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代收點強制取件人拍照存檔!個人隱私洩露誰負責?

2021-01-08 齊魯壹點

日,上海一快遞代收點的取件規則遭到了不少網友質疑:為防止偷竊和誤拿,所有前來取件的人必須要拍照存檔才可以取走快遞。對此,用戶十分牴觸——洩露隱私怎麼辦?不過,代收點態度十分強硬,一些人拗不過只好妥協。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快遞行業不該罔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把風險完全轉嫁給消費者負擔,而應權衡消費者權益和業務效率,在維護個人隱私安全的同時,確保快遞安全準確送達。

過度收集個人信息

拍照取件引發爭議

據報導,11月初,家住上海金山一小區居民浦女士來到快遞代收點,當她像往常一樣出示取件碼,從貨架上拿好快遞準備出門時,突然被工作人員攔了下來,指了指角落的設備稱,不拍照不能取件。

該拍照設備在業內被稱為「快遞出庫高拍儀」。高拍儀的正面有一個前置攝像頭,用於給來取件的客戶拍照留底;上方有一個懸掛著的攝像頭,用於掃描快遞底單。

對此,蒲女士和小區居民非常擔心隱私安全的問題,但快遞網點為了防範因快遞遺失而出現賠償問題,強制要求取件時必須拍照,最後只能「配合」。

據了解,拍照取件已經在多家快遞公司的網點施行,多見於大學校園內。此前,就有媒體報導稱,廣西科技大學教工宿舍附近的3家快遞網點要求客戶在領包裹之前,必須先拍攝個人正面照。

此類事件曝光後,不少網友對該做法提出質疑。對此,北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孟強說:「民法典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並對個人信息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生物識別信息和一些私密信息隱私保護的範圍還是重複的。例如,消費者去取快遞時被拍照片,可能對個人信息權和隱私權都構成侵犯。收集處理個人信息必須徵得個人同意,快遞網點不能強行給別人拍照。」

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系副教授吳景明認為,取快遞和拍照之間不存在必然關係,強行拍照實際上侵犯了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權。收集信息必須適當,而拍照取證遠遠超出了核對信息的必要。

轉嫁快遞丟失風險

罔顧顧客合法權益

之所以引發眾多紛爭,和當今信息洩露的風險較大且後果嚴重息息相關。

據報導,現階段「面部識別」技術風險極大。此前,媒體就曾曝光,人臉識別驗證存漏洞,用照片即可破解,兩元錢就能買上千張涉隱私人臉照。

與此同時,快遞公司信息洩露事件頻發,也引起了大眾對個人隱私安全問題的關注。近日,圓通多名「內鬼」有償租借員工帳號,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在這樣的背景下,強制拍照收集人臉信息,一些消費者產生質疑、牴觸情緒是非常正常的反應。」北京市京鼎律師事務所主任張星水說。

「如果信息一旦洩露,很有可能對公民的人身安全、財產安全構成很大的威脅。照片洩露之後,很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進行金融犯罪。快遞企業洩露個人信息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大家很難相信快遞公司能保存好個人信息。」孟強說。

對於快遞網點採取人臉拍照的方式,而不選擇傳統的核對信息模式,張星水認為,這種做法並不可取,只要有本人的身份證明,就不需要拍照存檔作為證據。可能這種做法,是為了確保他們投遞的信函或者物件能夠準確送到收件人手裡,但有點矯枉過正。快遞員可以正常核實信息,查看身份證或者其他證明文件,但要有一定限度,不能給取件人拍照更不能強行拍照。

吳景明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快遞網點經營者為了規避責任。大家取快遞一般都提供了真實的信息,比如說姓名可能不是真實的,但是送貨地點和聯繫方式應該是真實的。如果盡責的話,這就足以把快遞準確投遞到接收人手上。快遞公司造成誤投或者丟失,不是消費者造成的,而是快遞員工作不到位造成的。

孟強說,快遞網點採取拍照存檔的方式,完全是把丟失快遞的風險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並給消費者的隱私安全造成了巨大風險。快遞公司不能只考慮自己的便利,而罔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快遞行業亂象頻發

亟待強化監督管理

快遞行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亂象頻發,除了此次強制取件人拍照事件,之前也有一起鬧得沸沸揚揚的豐巢快遞櫃超時收費事件,由於超時收費的不方便性,這一舉措也引發了巨大爭議。

有媒體評論稱,不少亂象的根源都是快遞相關鏈條的經營者單方加重消費者責任,減輕或排除己方責任,忽視了消費者的需求和權益。快遞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公平的市場環境,需要與消費者構建平等互惠的關係,需要以尊重消費者的權益為基礎。

如何才能讓快遞行業和消費者建立平等互惠的關係?張星水說,有好多快遞公司、物流公司都存在一些不規範的做法,很多從業人員本身素質不高,法律意識淡薄,亟須加強行業管理,對內部行業管理人員加強培訓,並由行政機關加強行政監管。同時,提高服務標準和安全意識,不僅能夠安全及時準確地投遞快件,還要確保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安全。

「政府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要雙管齊下,進一步強化監管,確保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避免出現可能危及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的隱患,使這個行業健康發展。」張星水說,個人也要防患於未然,在使用快遞物流時要注意做好風險防控。

孟強說,監管部門應當進行監管,當發現存在較大風險,可能洩露個人信息時,就應對這個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要求其整改。此外,用戶也可以向主管部門投訴舉報。沒有及時採取有效整改措施的,相關監管部門可以採取進一步的行政手段,比如說沒收違法所得、警告甚至處罰等。

(法治日報)

相關焦點

  • 快遞代收點強制拍照會洩露隱私嗎?看看律師怎麼說
    近日,上海金山一小區快遞代收點推出新規:為防止偷竊和誤拿丟失,所有前來取件的人必須要拍照存檔才可取走快遞,不拍人像留證,不準拿走快遞。不少市民對此質疑,此舉會洩露隱私嗎?被人拿去人臉識別付款怎麼辦?快遞代收點強制拍照合理嗎?客服回應,拍照是為識別是否是本人,不會儲存個人信息,但該出庫儀器介紹顯示其自帶儲存人臉照片功能。
  • 快遞代收點要求拍照存檔取件 專家:快遞亂象亟待監督
    □ 本報記者 韓丹東□ 本報實習生 蘇欣雨近日,上海一快遞代收點的取件規則遭到了不少網友質疑:為防止偷竊和誤拿,所有前來取件的人必須要拍照存檔才可以取走快遞。對此,用戶十分牴觸——洩露隱私怎麼辦?不過,代收點態度十分強硬,一些人拗不過只好妥協。
  • 快遞代收點強制取件人拍照存檔 客服:不會存儲個人信息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快遞最新資訊 > 正文 快遞代收點強制取件人拍照存檔 客服:不會存儲個人信息
  • 封面評論|要求取件人拍照存檔,快遞公司還記得自己是誰嗎?
    蔣璟璟近日,上海一快遞代收點推出新規:為防止偷竊和誤拿,所有前來取件的人必須要拍照存檔才可取走快遞。不少市民對此質疑,此舉可能洩露隱私,「被人拿去人臉識別付款怎麼辦?(中新社)繼前段時間「物業強制業主刷臉回家」引發強烈反彈之後,如今「臉面」之爭,又有了新的後續。「上海一快遞代收點出新規,強制取件人拍照存檔」,如此霸蠻做法,不過是換了個場景,重演了此前的爭議操作而已。其雖然名曰是「防止偷竊和誤拿」,但真實意圖到底如何,則很是讓人不安、讓人浮想聯翩的。
  • 快遞代收點要求拍照存檔才可以取走快遞專家認為 消費者權益和業務...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韓丹東法治日報實習生 蘇欣雨  近日,上海一快遞代收點的取件規則遭到了不少網友質疑:為防止偷竊和誤拿,所有前來取件的人必須要拍照存檔才可以取走快遞。對此,用戶十分牴觸——洩露隱私怎麼辦?不過,代收點態度十分強硬,一些人拗不過只好妥協。
  • 來論|取快遞要拍照存檔,誰給的權力?
    近日,上海一快遞代收點的取件規則遭到了不少網友質疑:為防止偷竊和誤拿,所有前來取件的人必須要拍照存檔才可以取走快遞。對此,用戶十分牴觸——洩露隱私怎麼辦?不過,代收點態度十分強硬,一些人拗不過只好妥協。
  • 拍照取件引爭議 如何兼顧消費者權益和業務效率
    近日,上海一快遞代收點的取件規則遭到了不少網友質疑:為防止偷竊和誤拿,所有前來取件的人必須要拍照存檔才可以取走快遞。對此,用戶十分牴觸——洩露隱私怎麼辦?不過,代收點態度十分強硬,一些人拗不過只好妥協。
  • 快遞公司信息洩露事件頻發,媒體:消費者權益和業務效率不可偏廢
    法治日報12月11日報導,近日,上海一快遞代收點的取件規則遭到了不少網友質疑:為防止偷竊和誤拿,所有前來取件的人必須要拍照存檔才可以取走快遞。對此,用戶十分牴觸——洩露隱私怎麼辦?不過,代收點態度十分強硬,一些人拗不過只好妥協。
  • 不拍照不給快遞!市民投訴:被拿去人臉識別付款怎麼辦?
    「雙十一」剛過,「尾款人」們開始陸陸續續收到自己的戰鬥成果,但最近上海寶山的幾位市民卻因為取快遞而感到困擾。據媒體報導,有市民投訴,上海寶山某快遞代收點強制取件人拍照存檔。該話題一經發酵,登上了微博熱搜榜,不少網友紛紛評論自己也有過類似遭遇。
  • 男子買了部手機,去代收點取件時瞬間傻眼了,快遞員:第一天上班
    近日有媒體報導,一孝順小夥給父親買了一部手機,結果他去代收點取件時傻眼了,怎麼找也找不到他的手機。 幾天後快遞到達,當時因為他正在出差,所以快遞小哥派件時他並不在家裡,也就沒辦法去取快遞,於是他就讓快遞小哥將快遞放在了小區裡的一個代收點。王先生告訴記者,周圍居民的快遞幾乎都是放在這裡的,代收點也會收取相應的保管費用,大概一個一元。
  • 快遞代收點究竟方便了誰?
    隨著快遞行業越來越方便和普及,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快遞代收店以及快遞驛站,那麼快遞驛站和代收點一開始的初衷是幹什麼?一開始建立快遞代收店和驛站的初衷,只是為了有的顧客不方便收取快遞時可存放於快遞代收點,本著這樣的初衷,隨著快遞的發展,這樣的初衷也改變了。
  • 快遞擅放代收點 遭遇糾紛誰擔責?
    近日,有不少市民打來電話反映說,快遞員沒打招呼就將自己的快遞放在了快遞櫃或者代收點,結果造成自己拒收失敗,只能另付快遞費,甚至還有人因此丟失了所購物品。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智能快遞櫃、快遞代收點大量普及。但與此同時,不少人卻反映,收件反而沒那麼方便了,「送的快了,但也懶了」。那麼,快遞員是否有權未經允許就可將快遞存放於快遞櫃、代收點呢?
  • 柳州這幾個快遞網點要拍大頭照才能取件,市民擔心隱私洩露!
    「領快遞要拍個人照片,而且不經過本人同意,這合理嗎?」陳先生告訴記者,該宿舍區內有圓通、中通、韻達三個快遞網點。在此之前,在小區快遞網點領取包裹,只要報快遞單尾號、收件人名字及電話,或是出示相關證件就可以取件。但最近,這三個快遞點都多了拍照取件的步驟。
  • 「菜鳥驛站」被曝「強制代收」? 官方:快遞員需送貨上門 如果驛站...
    有了「菜鳥驛站」、智能快遞箱等第三方平臺後,反而讓有些消費者難以享受到快遞送貨上門的服務了嗎?「菜鳥驛站」代收服務 方便了市民還是被強制?在社交平臺上網友@真新鎮的大木博士一條「現在天津都有哪個社區的快遞已經不往家裡送、被強制使用菜鳥驛站的?」
  • 快遞員不打招呼就將快遞擅放代收點,遭遇糾紛誰擔責?
    供圖/視覺中國「雙十一」剛剛過去一周,收取快遞成為不少市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不料,煩惱也因此產生。近日,有不少市民打來電話反映說,快遞員沒打招呼就將自己的快遞放在了快遞櫃或者代收點,結果造成自己拒收失敗,只能另付快遞費,甚至還有人因此丟失了所購物品。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智能快遞櫃、快遞代收點大量普及。
  • 快遞代收點 有人說挺好有人很煩惱
    點對點的快遞服務,漸漸成了代收服務,有的市民認為代收挺好,不用擔心家裡沒人,而且存放安全。有的認為不方便,一股腦兒都放到代收點方式太簡單。連日來,記者對「最後一裡」投遞瓶頸進行了探訪。 A 一個片區9家快遞 7家都不打電話 「您的快件已由××菜鳥驛站代收,請憑取貨碼取件。」
  • 快遞單洩露個人信息問題將緩解!菜鳥裹裹聯合閒魚上線「隱私寄」
    驅動中國 2019年10月17日消息 據聯商網報導,10月16日,菜鳥裹裹宣布聯合閒魚全面上線「隱私寄
  • 快遞櫃超時取件需收費!海口市民:更願意放代收點
    更願意選擇免費快遞代收點13日上午,記者走訪海口多個小區和快遞代收點發現,相較於超時領取需支付「超時費」的快遞櫃,市民更願意選擇免費的快遞代收點。「能免費存放當然是好了。」市民周先生告訴記者,他平時工作比較忙,下班比較晚,經常會忘記取快遞,如果包裹放在快遞櫃內,他就要支付「超時費」。「這筆錢不該由我們來出,我寧願快遞員放在免費的快遞代收點。」市民秦女士表示,既然消費者購買了商品,無論是否包郵,也已經支付快遞費了,不應該被二次收費。也有市民不認同這種觀點。
  • 專家、律師深度解讀|誰在洩露你只賣「1元」的快遞個人信息?
    信息洩露,一個無可爭議的全民話題。「中國人對隱私問題沒那麼敏感」的定論也早已成為過去式。新京報貝殼財經獨家報導的圓通快遞五名「內鬼」洩露個人信息事件再次點燃大眾對於信息洩露的憤慨。此次被洩露的信息中包括發件人地址、姓名、電話以及收件人電話、姓名、地址,被洩露的信息數量實際超過40萬條,涉案金額為120餘萬元。律師指出,根據網絡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個人信息的判斷標準就是身份識別性,即只要能夠直接或者間接識別特定個人的真實身份的信息都屬於個人信息。快遞單上所顯示的發件人信息、收件人信息都屬於個人信息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