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南京文化IP活力,讓「博物館之城」花式賦能美好生活

2020-12-20 中國江蘇網

從六朝風骨到明時華章,從秦淮舊事到紅樓遺夢。在南京,博物館儼然已成為最強的IP之一。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蘇考察,腳步從南通博物苑到長江、運河岸線,並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保護好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引發了南京文博界的熱烈響應並立刻行動起來。

在做好文物保護的基礎上,活化歷史文化資源,南京已經走在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博物館之城」的路上,以諸多新舉措激發創新活力、服務公眾社會。

場館百花爭豔,打造城市文化客廳

「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時代的遺痕。」朱自清對於南京的描寫,早已深入全國文博愛好者的心中。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它的歷史隱藏於許多不經意的地方,而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就林立在南京充滿歲月痕跡的街巷之中。它們擁有深居千年的巔峰工藝,也有流傳百世的動人傳說。

截至2020年,南京登記備案的博物館已增至60座,其中非國有博物館增至20座,逐步形成以國有博物館為主體,非國有博物館為補充的博物館公共服務體系。從南京市博物館這樣的綜合性博物館,到升入專業領域的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民國郵政博物館,南京的博物館數量、類別、規模在全國名列前茅,而首創的博物館「總分館機制」更被寫入國家文物局提升博物館陳列展覽質量的指導意見。走入南京城,處處遇驚喜。

「深入推進『博物館之城』創建,推進渡江勝利紀念館、梅園新村紀念館、江寧織造博物館等展陳工程提升,加快推進數字博物館建設,加大非國有博物館扶持力度,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非國有博物館群。」南京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說,「此外,在『十四五』期間南京在量上將全力打造百座博物館,推進南京名人館、南京黨史綜合設施、南京城牆博物館、南京世界文學博物館、江北新區紅色文化廣場等文博場館建設。」

採訪中記者獲悉,大報恩寺遺址遺址景區二期規劃已經完成,為延續歷史文脈、弘揚南京名人文化的核心價值和精神內涵,培育南京城市精神和構築城市文化自信,在大報恩寺遺址景區二期黃泥塘地塊規劃建設南京名人館。作為南京市的重點文化項目,南京名人館將以名人為主題,以城市發展為脈絡,建立「南京名人資料庫」,創新展覽展示手段,講好南京故事,留住城市文化之魂,立體化呈現出歷史文化名城所蘊含的生態和城市特質,成為南京市集中保護、研究和展示南京名人的城市記憶殿堂。

此外,南京的每一座博物館,都成為促進跨區域交流對話的城市客廳。南京牽頭成立「南京都市圈公共博物館合作聯盟」,將創新機制延伸至都市圈,並積極推進中國明清城牆(南京城牆)、「海上絲綢之路」南京史跡申遺工作。從建立遺產點專職保護管理機構,成立申遺專家庫;到編制申遺文本、頒布保護條例,全面開展遺產的本體修繕、環境整治、遺址遺蹟展示、監測管理等系列工程;再到推出海絲電視專題片、城牆中英文紀錄片,出版《海上絲綢之路·南京史跡》《中國古城牆》等圖書,舉辦城牆保護與利用國際論壇,南京努力推動歷史文化遺產走向世界,傳播南京聲音。

創新文旅融合,精品展陳解鎖旅遊打卡地

歷史文化、山水文化與城鄉發展要相融合,文化遺產的保護也需要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統一起來。南京的各類博物館不斷豐富優化服務供給、拓展社會職能的同時,打造了一批有影響力和傳播力的主題展覽和教育活動,如今更成為展示傳播南京形象的文化名片。古老的城牆,每一塊磚都記載著斑駁的舊時光;十裡秦淮河,留下了諸多文人墨客的名著詩篇;街巷古村落,藏著凝聚了幾代匠人心血的非遺瑰寶……南京就猶如一座沒有圍牆阻隔的大型博物館,而南京的博物館也逐步成為文化精品展示「大舞臺」,早已成為全國文博愛好者心中的打卡勝地。

「十三五」期間全市博物館共舉辦展覽1200餘場,組織社教活動2萬餘場次,參觀人次突破一億六千萬人次,博物館內的諸多精品展覽,相繼摘下國內文博領域的大獎。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文明的階梯——科舉文化專題展》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在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中榮獲精品獎,市博物總館《CHINA與世界——海上絲綢之路沉船與貿易瓷器大展》獲得優勝獎;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的《勝利記憶——解放南京部分參戰老戰士口述史實展》等2個展覽入選2019年「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推介項目。南京考古資源豐富,2016年-2019年間,江寧中莊遺址等12個考古發掘項目榮獲「江蘇省田野考古獎」及「江蘇省考古與遺產保護獎」;棲霞區明代窯業遺存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候選項目,為充分利用這些考古成果,南京先後舉辦「發現金陵地下之美」、「城市記憶拾貝——南京考古2019年度精品文物展」等展覽,展現南京考古發現重大成果,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地遊客前來打卡。

「2020年,南京市啟動全國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創建工作,將開始將文旅消費政府補貼試點向高端文旅展陳拓展,用補貼槓桿進一步撬動南京文旅消費市場。」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扶持多元化展陳形式,豐富消費業態,鼓勵文博場館、社會機構積極策劃組織引進內容新穎、品種多元、高品質展陳落戶南京,讓市民在家門口即可欣賞國內外高品質的藝術展覽。」

在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南博以「融·合」大展聯合國內8家頂級博物館,展出多件國寶;南京市博物館則聯合八座都市圈城市推出《又綠江南》聯合展,多件首次露面的鎮館之寶解開神秘面紗,吸引全國遊客紛紛前來打卡。「博物館之城」南京以更親民的形式,通過博物館將都市圈城市乃至全國各地的人,聚集在一起,展示文化,加深了解,在文化的維度中,體現中心城市的地位,提升城市首位度。

而隨著「跟著非遺遊南京」「跟著考古遊南京」「跟著名著遊南京」專題線路產品新鮮出爐,全國各地的遊客都可以深入了解南京歷史文化,追尋《紅樓夢》的影子,觸摸千年文脈,領略「世界文學之都」的魅力和六朝古都的風華。

攜手校園共建,定製課程送至世界各地

在數量上將全力打造百座博物館,在質上提升博物館展陳,南京的大小博物館不僅成為市民、遊客充分感受南京文化的場所,這座文化精品大舞臺更成為服務公眾培育文化自信的廣大青少年嚮往的課外課堂。

跟著南京剪紙傳承人剪出大千世界,與白局大家學一曲感受家鄉味道的小調,跟著雲錦大師體驗寸錦寸金的匠心技藝,置身六朝文化中感受傳統茶道……南京的博物館走進生活,走向孩童,走進校園。

在南京,從南京博物院到六朝博物館、江寧織造博物館、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等,都面對大眾甚至孩童打造策劃出諸多文化活動。六朝博物館貼心地為孩子們開闢專門的「夜遊」項目,受到家長和孩子的追捧。江寧織造博物館打造的「雲錦研習班」以南京雲錦的歷史為背景、南京雲錦的織造流程為主線,通過「微講座」、「文化行走」、「實踐體驗」等多種形式吸引了全國各地愛好者紛紛報名。而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則依託自身資源優勢,將博物館真正打造成了一個豐富多彩的課堂。

「傳藝的『博物館+高校』大學生非遺傳承實踐,一方面設立校本課程,讓大學生在博物館跟隨非遺傳承人學習非遺技藝,參與非遺文創設計,承擔志願服務等;同時,博物館非遺展覽走進高校,大學生作品展在博物館展出。」市民俗博物館副館長劉媛之介紹,博物館與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共建合作關係,並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博物館常年圍繞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開展了一系列非遺保護傳承實踐課程教學,為人文學院在校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學科研、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平臺,「博物館為傳統文化與當代生活、科技結合搭建平臺,當代大學生將專業知識與傳統非遺技藝、當代科技、生活美學相結合,讓非遺走出深閨與當代生活相融。」

而一節節看似對學業成績沒有直接幫助的雕版課、麵塑課、剪紙課,成為南京大中小學、職業學校甚至幼兒園課堂上,秒搶的對象。市民俗博物館開設的「非遺周周學」課程,不僅吸引了諸多學生走進博物館,館內20多項南京非遺以活態展現的傳承人工作室,給前來遊學體驗的青少年提供了多處豐富教學空間,更走進南京50多所中小學校、幼兒園及職業學校,受到師生公眾的一致好評。劉媛之告訴記者,博物館依靠自身專業師資團隊,研發出一系列針對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學校的學習需求、針對不同時間節點的非遺課程,將這些定製課程送往南京乃至全國各地諸多校園:與南京第九中學共建秦淮燈彩、南京麵塑等校本課程,與南京市人民中學共建風箏課程,將祁競布貼畫藝術展與『看展覽·學非遺』非遺定製課程,送往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館與各學校,甚至將博物館的網課送至美國、加拿大、印尼等國。

南京以「引進來走出去」的形式,將博物館推至全球學生的視野,讓南京的博物館文化走入世界課堂。

文創走進日常,花式賦能美好生活

而在南京,博物館的打開方式越來越多元。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南京作出多次嘗試。

近兩年來,南京的博物館文創幾度成為年輕人熱議的焦點。明朝嵌寶石蓮紋金盒的「金陵貴婦包」遇上現代時尚潮流的網紅茶,立刻就上了網絡熱搜,文物款杯套與茶飲結合,這場穿越時空的碰撞立刻讓熱愛潮流的年輕人津津樂道。當南京市博物館館藏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的IP形象與南京本地知名品牌牛奶相結合,一場文物與新國潮的深度融合,再次讓博物館的寶藏單品成功出圈,成為網紅。南京博物院在南博老茶館的「淮揚美食書場專場品鑑」,將淮揚美食、製作技藝、非遺展示與博物館文化創造性的結合,碰撞出全新的火花,全面打開市民的五感,呈上一場味覺、視覺與聽覺的多重文化盛宴。

如今,博物館一改往日高冷形象,紛紛走上「社交媒體+電商」、 「綜藝+電商」 這些「博物館+」路,而南京此次走在了探索陣容的前列,探索更多博物館+美食、博物館+書場的文創新模式。滿足大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南京文博界不斷擴大合作,發揮本土文化優勢,通過文化創新體現文化中的力量,引領新風尚,助力提升城市吸引力。

南報融媒體記者 王婕妤

相關焦點

  • 賦能文化傳播 展現美好生活
    核心閱讀  短視頻大大降低用戶走近藝術和傳播藝術的門檻,重塑藝術表達空間,激發藝術創意潛力,開放、包容、參與、互動的傳播理念與技術手段,讓短視頻文娛內容進入「全民創作」時代  短視頻平臺發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話題,有效推動泛娛樂社交平臺向更廣闊的文化內容領域拓展和深耕,參與者親近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增進文化認同  短視頻展現的美好生活
  • 文化賦能「雙12蘇州購物節」 點燃消費新引擎
    以文化促消費,以消費提信心,「雙12蘇州購物節」注入諸多文化元素,為激發消費活力、助力美好生活送上連臺好戲。購物節上,「蘇州文化」「江南文化」品牌不斷突破邊界,「美與生活」融合創新。一場場經典的音樂會、精彩的演出、潮流的市集,包含著文創力量賦能的消費升級。
  • 武漢華僑城十周年發展回顧圓滿舉辦 創想賦能美好生活
    11月22日,以大江大湖大武漢 大美大樂華僑城為主題,武漢華僑城十周年·發展回顧暨武漢首屆「歡樂武漢人」社群成立儀式在武漢瑪雅嘉途酒店圓滿舉行。活動現場,各界大咖、行業貴賓、業主朋友、媒體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一場關於創想賦能美好生活的盛會,共同聆聽武漢華僑城躬耕十年,在這座城市所發生的的美好故事。
  • 文化和旅遊讓街坊生活更美好
    詩和遠方,都讓人有無比美好的遐想,兩個美好事物走在一起,更是讓人期待。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70年來,我們見證了廣州文化走向繁榮,文藝精品、文藝人才頻出,文化惠民成果豐碩,文化產業發展迅速;也見證了作為中國重點旅遊城市的廣州,如何讓旅遊成為戰略性經濟支柱產業之一,讓市民從「難得出遊」到開啟「全域旅遊」。文化繁榮和旅遊發展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文旅融合也綻放出新的活力。
  • 短視頻迅猛發展 賦能文化傳播展現美好生活
    ,參與者親近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增進文化認同短視頻展現的美好生活,不僅範圍廣泛,遍布城鄉,而且立體多樣,鮮活生動,共同捕捉呈現時代之美,展示萬花筒般多彩生活,傳達真切質感生活瞬間,分享苦辣酸甜生活百味,不斷匯聚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作為網際網路媒體新銳,短視頻呈現迅猛發展態勢。
  • 汲取文化力量 激發創造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我們都無法迴避中國品牌的精神內核問題。
  • 跨界IP、文娛資源、內容賦能 呂蒔:大文創打開冰雪城市發展活力之門
    峰會上,騰訊體育內容部總監呂蒔從內容賦能的角度闡述了騰訊體育將如何通過大文創為城市品牌和經濟發展助力,打開冰雪城市發展的「活力之門」。 01.網際網路新基建助燃冰雪產業 因為疫情讓體育產業錯過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夏天。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之後,所有人都有理由期待一個充滿活力、潛力的冬天。
  • 南京歡樂谷高能劇透!科技賦能,歡樂升級
    乘著過山車衝上雲霄,體驗久違的心跳加速;與所愛牽手同遊,登上緩緩上升的摩天輪,俯瞰城市的車水馬龍;隨著大擺錘搖擺旋轉,甩掉煩惱,順便自由地享受清新空氣……隨著華僑城集團旗下深圳、上海、成都、重慶、天津5地歡樂谷陸續開園,「繁華都市開心地」再度充盈著歡聲笑語!當然,更(qiāo)重(hēi)要(bǎn)的是,再過幾個月,全國第8座歡樂谷——南京歡樂谷也將與大家正式見面!
  • 張璐:文化IP賦能消費升級
    授課課程 | 上海交大文創學院文創賦能-商業IP化運營線上課程 《文化IP賦能消費升級》授課老師 | 張璐 品源文華資深合伙人IP授權能夠帶來什麼?在存量裡帶來增量,在新領域拉新。——張璐6月初,全球授權行業協會發布了2020年的行業趨勢報告。
  • 2019華僑城文化旅遊節歡樂收官,譜寫優質美好生活畫卷
    作為中國文化旅遊產業的領軍者,「優質生活創想家」華僑城以高品質、多元化、個性化的文旅產品,通過節慶的形式與國人共享,將優質美好生活的種子播撒到全國各地。,既有舌尖體驗亦有動感歡樂,打造順德城市文化會客廳;在華中地區,南昌瑪雅樂園開業,擦亮城市旅遊新名片,在美好風景中品味美好生活,不斷提升都市幸福生活指數。
  • 「博物館與美好生活」論壇在上海舉行
    央廣網上海5月18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林馥榆)今天下午,作為2018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的一部分,「博物館與美好生活」論壇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舉行。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復旦大學資深教授葛劍雄,列支敦斯登國家博物館館長雷諾·沃康摩爾,中國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國際博物館協會副主席安來順,百度搜索公司資深科學家陳凱,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分別作了主旨演講。  關強做了題為「在博物館的文化浸潤中享受美好生活」的主旨演講,全面分析了博物館與美好生活的關係,描繪了新時期博物館發展的戰略藍圖。
  • 華僑城:以文旅融合為軸,賦能多元旅遊業態
    文旅融合 賦能全域旅遊    旅交會開幕當天,來自華僑城旗下雲南文投集團的舞蹈演員,身著特色民族服飾傾情演繹了雲南特色舞蹈《小河淌水》和《舞在彩雲間》,展現了當地的民族文化與風情,吸引大量觀展者駐足觀看。
  • 昆明親子潮玩新地標,花之城花式解鎖多元歡樂體驗
    近日,花之城再次為親子潮玩注入更多新鮮元素,升級推出花miao大作戰 · 暑期Plus版,以1大兒童電玩區、14大親子闖關遊戲為主題,帶來「眼疾手快、人偶彩泥、投壺射禮」等花式親子遊戲。形成滲透全花之城的親子潮玩狂歡氛圍,讓每個家庭都能開啟夏日親子新玩法,體驗不同維度與深度的親子玩樂活動。
  • 精品項目賦能城市發展 解讀寶能城發的硬核產品力
    事實上,除上述提到的項目外,寶能城發旗下多個精品項目也正以「高質量賦能城市發展,高品質締造城市精品」的品牌核心打造出各有特色的產品服務,持續提升城市人居生活、賦能城市未來發展。   產業加持+五好品質,硬核產品力備受肯定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房地產行業也升級進入產城融合的新賽道,而關鍵的一環在於產業的資源導入和精細化運營,達到產業、城市、人之間有活力、持續向上發展。
  • 北京探索建設「博物館之城」:在「多元和包容」中彰顯文化魅力
    「博物館之城」的打造是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更高水平的文化需求;希望通過「博物館之城」建設,讓廣大市民和遊客隨時隨地走進博物館,感受博物館的文化魅力。  增強文化自信、建設全國文化中心內在要求  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北京博物館體系較為完整、類型豐富,也為推進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 南京新增兩家國家一級博物館
    南京市江寧區博物館、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明孝陵博物館等,均晉升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南京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等非國有博物館評定為國家三級博物館,也實現了零的突破。在做好文物保護、活化歷史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南京已經走在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博物館之城」的路上,以諸多新舉措激發創新活力、服務公眾社會,更努力傳播南京故事,吸引全國遊客爭相「打卡」。
  • 花式過聖誕!禹洲集團品牌IP火熱出圈
    禹洲集團近年來秉持「以誠建城 以愛築家」的理念,並以IP形象「小禹兒」化身城市生活美好官,並在商業、物業等多個領域落地應用,以匠心品質和服務為美好生活賦能。  隨著聖誕季的來臨,近日禹洲商業首次聯動全國4城,以小禹兒為情感載體,化身快樂造夢者,暖心上線開啟「向快樂出發」12月聖誕季。
  • 【最新】2020長三角「美好生活」公共文化空間名單公布!
    市文旅局說,「美好生活」長三角公共文化空間創新設計大賽各大獎項正式揭曉。作為「蘇州市民的會客廳」,蘇州博物館一直以「最具特色、勇於創新、充滿活力」為目標,致力於為觀眾提供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
  • 久年攜手《國家寶藏》IP共揚中國文化之美
    通過文物和歷史的重現,承載著傳遞中國千年歷史文化的使命,讓觀眾懂得欣賞文物之美的同時,也能了解文物所蘊含的文明延續的精神內核。 共性聚合IP賦能 揚東方文化之美 在久年與《國家寶藏》ip合作的過程中,久年深度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及深刻價值,通過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充分聯動《國家寶藏》ip與久年品牌的共性,讓ip更好的為品牌賦能。同時,作為滋補養生領域的創新品牌,久年一直傳承與弘揚中國滋補養生智慧。
  • 匠心精鑄四大產品線 寶能城發綜合發展築造美好城市生活
    ,在促進產業發展的同時,提升城市化進程,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於寶能城發而言,其匠心打造產城融合、城市地標、精品文旅、高端居住四大產品線,堅持「產業賦能城市,精品締造價值」的發展理念,在全國主要大中城市保持有節奏的開發策略,打造出風格鮮明的行業範本和市場口碑頗豐的代表項目,持續提升城市面貌。 在寶能城發打造的產品線中,產城融合是物業開發的先行板塊。