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個人隱私被洩露,深夜稱毛骨悚然,發文求助:我該怎麼辦?

2020-12-24 騰訊網

張萌個人隱私被洩露,深夜稱毛骨悚然,發文求助:我該怎麼辦?

前兩天,明星航空裡程積分被盜一事,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吳磊、李晨、江映蓉等諸多明星的航空裡程積分被陌生人盜刷,近日,又發生在張萌身上一件比裡程被盜還可怕的事情,張萌的個人隱私洩露,身份信息被盜用辦會員卡,凌晨發文稱毛骨悚然,發文求助:我該怎麼辦?

9月20號凌晨,張萌在微博發文稱自己的身份信息被陌生人盜用,辦了一張航空公司的會員卡,尋求大家幫助,她表示這是比裡程被盜更可怕的事情,質問航空公司的網絡審核不嚴格「如果今天能用我的名義辦一張積分卡,那麼明天是不是就可以辦銀行卡,辦貸款了」

對於這次被冒名頂替張萌感到毛骨悚然,要知道辦銀行卡和貸款的操作,一般人沒這個通天本事的,那得是專業幹這個的才有可能,航空公司安全問題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情了,粉絲可以輕易的追蹤明星的航班信息通道出口,甚至站姐直接盜用明星的航程,這裡面暴露的問題不止一處。

不追星的普通人,可能不清楚明星的隱私被洩露十分嚴重,據追星的朋友所說,一些隨手都能搜到的渠道中,1000個左右的明星身份證號碼,只需要不到十塊錢就能買到,也就是說一個明星的身份證號碼,連一分錢都用不了。

張萌的害怕也不是不無道理的,知道個人信息的人很難不通過本人就把銀行卡辦了,更有可能盜用銀行卡裡的錢,辦理貸款也是一樣的,此前,吳磊、李晨等多位藝人也因身份信息洩露導致飛行裡程被盜用,也希望在日能夠將這些黃牛們繩之以法,畢竟每個人的隱私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焦點

  • 「成都確診女孩」發文致歉 | 男子微博轉發確診者個人隱私被行政處罰
    她稱自己之前的工作是在酒吧負責氣氛和營銷,「發現確診後第一時間配合防疫部門做了流調工作,把自己的行蹤如實的上報給防疫部門。」目前她正在醫院接受治療。她表示,網上的謾罵和誹謗,對自己及家人造成了傷害,「實在不理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攻擊我,我只是不小心感染了新冠,我也是一個受害者」。
  • 圓通「內鬼」洩露40萬條客戶信息,個人「隱私」該如何保護?
    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當前,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在大數據時代, 個人行蹤、興趣愛好等隱私長期曝光在外, 但是,近日圓通「內鬼」洩露 40萬條個人信息的消息可謂震驚全網。 究竟怎麼回事?
  • 身份信息被盜用辦卡,張萌發文質問航空公司審核不嚴,此前多位藝人...
    9月20日凌晨,張萌在微博發文稱自己身份信息被盜用,有陌生人用她的身份信息辦了一張航空公司會員卡。張萌表示,這是比裡程被盜更可怕的事情,「今天乘坐飛機時,發現登機牌上的會員號跟原來的完全不一樣,櫃檯跟我說這張卡也是用我的身份證近期申請的,頓時毛骨悚然。
  • 男子散布洩露成都確診女孩隱私信息,被行政處罰!
    男子散布洩露成都確診女孩隱私信息,被行政處罰!她稱自己之前的工作是在酒吧負責氣氛和營銷,「發現確診後第一時間配合防疫部門做了流調工作,把自己的行蹤如實的上報給防疫部門。」目前她正在醫院接受治療。她表示,網上的謾罵和誹謗,對自己及家人造成了傷害,「實在不理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攻擊我,我只是不小心感染了新冠,我也是一個受害者」。
  • 個人隱私洩露誰負責?
    對此,用戶十分牴觸——洩露隱私怎麼辦?不過,代收點態度十分強硬,一些人拗不過只好妥協。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快遞行業不該罔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把風險完全轉嫁給消費者負擔,而應權衡消費者權益和業務效率,在維護個人隱私安全的同時,確保快遞安全準確送達。
  • 網友刷屏鼓勵成都確診女孩,洩露其隱私的男子被處罰
    儘管已到深夜,仍有不少群眾趕來進行檢測,隊伍長達百米。 多名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民警正在現場維持秩序,引導群眾有序排隊,分批進場採樣。廣場的小喇叭也循環播放著核酸採樣時的注意事項。從進場登記信息到完成採樣,全過程用時不超5分鐘。
  • 瀋陽病例個人信息疑似遭洩露?
    今早,該病例個人信息疑似遭洩露的相關話題衝上熱搜引發關注。據澎湃新聞報導,網傳尹某某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及其親屬有關身份信息等。24日中午,一名自稱是尹某某親屬的網友在今日頭條平臺發文稱,其和家人的姓名、身份信息、電話、出行軌跡都暴露在了網上。從12月23日晨起到目前,手機響個不停,上百個陌生電話不間斷打進來,還有簡訊惡語攻擊,已經嚴重影響了其和家人的正常生活。目前,其和家人正在賓館隔離。前述網友寫道:「我們是病毒的受害者,沒想到又遭到了網絡人肉這樣的二次傷害。希望網友們不要再轉發擴散我們的信息。
  • 4.68億個人信息洩露:失去隱私,我們就是在危險的裸泳
    如果這是真的,這家公司就是隨意爬取數據,洩露用戶信息,讓用戶處於被電話騷擾甚至是暴力催收的風險中。怎麼辦?看到這則新聞,我倒吸一口涼氣。而保護用戶隱私,是企業最基本該做的事。我想,企業至少可以做三件事,來保護用戶的數據。至少,提高保護的概率吧。這三件事,也許都不難。很多公司只是不了解,或者沒意識到。希望這三個基本做法和原則,能幫助一些公司,也幫助你更好地保護隱私。第一,一定要獲得用戶授權許可。
  • 雷佳音發文回應緋聞,張萌卻點讚,L姓男星到底是誰?
    近日有網友爆料演藝圈中有一L姓男藝人出軌,該男星不紅也不糊,而且還聲稱有照片實錘。於是不少網友紛紛猜測,該男星很有可能是李佳航。對此李佳航第一時間站出來正面回應他發文稱:「等一手自己的瓜,等不到的話會有律師的正義。」
  • 又有確診者被網暴,到底是誰洩露了隱私?
    被病毒侵襲,已是不幸,但更不幸的是,尹某某跟家屬的具體身份信息都被洩露。24日中午,其家屬發文稱,從23日晨起截至當前,手機響個不停,上百個陌生電話不間斷打進來,還有簡訊惡語攻擊,已嚴重影響了一家人正常生活。這引發熱議。目前瀋陽公安機關已介入調查。看完這信息,很多人或許跟我一樣,又本能地生出兩點疑問:一、到底是誰洩露了確診者的隱私?
  • 張萌機場獲粉絲送零食花束 開心稱"都是我愛吃的"
    張萌機場獲粉絲送零食花束 開心稱"都是我愛吃的" 時間:2020.06.09 來源:新浪娛樂 分享到:
  • 微信隱私洩露怎麼辦?
    可能是你的同事想要打個電話或者把玩一下你的手機,可能是你們家的小調皮蛋兒要玩會兒遊戲,也可能是你的妻子女朋友甚至老媽單純粗暴的想要看一下你的聊天記錄······總而言之,你的手機隱私隨時存在洩露的危險手機是我們的隱私物品之一,在日常的生活中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手機已經成了我們的一個器官,延伸著我們的生命,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 「個人隱私」洩露他人隱私信息怎麼處罰?
    洩露買家信息的處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九條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消費者同意。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公開其收集、使用規則,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信息。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對收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洩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 個人隱私遭洩露,如何取證維權?
    簡歷被洩露背後的無力維權郭鈺原本滿心期待地等著企業的邀約,沒想到接到的竟是騷擾電話,「基本上一天能有三四個。他們問我要不要去做銷售,銷售什麼也不告訴我;還有人問我要不要去做任務,30~80元一單,一單一結,也不說內容,只讓我加QQ;還有問我要不要做健身教練的……」。
  • 洩露個人隱私真的對嗎?
    12月8日,澎湃注意到,趙某的個人隱私信息在多個社交平臺上被轉發,涉及的圖片包含了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照片等信息。成都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針對「病例趙某個人隱私疑被洩露」一事,公安已介入調查。網傳信息是否屬實需等待調查結果,具體情況、調查結果可通過官方渠道了解在成都出現確 .
  • 糖水燕窩曝光者隱私洩露被網暴,以後誰還敢公開維權?
    近日,)「糖水燕窩」事件曝光者張某稱自己遭辛巴團隊洩露隱私,從而被網暴到抑鬱。她的遭遇讓人十分同情,也讓人看到了公開維權的代價與風險。幾日前,張某發文表示,自己是事件的最大受害者,「從事情最初曝光開始到現在,已經兩個月不敢出門,精神極度抑鬱」,想要辛巴正面向她道歉。辛巴團隊洩露隱私是故意還是無意?
  • 情況很嚴重:盤點2014年網上個人信息洩露事件
    25日,第三方漏洞報告平臺「烏雲」曝出12306網站現用戶數據洩露漏洞,包括用戶帳號、明文密碼、身份證、郵箱等。對此,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回應稱,網上洩露的用戶信息系經其他網站或渠道流出。目前,公安機關已經介入調查。在即將過去的2014年,大大小小的網上個人信息洩露事件頻發,信息安全問題比以往任何一個年份都更為突出。
  • 成都女孩遭「網暴」,個人信息被公開,是誰洩露了你的隱私?
    對於此事,央視評論道:個人生活不該是公眾話題,防疫才是。央視還表示,若是一個人感染後,因為去過某些地方便受到網絡暴力,那此後有類似事件,還有多少人會第一時間如實坦白?這都令人警醒。目前,趙某已經發聲:我也是受害者。並且她已經報案,錦江公安局分局正在對此事進行調查。
  • Facebook隱私洩露 或涉及用戶姓名和個人圖片
    11月6日消息,Facebook在昨天對外稱,在平臺開始限制相關用戶信息後的幾個月,與之合作的 100 多個第三方應用可能已經通過Facebook工程組的編程界面訪問了用戶的個人數據。
  • 4.68億個人信息洩露: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
    近日,央視報導了這一則新聞:「江蘇淮安警方依法打擊了7家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公司,涉嫌非法緩存公民個人信息1億多條,4.68億個人信息洩露。」隱私數據,永遠都是用戶的。誰來用,用在哪,什麼時候用,永遠都是用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