默契」,孩子有要求不用開口,父母馬上明白
頻繁使用網絡用語,2歲之後仍然用英語和孩子交流
覺得寶寶小聽不懂,1歲之前忽略磨耳朵
取笑和模仿孩子錯誤的語言狀態,使其誤以為是鼓勵和喜愛
不要忽略這五點對孩子語言發育的傷害,4歲之前是孩子語言和智力雙雙高速發展的時期,語言能力的落後也會讓孩子的智力水平受到損傷。這種損失也許在幼時並不明顯,但孩子進入幼兒園開始系統學習後,各個方面的落後就會凸顯,落後於同齡兒童的狀況也將明顯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