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積極打造「博物館之城」

2020-12-18 中國日報網

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北京市首次提出了「博物館之城」的目標,同時陸續推出94項主題活動,以展覽、講座、活動等不同形式為公眾奉上一席精彩的文化盛宴。

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北京多家博物館在有序恢復開放的基礎上,著力推出線上展覽、線上直播等豐富多彩的「雲端」活動。博物館從線下走到線上,早已不是新鮮事。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各大博物館機構都在推進線上展覽與數位化資料庫建設的進程上按下了「快進鍵」。

而這一舉措恰恰與今年國際博物館日「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的主題相契合。藉助科技手段,博物館展覽打破了地域性的界限,向觀眾展示了形式更多元、內容更包容、與觀眾更加平等的博物館面貌。

10家名人故居紀念館在博物館日期間接力直播(圖源:北京市文物局官網截圖)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打造博物館之城@北京文博」直播間在網絡與觀眾見面。宋慶齡故居、李大釗故居、北京魯迅博物館、郭沫若紀念館、老舍紀念館、徐悲鴻紀念館、梅蘭芳紀念館等10家名人故居紀念館接力直播,使全國各地觀眾足不出戶便能夠體味名人故事帶來的豐富精神文化傳承,感受北京成為博物館之城的深厚底蘊和文化內涵。

打造「博物館之城」的目的在於為更多群體提供具有個性化色彩的文化服務,探索博物館與不同群體聯繫的多元化,詮釋平等的博物館。博物館日期間,首都博物館推出「我和博物館」系列展教項目,面向公眾開展視頻、音頻、繪畫、攝影等作品徵集活動;疫情期間知名專家學者、資深文博工作者雲端開講,為居家學習的中小學生送上了一堂好課,實現了「博物館+校園」的實踐模式。

「博物館之城」的建設,不僅要依託於博物館的力量,更需要文化機構間的交流互通與有機融合。今年博物館日期間,北京博物館學會將進一步搭建溝通平臺,集結專業力量、傾聽不同聲音,探索博物館如何整合資源、形成合力,進一步推動北京地區博物館提升整體影響力,為北京打造「博物館之城」作前期探索和鋪墊。

(編輯:舒靚 李海鵬)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國際博物館日|北京為什麼要打造博物館之城
    記者 李韻攝/光明圖片「5·18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北京市首次提出打造「博物館之城」的概念,以厚重的北京歷史文化為依託,鼓勵公眾走入博物館,營造全民關心、支持博物館事業的社會氛圍,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為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譜寫文博篇章。
  • 博物館日開展94項主題活動 北京打造「博物館之城」
    北京積極打造「博物館之城」今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確定「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名傑介紹,北京市主要從三個方面詮釋國際博物館日主題:「一是突出數位化時代的雲直播,讓廣大觀眾能夠突破時空實現內容上的平等。
  • 北京將打造「博物館之城」 國際博物館日開啟94項主題活動
    北京商報訊(記者 胡曉鈺)5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北京地區博物館將有94項主題活動陸續開展,其中包括50項「雲展覽」與15項直播活動。據北京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活動還將首次提出建設「博物館之城」的概念。
  • 北京探索建設「博物館之城」:在「多元和包容」中彰顯文化魅力
    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 姚坤森  近日,一場名為「打造博物館之城@北京文博」系列直播,讓網民足不出戶雲遊了10家名人故居紀念館,在「雲端」體味名人故事帶來的精神文化滋養,感受北京「博物館之城」的深厚底蘊和文化內涵。
  • 北京十四五規劃: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博物館,建設博物館之城
    打造一批國際級文化展示平臺。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博物館,建設博物館之城。提高公共文化設施運營效率,促進公共文化供給多元化、服務方式智能化。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引領區建設。積極組織參與國際重大文化交流,提升國際傳播能力,講好中國故事、北京故事。因地制宜規劃推進場館可持續利用,加快建設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建設北京冬季奧林匹克公園和奧運博物館,打造值得傳承、造福人民的雙奧遺產。
  • 北京文博丨北京十四五規劃: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博物館,建設博物館之城
    打造一批國際級文化展示平臺。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博物館,建設博物館之城。提高公共文化設施運營效率,促進公共文化供給多元化、服務方式智能化。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引領區建設。積極組織參與國際重大文化交流,提升國際傳播能力,講好中國故事、北京故事。因地制宜規劃推進場館可持續利用,加快建設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建設北京冬季奧林匹克公園和奧運博物館,打造值得傳承、造福人民的雙奧遺產。
  • 打造博物館之城 西安雲之翼國防航空博物館 航空夢從這裡起飛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打造博物館之城西安雲之翼國防航空博物館 航空夢從這裡起飛 來源:西安網 時間:2020-05-10 23:53 字號:
  • 藝術之都倫敦:博物館之城
    原標題:藝術之都倫敦:博物館之城   在倫敦,最大的樂趣就是參觀博物館。倫敦博物館可以說屈指難數,統計數字說有300家之多,能說的上來的名館也有二、三十家。比如大英博物館、國家美術館、科學博物館、自然博物館、軍事博物館、國家海洋博物館、國家人物肖像畫館,以現代藝術為中心的泰特美術館、設計博物館、電影博物館、倫敦博物館,倫敦交通博物館等等。
  • 打造中小型博物館、美術館是必由之路
    王嘉(批評家)  佛山要做博物館之城,這是最近在業內傳播最廣的好消息。以「城產人文」互動融合為支撐,堅持「1+2+3」工作重點,推進佛山文博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爭取在五年內全市博物館(含紀念館)增至100家,美術館、藝術館總數增至100家,實現每10萬人擁有1家博物館,每10萬人擁有1家藝術館或美術館。
  • 北京文博|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最新最全攻略
    北京地區擁有187家註冊備案博物館,類型豐富多樣、資源特色鮮明,既包含藏品豐富的大型博物館,也包含獨具特色的中小型博物館;既包含縱橫廣泛的綜合類博物館,也包含內容專精的專題類博物館……博物館的數量、規模、等級、影響力在國際大都市中都位居前列。北京積極打造「博物館之城」,是新形勢下首都文博事業發展的新目標,也是北京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和載體。
  • 首都博物館:為青少年定製「讀城」大展
    今天要帶大家走進首都博物館,在那裡,年度大展「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在停展百天後於這個暑假重新開放。隨著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恢復開放,「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展覽再次亮相。這是首都博物館專門為青少年打造的展覽,整個展覽視線設置比通常低10釐米,更方便青少年觀眾觀展。 北京史研究會會長 研究員 李建平:那麼現在認為城市有中軸線,通過考古發掘比較完整的就是(曹)魏的鄴城,就是曹操那個時代,那麼到元大都之後發生了一個大的變化,它是兩種文化的結合,就是蒙古草原文化和中原農耕文化。
  • 激發南京文化IP活力,讓「博物館之城」花式賦能美好生活
    在做好文物保護的基礎上,活化歷史文化資源,南京已經走在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博物館之城」的路上,以諸多新舉措激發創新活力、服務公眾社會。場館百花爭豔,打造城市文化客廳「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時代的遺痕。」朱自清對於南京的描寫,早已深入全國文博愛好者的心中。
  • 「博物館奇妙之旅」活動走進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光明網訊(記者 袁晴 張悅鑫)5月14日下午,由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北京市文物局和光明網聯合推出的#博物館奇妙之旅#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直播走進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在清末自來水廠的辦公舊址,記者在「足跡—北京自來水公司百十年印章展」裡見到了傳說中的鎮館之寶——「奏辦京師自來水有限公司之關防」印章。這枚印章是北京自來水公司的第一枚印章,同時也是規制最高、體量最大的印章。據梁淑雲副館長介紹,印章展陳列的數百枚印章是北京自來水廠發展的歷史見證。
  • 2020北京518國際博物館日直播活動(時間+直播入口)
    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北京地區博物館類型豐富多樣、資源特色鮮明,這些博物館如何攜手同行,展現平等多樣的觀點,為不同群體提供更有意義的文化體驗?又如何以包容、開放的姿態,與不同社會背景和年齡層次的公眾展開平等對話、暢談古今?讓我們一起開啟今年的博物館之旅吧!
  • 廣州新口號:博物館之城 一些重點項目今年開工
    根據有關精神,市文廣新局對「廣州市重點文化設施建設項目」進行了重新規劃,重點文化設施建設項目由一覽表上的28個增加到37個,主要以博物館為主,需提交市政府審定後列入規劃。中國粵劇博物館、工業博物館、南漢二陵博物館都計劃在今年開工。「我們也鼓勵私人博物館和行業博物館建設」,「陳建華市長來市文廣新局調研時明確提出:把廣州打造成博物館之城。
  • 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升級」後首展再現「鐵鳳風鳴」
    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記者孫琪)經過一年半的基礎設施升級、展陳改造後,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6日迎來首次展出——「鐵鳳風鳴:遼金東京地區文物展」。本次展覽中153件(套)展品,為遼陽、瀋陽兩地及周邊出土的文物,集中展示了千餘年前生活在北方的契丹族、女真族等民族的文化特點和地域風採。
  • 北京文博|首都博物館連接你和我
    一起開啟2020年博物館之旅吧!來自北京文博00:0001:00博物館是歷史文化的縮影,走進博物館,如同登上一列穿越時空隧道的列車,我們懷著好奇心和求知慾,去觸摸城市輝煌的歷史,探索文化的變遷。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北京地區博物館類型豐富多樣、資源特色鮮明,這些博物館如何攜手同行,展現平等多樣的觀點,為不同群體提供更有意義的文化體驗?又如何以包容、開放的姿態,與不同社會背景和年齡層次的公眾展開平等對話、暢談古今?讓我們一起開啟今年的博物館之旅吧!
  • 佛山「博物館之城」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四家博物館成功「晉級」!
    由中國博物館協會核定的第四批國家二、三級博物館名單正式出爐佛山市祖廟博物館、南海區博物館榮升國家二級博物館三水區博物館、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晉級國家三級博物館>標誌著佛山博物館之城建設又取得階段性成果佛山四家博物館的優化提升工程是佛山博物館之城建設的重點項目。
  • 3500萬人次觀看博物館日系列直播,專家、網民這樣評價
    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北京市政府新聞辦聯合市文物局、光明網、微博政務共同推出「打造博物館之城」系列直播活動,邀請眾多嘉賓帶你一起「雲遊」北京地區10家名人故居紀念館,講述名人背后豐富的精神文化傳承,感受博物館之城的深厚底蘊和文化內涵。
  • 北京朝陽:「十四五」時期布局100個特色博物館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朝陽區「兩會」上獲悉,「十四五」時期,朝陽區將全力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高質量發展,構建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體系,布局100個特色博物館,建立起10個傳統文化活態傳承展示中心。力爭到2025年,打造100個基層特色公共文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